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銀行卡「換芯」銀行不可貪心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0-23 1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按照央行近期通知要求,從下月開始,同時有晶元和磁條的銀行卡片將不再提供磁條刷卡服務,統一改成晶元刷卡,而從明年起,各家銀行將陸續停發磁條卡。工行、民生等可免費更換IC卡,其他多數銀行的換卡費用普遍在10元至20元,也有銀行稱,換卡業務最高收費40元。(21日《北京晨報》)

  磁條銀行卡不安全,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輿論場不乏遇到因為磁條卡被盜刷盜用的案例,對公眾言可謂防不勝防。作為銀行卡的持有者,對於低技術含量且帶有明顯時代滯后特徵的磁條卡,可謂時刻揣著資金不安全的定時炸彈。人們難免要問:如此風險何以造成、責任該由誰承擔?

  客觀原因不必贅述,銀行應該擔負其責。畢竟,在34億張要「換芯」的銀行卡中,有很多是銀行主動要求客戶申辦的---即使是持卡人主動申辦,銀行亦有責任要持卡人持的放心用的安全。

  因而,現在銀行技術系統升級,可以用更安全的晶元卡替代磁條卡。換卡,對銀行而言就是責無旁貸。持卡者對更換更加安全的卡當然沒有意見,但怕的是換卡的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以及附加於老卡上的一些生活功能,如水電氣代扣等。在此情勢下,若以用戶至上,銀行「換芯」換卡不僅應該免費,而且還應保持原來卡號和保留原來銀行卡的所有附加功能。這樣的「換芯」才能讓持卡者滿意。否則,若以「換芯」為由再行收費,則會收穫民怨沸騰。

  客觀言,這些年銀行掙得很多,屬於最賺錢的行業,但銀行口碑並不好。最讓輿論場詬病的:一是銀行服務質量低下。各大網點不以人為本,如服務窗口很多,大多寫著VIP,因而人們辦一個簡單的存取款業務,也要排好長的隊。到自動窗款機存取款,則又面臨著資金被盜用的危險。二是銀行亂收費。銀行收費多,眾人皆知,但是近年來各大銀行取消的各類收費,拉拉雜雜就有數千項,而這些取消的所謂收費,對儲戶言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而「換芯」收費,則是讓持卡者相當不爽的事。持卡消費時代,每個人都會有N張卡,若按某銀行「換芯」收費40元計,換卡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關鍵是,這筆收費有些葫蘆提,因為有些銀行是免費換卡,有些銀行收10到20元,收費「換芯」的亂象,給人感覺是收不收都可以,而收費的銀行尤其是收費高企的銀行有些貪心。

  銀行亂收費,事實上也成為一筆糊塗賬。前些年輿論場曾經對此頗多微詞,但各大銀行對於公眾疑問也從未給出明確篤定的說法。亂收費、最賺錢,前者也許涉及公眾主觀評價,後者卻是實實在在、銀行都承認的事實。銀行要證明自己不是亂收費,只能用數據說話以說理服人。否則,老的糊塗賬清不掉,新的「換芯」帳又累積起來,愈發說不清了。

  今年國務院強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約束銀行無節制的自利行為,如過度參與地方政府的無序融資,導致影子銀行尾大不掉和地方政府地方債高企。而在有涉民生利益和給予小微企業更多融資方便上,各大銀行則是不大熱心消極應對。

  這就形成了中國式金融市場的魔咒,在市場化牟利方面,各大銀行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場規則。但是,中國金融市場尚未全面對接全球市場,也就是說,中國各銀行還缺乏全球市場競爭博弈的能力。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以及外資銀行的准入,中國各銀行內戰內行的市場狀態又如何使用未來殘酷的國家化市場競爭?

  銀行卡「歡芯」看似小事,但銀行應該換個思維,而不是過於貪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