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茅於軾:只有民主法治才能使中國走向富國強國

[複製鏈接]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4-10-23 0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並沒有加速,但是事情變化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中國經歷了幾千年沒有發生過的大事,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思想總是落後於形勢。我們來不及接受這樣快速的變化。我們很需要認真地反思這個變化,認清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這個位置要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來看,或者說要從歷史的角度和當前國際關係的角度兩方面來看。這樣才能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對於許多青年人來講文革好像已經是遙遠的歷史;當今世界上的是是非非到底誰對誰錯,拿什麼做判斷的標準,未必都認真想過。這樣的知識準備顯然不能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位置。

皇權社會延誤了中國的發展

從歷史來看,中國有幾千年的連續不斷的歷史,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埃及的歷史比我們的長得多,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比中國幾乎要加倍。但是現在的埃及人已經不是建造金字塔的後人了。而中國人雖然有多次當時的外族來到中原混居和通婚,但總是一脈相承,沒有徹底的中斷。在中國形成的歷史中,秦始皇有特殊的影響。他對中華民族形成的功績主要是統一了中國,有同樣的文字,語言,使中國內部交流暢通無阻。如果沒有秦始皇也許今天的中國是許多小國家,彼此衝突不斷,也不會有今天這麼多的華僑,分佈在世界各地,都講中國話,寫中國字,世界上就少了一個最大的國家。比較一下印度就知道秦始皇的作用。印度有幾十個不同的民族,各自用不同的文字和語言。中央政府發的鈔票上要寫上十幾種文字,否則流通就有困難。當然,如果中國像印度那樣到底是好是壞也很難說。再說,是不是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和語言也未必有定論。孔子周遊列國;蘇秦、張儀合縱連橫,並沒說起有語言和文字的障礙。

中國幾千年的皇權社會的確延誤了中國的發展。18世紀以後西歐諸國先後走上了市場經濟,而百多年後我們還在辯論要不要市場經濟。由於皇帝的權力無限,他們多半濫用權力,剝削無度,造成農民起義不斷,成為中國歷史的特色。而且皇室內部和近臣之間的奪權鬥爭你死我活,殘酷無情。父殺子,妻殺夫,兄弟同胞之間互相殘殺,君臣彼此猜忌,導致最赤裸裸,最不講道德的鬥爭是極普通的事。

為什麼過去幾千年沒有發生的事忽然現在都出現了?這是因為鴉片戰爭之後的一百多年西方思想對中國的影響。自由、平等、人權、法治都是淵源於西方的觀念。他們產生這些觀念也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慢慢建立起來的。發生於1215年的英國的自由大憲章開始限制皇室的權利,但以後又幾經反覆,權力鬥爭同樣殘酷無情。不過歐洲除了皇權還有教皇和貴族,能夠與皇權分庭抗禮,自由思想有可能在隙縫中生長出來。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並非沒有民本、個人自由和人與人平等的想法,但是在後來的皇權統治下不可能生長發育,只能胎死腹中。如果不是西方思想的傳播,中國很可能還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有人權意識的萌發和生長。

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總體而言得大於失

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經濟,社會,政治,技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能夠看得見的主要是技術方面的。現在大家用計算機,聽音響,開汽車,坐飛機,這些技術無一不是從外國進口的。如果沒有中西交流我們今天很可能還騎馬坐轎,靠快馬通訊。更有那些直接看不見,但是影響重大的變化,也是由於西方文明的傳播才能夠在中國發生。

比如政治制度方面,現在我們有了人民代表大會,有了憲法、法院,有了選舉。儘管尚不完善,但是這是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從秦始皇到慈禧太后都不會要限制權力的憲法和代表民意的人民代表,更不會要選舉。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西方文明的傳播,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在一百多年裡發生的。所以說向西方學習是必須肯定的,不容置疑的。當然,西方的東西並不都是好的,學習西方好的東西的同時也把他們的壞毛病帶了進來。但就總體而言肯定是得大於失的。

從全世界近二百多年的變化看,最重要的就是因為自由平等的思想,產生了市場經濟制度。這種制度徹底改變了社會中人和人的關係,從剝削壓迫變到平等自由;從一方受損,一方得利的不平等,轉變為平等的雙贏。因而人的勞動積極性極大地增加,社會分工得到發展,科學技術一日千里,社會財富快速積累。

但是這個變化首先發生在西方,爾後擴展到像日本、韓國、拉美等國家。市場制度,工業化,都是由於人權的逐漸得到承認才發生的。它的結果就是人口快速增加,壽命快速延長。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的兩千年,平均壽命只從二十來歲增加到26歲,而最近的二百年平均壽命增加了40多歲,現在全球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67歲。人口的增加同樣在19世紀表現出突然的加速。困擾人類幾千年的糧食問題已經徹底解決。農業本來是最重要的行業,而現在農業變得越來越不那麼重要,在發達國家農業佔GDP中的比例都不超過5%,像美國只佔2%多,還要大量出口農產品。

後來居上的中國:如何走向富國強國?

中國在這個變化中有點後來居上的樣子。文革結束時我國還有幾億人吃不飽飯。農業和糧食是關係重大的事。但是現在情況已經完全變了。

不過許多人思想還沒有轉過彎來,還在為糧食問題和保護耕地過分擔憂。這種擔憂某種程度上妨礙了我國的工業化過程。我國還有60%的農業人口。減少農業人口是我國各種工作中最艱難的一項任務,它需要至少30年的時間才能把農業人口降低到5%左右,我們才能成為工業化的富有國家。糧食應該部分依靠國際市場,適當進口,即使達到消費量的10%~15%也不足慮。現在日本進口糧食就達到60%以上。保護是必要的,但是要保護的是農民而不是農業。用幫助農民轉業,提供培訓和就業信息,組織融入城市的方法來幫助他們,而不是補貼種糧,補貼化肥,提高農產品的進口稅等。

改革的一項重大進展是參加世貿組織。這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一個必然結果。一體化最重要的進步是,資源在全世界用市場的原則分配,用不著通過打仗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世界上一切石油進口國都在爭奪有限的石油資源,美國、日本和歐洲許多國家都在爭奪,但是從來沒有說會打仗。如果有的話也是政治家們製造出來的節外生枝的矛盾。大家按照市場規則做,一點也不會有供應安全的問題。但我們對於全球經濟一體化還有不少懷疑,不敢依靠國際市場。可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原則可以替代市場分配呢?難道還要靠打仗嗎?

中國有五千年的連續歷史,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科技貢獻。但是中國在近150年來落後的痛苦也不容否認。今天雖然我們在經濟上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總體而言我們還是一個窮國,是一個落後國家。這表現在60%的農民沒有擺脫貧困,沒有多少近代科學的成就,生產力還比較低。

試想,全世界大多數百姓期望的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安居樂業。是什麼妨礙了安居樂業?因為社會上有可以欺侮人的特權。所以當前最受歡迎的主張還是人權、民主、法治,還是自由和平等。只有我們能夠旗幟鮮明地高舉民主法治的旗幟,並且身體力行地做出榜樣,成為世界受壓迫和剝削的廣大人民的希望之所在,中國才能夠真正成為世界大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