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隋唐十八條好漢排行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4-10-22 1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於隋唐英雄故事,目前一共有三個版本:清朝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清朝鴛湖漁叟校訂的《說唐》,各種評書藝人的評書《興唐傳》。《隋唐演義》沒有提到十八條好漢,也沒有閱讀的價值。聽過《興唐傳》或類似評書的人很多,裡面講到了四猛十三傑,加起來也是十八條好漢(十三傑有兩位)。但是在評書里還出現一些英雄武藝高強,卻沒有排上名次,例如回馬刀殺死李元霸的漁俱羅、四平山下一槍挑開李元霸與羅士信生死扣的羅松,所以《興唐傳》的英雄排名是有問題的。人們常說的隋唐十八好漢最標準的版本應該出自《說唐》,但鴛湖漁叟校訂的《說唐》書中只提到了13個,卻少了5個,但我們仍可以從書中把這5個英雄找出來。

  第一條:西府趙王李元霸。兵器一對擂鼓瓮金錘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浮波將軍馬芫使的。共重80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錘震四平山後被雷擊而死。

  李元霸是清代小說《說唐》虛構的人物,其歷史原型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淵第三子(註:《隋唐演義全傳》等小說稱他為李淵第四子,歷史記載也沒有蓋世武功,這與史實不符),母竇皇后。隋朝大業十年(614年)英年早逝,得年十六,被唐高祖李淵追封為衛王。隋唐第一好漢,力大無窮。



  李元霸由歷史人物李玄霸演義而來。李元霸隋唐第一條好漢,上界大鵬金翅鳥臨凡,被煬帝封為趙王。「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一頭黃毛促在中間。戴一頂烏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楚漢項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兩柄鐵鎚,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騎萬里雲,天下無敵。」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在李元霸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宇文成都號稱天下無敵大將軍,殿前比試全力卻撼不動李元霸伸直的一根胳臂,他只不過把手一掃,宇文成都撲通一聲,仰后就是一跤,後來更被他活活撕裂。如此驚人神力,更有何人可敵?

  李元霸因報恩,不願與秦瓊動手,他只不過用一柄錘往上略略一架,當的一響,就把八十二斤虎頭槍打脫了,不知去向,嚇得秦瓊立即下馬告罪求饒。羅成拍馬搖槍來戰,被元霸一錘把槍打做兩段,震開虎口,回馬逃命。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圍攏來戰元霸,元霸把手中錘一擺,撞著三般軍器,噹啷一響,三人虎口震開,大敗而走。裴元慶迎戰李元霸,勉力招架三合后驚呼:「啊唷,果然好厲害!」回馬便逃。元霸大叫:「好兄弟,天下沒有擋得起我半錘的,你能接連擋我三錘,也算是個好漢,饒你去吧!」如此威猛氣勢,更有何人可比?

  晉陽宮比武,李元霸雙手各提重三千斤的金獅子,舉上舉下十數遍。四明山一戰,單人獨騎擊敗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萬大軍。此後又殺死好漢伍天錫、宇文成都。紫金山匹馬雙錘面對一百八十萬軍隊,兩柄鐵鎚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一百八十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二萬,迫使李密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如此豐功偉業,又有何人可及?



  《說唐》中李元霸最讓人佩服的一點:他簡直就是個「永動機」,幾乎不存在能量消耗。不像排在第二位的宇文成都,在氣力大量消耗后(以一敵三: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會抵擋不住排在他後面的裴元慶;李元霸卻可以只憑匹馬雙錘將十八路反王的所有大將打得俯首臣服。

  如此一個蓋世的霸王,怎麼也會死呢?

  《說唐》一書中,也蘊含著濃濃的宿命觀。李元霸的師父紫陽真人曾叮囑他,若他日對敵之時遇見使鎦金鎲的,萬不可傷他性命,否則必定不得善終。然而李元霸最初還記得師父的教誨,不忘手下留情,放過宇文成都;此後縱橫天下,殺心大起之時,卻再也不遵從師父的教誨,不但開始殺了,而且不止一個。使混天鎲的伍天錫雖然拚命告罪,還是被他一錘震死;使鳳翅鎦金鎲的宇文成都雖放過一次,第二次還是忍不住凶性大發,將其生生撕裂。師父的讖語猶在耳旁,李元霸「不得善終」的結局也早已註定。這是個荒誕的結局,但李元霸本身豈非就不是來自平凡的塵世?胯下馬、掌中錘,錘人便如錘蒼蠅般,不知造下多少殺孽?更喜把人擲向空中,扯住雙腿生生撕裂,回想那血肉橫飛的場景,映襯著一個十二歲少年的黃瘦面容,縱是遠古的煞神也不過如此吧?――也許只有這個結局才能配得上無與倫比的霸王?

  第二條:天寶大將宇文成都。兵器一根鳳翅鎦金鏜,重320斤。被李元霸劈為兩半。

  宇文成都,《說唐》、《興唐傳》等隋唐小說中所描繪人物,史實中並無此人。小說描繪,宇文成都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外號天寶大將,號稱大隋第二條好漢,武力僅次於李元霸,「身長一丈,腰大數圍,金面長須,虎目濃眉,使一柄鳳翅鎦金鎲,重三百二十斤」,傳說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轉世。在抑制反王勢力方面有突出貢獻。后十八路反王討宇文化及,被李元霸所殺。

  武器:鳳翅鎦金鏜,初時重200斤,南陽關320斤,和李元霸比武時則重400斤。胯下座騎:赤炭火龍駒。

  宇文成都是大隋丞相宇文化及次子,是大隋第二條好漢,威猛罕匹,僅次於李元霸,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樑柱,被稱為天寶大將。如果說給李元霸的,是長期被忽視的壓抑,那麼給宇文成都的,則是盛名之下的重壓。兩個人,不同的出發點,同樣的執著。

  縱然是文韜武略、勇猛過人的大將之才,縱然其一生行事幾乎問心無愧,可是他的家世早已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局。也許這個結局對宇文成都來說,在他明了父親的所作所為之時,就已有所覺悟了吧。



  縱觀《說唐》全書,書中對其性格沒有做過多的描述,但字裡行間卻告訴讀者,宇文成都不失為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

  長安城內,單人獨騎殺得秦瓊眾人膽戰心驚,望風而逃;南陽關前,一桿鳳翅鎦金鏜戰得伍雲召毫無還手之力,棄關而走;四明山下,面對三傑圍攻毫無懼色,越戰越勇,如不是體力耗盡,絕不會敗於裴元慶之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若非李元霸的出現,那「橫勇無敵」四字必定是當之無愧的。

  李元霸的堅持,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好戰與狂妄;而宇文成都的堅持,則因為他是橫勇無敵的天寶將軍,身上背負著君主的信任和父親的期望,一旦失敗,將會輸掉那可以俯視一切的驕傲與自信,所以他不能輸,也輸不起。於是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擇手段。

  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國破,家亡,孤軍作戰,為了僅存的骨氣,明知必敗,也要握緊武器,拚死一戰!

  這與生死無關,而與尊嚴有關。

  第三條:三公子裴元慶。兵器一對八卦梅花亮銀錘,重300斤,被尚師徒設計炸死在慶墜山。

  裴元慶,《說唐》《興唐傳》等書中人物。隋唐第三條好漢,裴仁基之子,手持一對銀錘,年少卻不失驍勇。在《說唐》中,裴元慶最終命喪新文禮、尚師徒的火雷陣中。在《興唐傳》中,裴元慶死於孽世雄的飛刀手中。

  隋唐八大鎚中的銀錘將,在《說唐》中他是裴仁基的第三子,裴元紹、裴元福之弟【《說唐》第三十回 降瓦崗邱瑞中計 取金堤元慶揚威:宇文化及道:"若非上將,焉能取勝?今有山馬關總兵裴仁基,他有三子,長元紹,次元福、三元慶。這元慶雖只十二歲,他用的兩柄錘,卻有五升斗大,重三百斤,從未遇過敵手。 】。

  裴元慶在《說唐》里排名第三,也使一對大鎚。裴元慶本來隨父親裴仁基討伐瓦崗寨,屢戰屢勝。但是由於隋庭腐敗昏庸,主帥張大賓嫉賢妒能,加上徐懋功使了反間計,裴元慶父子險些被推出去砍了腦袋瓜子。裴元慶一怒之下大鬧隋營,投奔了瓦崗寨。會戰四平山的時候,曾一錘震得宇文成都吐血而逃。不過當時情形裴元慶可以說是撿了個便宜。所以他的排名仍然是在宇文成都之下。後來隋煬帝召李淵父子勤王救駕。李淵不願和救命恩人秦瓊作對,派女婿柴紹跟秦瓊串通好,所有瓦崗寨的將領背上插桿黃旗,李元霸看見插黃旗的就放過去,沒有黃旗的照死里揍。只有單雄信和裴元慶自恃武功高強,堅持不肯插旗。結果裴元慶和李元霸對了三招后就支持不住了。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手下從來沒有一合之將,因此對裴元慶起了惺惺相惜之心,放了他一條生路。到評書末尾攻破揚州時,宇文成都到底還是被裴元慶殺死在戰場上。



  其姐裴翠雲嫁於程咬金。手使兩把八棱梅花亮銀錘,勇猛異常。隨父山馬關總兵裴仁基三打瓦崗山,被徐茂公用計收服。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無數兵將,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錘。在《說唐》中於伐五關之役誤中虎牢關總兵尚師徒之計,被虹霓關總兵新文禮誘入慶墜山,死於火雷陣。在《興唐傳》中則是死於孽世雄的飛刀之下。

  人物之死

  再說新文禮將養好了,便與尚師徒商議,先除元慶,而後可破各賊。尚師徒 道:「下官有一計在此,不怕不除此人。」遂附耳低言,如此如此。新文禮聽了 喜道:「妙計!妙計!」遂差人到城南慶墜山中,暗暗埋下地雷火炮,石壁上令 軍士預備筐籃伺候。次日,新文禮上馬抵城,單要裴元慶出戰,探子飛報進城。 裴元慶聞報,就要出戰,徐茂公止住道:「將軍今日不宜出馬交戰,決然不利。」 元慶道:「軍師又來講腐氣的話了!我今日不殺新文禮,也不算成好漢!」竟上馬出城去了。徐茂公只是叫苦。眾將忙問其故,茂公道:「不必多言,這是大數難逃,此去不能活矣!」眾將各各驚疑。 當下元慶出營,見是新文禮,舉鎚便打。文禮擋了一鎚,回身向南便走,元 慶緊緊追去。新文禮且戰且走,引入慶墜山,見兩邊皆是石壁,直追至窟中。外邊軍士就塞斷了 出路,石壁上放下筐籃,新文禮下馬坐入筐籃,上邊軍士把他拽上去,遂點著乾柴火箭拉下來,發動地雷,一時烈焰飛騰,可惜這少年勇將裴元慶,就這樣燒死在窟中,其年十五歲。

  第四條:紫面天王雄闊海。兵器兩柄板斧,重160斤,死在揚州千斤閘下,被壓成肉泥。

  雄闊海是隋朝白御王高談聖麾下兵馬大元帥,最擅長的武器是板斧、熟銅棍,綽號「紫面天王」,為隋唐第四條好漢,身長一丈,腰大數圍,鐵面鬍鬚,虎頭環眼,聲如巨雷,雄闊海擅長使兩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一條熟銅棍,使得神出鬼沒。兩臂有萬斤氣力,跟隋唐第五條好漢伍雲召是拜把兄弟。

  雄闊海作為伍雲召之義弟,開始時落草為金頂太行山山王(比土匪文明一點),後為相州白御王高談聖的兵馬大元帥。

  雄闊海在《隋唐》中,第一次出場,是在長安花燈節那夜。他聽聞宇文成都為大隋第一勇將,頗感不服,所以要去會他一會。元宵節那晚,他裝成賣弓之人,遊走在長安繁華的燈市下,並大聲宣揚「家傳金彈銀胎寶弓,能拉開者,免費贈送。」趕巧秦瓊,柴紹等人也在遊玩,於是因弓結交。后因宇文氏強搶民女,眾英雄演繹了一場鬧花燈的大劇。然後眾人分別,雄闊海隨後因時局所迫,落草太行山。



  雄闊海是怎麼死的

  在揚州「反王奪魁大會」上,雄闊海代表相州出戰,怎料遲到了——「那雄闊海剛剛來到城門口,只見上邊放下閘來,忙下馬一手抱住,大叫一聲。眾王應道:『城內有變!』雄闊海道:『既然有變,你等要出城者,趁我托住千斤閘在此,快走!』那十八家王子與各路煙塵一起爭出城來,一個個都走脫了。雄闊海走了一日一夜,肚中飢餓,身子又乏,跑到就託了這半日千斤閘。上邊又有許多人狠命地推下來,他頭上手一松,『扑撻』一響,壓死在城下。」

  在《隋唐》中,雄闊海俠肝義膽,奮不顧身地力舉千斤閘,用一腔熱血保住了天下多少英雄好漢的性命。雄闊海死得壯烈,他的英雄壯舉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沙發
 樓主|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4-10-22 10:58 | 只看該作者
        第五條: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兵器丈八蛇矛160斤,揚州比武時被高麗大將左雄沒尾駒的尾巴掃死。

  伍雲召,隋朝第五條好漢。是右僕射伍建章之子,隋時官封侯爵,后受封忠孝王。因其父右僕射伍建章遭朝廷奸黨陷害,乃舉南陽關之兵反隋;然不敵隋將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帥。因人長著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擁有一身冠絕天下的武藝。因其駐守南陽關。世人稱「南陽侯」伍雲召。伍雲召活躍在《說唐》第15—19回上,他的活躍,也只是為了襯托「煬帝無道」、「皇逼官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為後來的「你反我反大傢伙反」點燃導火線。至於19回之後,就少有這位好漢的消息了。此後,伍元帥「隱姓埋名」,於第40回再顯神威——亦是最後一次了。

  伍雲召之死

  伍雲召,隋唐第5條好漢,因其父太師伍建章遭朝庭奸黨陷害,乃舉兵反隋;然不敵隋軍(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帥;后率河北代表隊赴揚州參加「反王奪魁大會」,在演武場上不可思議地被一匹馬(左雄的無尾駒)打死。



  伍雲召武力

  如果說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無外都是以力大器沉的力量性選手,那伍雲召就是隋朝第一全能型戰將,標準的元帥型,槍與寶劍的配合使用堪稱一絕,遠者輔之以弓箭,連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敗走,這在以力致勝的<說唐>前十條好漢中僅其一人。

  伍雲召的武藝究竟有多高,揚州奪魁中突厥老英王的大將鐵木金,使一條鐵棒,三合擊敗瓦崗五虎之一王伯當,而伍雲召出馬兩槍即剌死鐵木金,如果王伯當與伍雲召交手伯當一回合之內極可斃命,與伯當武藝相當的如單雄信、程咬金諸將也等同。

  血戰南陽初顯威

  何倫大怒,舉起宣花斧,劈面砍來,雲召把槍一架,叮噹一響,何倫雙手酸麻,虎口震開。復一槍,結果了性命。眾將上前圍住雲召,雲召一桿槍,神出鬼沒,一連幾槍,又挑死了隋朝十餘員將官,眾皆敗走。雲召又趁勢把三軍亂砍,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雲召後面迫來,四將上前擋住,雲召獨戰四將,不上二三合,二將中槍落馬而死。另外那二將見勢頭不好,正待要走,被雲召拔出寶劍,俱斬落馬下。隋兵敗走,雲召追至長平岡,只聽一聲炮響,閃出埋伏四將,領了三千人馬,攔住去路。後面那四員大將,聽得炮聲吶喊,連忙領兵從後面殺來。雲召急引兵回時,韓擒虎又差二員大將,一員是陳州總兵吳烈,一員是曹州參將王明,各帶兵馬五千,四面圍住。雲召東衝西突,隨兵愈加眾多,雲召手執長槍,殺上前面,四將來迎,雲召大喊一聲,竟沖四將。那四將抵敵不住,被雲召刺死三將,一將往前逃走,又被雲召一箭射死,前軍四散逃生。雲召從后追來,兩脅下伏兵齊起,吳烈、王明,各執大刀,一齊殺來。雲召在中央獨戰二將,全無懼怯,不上五個回合,吳烈中槍落馬。王明要走,也被雲召一槍,結果了性命。軍士亂逃,被雲召把青虹劍亂砍,如砍瓜切菜一般,不消半個時辰,四將皆喪在沙場。可憐麻叔謀帳下十二員將官,俱傷於伍雲召之手。只逃走了麻叔謀。

  第六條:伍天錫,伍雲召的族弟。兵器半輪月混天鎲200斤。被李元霸一錘打死在揚州城外。

  伍天錫,古典小說《說唐全傳》以及衍生評書人物,伍雲召的族弟(一些評書是堂哥),隋朝第六條好漢,兩臂萬斤之力,武藝高強;最後死於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之手。

  在《說唐全傳》中是伍雲召堂弟兼沱羅寨寨主(其實就是土匪):

  【伍爺道:「……我有一個族弟,名喚伍天錫,身長一丈,腰大數圍,紅臉黃須,兩臂有萬斤氣力。使一柄混天鎲,重有二百多斤……」

  ……伍天錫頭戴魚尾烏金盔,身穿魚鱗烏金甲,手執半輪月混元流金鎲,坐下烏騅馬,立於陣前,猶如巨靈神開山一般。】

  曾夥同伍雲召、雄闊海合戰隋煬帝的高級保鏢宇文成都,後於朝廷舉辦「反王奪魁大會」時,假意奉朝廷之命在天昌關擋住各路反王(能通過天錫「武考」的反王,方有資格入揚州搶狀元),實則不加阻攔,放大部分早到的反王;



  《說唐》中伍天錫之死

  伍天錫,隋唐第6條好漢,伍雲召堂弟兼沱羅寨寨主(其實就是土匪),曾夥同伍雲召、雄闊海合戰隋煬帝的高級保鏢宇文成都,後於朝庭舉辦「反王奪魁大會」時,假意奉朝庭之命在天昌關擋住各路反王(能通過天錫「武考」的反王,方有資格入揚州搶狀元),實則不加阻攔,放大部分早到的反王過關;至於遲到的小部分則須參加「武考」,考試過程中幹掉了李元霸的開路將梁師泰,惹得李元霸大怒,結果慘死李手——「(李)把萬里雲(李之坐騎)一夾,四百斤的大鎚一舉,當的一錘打來。伍天錫只得把混金鎲一架,震得雙手流血。元霸又是一錘,天錫虎口震開,回馬便走。元霸叫聲:『哪裡走!』一馬趕來,伸手照背心一提,提過馬來。往空中一拋,倒跌下馬來,元霸趕上按住雙腳,雙手一撕,分為兩開。」

  第七條:少保羅成。兵器丈八滾雲槍,重240斤。建成、元吉兵打明州時,馬陷淤泥河,被劉黑闥亂箭射死。

  羅成,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都是第七條好漢,在清初褚人獲的講史小說《隋唐演義》中,羅成是燕山北平王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因皮膚白皙面容俊俏但卻不苟言笑,人送綽號「冷麵寒槍俏羅成」,而後跟隨秦瓊、程咬金等人在瓦崗寨參加起義軍,並大破楊林的一字長蛇陣。瓦崗軍解散后加入王世充,轉而投奔李世民,小說里被稱為是可以比於三國時的常勝將軍趙雲。在後來的唐軍與劉黑闥軍的戰鬥中被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算計,被蘇定方設計騙至淤泥河亂箭射死。

  父親:羅藝

  嫡母:姜氏(羅藝原配之妻,《瓦崗英雄》、京劇《對花槍》名「桂芝」,豫劇《花槍緣》名「桂枝」)

  生母:秦氏(羅藝后娶之妻《說唐》名「勝珠」;《興唐傳》名「蕊珠」)

  兄:羅松,四絕之首,稱「神槍將軍」,嫡母姜氏所生,又名姜松。

  妻:古典小說《隋唐演義》:竇線娘、花又蘭

  關於羅成,正史上是這樣說的:「相傳羅藝有子名成。」據我所知,羅成——人稱「玉面寒槍俏羅成」,羅藝之子,自幼由父母定親庄氏表姐,后情定竇氏線娘, 歷史上與其有關聯的女子舉不勝舉。



  正史上根本沒有羅成的任何正面記載,側面記載只有上面一句話,所以很多人懷疑羅成曾存在於歷史上的真實性。那麼,正式為什麼沒有記載呢?羅成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將是不可能被人們以往的。這樣,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二~是人們選擇遺忘。我們當然是認為羅成是存在的,否則今天的討論毫無意義了。我個人認為,其實不然。我認為可以從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入手。當時唐朝處於剛剛建立的時候,政權並沒有真正的穩定下來,如果羅成是推翻隋朝的主要將領,那麼一切就真相大白了:因為作為一個新生的政權,他會不顧一切的去鞏固政權,怎麼可能允許一個威脅他存在的人繼續風光呢?所以,羅成只能被遺忘。

  羅成怎麼死的

  根據《隋唐演義》羅成是被李建成李元吉害死的。

  羅成本來有傷,不宜出戰,李建成李元吉以種種借口讓羅成出去會斗蘇定方,羅成沒辦法,忍著傷痛出去殺敵,結果李建成李元吉關閉城門,想活活累死羅成,不讓他回城。結果就是帶傷蘇定方仍然不是羅成的對手,於是蘇定方定了一條詭計,做了一個假人假裝在淤泥河,羅成不知是計就殺過去,結果那是個淤泥河,河裡有大量淤泥,困住了羅成的馬匹和本身,蘇定方下令萬箭齊發,把羅成射死了,死的時候身上中了幾百箭,為國捐軀。

  第八條:靠山王楊林。兵器一對水火囚龍棒,重300斤。揚州城外死在羅成回馬槍下。

  楊林:隋唐第八條好漢,隋文帝楊堅的弟弟(一說叔叔),「興隋九老」之一,為隋王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靠山王。楊林武藝高強,手持一對囚龍棒,名列隋唐第八條好漢。后在隋王朝統治頻臨瓦解之際,楊林設計做最後殊死一搏,事敗,被羅成回馬槍刺死

  歷史原型:名楊爽,隋文帝楊堅異母弟,受封衛王。自幼被楊堅之妻獨孤氏收養,因此倍受文帝寵愛。隋唐第8條好漢,煬帝楊廣的叔公,大隋軍委主席,「逢州殺州,逢府奪府,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或缺的汗馬功勞。曾三次率隋軍北伐,大敗突厥沙缽略可汗,威震塞北。楊爽儀容俊美,舉止有度,名聲甚好。

  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楊爽病,文帝派巫師為其驅鬼,不料鬼沒趕走,巫師倒被嚇死,當夜楊爽病死,年二十五。

  在「反王奪魁大會」之後劫擊出逃的各路反王,結果死於羅成的回馬槍下——「楊林聞報大怒,把囚龍棒一架,匹馬衝上前來,把棒一舉。羅成挺槍相迎。兩下交戰未及三合,羅成回馬便走。楊林拍馬趕到,羅成翻身跳下馬來,把槍一舉。楊林把囚龍棒往下一按,不上不下,一槍正中咽喉,楊林跌下馬來。羅成拔劍砍下,割了首級。」



  就其個人武藝來說,十三傑中排名第八,掌中一對水火囚龍棒,馳騁沙場數十載。為了維護大隋朝的安危,靠山王當然要領兵帶將前去鎮壓。從對付瓦崗寨的一字長蛇陣到對付十八路反王的銅旗陣,作為主帥楊林身先士卒,費盡心機,與義軍鬥智斗勇,可見其忠心耿耿。現代史學界已經對曾國藩重新評價,不再只把他看成殘殺太平軍的劊子手,對楊林也該如此,「屢敗屢戰」的精神本就寶貴,而論其初衷對於他本人來說也無可厚非,隋朝本就是他開的,自己不保誰保。對於英雄人才,楊林甚是愛惜,手下十二駕太保就可見他對人真誠,送李元霸寶馬「千里一盞燈」,送秦瓊盔甲寶劍長槍都是例子。

  尤其對於秦瓊,他是愛惜有加,一見面就認作義子乾兒,還把珍藏的秦彝的盔甲兵刃相贈,這件事情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是一種必然,正是由於楊林愛才,才會保留敵將秦彝的遺物,才會後來傳到兒子秦瓊的手上。即使後來楊林和秦瓊翻臉后,仍三追寶馬以求良將文才武功;秦瓊自己也承認他是個正人君子,楊廣作惡非他之錯,而父親的戰死乃是各為其主,對楊林沒有個人仇恨,並勸其歸隱山林,由此可見靠山王對人以誠相待。可楊廣再做惡也還是皇侄,楊林還得保,哪怕境況險惡,哪怕自己年老多病,他還是得竭盡全力地與義軍和反王周旋。即使到了最後時刻,大廈已傾,他還是要用金鑲玉璽作誘餌,孤注一擲,與敵人作最後的拼搏,這種精神也換來了各路英雄的尊敬,銅旗陣里相見,仍尊稱一聲「王駕千歲,別來無恙」。只可惜最後人力不可抗天,大勢已去,靠山王兵敗如山倒,被羅成逼得無法,只得拔劍自刎。即使到最後,秦瓊也覺得老王對他一直不薄,下不去手,可見楊林作為個人英雄,作為武藝智謀俱佳的大將,一直是盡忠盡義,無可厚非的。另外,在楊林自刎之前曾提醒秦瓊說,當時的瓦崗寨之主西魏王李密胸無大志,建議秦瓊拿金鑲玉璽投奔李淵,秦瓊沒有聽取這個建議,結果後來李密果然做出了「玉璽換蕭妃」、「瓦崗散將」等事,而秦瓊最終也的確投奔了李唐,成為大唐的開國功臣,可見當時楊林對於隋唐政局了如指掌,明知隋朝無力回天卻還保持著自己的一份忠貞,也增加了小說中這個人物的悲情英雄氣度。

  第九條:花刀大帥魏文通。兵器青龍刀。攻打瓦崗寨時被王伯當射死。

  第十條:四寶將尚師徒。兵器提爐槍120斤,死後被秦瓊所得。瓦崗軍攻打臨陽關,尚師徒失關自殺。

  第十一條:八馬將新文禮。兵器鐵方槊200斤。瓦崗軍攻打紅泥關,被秦瓊打倒在地,被眾將剁為肉醬。

  第十二條:雙槍將丁延平(曹延平)。兵器雙槍。楊林攻打瓦崗寨時與楊林大戰四十回合,被楊林甩手棒打成重傷而亡。

  第十三條:平南王韓擒虎。攻打南陽關時能抵擋伍雲召十個回合(伍雲召讓了兩刀),而尚師徒也只能抵擋伍雲召九個回合。

  第十四條:掛錘庄莊主梁世泰。兵器一對鑌鐵大鎚160斤。兩錘大敗單雄信。被伍天錫打死在揚州城外。



  第十五條:昌平王邱瑞。兵器兩根水鐵鋼鞭。攻打瓦崗寨與秦瓊大戰四十回合不分勝負。瓦崗軍攻打臨陽關時被尚師徒殺死。

  第十六條:兵馬大元帥秦瓊。兵器金裝熟銅鐧一對共128斤、虎頭罩金槍82斤。吐血而死。

  第十七條:皂袍大將尉遲恭。兵器雌雄雙鞭,一條81斤。為救義子薛仁貴撞死在皇宮外。

  第十八條:赤發靈官單雄信。兵器金釘棗陽槊。因為誓不降唐,被尉遲恭生擒殺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