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蝦青素吸收代謝篇:如何讓抗氧化之王為我所用?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9-27 0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迄今為止人類所能發現的最強的天然抗氧化劑、自然界抗氧化之王,蝦青素在抗氧化產品市場所佔份額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其發祥地美國,其市場份額早在2011年就佔到了60%以上,這位抗氧化之王也成了名符其實的暢銷品之王。

然而其產品問題也隨之不停出現,比如長期服用看不到明顯效果,高價產品只充當了安慰劑;更有甚者,顧客在服用後排出了如蝦青素般粉紅色的大便,難不成蝦青素只是穿腸而過,機體對它毫無辦法?

諸如此類的問題的不斷出現,促使人們在對蝦青素幾近盲目的狂熱中冷靜下來,重新去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蝦青素的結構、分類,身體對其吸收、利用的限制等等。從而把人們對蝦青素的研究推進到更深、更廣的層面。

至今人們對蝦青素問題的認識也逐漸明朗。總的來說,過往產品的問題可以歸結到兩方面的重要問題,一是蝦青素的不同來源、不同結構對其在機體的吸收代謝所產生的影響;二是蝦青素的不同劑型對其在機體的吸收代謝所產生的影響。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

蝦青素的來源有以下幾方面:

化學合成:人工合成蝦青素含量以順式結構為主,並且在人體內不能轉化成天然的反式構型。動物體對化學合成的蝦青素吸收能力較弱,並且與天然蝦青素相比其著色能力和生物效價低得多。

甲殼類動物加工的廢棄物中提取:蝦蟹加工業每年有幾千萬噸的甲殼類水產品的廢棄物,但其蝦青素含量很低,而灰分和幾丁質含量則較高,這極大限制了蝦青素的提取和再利用。

真菌提取:紅髮夫酵母、深紅酵母、粘紅酵母等真菌可合成蝦青素,其中紅髮夫酵母中蝦青素含量較高,是目前微生物發酵生產蝦青素普遍採用的菌株。

雨生紅球藻提取:雨生紅球藻是目前所知蝦青素含量最高的微藻,也是公認的自然界最直接、最潔凈、最天然的蝦青素來源。其所含蝦青素及酯類的配比為:70%的單酯,25%的雙酯及5%的單體,此種配比極易為機體所吸收利用,這是通過化學合成和利用紅髮夫酵母等提取的蝦青素所不具備的優勢。

綜合以上所述,目前所發現的不同來源的蝦青素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差異:

結構方面,由於兩端的羥基(-OH)旋光性原因,蝦青素具有3S-3 'S、3R-3' S、3R-3'R(也稱為左旋、消旋、右旋)這3種異構型態,其中人工合成蝦青素為3種結構蝦青素的混合物(左旋佔25%、右旋佔25%,消旋50%左右),極少抗氧化活性,與鮭魚等生物體內的蝦青素(以反式結構— —3S-3 S型為主)截然不同 .酵母菌源的蝦青素是100%右旋(3R-3'R),有部分抗氧化活性;上述兩種來源蝦青素主要用在非食用動物和物資的著色上。只有藻源的蝦青素是100%左旋(3S-3 'S)結構,具有最強的生物學活性。

在生理功能方面,人工合成蝦青素的穩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亦比天然蝦青素低 .由於蝦青素分子兩端的羥基(-OH)可以被酯化倒致其穩定性不一樣,天然蝦青素90%以上酯化形式存在,因此較穩定,合成蝦青素以遊離態存在,因此穩定性不一樣,合成蝦青素必須要進行包埋才能穩定。合成蝦青素由於只有1/4左右的左旋結構,因此其抗氧化性也只有天然的1/4左右。

在應用效果上,人工蝦青素的生物吸收效果也較天然蝦青素差,餵食濃度較低時,人工蝦青素在虹鱒魚血液中濃度明顯低於天然蝦青素,且在體內無法轉化為天然構型,其著色能力和生物效價更比同濃度的天然蝦青素低的多。

在生物安全方面,利用化學手段合成蝦青素時將不可避免的引入雜質化學物質,如合成過程中產生的非天然副產物等,將降低其生物利用安全性 。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

在分析蝦青素的劑型對其在機體的吸收代謝所產生的影響前,先看看蝦青素的性質。

純蝦青素是紫色針狀結晶體,有光澤,熔點216,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在酸、氧、高溫及紫外光條件下均不穩定,容易氧化。遊離態蝦青素極不穩定,兩側紫羅酮環上的羥基能夠與脂肪酸結合形成酯,分別稱為蝦青素單酯和蝦青素二酯。

目前蝦青素的劑型有以下幾種:

粉劑:粉劑極易為空氣中的氧及紫外線等氧化,沖水服用對其在機體的吸收毫無幫助。
片劑:片劑外層有植物衣包裹,但仍無法阻止氧化過程的發生,而且溫度的變化也會使 氧化加劇。片劑是否能為機體很好地吸收也是一個大問題。
膠囊:相對以上劑型較為適合蝦青素的保存,但吸收仍是一個問題,一般建議隨餐服用以增加吸收。
夾心型凝膠糖果:是一種緻密性優良、性質更為穩定的專利型產品,添加配比科學的有益脂肪酸類物質,以幫助機體對蝦青素的吸收利用。

目前,在以鮭魚為研究對象的實驗表明,食物中增加脂質有利於鮭體內蝦青素的積累。

鮭魚食物中脂質含量及膽汁酸對蝦青素吸收的影響:

與魚油相比,大豆卵磷脂能顯著降低蝦青素的吸收,增加牛磺酸后吸收率可以提高20%,豬油能顯著地增加血液中蝦青素的含量,升高卵磷脂的量卻降低了蝦青素的吸收。

原因可能是磷脂的增加有利於混合微團的形成,溶解性也增加,但同時也增加了混合微團的體積,較難擴散,不易運輸,故大豆卵磷脂也出現類似的結果;對豬油為什麼能增加蝦青素的吸收的具體機制不是很明確,原因可能是蝦青素溶於脂質后,可以更好地與膽汁酸鹽微團結合而被運送到腸道絨毛細胞被吸收。

腸道組織是蝦青素代謝的重要場所。腸道絨毛細胞吸收不同類胡蘿蔔素, 其機制不同, 對於疏水性的蝦青素, 一般認為是通過被動運輸的方式被吸收。

蝦青素在動物體內的沉積轉運、代謝吸收相當複雜.蝦青素經轉運進入動物體內各組織后,以蝦青素酯或類胡蘿蔔素蛋白質複合物形式暫時儲存,因為遊離態蝦青素的化學性質不穩定,而酯化形式或類胡蘿蔔素蛋白質結合形式的蝦青素能夠穩定地存在。遊離蝦青素以及與類胡蘿蔔素蛋白結合形式要沉積在動物體內,仍需要經過酯化作用。可見,酯化作用對蝦青素在動物體內的沉積具有重要作用。

天然蝦青素還有一個明確的特點,它是唯一能通過血腦屏障的一種類胡蘿蔔素,其獨特性對於腦部相關疾患及腦部的保健顯得意義非凡。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