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軍德械師」抗戰表現為何這麼差?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8-26 2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鳳凰軍事 防務短評 8月13日

今年8月13日,是「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77周年。「八一三」淞滬抗戰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2個旅團及海軍陸戰隊共20萬人,死傷約6萬人;中國軍隊投入8個集團軍(轄48個師和24個旅)共60餘萬人,據統計傷亡達33萬人。

淞滬抗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但中國軍隊付出了歷史空前的傷亡代價。在這場會戰中,暴露了中國政府軍隊的大量問題,從裝備、編製到戰術的各個方面,但很多問題直到抗戰結束也未能解決。

歷史上一直被鼓吹為王牌精銳的「國軍德械師」,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卻遠遠低於戰前的預期。戰前,中國國民政府試圖將陸軍按照「德械化」標準進行整編。但由於財力不足特別是工業生產能力差,直到抗戰爆發,也只有三個師大致完成了整編。儘管如此,今天一些人依然把當時的「德械師」想象成精銳王牌,一個師能敵日軍一個師團。然而,歷史的真相卻殘酷無情。

8月13日開戰時,國民政府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三個新銳德械師(87師、88師為主攻,36師為預備隊)全力圍攻僅3000名陸戰隊的上海日軍。然而直到8月23日兩個日本師團增兵上海,數個師的國軍(又增加98師和11師)也未能擊敗區區數千日本陸戰隊。

僅以第一天戰鬥(14日)為例,第87師、88師(每個師轄兩個旅)在巷戰中遭重創,其中第88師264旅傷亡達1000人,旅長陣亡,連排軍官損失大半。激戰至20日左右,這兩個中國最精銳的師就已喪失了進攻能力,被迫由其他部隊替換。

這時候,日軍主力還沒到來,而且戰鬥只進行了8天,抗戰卻還有8年。事實上,抗戰八年後出現的國民黨軍「五大王牌」,統統沒有這三個德械師的份。

從裝備上講,德械師引進了全套的德國武器裝備,輕武器性能基本和同時代德軍處於同一水平,而且還有德式重炮團(100毫米和150毫米)的支援。雖然說重武器難以達到西方水準,但面對日軍並不差多少。今天有人認為「德械師只有輕武器」的說法,其實並不准確。

德械師表現差的根本原因,還是根源於國民黨軍隊過於重視「武器精良」的表面文章,而沒有真正學到西方的戰術思想精華。一戰末期,面對壕塹戰的僵局,德軍摒棄了步兵集團衝擊的老掉牙戰法,率先發展出精銳突擊隊穿插、工兵爆破突擊等等戰術,其作用不亞於坦克的發明。然而,中國德械師卻空有精良武器,戰術思想基本上等於沒有,不管什麼戰鬥都照打成了「人海戰」,每每被輕武器更落後的日本步兵以少打多。還是同樣的武器和同樣的中國,後來的解放軍就成功將步兵穿插等一系列戰術發揚光大,並在抗美援朝戰史中留下輝煌一頁。

從另一個事情也可以看出,當時國民黨軍隊「表面文章」做得太誇張。二戰中著名的德式M1935鋼盔,在1937年以前不過生產了50萬頂,由於大部分都被中國訂購,德軍自己都來不及裝備。中國引進德式鋼盔數量之多,使得抗戰前期幾乎能普及大部分中央軍。儘管德式鋼盔外觀非常威風,但同樣需要從德國引入的裝備後勤系統和戰術指揮經驗卻沒能跟上,外表威風和內在戰力相差甚遠。

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軍隊表現差勁,經常被總結為「國力落後」「工業力不足」。工業落後,當然是抗戰艱苦的主要原因。但卻無法解釋一些局部戰鬥中,國民黨軍隊武器數量、質量均佔優勢仍然慘敗的事實。落後就要挨打,不僅僅指的是工業落後、裝備落後,人的思想境界、知識水平落後,往往更能損害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戰爭實力。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7: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