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小虎:為啥醫生在國人眼中形象這麼差?(組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8-15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湘潭產婦死亡事件,再次把醫患關係緊張化,也把醫生這個職業又一次推到了風口浪尖。誠然,近幾年醫生的負面形象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為什麼這樣一個救死扶傷的職業,最終成為一種「醫生沒好人」的群體印象?

  

 
 1、過激倩緒

  正所謂「急驚風遇到慢郎中」,患者及家屬對醫生的不滿,往往是由先帶有負面情緒開始的。這種負面情緒的積累,是從見到醫生前挂號就開始的。現在一些大醫院患者多,排隊長,一號難求,甚至出現了倒票的黃牛。

  作為患者,或者患者的父母、子女,當親人有病的時候,內心急切。若排隊的時間過長,令本就焦急的他們變的更加的焦慮和急躁。這個時候,情緒就開始左右言行,難免言行上會變得更加衝動。

  然而,挂號問診又需排隊。好不容易被叫到號碼后,醫生則會有許多在患者及家屬看起來不能理解,讓人生氣的行為。例如醫生不緊不慢的洗手,可能洗上兩三分鐘;或者一副風輕雲淡的態度,問了又問,查了再查,卻不能很快給出一個結果。一個要求盡量快,一個卻偏偏好像慢條斯理不著急。患者和家屬覺得醫生不用心,不盡心,在敷衍,很可能就此引起糾紛。

  事實上,醫生先洗手再問診,是一種職業習慣,也是一種職業操守,是為了患者的衛生和健康著想.而一個能在兩三分鐘內就打發走患者的醫生,絕對不是一個稱職的醫生。因為,許多病發的癥狀有相似之處,只有細問、慢問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對症施治。

  建議:

  患者及家屬看病要耐心,給醫生從容問診的時間。這是對自己負責的體現;而醫生對待病患和家屬,要善於溝通,微笑面對,減緩他們內心的焦慮。決不能面無表情,例行公事,這樣會讓病患和家屬情緒化更加的嚴重。

  

  
  2、信息不對等

  基本上,作為三甲醫院的醫生每天都很忙,工作量很大。這使得患者及家屬和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很少。因為信息不對等,患者及家屬對病情缺乏了解,對治療方一無所知,對治療進度心中沒底。而有些醫生覺得我只管治病,不用跟你講如何治,為什麼這麼用藥。這很容易造成醫療糾紛。

  有些疾病,在現有醫學條件下是很難救治的,比如說像湘潭事件中的羊水栓塞。這時,醫生就應提前告訴患者家屬,起到心理預警的作用。

  而有些病,通過用藥和治療,好轉得快,不會惹什麼麻煩,但一些來如山到,病去如抽絲的慢性病和頑固性疾病,有時需治療一段時間,效果也不明顯,這個時候,醫生便應尊重患者和家屬的知情權,及時溝通告知,既能讓患者和家屬安心,也能避免很多麻煩。

  很多醫患糾紛,都是因家屬患者覺得醫生不給力,治療沒效果,懷疑醫生為了多賺錢故意拖延引起的。只有保證患者家屬的知情權,及時告知,才能避免更多類似的事件發生。

  另外,剛才說過,現在醫學發展的程度,沒有達到百病兼治的地步。所以,治不了的病,也要告知家屬,任由患者家屬作出轉院,或去更好的醫療機構的決定。否則,家屬會覺得醫生無能,且耽誤了患者的治療時間。

  忠告:

  患者及家屬有詢問醫生病情、治療狀況及進展的權利,但要注意詢問時的語氣,避勿心急之下說話不當,引起衝突;自古良醫不僅會治身病,也會治心病。能夠通過溝通和告知,安撫患者,給家屬有用的建議。

  

  3 、醫療費用昂貴

  儘管國家一直在進行醫療改革,但看病貴、看病難的現象依舊存在。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說,家裡有人得了重病,在經濟上和生活上就感到了巨大的壓力。而巨大的壓力,又極容易轉變成巨大的脾氣。所以,患者和家屬,很多時侯會感覺醫生多用藥,用貴葯,亂用藥。在這種狀況和心態下,又因為覺得患者的康復速度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不是感覺自己花了冤枉錢,就是感覺醫生為了錢丟了節操和醫德。因此有一丁點的導火索,便很容易產生大的問題和矛盾。

  建議:

  患者及家屬可多上網查詢了解類似病情的治療情況和周期,有疑惑要及時對醫生說出來;醫生需從治療效果和患者家庭情況考慮,盡量幫患者減少經濟負擔。

  

  4 、無良群體煽風點火

  這裡指的無良群體主要有兩個:

  一是某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記者在不深入了解,不明白醫學常識,不調查,不找知情者詢問的情況下,故意誇大醫患糾紛,指責醫院無良,醫生失德,煽風點火。人為的造成醫患關係緊張化的氛圍。媒體的公信力在這個時候,轉變成了一種惡化醫患關係,消滅醫患之間信任的炸彈。

  二是專業醫鬧。為牟利,蠱惑患者及家屬。雇傭自己,向醫院索要大量的錢款。不惜大造聲勢,編造謊言。而群眾對醫學方面的知識短缺,致使他們屢屢能夠博得同情而得手。

  這兩個無良群體很多時候會互相勾結,威力倍增。

  一直以來,醫生葯企勾結為回扣瞎開藥;醫生無德,對患者照顧不夠不用心施治等相關新聞一直不斷。這些想象或會發生,但一定不會太多。每個一個群體都有害群之馬。如果因為個例,而否定整個醫生群體,那對醫生這個職業來說是一種不公平。

  沒錢不給看病的例子也有,但也有醫院先救人再說錢的正面新聞,這卻往往被公眾忽視。即便在一些視金錢比生命更重要的醫院,許多時候醫生也是有心救命,無力回天。

  不要把負面的東西無限的放大。醫生和患者之間,最重要的是信任,只有信任,才有能使每個人在患病的時候,得到最及時和最好的治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5: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