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蔣宋婚姻不為人知的內幕(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8-13 1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般都認為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婚姻是大姐宋靄齡一手安排。但據宋美齡的機要助理說,還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她很不耐煩地以手指敲著面前的桌子說:「對不起,親愛的,我實在不敢相信你會接受這樣編造的故事。怎麼會呢?我們家兄弟姐妹,慶齡最固執,我大約居中,靄齡最溫柔。從小到大,靄齡從來沒有強要求別人接受她的意見。雖然她介紹慶齡給孫博士,那是因為她曉得妹妹自小就崇拜他。至於我和蔣介石的婚姻,靄齡從來不曾建議或者勸說我要嫁他。可是當我母親反對這門婚事時,靄齡和子文幫我說服她不會有事。我和蔣先生的婚姻完全是我的主意。是我說服我母親、我大哥和我大姐接受蔣先生,爭取到他們支持我……我從小就崇拜英雄,我有許多次聽到孫中山誇獎蔣先生的才智。我在一九二三年第一次在孫家遇見蔣先生,就被他炯炯有神的雙眼吸引……喜歡上了他。我們用上海話交談,互換住址和電話號碼。後來,我邀他來參加母親的壽宴。

  宋美齡究竟是否真的喜歡上蔣介石,《宋美齡傳》作者漢娜·帕庫拉對此表示了懷疑:「美齡絕不會邀請不認識的男人參加母親的壽宴,這個一見鍾情的故事頂多只是誇大之詞。她可能是在莫里埃路孫家見到蔣介石,但是當時蔣介石還沒有全國英雄的光環與魅力,只不過是孫中山手下多位副手之一……」

  但蔣介石為宋美齡一見傾心是必然的—有他的日記可作證。蔣介石日記第一次提到宋美齡是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底,只說她參加黃埔軍校學生結業典禮;第二次提到她是六月底,說要去拜訪她;到了七月底,蔣介石哀嘆,「美齡即將回上海。我捨不得她離開」。到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其日記記載「今天非常思念美齡妹」,首度吐露心中的感情。隨後同年更是在日記中頻頻提到與宋美齡的交往,並且故意稱她為「三哥」:

  五月四日:「今天和美齡通電話。」

  五月十一日:「送我的照片給美齡。」

  五月十八日:「七點抵上海,立刻去見美齡。」

  五月三十日:「整天都在思念美齡。」

  六月七日:「上午六點起床,寫信給三哥。」

  六月十一日:「下午三點去見三哥。」

  六月十二日:「和三哥談話至半夜。」

  六月十四日:「寄信給三哥。」

  六月二十五日:「收到三哥來信,立刻作復。」

  不過在拋出了宋、蔣兩方皆為其婚姻辯護的說詞后,帕庫拉大量引用了當時的蔣介石「太太」陳潔如的第三方說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陳潔如因為缺錢,在曾經教過蔣介石和她英文的老師李時敏協助下,以英文寫成一本書,敘述她和蔣介石的婚姻始末。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文件,陳潔如顯然試過向蔣介石勒索一百萬美元,才不出版她寫的秘史。蔣介石最終答應每個月給她五百美元。聯邦調查局還報告說:美國國務院「企圖阻止本書的出版,因為蔣介石政府與美國友好,它若出版,會對兩國關係產生有害的影響」。(聯邦調查局檔案,編號62-71649-64~77,這是美國司法部應《信息自由法》之請求交給帕庫拉的材料)

  《陳潔如回憶錄》最終在1992年問世,也正是該書中披露了聯姻的「政治」版本,以及「蔣宋婚姻是宋靄齡一手安排」的證據,其核心是蔣介石與宋靄齡在九江船上的會商。陳潔如描述他們會商的情景:「孔夫人搭中央銀行的快船匆匆趕來。一到碼頭,她並沒上岸,留在船上,派人請蔣介石過來一談。」兩人「花了一晝夜討論政治局勢」,當然也談到了具體的利益交換—比如迎娶宋美齡、任命孔祥熙為行政院長、宋子文為財政部長,而 蔣介石則可以得到影響力、鈔票、人手和聲望各個層面的助力。

  根據帕庫拉的考證,這個商談經過尚且有另一版本,出現在一本孔祥熙的傳記中,大致經過與陳潔如描述的並無太大差異,只在個別細節上有所區別。帕庫拉也因此在文中指出:「儘管陳潔如習慣誇耀自己的無私,但很顯然,蔣介石娶美齡是來自靄齡的最後通牒。」

  蔣介石打發陳潔如遠走美國,靠的是苦苦懇求。他哄騙陳只需要五年,便可重新與之恢復婚姻關係,並在菩薩面前發誓:「我保證自今天起五年內與潔如恢復婚姻關係,重做夫妻。如違誓言,菩薩可以懲罰我和我的南京政府。如果我在十至二十年內沒有履行對她的諾言,菩薩可以推翻我的政府,讓我永遠不得立足於中國。」

  那是1927年的秋天,陳潔如遠走美國,彼時心想事成的蔣介石在二十二年後一語成讖。

  蔣宋婚禮是華夏第一秀場

  蔣介石到達日本后,卻見不到準新娘的媽媽。宋家在神戶租了房子,但是當美齡的媽媽聽到蔣介石要來拜訪她,竟然病倒,在靄齡陪伴下躲到日本另一個城市。這時候顯然是靄齡說服母親不妨聽聽蔣介石要怎麼說。

  蔣介石曉得宋夫人反對他和她的小女兒成親。首先,他已經結過婚;其次,他是一介武夫。在中國,軍人的社會地位很低——絕對比宋家低,宋家早已攀升到高過商人的地位;更是遠遠不及美齡母親,系出官宦之後的家世門第。何況,蔣介石又不是基督徒。宋夫人虔誠信教,宋氏家人無人能出其右,而這一點正是宋母眼中蔣介石最大的缺陷。

  蔣介石的職業,美齡的母親無可奈何。他固然是軍人,畢竟已是全國第一把交椅的軍人。至於他原先的婚姻關係,蔣介石帶來一份文件,證明已與髮妻離異;數年前已遣散姚冶誠,如今又甩了陳潔如,否認兩人有過正式婚姻。那就只剩下宗教信仰這一關了。宋夫人問他是否願意皈依基督教,他沒有一口答應,也沒有表示不可。他說,請容他好好讀過聖經,再做決定。她喜歡他的坦率,表示願接受他為女婿。

  蔣介石是在十月三日拜會宋夫人。他在日記中記載:「上午八點,抵達神戶……與子文同車前往拜會宋夫人。她已經病癒,大致上同意婚事。但她不希望三妹(美齡)來此,因為她怕三妹和我會在日本住下、立刻結婚。我有點失望,因此發電報給三哥,請她儘快前來日本。」美齡不肯,蔣介石遂折返中國。

  蔣介石抵達上海時,向守候在碼頭的中、外記者宣布,他和美齡已經訂婚。他在日記中說:「下午一點半,郵輪抵達上海,多位密友前來迎接。我聽說三妹有恙,立刻前往探視。她看來憔悴、疲弱,我想是因為壓力大、太擔憂之故……晚餐后和三妹相談甚歡。我是既喜又憂。」

  儘管慶齡來電報勸妹妹別嫁給「那個藍鬍子」,美齡還是和蔣介石於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結婚。婚禮分辦兩場,首先是在上海西蒙路宋家宅邸由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余日章主持[51]的基督教儀式,其次是在大華飯店公開舉行的中國傳統儀式婚禮,到場有一千三百名賓客,家人、親友、外交使節團、美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杜月笙等等,能設法弄到請帖的人全都來了。這是當時上海最轟動的一場盛大集會。許多人堵在飯店門口,爭睹新人及貴賓風采。這場中式婚禮不外就是新郎、新娘相互鞠躬之類。唯一不具中國風味的是,美齡穿白色絲綢長衫、戴白紗(中國新娘一般是大紅或粉紅),以及演奏《新娘來了》的曲子。才結婚不久的宋子文代表女方家長主婚。美齡和蔣介石向禮堂中央舞台上有國旗、黨旗襯托的孫中山遺像行三鞠躬禮。結婚證書向觀禮賓客宣讀後用印蓋章。美齡和蔣介石接下來相互一鞠躬,再向證婚人、賓客一鞠躬。

  《上海明星報》(TheShanghai Star)說:「中國歷史上名門貴族通婚通常都是權宜結合——通過婚姻,他們組成互惠同盟。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姻亦如是。」《上海時報》(The Shanghai Times)用詞遣字就委婉多了。它說:「這是一場盛會,是近年來中國人一個顯赫的婚禮。這次婚姻使得南京軍方前任最強有力的領導人蔣介石和新娘的兄長宋子文博士的家族,以及已故的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博士的家族,聯結為一體……和基督徒習俗不同,新郎或證婚人等並沒有擁抱或親吻新娘。儀式本身簡單、隆重。」婚禮的消息甚至登上《紐約時報》,報道指出,蔣介石和孔祥熙穿西式禮服,使婚禮「至少在表面上,呈現洋貌」。

  《北華捷報》記者則著重在描繪新娘子和儐相、花童:

  新娘穿一件漂亮的銀色旗袍,白色的細薄縐紗用一小枝橙黃的花別著,輕輕斜披在身上,看起來十分迷人。她那漂亮的面紗上,還戴著一個由橙黃色花蕾編成的小花冠。飾著銀線的雪白色軟緞拖裙從她肩上垂下來,再配上那件長而飄垂的輕紗。她穿銀色的鞋和絲襪,捧著一束用白色、銀色緞帶系著的淡紅色康乃馨和棕櫚葉子。新娘有四位女儐相……穿杏色軟緞衣……女儐相後面,跟著小花童……身穿杏色塔夫綢衣裙,手持裝滿花瓣的小花籃,走在最後面的是兩個小侍從孔令偉、孔令傑姊弟,身穿黑色絲絨西裝和白色緞子背心。

  他們的蜜月僅有一星期左右,政府已敦促蔣介石回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往來南京和上海兩地,暫時租房子住,直到宋子文出錢在上海法租界買了一棟房子,作為美齡的嫁妝。蔣介石為新居命名「愛廬」,由美齡題字,鐫刻在巨石上。蔣介石還在上海報上發表聲明,宣稱他倆的結合是中國改革的里程碑、美齡是個更堅定的夥伴。他說:「當我首次遇見宋小姐,就認為她是我的理想妻子,她也誓言,如果不能贏得介石為夫,寧可不嫁……我們的婚禮不僅是慶祝我們結婚大喜,它也象徵中國社會的改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