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呂氏春秋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10

帖子

58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悟道 發表於 2014-8-8 09: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內容提要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呂不韋召集門下賓客,「兼儒墨,合名法」,集體編纂而成的一部書。呂不韋,生卒不詳,戰國後期衛國人。本是陽翟富商,在邯鄲經商時,結識了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公子嬴楚,他深知奇貨可居,設法使嬴楚成為秦國的太子,待嬴楚登位,他亦被拜為丞相,封為文信侯,由此棄商從政。秦始皇執政后,尊其為相國,號仲父,但不久即被免職,遷往蜀郡,憂懼自殺。

  呂不韋身為秦相國時召集門客撰寫《呂氏春秋》,有很深的用意,實際上是呂不韋提出的一套施政大略,反映了呂不韋對社會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多方位體認。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個部分,共一百六十篇,撮取儒、道、名、法、墨、兵、農、陰陽等諸家之說,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農業、外交、倫理、道德、修身等各個方面,同時涉及天文、曆法、地理、樂律、術數等等,成為一本體系龐大而複雜的學術著作,既有指導實踐之用,又有知識教育之功,且蘊含著耐人深思的哲學意味,可謂先秦諸子百家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實踐經驗以及各種文化觀念、哲學思想的提取和濃縮。而在總體思想構架上,則如漢代高誘《呂氏春秋序》所述:「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以忠義為品式,以公方為檢格,與孟軻、孫卿、淮南、揚雄相表裡也。」是為糅合儒、道、法、墨為骨幹,但尚未形成有機貫通的整體思想體系,所以《漢書·藝文志》將之列入「雜家」類。

  《呂氏春秋》寫成后,相傳呂不韋曾布之於咸陽門,有能增損一字者賞千金,時人無能動一字者。當然,這或許是懾於呂不韋的權勢,並非真的一字不能改易,但也說明呂不韋對《呂氏春秋》的自重和自信。惜乎呂不韋很快失勢,《呂氏春秋》當時並未大行於世,但其影響卻始終不絕,漢代以後的歷代統治實際上都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的互補為用,《呂氏春秋》可謂最早透露了這種統治思想結構的萌芽,對後世具有某種啟迪之功。因此,《呂氏春秋》是研究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研究先秦文化史的可貴資料。從文章學的角度說,《呂氏春秋》結構比較完備,篇章規劃整飭,不少文章明朗犀利,將故事、譬喻、議論有機融合在一起,在古代散文史上也有相當地位。

  最早為《呂氏春秋》作注的是東漢的高誘,近代以許維遹的《呂氏春秋集釋》最有影響,另有陳奇猷的《呂氏春秋校釋》,張雙棣、張萬彬、殷國光、陳濤的《呂氏春秋譯註》等。校本流傳最廣和最佳的是清畢沅本和近人蔣維喬、楊寬、沈延國、趙善詒合撰的《呂氏春秋匯校》本。

0

主題

33

帖子

6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2
沙發
桂花666 發表於 2014-8-19 08:11 | 只看該作者
來和樓主學國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6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3
hello2014006 發表於 2014-8-20 08:19 | 只看該作者
國學與中華文化有著天然的血脈,是中華文化之魂。中華文化有著人文地理與文化人類學上的深厚根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8
4
公瑾 發表於 2014-8-21 08:2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5
胖兔子 發表於 2014-8-21 08:2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並蓄,和而不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6
阿藍藍 發表於 2014-8-21 08:2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6
7
江葉 發表於 2014-8-21 08:2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8
8
仰泳魚 發表於 2014-8-21 08:28 | 只看該作者
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8

帖子

16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4
9
禿頭鷹 發表於 2014-8-22 08:46 | 只看該作者
學習國學。弘揚中國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7

帖子

5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1
10
mmddkk456 發表於 2014-8-25 08:14 | 只看該作者
「經」是學習國學的開門第一科,依次為史、子、集。這樣的學習方法一直延續到近代,也造就了諸多偉大的學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9

帖子

16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7
11
missMH370 發表於 2014-8-27 08:25 | 只看該作者
前面中醫講的不錯,再來向樓主學習國學。漲姿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5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12
附子理中丸 發表於 2014-8-28 08:30 | 只看該作者
「五四」時期,承載國學的傳統文化,就像是屋子裡的空氣,你雖然感到厭惡,卻沒有辦法馬上徹底驅除;而今天,我們雖然在熱情地尋求國學的回歸,但失去了原有的空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07: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