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女子當職業伴娘 一個月收信逾百封(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格蘭茲
 


  在給親朋好友當了三次伴娘后,紐約姑娘珍·格蘭茲覺得自己可以一邊刷FACEBOOK一邊為即將到來的另兩次婚禮運籌帷幄了。

  珍· 格蘭茲會穿著得體的雪紡伴娘服準時出現在婚禮上;她可以熟練地幫新娘托起18層的婚紗,讓新娘輕鬆如廁;她也能在搶到新娘捧花后發表美國小姐式「天啊,我真不敢相信我搶到了」的演講。井井有條、八面玲瓏、對於婚禮有用不完的創意——於是,具備了一個理想伴娘應有的所有品質的格蘭茲小姐想:「幹嘛不為全世界的女人們做這件事兒呢?」

  格蘭茲可能是美國第一位職業伴娘,她對《人物》雜誌說:「我從沒聽說過誰在做這個職業。」格蘭茲是在48小時內連續接到兩個好朋友的伴娘邀請后做出新的職業選擇的,周圍朋友都覺得她擅長於此。

  不過,格蘭茲第一次伴娘經歷並沒有那麼順暢。2012年,格蘭茲的一位表姐問她是否願意做伴娘。「我抱著她,大聲喊著『我願意!』」格蘭茲高興得有些頭暈目眩,「之後我忽然意識到我根本不知道該做啥,恐慌和緊張之感代替了興奮,因為從沒人教我怎麼做。」

  不靠譜的伴娘太多了,她們也許在婚禮前一刻才會想起來去買禮服,然後塗石灰綠的指甲油,在婚禮開始三個小時后才姍姍來遲……格蘭茲在表姐婚禮上表現很成功,雖然也經歷了買錯禮物的尷尬和不知道要籌備什麼活動的無措。

  此後的兩次婚禮,伴娘格蘭茲越來越得心應手。「朋友給我取了『職業伴娘』的外號,我就想,為什麼不真的做成職業呢?」

  實踐的第一步,是在美國版「58同城」Craigslist上刊登起一則職業伴娘廣告。一位87歲的老人聽了她的計劃后問:「怎麼會有人請陌生人當伴娘呢?」格蘭茲一開始也的確沒抱太大希望,「我覺得不會有人理我的。」但48小時后,她收到了第一封回信:一位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的新郎,他的未婚妻剛搬來美國,周圍沒有什麼朋友,所以想為她找個伴娘。「我覺得我們中的很多人都能夠感同身受——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從朋友們的身邊搬得越來越遠,所以我多多少少能感受到那種感覺。」

  信件紛至沓來,短短一個月就超過了一百封。這些來信大多有共同的主題:「你願意做我的伴娘嗎?」不同的是,有些人講述了關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而這正是令格蘭茲感動的地方:有母親來請求她擔任女兒的伴娘,也有幾位新娘找她去處理當時一團亂麻的局面,甚至她還收到過男同性戀的婚禮邀請。「那是一對來自澳大利亞的情侶,他們在紐約舉辦婚禮。他們來信說希望我能當伴娘見證這一刻,這實在是太酷了!我們還在探討商議中,希望能成行。」

  在美國,當朋友的伴娘並不簡單,所有的服裝、化妝和旅行費用都得由自己負擔,還得為新娘準備新婚禮物。格蘭茲說她當一次伴娘的花費高達1000美元,好友羅婉青說:「她感嘆過當伴娘太貴,自己也不是那麼負擔得起。這也是促使她冒出『職業伴娘』想法的原因之一吧。」

  如此費時費力費錢的差事很可能讓好朋友鬧翻,格蘭茲的第一單伴娘生意就源自新娘炒了主伴娘的魷魚。「她婚禮在九月份,原本的主伴娘是她的密友,但她並不熱衷於當伴娘,也不想摻和婚禮的事兒。於是新娘找到了我。」

  格蘭茲對於新娘的收費因人而異:「取決於新娘本身的預算,婚禮所在地以及她喜歡什麼樣的服務。」她的第一位顧客在四種打包服務中選擇了「終極貼身伴娘」這一檔,這意味著格蘭茲要去到婚禮現場,以伴娘身份出現在新娘身邊。新娘會負擔她往返的機票費,婚禮當天的費用按小時計算。

  「職業伴娘」的廣告吸引來的不止是伴娘生意,還有寫信邀格蘭茲去約會的男人。「奇怪,我的廣告里哪裡透露出我是單身或者想去約會的想法?」不過當她回信問他們這個問題時,就杳無音訊了。「他們就是想要一個『好』或者『不好』的答案而已。」

  「職業伴娘應該被稱作諮詢顧問,也就是知道如何做那些從沒有人教過你的事的人。」格蘭茲笑言,大學畢業前的最後一課應該教大家如何當伴娘。作為一個職業伴娘,除了要忍受因為在婚禮上翩翩起舞而磨出的水泡,還要協調其他伴娘,積極配合婚禮策劃人的各種要求,制定許多應急計劃,以便婚禮能在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中順利進行。

  這種能力更像是格蘭茲的天賦。她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國的一個婦女機構中做諮詢顧問。「我每周去不同的地方和一群女子見面,為她們在人生中遇到的挑戰和棘手難題提供幫助。漸漸地,我覺得這件事越來越容易了,也逐漸明白每一個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女人,其實都有尋常的性格,以及令人不可置信的情境。」她喜歡聽周圍人的故事,並且從她們身上學到點兒什麼。

  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她三年前建立起了自己的網站「我所學到的東西」(「The Things I Learned From」),在做廣告撰稿之餘寫些文章。「我收到很多郵件,說我寫的東西照亮了他們的早晨,或改變了他們的午後——我沒想到過這些事。就是這樣強烈的感覺讓我不放棄寫作。」從初中為小鎮報紙寫專欄到現在,她已經有13年不間斷的專業寫作經驗了。她還記得不久前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說把「職業伴娘」付諸於行動的做法讓她備受鼓舞,這位讀者說自己有新穎想法時總瞻前顧後,讀了格蘭茲文章后,她意識到周圍人怎麼看並不重要,想做就該去做。

  這個在見面時會用全部熱情跟你說「Hi」的金髮姑娘吸引了很多朋友,但這種易於相處的性格並未幫她找到真愛。居住在「慾望之都」紐約,街頭行人匆匆而過忙碌且自傲,大都很難專心談一段認真的戀愛。「『大城市』變成了額外的挑戰,因為人們有太多的選擇,所以只和一個人廝守就變得很困難。」就像《慾望都市》的女主角凱麗·布萊德肖,她獨特而喜歡新奇,最重要的是,都經歷過很多糟糕的約會。

  從交友網站到電視徵婚,她被朋友笑稱為「約會達人」,豐富有趣又略顯無奈的經歷讓這位現實版的凱麗·布萊德肖出了本書——《我所有的朋友都訂婚了》(「All My Friends Are Engaged」),曾一度在亞馬遜幽默類書單上銷量排名第二!

  有讀者評論說這是一種「過山車式的約會生涯」。在類似於自傳的語氣中,所有人都看到了自己二十多歲的樣子:明明對約會一竅不通,卻偏偏要打腫臉充胖子。格蘭茲最喜歡的一段故事是她去參加真人秀的經歷,她報名了美國《單身漢真人秀》(The Bachelor),「我儘力了,但結果很糟。對於這種節目來說,我過於誠實,不夠優雅。那些女孩在接受採訪時都會說『我是為了尋找真愛而來的』,我真是沒法不翻白眼啊!」

  然而在格蘭茲的猶太族家人眼裡,這些都不能成為她26歲仍然單身的理由。如同中國的傳統觀念一樣,猶太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結婚。雖然他們覺得職業伴娘是一個很棒的主意,但仍然堅信成家才能讓格蘭茲更有安全感。

  「(每次我回家)最熱門的話題就是:『你怎麼還單身?你怎麼不努力點兒去遇到某個人?』」急切的媽媽甚至替她保管了一天交友網站賬號,試圖幫她在網上尋覓理想的另一半。但最後,她發現自己也無法給女兒挑出一個合適的約會對象,於是受到不小的打擊。「我媽媽最希望看到的事情莫過於我已經結了婚並有五個孩子吧。我對此總是一笑置之,告訴她這件事未來有一天會發生的,但現在這不是我的重心。」

  有那麼一刻,格蘭茲也悵然若失地問過自己:是自己錯過了什麼嗎?為什麼周圍的人都結婚了,而自己還沒有走到那一步?然而在做好下一次努力脫單的準備前,她決定要好好享受自己的單身時光。對於她來說,這是一段奇遇之旅,她可以享受獨自一人的時光,或者與朋友分享這種快樂。「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節奏,有些人遇到一生摯愛早一些,有些人遲一些,這多半是運氣問題。單身並沒有錯,不該為之失落或羞愧,更不該由此定義你是誰。」

  當然,她依然有著小女孩兒般的浪漫期待:

  某個溫暖的午後,在書店裡遇到自己的白馬王子,他不需要多高多帥多富,但要有笑看生活的幽默感。

  在未來的一天,和他舉行一個小小的戶外婚禮,格蘭茲有自己的伴娘。

  「不過,在30歲之前我想自己是不會結婚的,這願望恐怕要到36歲才會實現了吧。」26歲的格蘭茲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