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高考作文」深陷八股化?

[複製鏈接]

4406

主題

4492

帖子

623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2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的教育制度,尤其是一切圍繞高考的升學競爭,一直是個社會爭議題目,也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父母家長爭先恐後送子女去歐美留學的重要動力。歐美教育制度有其許多優點,但在新世紀全球社會變革的大潮下,曾經領先世界的歐美教育,尤其是千千萬萬中國父母最中意的美國教育,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衰敗。

  一言以蔽之,正如整個美國社會,美國教育界也出現了1%頂尖學校與99%普通學校的分化。一個明顯的結果,便是普通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和就業機會日益下降。奧巴馬總統前顧問、哈佛大學勞工問題權威卡茨新近承認:雖然精英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繼續風光,美國一般大學畢業生卻越來越被迫高階低就,進入原來非大學生從事的低檔低薪職業,這是個「令人擔憂的麻煩趨勢」。《紐約時報》有關報道的標題是《下坡匝道》,點出了中產階級下一代的社會經濟地位退化,也是美國「啃老族」近年來大幅增多的動因。

  美國社會競爭的重點,因此日益集中在相當於中國高考的「大學申請」,最高目標是常春藤精英大學和其他競爭性「重點院校」,作為維持和提升下一代社會地位的前提。或者用《紐約時報》的話,這早就是一場「戰爭」。為了贏得戰場勝利的「十八般武藝」,也成為知識階層和中產階級的關注重點。「高考作文」的撰寫便是其一。

  名校「敲門磚」

  與中國高考作文有些類似,美國大學申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入學作文。只不過並不在考場上限時完成,校方也很少事先命題,而是由高中畢業生自己選擇題目,大致兩到3篇,獨立寫作,與其他入學申請材料一起遞交各大學招生辦。但是這些入學作文的重要性,特別是作為常春藤名校的「敲門磚」,卻大有可能超過中國的高考作文。

  美國「高考作文」重要性的傳統根源,是 「筆杆子」在歐美「上層建築」中的關鍵地位。主導輿論的傳媒界「無冕之王」不論,「筆杆子」能力常常是政治領袖的重要特徵。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二次大戰時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後來居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個典型。肯尼迪和奧巴馬兩位總統都在尚未出名之前,便已經寫作出版了暢銷書籍。空前絕後連任4屆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哈佛大學求學時就是全校頭號筆杆子─校報《Harvard Crimson》主編。以培養未來社會領袖為己任的美國精英教育,因此極其注重學生的寫作能力。入學申請作文是考察這一能力的關鍵時刻。

  另外一個原因,是隨著美國名校入學競爭的激化,常春藤名校和其他「重點大學」的錄取決定,在優秀學生標準化「高考」分數普遍提高的趨勢下,越來越取決於學業之外的各種主觀因素和「個人素質」。入學作文於是成為名校招生辦在眾多學業尖子中篩選錄取生的重要憑據。耶魯大學招生辦主任(院長)5月便對《紐約時報》表示:「(入學作文)完全在申請人個人掌握之下,因此對我們(招生辦)很有價值。」其他行內人物也透露:入學作文是招生辦衡量所謂「個人素質」的一個主要信息來源。

  正因如此,不僅許多美國高中開設了專門的大學入學作文寫作課程,甚至已經出現了一個龐大的「槍手工業」,收費數百到數千美元為高中畢業生代寫入學作文。最便宜的服務檔次大約只是代為潤色已經粗略完成的入學作文。再上則是由學生提供個人素材,由槍手發揮完成。最高檔的服務,則完全由槍手根據個人和家庭背景構思代勞,「成品」交貨。

  「八股」化窠臼

  《華盛頓郵報》曾刊登對職業槍手的專門內幕報道,但是名校招生辦在這方面也絕不是省油的燈,能夠「火眼金睛」識別大多數言不由衷的槍手作品。於是出現了另一種類型的高價服務:入學作文強化短訓班。例如一位由常春藤招生辦「下海」的某知名升學顧問,每年暑期主辦為期4天的短訓班,人數限制在30人之內,每人學費 1.4萬美元,外加旅費和短訓班所在的旅館食宿費。短訓班上,每人要求「創作」3到5篇作文,每篇由8名資深編輯幫助反覆修改達到10次。

  從這個意義講,美國大學入學作文可以比擬為中國科舉時代的八股文—如何撰寫成功入學作文的各種介紹,以及「優秀範文」選編,有如中國科舉時代的《舉業集要》和《制義叢話》之類,遍布美國的學生書市和市鎮公共圖書館。就是哈佛大院(Harvard Yard)對面的哈佛合作商店貨架上,也醒目地擺出了《50 篇成功的哈佛入學作文》指南。美國名校入學諮詢工業出名的姑奶奶,布朗大學本科、耶魯大學博士的正宗雙料常春藤產品科亨女士(Katherine Cohen),撰有一本不到250 頁的常春藤全面攻略的書,其中作文部分佔了整整50 頁以上,略見此事的重要性。

  更說明問題的是美國知識界喉舌《紐約時報》,從2013年開始,每年初夏評選和刊登全國優秀大學入學作文,並分析報道撰寫名校入學作文的成功之道。而這一評選和報道,屬於該報的《個人財務(Your Money)》欄目,無形中披露了教育競爭的金錢本質。

  美國教育競爭兩極分化的一個結果,便是大多數入學作文的「八股」化。一位前常春藤招生辦人員列舉了如下兩項典型的「八股」題材:其一是「野外冒險」,通常的 「破題」是「在凜冽寒風中,我們拚命向頂峰攀登」。他每年審閱的入學作文中,差不多有1/5可以算作此類;其二是去第三世界從事「雷鋒」工作,從當地的貧困落後受到深刻的個人教育,後來與被幫助居民難分難離云云。

  語不驚人死不休

  競爭的另外一個極端,是不落俗套、成功贏得常春藤名校錄取的入學作文。但是到底如何撰寫此類「成功作文」,又是見仁見智、言人人殊。差可總結的一個明顯特徵或趨勢,便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例如2009 年聖誕節期間,芝加哥大學招生辦主任公布一篇入學作文,以情人求愛的口吻,請求芝加哥大學接受自己的提前入學申請。通篇帶有性暗示的幽默表達,甚至可以說是措辭典雅的「黃段子」,令讀者忍俊不禁,而成為連《紐約時報》也連篇報道的趣聞。

  這樣別出心裁的傑作,非文學高手極難模仿,否則會落得畫虎類犬。

  隨著名牌大學入學競爭的白熱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美國大學入學申請作文,頗有走火入魔的勢頭,諸如吸毒、性、暴力等等爭議性和禁忌性題材也日漸常見。例如一位退休麻省理工學院招生辦人員披露:他曾經讀到一篇承認毒死鄰人愛犬的入學作文。

  《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的耶魯大學某位前招生辦人員的工作經歷更有意思。一位女生為了吸引招生辦眼球,並且強調自己迫切追求知識的個性,在作文中坦承:曾經與一位優秀中學老師課後談話入迷,尿憋急了也不肯上廁所,乾脆直接尿在了褲子里。出於對該生心理狀態的關心,耶魯招生辦特地聯繫了她中學的升學顧問,而這位顧問居然事先讀過了這篇驚人的「尿褲子」入學作文而不置可否。

  更絕的是另一位申請耶魯大學的男生,在入學作文里坦承自己是個「天閹」 —天生的男性生殖器短小,使得他長期擔慮自己缺乏「丈夫氣概」和「雄心」,後來如何通過個人努力,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云云。

  如此自曝「天閹」,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頂峰。但是如果對美國名校入學過程有所了解,就會知道這樣的入學作文其來有自。這便是在「政治正確」旗號下,美國名校宣揚照顧招收各種弱勢群體子女,尤其是克服各種不利條件的中學畢業生。就在《紐約時報》等出版物宣揚的「成功」作文中,描述父母貧窮、家境困苦甚至無家可歸的比比皆是。家境優裕的學生缺乏這樣的題材,於是只能自出機杼地發現另類個人「困難」予以克服了。

  總之,申請美國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要使入學作文獨樹一幟而不至於弄巧成拙,需要從學生時代趨同的社會實踐中驗明個人的品格特質。這並非簡單打幾份暑期工就唾手可得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6: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