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生何以不願穿上白大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6-28 1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各級醫學院校每年招錄醫學生約60萬人,最後只有約10萬人能成為醫生。這是《中國青年報》近日披露的消息。平均6名醫學生只有1名走上醫生崗位,這究竟為什麼?簡單講,一種情形是醫學生畢業后穿不上白大褂;另一種情形是,醫學生畢業后不想穿白大褂,改行了。

對於前一種情形,相關報道有所描述:由於現有醫生培養模式問題,大量醫學生難以獲得實習機會,或不願意到基層實習,實習期間也「學不到真東西」,導致部分人才流失。在有關專家看來,「廣種薄收」是造成醫學生臨床技能下降、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因而有必要轉為「量少質優」的培養模式。也就是,採取精英化教育方式,保證「一個醫學生都不浪費」。這一點我不是很同意。全國每年招錄60萬名醫學生多不多呢?從實習機會來看,似乎這造成了醫院實習生人滿為患,無事可干。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社區、農村缺乏大量全科醫生,大醫院缺少專業醫生,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關鍵問題恐怕不在於招生人數的多少,而在於為何會出現人才大量流失。這也就涉及后一種情形,即為何那麼多醫學生不想當醫生。在這問題上,我也不覺得,實習機會少就是主要原因。要說實習機會少,基層醫院、診所有大把的實習機會,為什麼許多醫學生都不願意去?可見,因實習機會少、學不到真本領而改行的,畢竟是少數。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就是有些畢業生想當醫生而不可得。好的醫院進不去,差的醫院又不想去,最後索性改行了。但在我看來,醫學生畢業后不願當醫生,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現有醫藥衛生事業體制對醫生職業缺乏必要保障與激勵。

具體來講,這一方面體現在醫生收入水平較低,難以通過正式制度體現個人價值;另一方面在於,當前醫患關係緊張,醫生得不到應有的職業榮譽,導致醫學生不看好當醫生的前景。當醫生的苦累,上過醫院的人大多看在眼裡,不必多說。可要按照正規收入,這一職業的價值並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也因如此,部分醫生不得不通過獲取灰色收入來實現自我價值,但這樣做又導致醫生形象降低,醫患關係緊張。醫生本該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可在今天,這個職業卻越來越受到質疑與非議。因此,要改變醫學畢業生大量出走現狀,當前更為迫切的是加快醫院體制改革。也就是,在回歸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前提下,採取有效方式提高醫生收入,給這個職業必要的尊嚴與相適應的正式收入。說實話,醫生苦一點也就罷了,但受苦受累還要挨罵,換作誰也難以淡定。在現實中,許多高中生就因為這些原因而放棄考醫學院的打算。只要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狀況,相信不僅會有更多人考取醫學院,已經考進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后也不至於中途放棄理想。

目前國內大量醫療資源分佈於城市,仍難以完全滿足需求,而廣大農村卻又嚴重缺少醫療人員,尤其缺少能適應基層的全科醫生。截止去年年底,全國的衛生技術人員一共620.3萬人,其中各級醫院佔了370.6萬人,社區衛生站和鄉鎮衛生院合計卻不足200萬人。就此而論,當前在醫生培養模式上,不能也不必要完全採取精英化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通過制度激勵,讓廣大醫學生熱愛醫生職業,為走上職業崗位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應通過相應制度安排,鼓勵醫學生走進基層,在基層獲得更廣闊的職業上升空間。倘若不加快改進位度弊端,醫生職業狀況難以改善提升,考生不願意報考醫學院校,醫學畢業生不願意從事醫生職業的現狀,就很難得到徹底扭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