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鄧小平美貌前妻慘死前蘇聯內幕(照片)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927 年3月,浙江省舟山群島中的岱山島,爆發一件震醒全省的鹽民大暴動,數以萬計的鹽民圍攻國民政府派駐在當地的「鹽場公署」,殺死惡霸毛椒卿,鹽民也有多人傷亡及被捕。據說帶領策劃領導人中,有一個叫「阿金姐」的女人。由於這次暴動是鹽民長久遭受欺凌壓榨的反彈,所以帶頭的人均被民眾視為英雄,而「阿金姐」 更以一個女性參與策劃及行動,在當時社會,是件極為轟動的新聞。雖然國民政府在鎮壓之後發出捉「女土匪」的命令,嚴密搜捕,但始終沒有捉到,於是民間更把 「阿金姐」描繪成能飛檐走壁、飛刀傷人的神秘人物。

  「阿金姐」就是鄧小平第二任妻子金維映。

  貧苦出身

  金維映原名金愛卿,后改為金維映,曾化名為金志誠,鄉人及其同志都叫她「阿金」或「阿金姐」,1904年出生於浙江省舟山群島中的第二大島岱山島。

  金愛卿6歲時因舟山災荒嚴重,隨其父返回鎮海原籍,隨叔嬸靠扎紙花、錫箔等喪事用品維生,9歲方進入定海縣立第一女子小學讀書。這是一所極為先進的學校,創辦人沈任夫及女校長沈毅是著名愛國人士。當「五四」運動及「五卅」慘案發生時,全校師生率先響應,上街遊行演說、發動拒買日貨等。由於金愛卿能歌善舞,口齒伶俐,很受校長器重,畢業后幫助她升入寧波女子師範學校,后回到女小任教師,與沈毅校長關係由此更為密切。

  參加共產黨

  1924年沈毅帶著金愛卿來到上海中共所創辦的上海大學,從而結識了許多著名人士如瞿秋白、楊之華、楊南、項英、郭沫若等,也對馬克思理論及革命方法有進一步認識,1926年10月經鄔鳳英、王士宏介紹,正式加入共產黨。

  金愛卿入黨之後第一個被指派的任務,就是領導舟山地區漁、鹽民抗爭運動。第一個起事的地點就選擇在她的出生地——岱山。當時的舟山群島的漁民鹽民,因官僚、惡霸的勾結,使舟山雖有豐富的漁、鹽特產,但稅捐甚重,並規定漁、鹽必經賣給官府所指定「行口」,任由行口商人低價剝削,且有漁民腌魚所需之鹽,規定滲入一定比例的紅粉所謂:「產鹽歸堆」、「漁鹽變色」,弄得漁(鹽)民生活無著。金維映連同王士宏、顧我等人把岱山、衢山等地鹽民組織起來,成立「鹽民協會」。據當時的寧波《時事公報》報道:岱山鹽民協會是在1927年3月12日,假司基東嶽宮成立,到會萬餘人,會後鹽民在岱山各地罷市遊行。衢山地區則在3月27日成立,到會者8千餘人,由於群情激動,當場打死平時剝削鹽民的鹽商毛椒卿。此外阿金姐並參加舟山各地工人運動,組織基層工會。

  1927年4月中旬,國共分裂,國民黨實施「清黨」,參與暴動策劃者多人被捕,就是捉不到「阿金姐」金愛卿,只得逮捕在定海經商的金父,解往省垣杭州批判。並設陷阱,誘捕金愛卿下獄,嚴刑逼供,金愛卿堅不承認。后經親友及中共黨人全力營救,付出巨額金錢,才幸免於難,也因此贏得「定海二女將」之稱號(另一個為王士宏)。

  與鄧小平李維漢的婚姻

  阿金姐出獄以後到了上海,參加中華全國總工會及中共江蘇省委婦女委員會,從1930年起負責領導上海百餘家絲織廠工會,爭取工人權利,為了安全,改名金志誠。

  在上海,金志誠認識了鄧小平。

  1931年7月中旬,鄧小平和金志誠從上海乘船,經廣東汕頭進入中央蘇區,行前兩個月,鄧小平和金志誠相愛,不久就結婚了。

  1931年8月,鄧小平擔任瑞金縣委書記,不到一年,又調任會昌縣委書記。1932年7月,中共中央和江西省委決定,會昌、尋鄔、安遠三縣統一領導,成立會昌中心縣委實際是地委,由鄧小平任書記。金志誠到了蘇區以後改名為金維映,先後擔任於都、勝利兩縣縣委書記。兩地工作,鄧小平和金維映難得見上一面。

  鄧小平和金維映一起生活的時間很短,前後不到兩年。1933年5月,鄧小平由於堅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受到王明的打擊,這就是「鄧、毛、謝、古事件」。鄧小平受到不公正的打擊和批判后,金維映離他而去。

  1933年金維映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科長。李維漢是組織部部長。後來,她和李維漢——兩位曾在上海共同戰鬥的戰友結成了革命伴侶。

  金維映在感情中雖有轉折,革命工作則更為積極。組織部的具體工作是擴大紅軍支援前線,金維映整天忙東忙西、策劃調度蘇區人力、物力各項資源以充實紅軍的戰力。據同事毛澤民的妻子錢希均回憶說:金維映聰明能幹,充滿著革命的熱情,當年穿著一身灰黃色軍裝、腰間一根皮帶、小腿扎著綁腿、一雙大腳穿著草鞋,瓜子臉、顴骨略高、短髮齊耳,頭頂軍帽,大大的眼睛黑白分明,說話聲音清脆響亮,行動敏捷,總是以略帶有寧波腔調的普通話高喊:「同志們!辛苦了。」

  金維映與李維漢的婚後生活,是典型的革命家庭,家就在組織部的旁邊、除床鋪外沒有其他財物,但也總算是一個家,是當時單身同志常去串門子的地方。

  魂斷異國

  1936年9月,金維映在陝北生了一個男孩子,她和李維漢給孩子起名(乳名)叫「小金」,後來因為躲避國軍飛機轟炸及工作忙碌無力照顧,將小孩托養在鄉下老農民家中。

  1937年金維映進入紅軍大學學習,參加學習的都是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高級將領,毛澤東親自講授《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軍事辯證法》等課程。後來,紅軍大學改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即抗大),金維映擔任女生區隊長,后也擔任「抗大」的附屬學校陝北公學的生活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與勞累,健康越來越差,1938年春經中共中央批准,金維映與另一女同志蔡暢一起到蘇聯治病順便進行學習。但是,金維映到蘇聯后不但身體還是很差,後來更由於「精神失常」而住進莫斯科郊區的精神病院。

  1988年6月24日,鄧穎超在回憶金維映時,飽含深情地寫道:1939年7月,周恩來同志右臂骨折。8月我陪伴恩來同志去蘇聯莫斯科治療。聽說阿金已經在莫斯科郊區的休養所。當時許多中國同志在那裡休養。我曾去過兩次。第一次,見到金維映同志時,她很正常。第二次再去時,聽說她病了,當時不知是什麼病。據說後來把她送到精神病醫院了。

  1940年2月,周恩來、鄧穎超離開莫斯科回國前,又去看望了金維映。鄧穎超寫道:回國后,我在國統區工作,沒有再聽過她的消息。

  1941年秋,德軍進攻莫斯科,在郊區的精神病院遭受炮火摧毀,金維映不幸犧牲,當時只有37歲。(摘編自《大眾家事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