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長內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ZT2

[複製鏈接]

964

主題

438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火箭

Rank: 6Rank: 6

積分
395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今天我們特別解讀一下這兩個字,一個是心,一個是情,無心無意是家庭教育的特點,有情有禮是家庭教育有效實施的必須遵守的原則。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原則,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

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呢,有情無禮。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家長給他穿,給他洗,說愛孩子的時候愛到早晨起床的時候,在旁邊喊,甚至幫孩子穿衣服,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另一個現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們的孩子渴望到問我們要東西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才把道理點出來。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那我該怎麼呢,或者爸爸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實現帶給孩子的一種引導能力。

家長內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背後的這些干擾源,這些基礎層面的支撐亂了,更可怕。如何實現家長的情緒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現一個問題,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靜下來,先把自己的情緒先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們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裏面,沉澱為自己的一種狀態,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從每個人心裡流過。效果在哪裡,在於你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澱,沉澱到你的內心,內化為你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你聽任何教育都是無效的。沒有沉澱的消化,就沒有實施教育的資本,也就是沒有沉澱的過程,我們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實現。

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錯誤的空間里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裡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讓你放不是不管,讓你站到你的角色裡面,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於我們不知不覺、兢兢業業在犯錯誤。
喜萊莉為了理想而奮鬥,雖敗猶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4: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