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用同理心,跳出內急口水仗

[複製鏈接]

9

主題

9

帖子

5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64 發表於 2014-4-25 1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街頭小童內急事件,爭成了一團亂麻。不妨由博返約,回到「同理心」上。
  許多年以後,面對香港旺角鱗次櫛比的樓,有位小朋友一定會想起父母帶他來購物的那個遙遠又糟糕的下午。
  這位小朋友突如其來的內急,引發了一場始料未及的爭論。網路上成千上萬的跟帖,媒體上連篇累牘的評論,可以歸結為兩條:一方認為,「不論如何,公共場合便溺不對」;另一方認為,「不論如何,拍攝小朋友不對。」
  爭論還有向更宏大的命題延伸的跡象——旅遊文明、地域歧視、入鄉隨俗、未成年人隱私……筆者倒覺得,不妨由博返約,回到一個概念:同理心。
  同理心,孔子早就曰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做到很難。莊子也曾經曰過,「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同理心需要控制情緒、懂得尊重、善於傾聽。
  正因為難,才是文明更高層次的體現。
  市民拍攝便溺,是為了保護生活環境,父母搶奪拍攝工具,是為了保護孩子。這都是源自責任感,都是人性中值得表揚的光輝之處。但他們又都忽略了同理心,父母忽略了香港市民對環境的要求,市民忽略了父母護犢心切。
  其實,涉事雙方在爭吵中,都曾經試圖激發對方的同理心。父親質問對方,「你有沒有孩子,你會不會尿尿」。如果對方沒有孩子,這種感覺可能真不好體會,不過,尿急總可以體會到。市民提醒孩子父母「我是報館記者」,也是希望激發對方的同理心,相機卡是自己的飯碗,不要「沒收」。
  一些香港網民對加入爭論的內地網民們表示疑惑——以前網上流傳內地一些大城市地鐵中的「大便弟」視頻,網民一邊倒地譴責「肇事者」,為何這次卻異口同聲討伐「侵犯隱私」和「地域歧視」。看來,網民們也要琢磨一下「同理心」。
  衝突背後的一些其他因素,同樣不容忽視。比如,香港的遊客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鬧市區摩肩接踵、遊人如織,試問政府又增加了多少公共洗手間?對內地日漸增多的個人遊旅客,誰來負責做旅遊文明出行提示?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同理心或許力量很微小,但眾人若能一起發揮同理心,就可以成為提升社會的驚人力量。
  一位香港朋友告訴我,若他在旺角街頭遇到這家人,他會帶他們去最近的洗手間,會讓排隊的其他人讓給小朋友先用。如果每個人都像他一樣,那位小朋友多年後的回憶,將完全會是另外一番樣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