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宅男女神老乾媽成功秘訣--多次拒絕政府上市,絕不騙人錢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4-11 1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絕緣外來資本:老乾媽的另類成功學

  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這家企業將不足10元的辣椒醬鍛造成登上美國奢侈品銷售網站的國際品牌。比業績更為人熱衷討論的,是其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和現款現貨的經營原則。

  全世界各個角落的華人,大概都不會對一個穿著白色圍裙的農婦影像感到陌生。這個印在紅底標籤上的黑白頭像,與國人的香辣味覺緊緊相連。頭像下方的「陶華碧」三個字,是這位婦女會寫的全部漢字。

  1996年,陶華碧創辦了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這家企業將不足10元的辣椒醬鍛造成登上美國奢侈品銷售網站的國際品牌,而陶華碧也成為中國最大辣椒醬企業的掌門人。

  2013年,老乾媽實現年銷售收入37.2億元,上繳稅收5.1億元。比業績更為人熱衷討論的,是其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和現款現貨的經營原則。

  在老乾媽「做事不過夜」的強硬作風之下,公司各項制度從未打破。或許也正是依賴其口碑營銷、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跨界投資的「老土」路徑,老乾媽才得以步步為營,稱霸一方。

  納稅大戶「絕緣」資本市場

  2013年,老乾媽公司日均生產油辣椒200萬瓶,實現年銷售收入37.2億元,直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3.2萬餘人就業。

  在老乾媽公司的官網上,也清楚地羅列了從1998年到2006年8年間的所有產值。

  1998年,老乾媽的產值還只有5014萬元,到了1999年,產值就突破億元,達到1.26億元,2006年更是達到12.8億元。如果以2013年37.2億元的產值計算,老乾媽15年間的產值更是增長了74倍。

  自老乾媽1996年成立以來,「連續17年銷售額都是增長」,公司總經理助理謝銀邦說,2014年,年銷售額的目標是突破40億。

  與公司產值同步增長的,還有老乾媽大跨步式的納稅額。

  老乾媽1998年的納稅額還只有329萬元,到了2006年納稅額就達到了1.6億元,據老乾媽公布的最新數據,其2013年上繳稅收5.1億元。15年裡,納稅額增長了155倍。

  正是這樣一個納稅大戶,卻在種種做法上與現代企業慣常的經營理念「格格不入」。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這三個標籤讓老乾媽在「資本為王」的市場大環境里,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陶華碧曾經提出「上市圈錢論」,引來議論紛紛。在她看來,「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

  而老乾媽堅決不上市的態度也讓當地政府吃了閉門羹。據了解,老乾媽曾多次拒絕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議。

  貴陽市政府的官員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和她談融資的事情比引進外資還要難,她心裡拿不準的事誰也說不動。」曾負責廣東、海南省老乾媽總代理的花鐵貿易公司副總經理林先生也告訴記者,「『老乾媽』這個人,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覺。」

  而一些有意對老乾媽投資的機構同樣鎩羽而歸。據老乾媽內部人士回憶,這些年來受到老乾媽接待的投資機構只有兩家,這兩家機構都是先赴當地,然後直接由政府部門的人引見,但老乾媽均回絕了其洽談的要求。

  強硬源於現金流充足

  老乾媽不貸款、不融資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公司數十億元的現金流。

  從艱辛起家時向玻璃瓶廠幾十元的零散採購,到如今超過千萬元的日銷售額,老乾媽堅持現款現貨的原則,就連收購農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華碧曾說,「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因此,老乾媽的公司賬目也格外簡單。

  而這也使得成為老乾媽的省級代理門檻非常高。「要給總公司一兩千萬的保證金,證明你有這個實力做代理。」林先生告訴記者,「僅廣東地區,每年的銷售額都能達到3億-5億。」即使佔全國1/10強的銷售額,代理經銷商仍然沒有爭取到賬期的「特權」。

  而據業內專家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這是由於老乾媽不存在同業競爭者。這一點也得到林先生的肯定。他告訴記者,自己經銷老乾媽十幾年,眼看其它品牌的起落,只有老乾媽一枝獨秀。「即使是現款現貨,代理授權也很難拿。」

  不同於許多同品類廠家,老乾媽不接受代理商的退貨,這或許源於老乾媽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和自信。

  林先生告訴記者,經銷商收到的超市退貨很少是因為質量原因,「主要是並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包裝漏油」。而老乾媽的退貨率相比其它品牌也不高,「就3%左右。」林先生坦言,公司不接受退貨的政策對經銷商的影響也不大,因為老乾媽的銷量一直很好,「壓貨的情況很少。」

  老乾媽這股堅定的自信,從其不打廣告亦可見一斑。

  老乾媽幾乎不在營銷推廣上有所投入。陶華碧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我從來沒有打過廣告,靠消費者的口碑一個傳一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產品。」

  而據林先生回憶,他所在的貿易公司成為老乾媽廣東地區的經銷商時,也正值老乾媽的起步時期。在總公司只靠口碑營銷的態度下,急於佔領市場的地方經銷商會自己製作廣告想辦法投放,「但都是我們自費來做」,林先生告訴記者。久而久之,他們也放棄了廣告推廣,既因為這樣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老乾媽靠口碑就能獲得銷量的爆炸式增長。「1998年到2004年,感覺就像突然發酵了一樣,銷量猛增。」

  這樣的成績對於一兩年才進行一次產品更新的老乾媽來說,更顯出一股強大的威力。佔據老乾媽辣椒醬銷量前三的品種,常年不變。「公司對於推出新品是很謹慎的,其它品牌不斷推出新產品搶佔市場的方式,對於老乾媽來說沒必要。」林先生稱。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是陶華碧接受公開採訪時多次提及的原則。老乾媽至今不曾涉足其它行業。在陶看來,「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實實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專做精。錢再來得快,也不能貪多。」

  每年花費3000萬打假

  隨著老乾媽品牌影響越來越大,消費者已經將「老乾媽」的品牌與品類認知緊緊聯繫在一起,也就在這個時候,與老乾媽陷入商標糾紛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最轟動的例子是湖南華越公司的「劉湘球老乾媽」。華越公司申請的「劉湘球老乾媽及圖」商標幾乎在「老乾媽」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陶華碧老乾媽及圖」商標的同時,雙方均得到國家商標局的認可。一時間,多地貨架上同時出現兩位有著紅底黃字瓶貼、身著白色圍裙的「老乾媽」。

  之後,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這場官司以老乾媽勝訴告終,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領取到了「陶華碧老乾媽及圖」商標註冊證書。

  而在今年兩會期間,陶華碧的秘書劉濤介紹,老乾媽公司近年來每年都要安排兩三千萬用來「打假」的專項資金。

  此外,老乾媽公司對商標保護也加強了措施。目前,該公司全部註冊商標達114個,包括「老於媽」、「媽干老」等商標,這都是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邊球,對老乾媽品牌有所影響。

  經銷商林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打假」一直很積極,對於假貨的投訴或報告,反應非常快。「有一次我們在市場上發現山寨貨,打電話給總公司,對方第一時間讓我們給工商和公安打電話要求查封。四個小時之後,李貴山(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就下了飛機到我們這裡了。」

  如果注意觀察,可以發現,陶華碧這幾年提交的兩會建議都和「打假」有關, 而在其為數不多的受訪中,她也樂於強調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你看到假冒的產品,就告訴我,我會付給你感謝費。」陶華碧在公開場合多次說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05: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