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蕭談 馬航搜救的「浮世繪」與國防較量

[複製鏈接]

193

主題

252

帖子

55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郎 發表於 2014-3-23 07: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蕭談 馬航搜救的「浮世繪」與國防較量
        據印度媒體報道,為避免中國用搜索馬航班機作借口,」窺探「印度領海軍事前哨,已經拒絕中國提出讓4艘軍艦進入印度領海的要求。
        而拒絕中國軍艦前往的印度領海究竟是什麼地方?而這種拒絕背後也透露出一些國家對馬航失事需要提供的數據其實抱著複雜的心態。
        印度這個軍事前哨,叫安達曼與尼克巴群島,它其實還有一個稱謂,就是印度遏制中國進入印度洋的」王牌「。這個島嶼,遠眺馬六甲海峽,是馬六甲海峽西端出口,扼住這處的」6度水道「(Six Degree Channel,位處北緯6度的海域)以及北緯10度航道二條重要航運樞紐,被視為印度洋洋上的軍事與經濟重點,也是印度對抗中國未來在區內擴張實力的」王牌「。其實早在2001年,印度就在這個安達曼與尼克巴群島設立三軍聯合司令部,在這個最靠近東南亞的地方建立海上力量的據點,雖然目前軍力薄弱,但在印度軍方眼中,被認為是鉗制中國的關鍵。
         由於上述原因,印度拒絕中國搜救馬航失事班機下落的軍艦進入,也就不難明白了。
         其實,這次國際大搜救,並非如外界看到的那麼團結。
         早前,美日韓6架飛機打算飛越印尼領空至印度洋執行搜救任務,就遭到印尼拒絕。其實,雖然26國正海陸空搜索失蹤客機,規模空前,但在複雜地緣政治和海權爭端的影響下,各國也是各懷私心的。例如分享雷達數據方面,因為涉及國防機密和空防的實際能力,包括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印尼,泰國,澳洲等,在分享雷達信息方面互有猜忌,也因此導致有意無意間發放資訊含糊,混亂,說法混亂,前後矛盾,不排除是有意為之,就算到今天為止,馬來西亞仍有未公布的信息。又如泰國,也是在一個星期後才承認軍方雷達探測到客機。故此,中國多次抱怨搜救工作沒有組織和配合,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中國很多輿論指「中國媒體在馬航報道中完敗」,指責中國媒體報道不力,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事件的關聯國自己都亂髮信息,以及CNN,路透社,紐約時報等這些媒體的胡亂猜測,你讓中國新聞媒體怎麼辦?這些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做法,是吹毛求疵。更有什麼鳳凰露薇,亞洲通訊社徐靜波等人指責國內媒體沒有人脈關係,沒有小道消息來源,這更是無端指責。這種國際事件,長期身處國內的記者如何去通過人脈關係搞第一手報道?至於中國的軍方消息,中國的記者就不應通過非正式途徑獲取。很多涉及國防數據的信息,必須經過篩選才能對外使用。這些露薇之流的人這樣指責國內記者,甚至上升到體制層面去指責(這才是其最終目的),為何不反問自己為何也沒那種搞情報的能力?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持雙重標準待人,其受美毒之深已入骨髓。
          通過馬航搜救一事,大家也看出一幅「浮世繪」,看出各國與一些「精英」,「公知」的心態與嘴臉。
          目前,各國之間,特別是中美二國,實際上開展了一場無聲較量,大家各顯所長,就看誰能第一時間找到真相。中國固然是因為航班有100多名公民而義不容辭去搜救,同時也是提升南海的存在,美國同樣如此。可以說,現在搜救已經變為另類軍演。當初搜索,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越南,菲律賓等都是各自為政地展開搜救,與中國全無交流,協作。而美國也恐防過早泄露軍事機密,在搜救初期相當低調,等中國亮出所有底牌后(出動搜救船隻數量,搜救方式,動用衛星數量,衛星探測能力,綜合搜救水平能力),美國開始高調行事,並引領搜救方向至印度洋,美國媒體更放出各種猜測,混擾視聽。美國似乎掌握了大量信息,以匿名方式一點一點通過媒體公布,而非選擇官方渠道,這種做法,是為避免泄露軍事技術。其實,美國一直留意中國的虛實,從汶川大地震動員救災,到這次南海總動員救災動用衛星的過程,美方都高度關注,以便掌握中方信息,參數和情報。所以,中美之間就這次搜救,是在進行著一場國防科技的較量。大家比誰的衛星精確度高,誰搜集情報的手段能力和分析能力強,誰能找到突破口等,這些已經成為中美二國的暗中較量。但筆者提醒祖國,不是一得到信息,就需要全部公布大張旗鼓,美國對搜救信息總是語焉不詳,為何?無非就是掩飾自己的。其實中國無需亮出全部底牌,更不應匆忙公布新發現,以免似是而非反而受人話柄。
          不過,不管是拒絕進入領海也好,有條件的發布雷達信息也好,各國這樣做,都會拖延搜救時機,甚至誤導拖延工作。地球村時代,國際間理應相互支援,相助,這是人道和國際義務,從這一點而言,各國的私心大於國際人道主義之愛心,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而當前的救災,也逐漸演變為海洋權利的逐鹿,日本,印度都趕著加入,更讓這場大搜救帶上軍事和戰略目的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