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遠舉專欄:偏才與文憑

[複製鏈接]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4-3-17 0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11月14日]  版次:[AA31]  版名:[個論]  稿源:[南方都市報]   

    中國觀察 劉遠舉專欄

    人們喜歡看到醜小鴨華麗變身白天鵝,津津樂道逆襲成功的巨大戲劇性,韶關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的大四學生王驍威,某種程度上正是這樣一隻似乎已經成功變身的白天鵝。他對數論中的一個猜想提出了一個反例,其結果被國際數論期刊《Journal of N um ber Theory》收錄,在此之前,這篇論文曾被國內期刊退稿。

    當然,這會引來諸多議論,尤其是王驍威四級還未過、偏科而且考研無望,那麼,王驍威的例子是否證明了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過於僵化?在現在的現實下,這些制度是應該恢復以前的堅硬,還是繼續軟化?

    高考、研究生考試作為嚴肅的國家考試,背後有著以納稅人為支撐的巨大的教育補貼和資源,以及國家的學歷認證。這兩種公共資源是國家和公民間的契約,即只要達到公開的要求,即可取得。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擁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自由地發展各方面的才能,而市場、專業機構自會通過各種形式認可、報償這些獨特的才能。會彈琴,可以去開演奏會;會寫小說,暢銷書作家當可名利雙收;或者如王驍威一樣直接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但是,這些成功並不足以、也不應該讓標準化入學考試承認他們。

    如果考試製度承認這些才能,那麼,這些人一方面向偏才努力,爭取潛在的巨大名利的同時,入學考試製度還會為他們的風險進行兜底擔保。而那些嚴格遵守國家和公民的契約,按考試製度去奮鬥的考生,雖有更高的分數,但仍可能被「不遵契約」的「偏才」擠下獨木橋,失掉本該屬於他們的學歷認證和補貼。

    遺憾的是,類似以王驍威為據批評考試製度僵化的輿論,促使了堅硬入學制度的軟化———自主招生制度出現了。在中國現有語境下,高校並非產權清晰的私立院校,缺乏西方校董的那種歷史傳承和對名聲的珍視。內部人控制的管理風險,使透支高校聲譽變成一種有利可圖的、很難察覺的集體共謀,降分錄取的自主招生制度無疑讓這種共謀有了一種制度化的保障,並形成群體性的軟化。最終,缺乏人際資本的最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機會受到傷害,教育體制之牆對於真正的醜小鴨來說,反而變得更高。

    所以,入學考試應該針對標準才能,是嚴肅的、不變的、著眼於最大範圍內公平,而效率、偏才就留給市場、專業化機構去承認。在入學制度硬化,取得國家學歷認證、補貼一定要通過嚴格考試的同時,並不是讓教育制度變得不近人情,變得不能不拘一格招人才,整個教育資源也應該有軟的一方面。較好的形式是,在國家教育資金之外,由企業捐贈的基金會形式,用於這些特殊人才的教育、研究。只要不影響入學制度中的兩個本質——— 即國家補貼和學歷認證的嚴肅性,不擋遵守契約的其他學子的路,不管是大學特招,還是破格授予研究員、教授職務,悉聽尊便。

    就王驍威而言,只要有人願意贊助他,不用國家補貼,也不用擠占國家教育系統的認證(文憑),只要有學校願意特招,他自然可以得到最優秀的教育資源。求仁得仁,雖然沒有研究生文憑,但大家痛恨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而不是沒有文憑。

    總而言之,有教無類,教育是可購買的,但國家補貼和認證卻有其嚴肅性。公平靠嚴肅的標準化考試,偏才靠專業機構和基金,這才是一個國家教育資源搭配的理想狀態———軟硬皆有,想讀書易,想取文憑難。在這種制度之下,那些想盡辦法鑽高考空子的人反而沒了興趣。奧數、新概念、天才作家的炒作不再有價值,因為這些人想要的不是教育,甚至也不是補貼,而是國家認可的那一紙文憑。

    更有意思的是,對於王的成果不乏異議。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王崧博士對王驍威的成果給予了肯定,但卻是用了「有一定的趣味性,要達到專業數學的研究水準仍需努力」的評語。同時,有專業人士直言這是權威雜誌的失誤,而且「在收集各類數論事實的在線網站O EIS上,已有人(M artinN . Fuller,Janis Iraids)藉助計算機找到了上述猜想的前一千個反例,而兩位程序員似乎沒有正式發表這個結果的興趣!」

    (作者繫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0: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