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環球科學》2013年十大科學新聞(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4-3-16 1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環球科學》2013年十大科學新聞

  
時間:2014-01-06 11:25 來源:環球科學(huanqiukexue.com)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2013年,那些註定會記錄在冊的研究、發現與事件。

  

  NO.1  歐盟、美國分別宣布「大腦計劃」

  入選理由:人類基因組計劃后最宏大的研究項目。

  2013年1月和4月,歐盟和美國分別宣布投入10億歐元和38億美元,啟動大腦研究計劃。其中,歐盟的「人類大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旨在用巨型計算機模擬整個人類大腦,而美國的「腦計劃」(縮寫為BRAIN)則著眼於研究大腦活動中的所有神經元,繪製詳盡的神經迴路圖譜,探索神經元、神經迴路與大腦功能間的關係。

  理解大腦的運轉機制,是人類面臨的最偉大的挑戰之一。兩個「大腦計劃」的推出,將極大推動神經科學領域研究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因此被認為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后最宏大的研究項目。「大腦計劃」的成果將有助於人類徹底理解大腦的運行方式,進而闡明意識的發生、思維過程等一系列科學謎題,也將為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大腦疾病的治療奠定堅實基礎。

  NO.2  IPCC報告:全球變暖幾百年內無法逆轉

  入選理由:IPCC報告首次明確指出,氣候變暖將在未來幾百年內深刻影響人類生活。

  2013年9月27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其中指出,1951-2010年,全球表面溫度的上升,至少有一半原因可能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可能性大於95%。而且,即使今天立即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它們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也將持續數個世紀。

  成立25年以來,IPCC給出的警告越來越肯定,越來越具體,然而,許多國家仍然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來減緩全球變暖——2013年11月,聯合國氣候會議在華沙舉行,但遺憾的是,在減少碳排放的問題上,各國出於自身利益等諸多因素,仍未達成一致意見。希望IPCC敲響的這聲警鐘,能讓人類警醒。

  NO.3  「嫦娥三號」實現軟著陸

  入選理由: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在月球正面的虹灣以東地區實現軟著陸。「嫦娥三號」將開創人類月球探測史的多項「首次」:

  月面軟著陸就位探測與月球車巡視勘察二者同時進行並有機結合,將獲得比以前更有意義的探測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測月雷達實測月壤厚度(1~30米)和月殼岩石結構(1~3千米);首次在軟著陸地點利用數據轉發器精確測定地月間距離,進行月球動力學研究;首次開展日地空間和太陽系外天體的月基甚低頻射電干涉觀測,進行太陽射電爆發與空間粒子流、光千米波輻射、日冕物質拋射行星低頻雜訊和太陽系外天體的甚低頻觀測研究;首次進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星震和活動星系核……

  NO.4  「轉基因致癌」論文被撤銷

  入選理由:]將轉基因爭議推向新的階段。

  《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的出版方2013年11月28日宣布,法國研究人員在2012年發表的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數據不足以支持結論,因此決定撤銷這篇論文。

  2012年,《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刊登了法國卡昂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稱,通過對比實驗發現,餵食轉基因玉米的大鼠發生腫瘤的風險更高、壽命更短。

  這篇文章一經發表,立即引發全球性關注,加重了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慌,並且成為部分人士反對轉基因食品的重要證據。但是,這篇論文發表后不久,就遭到科學界質疑。多家權威機構展開調查,結果均認為,該研究存在諸多不足,不能作為評估轉基因玉米健康風險的有效依據。

  NO.5  「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

  入選理由:人類歷史上首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探測器。

  2013年9月12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於2012年8月25日穿越日球層頂,進入星際空間。它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太空探測器。

  2004年,「旅行者1號」進入了臨近日球層的區域。直到9年後,科學家才根據等離子波數據,正式確認「旅行者1號」已進入星際空間。經過36年的空間旅程,「旅行者1號」如今距離地球約127個天文單位(約合190億千米),這裡是人造探測器從未到過的地方,它所提供的數據對於科學家了解星際空間和星際介質具有開創性意義。

  NO.6  「冰立方」確認捕獲28個高能中微子

  入選理由:科學家確認捕獲來自太陽系外的中微子,這一發現將開啟天文學研究的新時代。

  通過「冰立方」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集的數據,科學家確認捕獲了28個高能中微子,它們攜帶的能量都超過30萬億電子伏特,其特徵與科學家預測的系外中微子相似,表明它們來自太陽系外。

  中微子是一種中性粒子,能從宇宙中某次劇烈爆發的中心射出,不受干擾地筆直劃過宇宙。通過反向查找這些粒子的源頭,科學家可以得到各種宇宙事件的第一手資料。為了捕捉這些粒子,物理學家在南極洲冰層以下1英里(約1.6千米)深處,建造了這台名為「冰立方」的巨型中微子探測器。通過研究這些高能中微子,有望揭示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在物理學家看來,太陽系外高能中微子的發現,「標誌著天文學的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NO.7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入選理由: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可能是「量子霍爾效應家族」最後一個成員。

  量子霍爾效應在物理學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自1988年科學家提出可能存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后,不斷有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各種方案,然而在實驗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2013年,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實驗團隊,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稱為「諾貝爾獎級」的科研成果。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不需要外加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這種效應可能在未來的電子器件中發揮特殊作用:無需高強磁場,就可以製備低能耗的高速電子器件,例如極低能耗的晶元,從而解決電腦發熱問題和摩爾定律的瓶頸問題,進而可能催生高容錯的全拓撲量子計算機——這意味著個人電腦真正意義上的「更新換代」。

  NO.8  「孿生素數猜想」的弱化形式得到證明

  入選理由:向「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邁出了關鍵一步。

  2013年5月,美國新罕布希爾大學的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在數學頂級期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發表了一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間隔》(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的文章,證明存在無窮多個相差小於7 000萬的素數對,這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證明存在無窮多組間距小於定值的素數對,為最終證明孿生素數猜想開了一個真正的「頭」。

  孿生素數是指兩個相差為2的素數,例如3和5、5和7等。孿生素數猜想則是說存在無窮多個相差為2素數對,這是數論中最著名的猜想之一。1900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希爾伯特將孿生素數猜想列入「23個最重要的問題」中的第8個。

  NO.9  俄羅斯隕石事件

  入選理由:通古斯事件以來最大的隕石襲擊地球事件。

  2013年2月15日,葉卡捷琳堡時間上午9時15分,一顆直徑達17~20米的隕石闖入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的上空,發生強烈爆炸,爆炸當量為400~600千噸TNT炸藥。爆炸還震碎很多當地家庭的窗戶,導致1 400多人受傷。

  「車裡雅賓斯克流星雨」被認為是自1908年通古斯事件以來最大的隕石襲擊地球事件,並且是唯一造成大量傷害的這類事件。它證明了地球容易受到隕石襲擊,人類世界有必要建立一個應對系統,用於在未來類似事件中保護地球。

  NO.10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基因專利無效

  入選理由:或讓基因診斷與治療進入平民時代。

  2013年6月13日,美國最高法院以「基因是自然產物」為由,裁定乳腺癌基因BRCA1和BRCA2專利在內的40 000個基因專利無效。麥利亞德基因公司曾高價壟斷BRCA1和BRCA2檢測,此裁決發布后,其他公司立即宣布推出BRCA1和BRCA2檢測服務,最低價格只有麥利亞德的1/3。

  人類基因組近2.4萬個基因中,超過20%曾被註冊了一個或多個專利。基因專利不僅有損於基礎研究,也阻礙了生物公司與科研機構開發基因檢測技術。隨著分子診斷與治療技術的發展,此次對基因「去專利化」,將讓更多人受益於分子診療,也將促進基因領域的基礎研究。

  本文來自「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2014年第1期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沙發
不爭春 發表於 2014-3-17 04:59 | 只看該作者
  NO.4  「轉基因致癌」論文被撤銷

  入選理由:]將轉基因爭議推向新的階段。

  《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的出版方2013年11月28日宣布,法國研究人員在2012年發表的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數據不足以支持結論,因此決定撤銷這篇論文。

  2012年,《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刊登了法國卡昂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稱,通過對比實驗發現,餵食轉基因玉米的大鼠發生腫瘤的風險更高、壽命更短。

  這篇文章一經發表,立即引發全球性關注,加重了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慌,並且成為部分人士反對轉基因食品的重要證據。但是,這篇論文發表后不久,就遭到科學界質疑。多家權威機構展開調查,結果均認為,該研究存在諸多不足,不能作為評估轉基因玉米健康風險的有效依據。


不幸的是這個不科學的研究,至今還是反轉基因者的強大武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3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4-3-18 23:45 | 只看該作者
不爭春 發表於 2014-3-17 04:59
不幸的是這個不科學的研究,至今還是反轉基因者的強大武器。

中國人不是不知道,而是有一部分人還是相信他!!!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