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不住年輕人的中國農村未來在哪?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3-11 0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一個國家有沒有希望,一個重要指標,是要看她是「人才大國」還是「人才流失大國」。而看一個村子有沒有希望,關鍵是要看能不能留住年輕人。

  這個很常識的道理,不知中國的參政議政者是否都意識到,可以言明這一切。

  當下,全國兩會已近尾聲,委員代表對「養老」與「美麗鄉村」兩大議題討論正酣,這是兩個老生常談的議題,年年議,話相似。從本次大會委員代表的發言看,「新意」和「深度」依然乏善可陳,但是,這並不說明,此類議題沒有討論的必要,只是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果正視常識、直面時弊,也並非沒有「警世通言」可言。

  譬如「美麗鄉村」,在中國建設「美麗鄉村」,最重要的是什麼?農村養老問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能不能留住年輕人。如果一個村子青年人悉數背井離鄉、進城做農民工,那麼只剩下留守兒童和老人的村子,未來在哪裡?希望在哪裡?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這部電影拍攝於1959年大躍進時期,是中國左傾政治推動中國農村「大幹快上」的特殊時代。其中不乏蠻幹色彩,但那時年輕人立志建設家鄉的幹勁卻令人感動,他們把青春的汗水灑在本村「水利」和「電力」開發中,無怨無悔,少數幾個想進城的年輕人,成為被譏諷的「後進」對象。

  再看現在中國農村。年輕人走了大半,除了在《鄉村愛情圓舞曲》這類愛情肥皂劇中,你能看到一群年輕人聚在村子里不厭其煩地搞對象鬧誤會,很難再看到寫實的影視劇里,年輕人在建設家鄉中,發揮了怎樣的主導作用。而諸如《鄉村愛情圓舞曲》劇中那裡的村幹部村委會倒是寫實的,從支書到村主任,一天到晚就是勸架打嘴仗,幾乎沒什麼正事可干。

  「美麗的中國鄉村」為何留不住年輕人?關於這個問題,三農專家已經做過不少技術式解讀。在這裡,我只從常識出發,刪繁就簡,指出三個「病灶」所在——,一言以蔽之,曰:「三無」所致。

   哪「三無」?無組織,無地權,無文化。

   這個無組織,並不是指中國農村沒有基層組織,而是現在的基層組織大都無法解決本村農民各自為戰的「渙散問題」。人少了地少了集體企業沒了,村財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除了賣地一條慢性自殺路,再無其他路可尋。九年前,我曾隨民政部督查組採訪東北某村。村主任告訴我們,沒錢,沒經費是他最頭痛的問題。村裡基本已經沒有集體企業,「兩補一免」后村財政艱難維繫。農業稅、義務工沒了出處,村裡的福利、公益事業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比如,他們村委會早就籌劃為村裡修路的事,可村財政沒錢,又不能向村民集資,還不能攤派義務工,所以這件事就始終擱淺。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一盤散沙」迄今還是老大難問題。

  所謂「無地權」,是指中國農民只有土地經營權,沒有土地所有權。這直接影響到青年人對「魅力田野」的信心,更談不上他們對土地的長久規劃。如今,隨著大學擴招加劇,農民子弟大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很多也不願失去農民身份,但目的不是建設家鄉,而是佔據土地的「轉租費」,等著分一筆「征地補償款」。

  所謂「無文化」,就是目前中國農村,大部分缺失文化生活。青年人在這裡,找不到精神寄託。前幾年經常看到「脫衣舞下鄉」報道,隨後是文化稽查人員「辛勤打擊」……這些報道不是令人感到痛快而是悲哀。
    不讓農民看這些「不健康的東西」很簡單,最大的問題是「不讓看」之後,能提供農民什麼文化生活?如果以麻將賭博替代脫衣舞,在頹廢的精神底色上,會有什麼本質區別?
    中國農村總人口在減少,但怎麼說也在6億以上,這麼龐大的人口有很強烈的文化需求,他們需要娛樂。在過去,他們有很多集體活動替代了文化生活;今天,集體活動跌入「撂荒」窘境,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沙化,甚至喝酒打麻將就是文化生活的全部。如此空虛的文化環境,如何吸引血氣方剛的青年人久駐?

     回望30多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發出的「土地承包制」,開天闢地地激發了世界最廣大群體——中國農民的活力,那不啻於是新時代的第一場「土地革命」,但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以及農村的土地性質變化引發的新的生產關係矛盾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再加上現實所期待的以工業化現代化為基礎的農業現代化遠未完成,而今,30多年前的「土地承包制」所激發的「三農」活力已近枯竭,青年人走了大半……要想讓中國農村找到希望和未來,喚回青年人,必須從全面深化改革做起,再度進行制度創新、「二次土地革命」,注入新的生產活力。庶幾,則「美麗鄉村」恐為水中撈月的夢境而已。(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