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餘額寶動了誰的乳酪?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2-27 0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央視評論員鈕文新針對近來生意日漸做大的餘額寶所發動的缺乏知識含量的大批判之所以會掀起如此巨大的輿論浪潮,以我之見,主要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鈕文新的央視背景令人揣摩他的激烈言論背後蘊藏著什麼來自高層的政策風向變化信號,有人推斷,鈕氏之論其實只是某種形式的探風而已;其次,長期以來一直對行政壟斷庇護之下的國有銀行心懷怨氣的消費者通過鈕文新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靶子,又找到了一次集中爆發和發泄的機會;最後,鈕文新對互聯網金融的攻擊的確撩撥到了一些自我感覺被「動了乳酪」的人士的敏感心緒,面對各類挾著強大「破壞性」兇猛登場的「技術創新」,一時難以適應這種挑戰的人會感到茫然、無助,乃至憤怒,進而產生本能的抵觸。

  儘管鈕文新在他的兩篇博文里幾乎是痛心疾首地為銀行業利益的受損而呼號,但他反覆強調,自己發出「取締餘額寶」的呼籲,是基於國家宏觀經濟利益的立場。他的邏輯是這樣的:餘額寶這種金融創新模式「嚴重干擾了利率市場,嚴重干擾了銀行流動性,嚴重拉高了實業企業融資成本」……最終必然嚴重威脅中國的金融秩序和經濟安全。餘額寶們「通過向公眾輸送一點點蠅頭小利,為自己贏得了巨額利潤,同時讓全社會為之買單。」

  為此,道德義憤高漲的他不惜使用「吸血鬼」、「金融寄生蟲」和「邪惡金融」這樣惡毒的詞語來詈罵餘額寶們。令人不禁擔心,假如他有機會與馬雲或馬化騰面對面(後者不久前剛剛受李克強總理之邀前往中南海座談)時,會不會代表那些至今依然信奉「勤勞致富價值觀」的國人狠狠地揍他倆一頓——用他的話來說,那兩個姓馬的人在教唆我們民族的投機心理。

  遺憾的是,鈕文新的激憤話語充其量只不過反應了這位「資深財經媒體人」對於金融市場的驚人的無知。

  餘額寶們或許的確對銀行的傳統存款業務構成了明顯挑戰,一段時間以來的數據也顯示了這種「存款搬家」現象。但這不正說明了長期受到政府行政壟斷保護的銀行業是多麼急切地需要通過競爭以提高自己的經營水平嗎?金融市場缺的就是餘額寶這樣的「鯰魚」。而鈕文新一再強調的餘額寶們推高社會融資成本(這也是他所有立論的核心),不久后可能的確會成為事實,但那恰恰說明了現行的利率管制政策——貸款利率已經於去年7月實行市場化,存款利率至今仍未放開——長期以來人為地壓低了資金的成本,它不僅盤剝儲戶利益,而且還會對金融資源的配置造成扭曲,是一種充滿弊端的陳舊制度,正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首要內容之一。當鈕文新質問「同樣高儲蓄率的日本為什麼沒有出現餘額寶」、「為什麼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出現餘額寶」這個問題之前,他應該先了解一下日本和其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利率政策。正確的問題是:發達國家(包括日本)為什麼沒有利率的政府管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圍繞鈕文新那兩篇邏輯混亂的文章的爭論,另一個真正嚴肅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針對波濤涌動的「互聯網金融」,被鈕文新斥為「腦殘」的監管當局應不應出台什麼專門的針對性的監管政策,去加以「規範」?我個人認為,對這個問題不能籠統地一概而論,而應當看已有的政策法規有沒有什麼顯而易見的漏洞,或者更為根本地說,「互聯網金融」有沒有帶來什麼性質完全不同的全新問題?至少迄今為止,我個人尚未發現現行金融政策法規存在明顯不適用於所謂「互聯網金額」的地方。因為餘額寶並未帶來任何金融市場方面的「創新」,它的創新之處僅僅在於利於互聯網技術連同其現有的支付寶優勢,大大提高了傳統貨幣市場基金的效率和靈活度罷了。鈕文新在2月24日發表的第二篇博文中舉到的所謂「壟斷經營的糧食購銷系統」的那個例子,說明了他對於貨幣市場基金及其運作規則的一無所知。如果從鈕文新先生的憂慮出發,他真正應該呼籲取締的其實是業已在中國存在了10多年的貨幣市場基金,而非僅有8個月生命的餘額寶。

  然而,即便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其大方向也必須一開始就非常清晰,即目的是鼓勵公平競爭,保護儲戶和中小投資者利益不受侵害,而不是去對金融機構已經坐享幾十年的壟斷利益繼續加以維護。我倒是覺得,對於創新不斷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當局眼下最應該做的是不斷督促幫助其防範技術風險。這方面與傳統銀行的風險管控確實有很大不同的,會存在顯著的新風險——例如網路和數據安全問題,一旦出現什麼閃失,後果難以預料,也一定會外溢到社會上來。

  我看到網上有許多鈕文新的批駁者斷定他是某些壟斷特權既得利益群體收買的「喉舌」,在我看來,這倒並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且不說我們討論問題不應毫無根據地隨意猜測觀點提出者的利益動機(因為這與觀點的對錯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就算他的確就是某些傳統金融機構的代言人,其發表觀點的權利亦應當受到嚴格保護。只要各種不同意見能夠暢所欲言,而不是只准一方的聲音被聽到,這樣的討論乃至爭論就是良性的。

  鈕文新先生一再辯解的是他的「利於實體經濟」的動機,他大概真的以為,國家過去人為地壓低儲蓄利率產生的低成本資金能夠流入急需要資金的實體經濟。真實的情況是:創造了70%以上就業和稅收的中國民營經濟只獲得了30%以下的金融資源,大部分的廉價銀行貸款都流入了低效的國有經濟。今天,互聯網金融正在通過技術創新而顛覆這一鈕文新眼裡的「正常的金融秩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