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514)諾斯底主義

[複製鏈接]

510

主題

606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華少年 發表於 2014-2-15 2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514): 諾斯底主義

諾斯底主義,是耶穌死里復活后,第一個倡導耶穌是人不是神的群體。「諾斯底」,gnostic,是由希臘文gnosis演變出來,意思是「神聖的知識」。第一世紀已萌芽的諾斯底主義認為:神的全備豐盛流貫於天地間,通過天使、星宿之靈,等等來左右人類的命運,控馭人的生命,把守著天國的大門,基督 (Christos, 即救世主,是一種稱號,不一定指耶穌基督) 只是眾神之一,人類必須敬奉這些住在星宿中的諸神。

諾斯底主義(或稱靈知派和靈智派)諾斯底這一個字在希臘文中就是知識,特別指的就是現在的占星術,他的理論是認為每一個星球都有一個屬靈的統制者,在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影響力,並將和地球會分開,諾斯底對人們實際的生活有兩方面的影響,第一,身體是超道德的,所以放縱情慾是沒有關係的。第二,物質的身體是沒有真實價值的,所以人可以自己盡情的剋制也可以放縱,而諾斯底他們都比較於偏向於剋制自己身體。
而諾斯底是指在不同宗教運動及團體中的同一信念,這信念可能源自於有歷史前的時代,但卻於公元的首數個世紀活躍於地中海周圍與伸延至中亞地區。了解這個核心信念的鑰匙就是要透過擁有「靈知」(Gnosis,或譯「真知」),靈知在希臘文原文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所獲得的一種知識或意識。諾思底主義者相信透過這種超凡的經驗,可使他們脫離無知及現世。

在歷史中,不同的諾斯底主義教派(尤其基督教諾斯底教派)都是被持有對抗信念的教派所逼害。當中缺乏證明早期諾斯底主義者自稱為「諾斯底」,這個稱呼在現今學者中經常用來表示那些以個人智慧來獲得拯救的人。雖然很多諾斯底主義者都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甚至自稱為基督徒,但當中亦有很多不同宗教定位的諾思底主義者,尤其是遠久的波斯先知摩尼的跟隨者(摩尼教)及在伊拉克及伊朗早於基督教的曼底安主義。
在二十世紀發現的死海古卷可找到諾斯底派痕迹,但在十九世紀前知識完全來自愛任紐、希波律陀、俄利根、特土良、伊皮法紐等基督徒著作。
歐洲諾斯底主義嚴重地受到在光與暗的鬥爭中掙扎的神話觀念所影響。這影響導致強烈的二元論發展:在天國的國土與物質的世界有著明顯的分隔,這個物質世界是由創造它的無知的神德謬哥所支配。受到基督教廣泛的傳播所影響,德謬哥與撒但[2]十分相似。其中一個二元論的來源可能是直接由其他近東諾斯底主義引入,如鮑格米勒教派。

(1) 儘管很難為諾斯底主義落一個定義,但那些稱為諾斯底主義的古代哲學能給予一個典型的模樣。諾斯底主義通常都具備以下標記:
(2) 一個遙遠、至高的及不為人知的獨一個體神格觀念,他有著不同的名字,包括普累若麻(Pleroma,希臘文原文即「豐盛」的意思)及拜多斯(Bythos,希臘文原文即「深」的意思);
(3) 更多的神祇從獨一個體「流出」。流出的神祇會漸次的遠離獨一個體,帶有不穩定的神祇性質;
(4) 人類的墮落是在獨一個體內發生的事件,而非因人類的行為。人類的墮落是因從索菲亞(Sophia,希臘文原文即「智慧」的意思)流出所造成的;諾斯底主義。
(5) 另一個不同的造物主,以柏拉圖主義的傳統命名為德謬哥;
證據顯示德謬哥的觀念是由柏拉圖的《蒂邁歐篇》及《理想國》而來。在《蒂邁歐篇》中,德謬哥是一位仁慈的創造者,從先在的物質創造了宇宙,卻在創造時受了迷惑。在《理想國》中,在形容蘇格拉底靈魂中的慾望就有像有著獅子形象的德謬哥。在其他地方,德謬哥亦被稱作「伊達波思」(Ialdabaoth)、「薩麥爾」(Samael,亞蘭文即盲目的神的意思)或「薩迦拉」(Saklas,古敘利亞文即愚蠢的意思),他有時會忽視獨一個體及甚至會與之反抗,因此他會顯得帶有惡意。德謬哥創造了一批「執政者」統管整個物質世界,並且阻礙靈魂的攀升。
(6) 世界因而是帶有缺憾或者是因錯誤而產生,但最少與構成它的物質一樣的善良。這個世界是較高層次的存在或意識的幻影,它的下等可以與油畫、雕刻或其他手藝相比,是真實的模仿。在某些情況下,它是邪惡的及緊縮的,是一個為當中的居民所設計的監獄;
(7) 以複雜的神話及宇宙論的戲劇形式表達以上的狀況:神祇因墮落至物質世界而寄在某些人類之內,他們可以透過覺醒而回到靈界。對於某人的救贖就等同於一個神祇的復原,並不只是一個人被救贖這麼簡單,卻是提升至是一件宇宙內重大的事情;
(8) 某一種的知識是這個復原過程的重要因素,並且透過救贖者的幫助(如基督、塞特或索菲亞)。
以上諾斯底主義的特徵只是敘利亞/埃及教派的特徵,而最大的波斯教派則以摩尼教及曼底安主義自稱。事實上,諾斯底主義只是指敘利亞/埃及教派,而摩尼教則是指波斯教派。
二元論及一元論
諾斯底主義只是普遍地為二元論,他們可以由徹底的二元論(即摩尼教)到傳統較輕的緩和二元論。華倫提努另外發展了一套一元論,是以過往為二元論的用字來表達的。
(1) 徹底二元論:或稱為「絕對二元論」,當中有兩個同等的神祇,摩尼教指他們分別是光明與黑暗,因黑暗混亂的行動而使得捲入紛爭之中,及后,部分光明的元素被囚在黑暗之中。創造物質的目的就是要設定緩慢的步驟,去將這些光明的元素從黑暗中抽出,使得光明的國度在最後能壓過黑暗。摩尼教的二元神話相信是從瑣羅亞斯德教繼承得來,永恆的神阿胡拉•瑪茲達受到他的對頭安格拉•曼紐的對抗。兩者牽涉在大鬥爭之中,而最終阿胡拉•瑪茲達會得到勝利。摩尼教創造的神話見證了光明逐漸的流出,每一次流出都逐漸地墮落而使得卜塔的出現。黑暗的神創造及統治物質世界。再者他沉醉在其惡意中。一般諾斯底主義相信物質世界與黑暗所帶來對惡意的沉醉是要將光明的元素囚禁在物質世界中,或囚禁在黑暗中或因醉酒分心而變得無知。
(2) 緩和二元論:是指兩個神祇中的一個較另一個低級。這個古典的諾斯底主義就是塞特派,他們認為物質世界是由一位較比他們信仰的真神低位的神祇所創造;而靈界則是徹底的與物質世界不同,與真神一同存在,亦是那些醒吾的人類真正的家園。因此,他們會表現出與世界激烈的分割,終極目標是讓靈魂脫離物質世界的阻礙。
(3) 一元論:是指爭議較低位神祇的神性或半神性。華倫提努所提倡的諾斯底神話是指他們對宇宙的可能是一元的,而非二元的。在神話中德謬哥的惡念被減輕,他所創造有缺憾的世界並非因任何道德的缺點,而是他真實地不認識高位的靈界。所以華倫提努相比塞特派對物質世界帶有較輕的輕視,認為實體是 「認知的錯誤」,而非甚麼神聖的實質。華倫提奴的世界觀是一元的,所有的事物都是神聖方面的,而人類一般的視野因「認知的錯誤」受到物質世界的限制。
道德及禮儀
諾斯底主義的道德品行一般都是禁欲主義的,尤以性及飲食方面最為要緊。在其他地方上,諾斯底主義者則會採取較溫和的禁慾,以改正其行為。
托勒密
根據托勒密的《Epistle to Flora》就定下了禁欲主義是個人的道德取向,以使其靈魂能從洛格斯中獲得好處。
另一方面,根據一些基督教教父的記述,一部分的諾斯底主義者不是奉行禁欲主義,相反卻是奉行放蕩主義,或是假裝禁慾。伊皮法紐就曾指執政教派中有些人是克制自己的慾念,但有些卻是假裝禁食以此欺騙他人。愛任紐在其《反異端》中指術士賽門•馬革斯建立了道德自由的學派(即道德無涉主義),說只要相信他及他的妓女同伴特洛依的海倫(Helen of Troy),就不需理會任何《聖經》中的先知和他們有關道德的教訓,他們因賽門的恩典而得救,而非因自己的德行,所以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雖然對賽門與放蕩主義的關係所知甚少,但的確有他的跟隨者結婚及生下子女,由此可見他們亦非完全的禁慾。
愛任紐亦指賽門的門生華倫提奴吃祭物、雜婚及娶了收養的妹妹為妻子。華倫提奴更以性事作為聖禮的儀式,意思是以此來模仿一對構成普累若麻的陰陽基質(syzygy)。諾斯底主義的迦坡加德派則聲稱他們有著力量去做任何的事,包括邪惡的或是無信仰的,而道德只是人類眼中的善良或邪惡。迦坡加德的兒子伊皮法尼斯更教導說雜婚是神的律法。

第一個諾斯底教會於1890年在法國成立,創辦人名叫岱尼爾 (Jules-Benoit Stanislaus Doinel de Val-Michel, 1842-1903),他自稱曾看見耶穌,且獲冊封為諾斯底教會主教。諾斯底教會的組織架構呈階級系統:最上是宗主教(Patriarch),接下來是主教與「蘇菲亞」(Sophia)、祭司及女祭司、助祭及女助祭,最後是平信徒。 岱尼爾同時是共濟會「大東方會」(Grand Orient Freemason)的成員,因此諾斯底教會亦呈現共濟會秘密結社性質:入會儀式不公開,又刻意營造神秘氣氛。
諾斯底教會特彆強調 「神聖女性信仰」(Sacred Feminine)。岱尼爾聲稱有靈魂接觸他,該靈魂自稱為「蘇菲亞•阿卡密,永恆的雌雄共同體」(Sophia-Achamoth, the Eternal Androgyne)。這個靈魂多次來訪,讓岱尼爾漸漸相信,他的使命就是要致力恢復聖靈在宗教上的女性屬性地位。

諾斯底教會在20世紀分裂成好幾派,變得愈來愈玄秘,但依然強調「女神崇拜」,今日大部分的諾斯底教會實施男女平等,有好幾位女主教。 時至今日,諾斯底教會在全球都有信奉者,它在美國的總部設在費城。
約瑟•史密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諾斯底主義自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後,二千年來均以不同的面貌出現,罩上五花八門的面紗:由主後世紀初期出現的「幻影派」 (主張耶穌不是真人) 與「華倫泰黨派」,到中世紀的「法國潔凈派」,到19世紀美國的約瑟•史密夫 (Joseph Smith),20世紀的新紀元運動和「天堂之門」Heaven』s Gate,等等。 1982年Michael Baigent 與Richard Leigh聯合出版了臆測小說《聖杯與聖血》,當年銷量不俗。到了2001年,丹•布朗開始撰寫《達芬奇密碼》的故事大綱,書中的所謂「史實資料」大部分抄襲《聖杯與聖血》,丹•布朗再抽取Elaine Pagels寫的 《諾斯底福音書》、Lynn Picknett 與 Clive Prince的《聖殿騎士啟示錄》、Margaret Starbird的《馬利亞瑪達肋納與聖杯》部分資料,湊合成書。《達芬奇密碼》小說於2003年3月在美國出版,出版后首周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2004年初已經有40多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在全球熱賣,至2006年初銷量已超過四千萬本。荷李活更將小說改編成電影,並被甄選為2006年5 月法國康城電影節的開幕電影。

【諾斯底主義涉及西方宗教很深很本質的奧秘,是受禁的,我們以後還要詳細講這個。現在先簡單介紹一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