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發現沒有,近年的首富都是小地方的人?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4-2-6 0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有些話不得不說

你有沒有發現,過去十年,很多人都發了大財,但是這很多人當中,極少有上海本地人。甚至北京本地人也很少。比如我們隨便舉幾個名人:
潘石屹 甘肅天水人。王健林,四川蒼溪人。宗慶后,出生於浙江杭州。馬化騰籍貫:海南。李彥宏 山西陽泉人。馬雲,浙江紹興人。李河君,廣東省河源市人。 魏建軍,河北保定人。楊惠妍的老爸楊國強,順德北滘人。何享健,廣東順德人。劉永好,四川省成都市人。

你發現沒有,都是小地方的人,農村人。相反,出生於經濟和政治中心的人,居然一個都沒有。很多地方小的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卻出了全國首富。為什麼?這難道是巧合么?

呵呵,不是的,而是因為小地方法制不嚴,管得太松,所以發財太容易。你知道么?一直到2000年左右,很多小地方的人,借了銀行的錢都是不還的。誰還誰傻。你說借了錢可以不還,那還不發嗎?所以你真的不要看到福建人做了什麼,就覺得啊,這幫人發得那麼快,一定很有本事,有眼光。不是的。他們做的事情,你真的是沒法做。所以只能他們發財,你跟著要做,只能完蛋。

我再說一個福建人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小地方的人是怎麼發家致富的。他們的確有抱團的特點,但是結局也往往是:要死一起死。抱團不一定就導致好的結果。

  鋼貿行業確定風光了幾年,大概是從2000年到2008年,螺紋鋼的價格從3000元上漲到6000多元,全國各地的鋼貿商都大發了一筆,其中以福建人最多,福建人中又以周寧人最厲害。當然,鋼貿做為大宗商品貿易,是一項資金密集型行業,離不開銀行資金的支持,很多銀行也從中獲利不少,在上海、江浙一些地方,一個鋼材市場就養活一家支行。

  銀行為什麼這麼喜歡鋼貿企業呢?其實不光鋼材,大宗商品銀行都喜歡。第一,鋼材的資金量特別大,產業的存款多,如果放在一般行業,年銷售收入幾億元就是很大的企業了,可以在鋼貿行業,幾億元只是剛剛上規模,還屬於小打小鬧。第二,鋼貿行業資金需求大,甚至可以無限擴張,如果是生產企業,產能是一定量的,多大的生產線,就有多大的產能,就有多大的銷售收入,所以你的貸款不可能無限制地往上增。可是鋼貿行業就不同了,輕輕鬆鬆就可以做出上億的銷售收入,融個幾千萬是不成問題的。第三,鋼材可以質押,是比較好的質押物,可以到後來,銀行己經設計出比質押更簡單的操作模式了,泡沫被吹大了;第四,鋼貿行業幾乎通用銀行承兌匯票,干銀行的都知道,承兌匯票是吸收存款的利器,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就靠著承兌匯票保證金,對於存款立行的銀行來說,誰都喜歡這樣的客戶。

最初,只有少數幾家銀行在做鋼貿行業的時候,或者說在鐵貿行業比較景氣的時候,這時應該是沒有泡沫的。也可以說做鋼貿的同行們有點忖,趕上信貸政策寬鬆,可偏偏鋼材材又不景氣,這時泡沫就產生了。從2008年之後,鋼材的價格又從6000多元回到3000多元,幾乎沒有了行情,包括短期行情,一噸鋼材毛利只有二十元。鋼材行業是不賺錢的,或者說是沒有資金需求的。但是這時又趕上信貸比較寬鬆,各家銀行爭著上業績,於是一如既往地支持鋼貿企業,而且不但原來支持的繼續,還有很多銀行跟風而進。
  明明是企業不賺錢了,銀行還是大筆大筆資金地注入。很多故事就是這麼產生的,那時候周寧人很自豪地說,一張周寧的身份證,就可以輕鬆貸到50萬。再說銀行,僅僅是質押滿足不了企業的資金需求了,因為貨物質押的槓桿作用太小了。後來又推出了聯保,再後來,由鋼貿商成立擔保公司,統一由擔保公司擔保。有的鋼貿商還聯合成立了鋼材市場,由市場對商戶進行擔保。其實轉來轉去還是那些人在一起玩。關鍵是,很多銀行都看到這樣做不錯,既有存款還沒風險,都一家接一家地進。
  既然主業不賺錢,那麼鋼貿商貸到的款都到了哪裡?據現在的統計,大約20%進入了民間資金市場,70%進入房地產市場,自己用了不到10%。民間資金市場基本血本無歸,隨著整個鋼貿行業的蹦盤,他們的資金註定是收不回來了。在房地產市場,他們也是門外漢,東投一個項目,西投一個項目,而且運作經驗不足,很多都成了房東。
  這時,只要企業的資金鏈不斷,能按期還得上貸款,銀行還會接著和他們玩下去的,何況有的銀行己經不能自拔。但是2012年,銀監會的一個風險提示,很快就把這個泡沫吹破了。因為,任何一個局外人,都看到這种放貸行業是不正常的。起初,鋼貿商們還在爭取,還在掙扎,和銀行談判,要求還后再貸。可是監管部門的態度是明確的,泡沫必須是要破的。關鍵是這時,泡沫不破也不行了,有些後進入的銀行,一看到風吹草動,就全力收貸,起訴,保全,企業不想完也完了。既然有人做空,這輪行情是沒法繼續了。看來續貸無望,鋼貿企業乾脆不還了。
  到清收時才發現,即使是質押,水分也很多,假倉單,空倉單,重複質押,貨物處理根本不夠還貸款的。
  一場泡沫劇就這樣結束了。銀行的損失,以幾百億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