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驚動黨中央的龍泉寺方丈 ,與官員在一起時聊什麼?(組圖)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1-25 0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學誠樂意跟弟子聊起自己對周恩來的好感。他推崇周恩來在外事場合的風度與巧思,現實的迎來送往間,弟子們也覺得師父學誠同樣追求節制精嚴。

  

  學誠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莆田廣化寺、扶風法門寺、北京龍泉寺方丈。

  「真不會做事,這是綠茶,是夏天喝的,冬天要放紅茶。」大年初一,如雲冠蓋入法門。學誠擔心進山拜年的領導們等不及泡茶,就請弟子提前將茶葉撒進紙杯,隨時準備斟茶奉上。突然發現弟子擱的是綠茶,他就這樣提醒了一句。

  弟子後來抓起紅茶,學誠又說:「放太多了」。

  無論在法門寺,還是在鳳凰嶺,學誠都樂意跟弟子聊起自己對周恩來的好感。他推崇周恩來在外事場合的風度與巧思,現實的迎來送往間,弟子們也覺得師父學誠同樣追求節制精嚴。

  2006 年杭州舉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學誠作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司職機場內的迎賓接待,因為時間衝突,他沒能及時接到韓國智冠長老以及香港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學誠特意緊追二人,追到出關的地方,一定要送上問候。同去的弟子,一邊擺弄著偶爾不好使的相機,一邊拍下這些瞬間。

  他非常了解世俗的形制規格。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2009年訪問法門寺時,學誠以法門寺方丈身份接待。當天,他剛剛從外地趕回西安,收到寺里的簡訊:連戰先生下午15:00到,停留20~30分鐘,請問師傅,按什麼標準接待?送什麼禮物?

  學誠回復:可與市裡領導商量。建議按上次接待泰國總理標準。

  他每天會收發許多簡訊,所以特意挑了一款內存大、可將簡訊導入電腦的手機。不到三個月,簡訊存了兩千多條。然後,手機壞掉了。

  「學誠法師啊,你的事情可是驚動了黨中央啊!」

  在龍泉寺,有時候凌晨三點多,弟子都會聽到簡訊提示音,那一定是學誠發來的簡訊。光掃一眼屏幕右邊的滾動條,弟子都能估計出信息有幾百字的篇幅。內容自然與學佛體會有關。凌晨三點學誠已經起床,做過早課,用過早齋后,他會在六點半之前乘車離開鳳凰嶺,進城到廣濟寺「上班」中國佛教協會在那裡辦公,傍晚再乘車返回。算起來,一天有三個小時在路上。

  這種鐘擺式的「工作」節奏,將學誠的清修與世俗世界定期連接起來,使得他的生活方式有別於其他寺廟方丈習慣在機場貴賓候機室與眾人圍坐時打開筆記本電腦修改文章的人,不一定是企業高層,也可能是學誠。而且在這個時刻,通常會有弟子在一旁分別備好錄音筆和相機,以便隨時記錄。

  平日,如果接送學誠「上下班」的汽車臨時出了岔子,他就坐公交車。一次在頤和園附近的公交車站等車時,一輛黃色QQ小車開過身去又倒了回來,司機問去哪兒,學誠說龍泉寺。就這樣司機將他免費送了回來。後來偶爾早上沒車接送,學誠會給這個QQ小車司機打電話請他來接,司機照樣會準時到達。司機說,其實也不記得學誠在路上跟他聊過什麼。

  但趕到龍泉寺來與學誠聊天的人,就從來沒少過。官員們習慣夏天來寺里坐坐,學誠的博客記載得非常清晰:2012年6月~8月間,僅副部長以上官員就至少來過五位,大部分並不是來自宗教口。

  按照前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的說法,學誠忙到兩個重要活動撞期的時候,不得不向中央請過一次假。

  2007 年年底,十一世班禪在福建參觀學習,安排了一場在廣化寺的活動,當地領導希望學誠回廣化寺迎接,不巧當天他的日程早就定下:赴台參加在中台山禪寺舉辦的 「海峽兩岸和平祈福法會」。法會是由葉小文以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的名義發起和參與的,為此葉小文專門為學誠向中央統戰部請假。在香港機場轉機時,兩人見上了面,葉小文打趣說,「學誠法師啊,你的事情可是驚動了黨中央啊!」

  

  2011年2月3日農曆大年初一,遊人在北京龍泉寺燃燈祈福,祝願新年平安吉祥。

  「佛教里有尊菩薩叫不休息菩薩,×市長是不休息菩薩!」

  弟子們很佩服學誠與官員打交道的能力。2009年冬天,學誠在故鄉福建參加完武夷山禪茶文化節,離開主辦地南平時,時任市長專程到機場送行。弟子在博客文章里說,師父與官員聊天洒脫自如,和平時在寺院里不太一樣。

  趁著候機時間,市長給學誠輪換泡了不少好茶,最後還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五十年金駿眉。學誠不忘招呼弟子一起來喝茶,可惜弟子也沒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到了登機過安檢,市長把學誠送上飛機時,一路小跑。

  「功不可沒」,「了不起」,「不簡單」,「幹勁十足」,「你在創造奇迹,精神感人」,在與官員聊天時,學誠不吝嗇用這些褒揚之詞,說到最後都是禪機有的市長天天進工地催進度,一邊嚴厲督促下屬「趕緊把圖紙拿出來啊!」一邊對站在跟前的學誠圓場說:「學誠法師講究慈善,做善業的。我是做惡業的。」學誠接一句:廟裡有很多佛像,既要慈眉善目,也要金剛怒目。「佛教里有尊菩薩叫不休息菩薩,×市長是不休息菩薩!」

  在另一個場合,學誠接過另一句話一位在軍事院校教過八年哲學的將軍和他聊天,將軍告訴學誠「我覺得佛教也是無神論」,學誠答,「佛教不承認有一個救世主,佛教講緣起法,不認為有第一因。」談話間,將軍稱讚學誠比起前些年來,在待人接物各方面都有很大變化,過去太謹慎。學誠說,還做得不好。

  漸漸,弟子發現在寺廟之外,師父是一個很善於和陌生人找話題的人。和經濟學家聊GDP,和詩人聊文學,和媒體人聊麥克盧漢。一次在醫院住院,有位醫生常過來找學誠聊天,醫生是球迷,談話難免說到足球「竟然也和他談論起了足球,一副很在行的樣子。」弟子問學誠怎麼會了解足球,學誠半開玩笑,「就會這麼幾句,接下來就要談佛法了。」

  「都是佛菩薩給我們開光,我們怎麼給佛菩薩開光?」

  官員們喜歡學誠出現在自己管轄的地域。有的地方政府官員在網上看到學誠的信息,派人將其從北京請來,帶著他去看當地正在興辦的石窟工程,說他們那有寺廟、有佛像但是沒有主人、沒有方丈。旁人幫腔,「有寺沒僧就沒有靈魂啊!」

  相似的話講了幾遍。學誠只是稱讚。

  他也有不太樂意做的事,比如題詞。按照戒律,出家人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學字求工」,但走出去,總有人想求他一幅題字。

  2008年,在小浪底航空度假村,某科研院校院長想請學誠題詞,學誠推辭。院長助手已經在身邊鋪開宣紙,學誠繼續推辭。學誠的朋友圓場說,法師需要構思一下。

  就這樣,等人都走了,學誠才問了一下身邊的弟子,寫什麼好?然後繼續問:「我是否也要練一練字?」因為「常常被人逼著寫」。

  弟子覺得師傅練字很有必要,而且建議寺里的同學們也練練,畢竟以後走出去也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學誠未置可否,只是說:「同學們大多二乘習氣,見到這些人就發懵。」

  學誠另一件不熱衷的事,正是一些寺廟相當熱衷的事開光。

  他偶爾會參加一些開光儀式,但龍泉寺作為海淀區唯一一所政府批准對外開放的佛教寺院,自2005年復建以來,除了在當年舉辦了一場恢復宗教活動場所的頒證儀式,就從來沒有辦過一場跟開光有關的法會。

  有人問為什麼不辦一場,學誠說,都是佛菩薩給我們開光,我們怎麼給佛菩薩開光?

  「你們這些讀書人,做事不敢苟同!」

  如果以龍泉寺的日程安排稠密程度來看,學誠真正的興緻所在還是講學。

  2007年,北大國學社成員到龍泉寺拜訪學誠,想要聘請其為名譽顧問。學誠非常高興,談到和社員交流時,他說:「包括要請什麼老師,在什麼時間段講,我們廟裡都可以配合。」緊接著他也謹慎地補充:「要有一個觀念,不一定讓所有人都信佛教。」

  學誠曾在北大、人大、清華、中傳等學校開辦佛學講座,2010年應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邀請,為其暑期課程班做講座,這是該院歷史上第一次邀請僧人走進課堂。

  每年,一撥撥的高校學生,甚至外國留學生組團前來參訪。龍泉寺還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建立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龍泉基地。在揭牌儀式上,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將目標明確定為「三高」:培養高端國際型人才;進行高端國際交流;組織開展高端研究及其成果的出版。

  他也請各界人士到寺里來講學。北大教授樓宇烈在這裡講《中國佛教史》,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說《世界宗教與文明》,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胡振華談《中國與中亞國家交流歷史與現狀》,當時81歲的法國天主教神父,也前來開了一場講座,名為《法國神父眼中的中國漢傳佛教》。

  不過,對於知識分子,學誠的心思很複雜。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來講完課後,學誠請他吃了碗麵條,但又擔心他沒吃飽:「不如帶幾個餅在路上吃。」潘宗光推說不用。行將離開,一位弟子拿出了紅包送給潘宗光,學誠說,「路上買點茶!買點茶!」

  但日常生活之中,遇到弟子「笨慢」,學誠常用的評價前綴,是「你們這些讀書人」。一次出差,弟子在賓館收拾行李時,抱怨東西太多放不進皮箱,學誠拿過皮箱,從裡面取出幾個小物件,又使勁合蓋子,如此幾次,皮箱終於合上,弟子讚嘆不已。學誠說:「你們這些讀書人,做事不敢苟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1 1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