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守女童悲劇呼喚,噩夢一樣的生活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大平山鎮南村,一個年僅13歲的留守女童小雨(化名),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遭到村裡多名中老年人性侵。憤怒的父親發現真相併報警后,司法介入,最終10人因強姦罪獲刑。(《南方都市報》1月8日)

  法律還了小雨一個公道,然而這並不完全是一個罪惡被制止、壞人遭懲治的故事,反而是被性侵女童及其家人遭受了村民的集體「敵視」。村裡有很多人認為,所謂 「性侵」,多半小雨為了二三十元零花錢,主動勾引同村的中老年人,以至於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遭了牢獄之災。在村民眼中,老人性侵后給了錢,也沒有遇到激烈的反抗,女童就不值得同情。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小雨的悲劇遠未結束。現在,如果小雨單獨出現在公共場合,就會面對村裡的風言風語,說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別人買的」。如果小雨去同學家玩,就會被同學父母趕出來。

  小雨被性侵在法律上是毫無疑問的,無論是最初的被強迫,還是後來可能出現的為了一點零花錢而「順從」。我們可以指責村民法律知識匱乏,不明白強姦幼女與幼女是否「順從」無關,但這遠不是一個法律問題。強姦小雨的,都是他的父親輩,甚至爺爺輩,面對同村的、孫子輩的小女孩,居然忘卻了任何的廉恥,這是人性的泯滅,不是「性饑渴」可以解釋的。最可悲的是,這樣跌破人性底線的惡行,居然得到了相當一部分村民的同情,而作為被害人的小雨,反而成為眾矢之的。

  中國有句老話:禮失求諸野。人們一般相信,鄉村是美好的,農民是純樸的,在上層社會禮壞樂崩的時候,還可以到鄉村、到民間去尋求豐厚的道德積澱。然而在今天,原本賴以維繫鄉村秩序的傳統倫理在某些鄉村轟然崩塌,鄉村成員道德滑坡、人性墜落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在小雨所經歷的一次被數名村民集體性侵的噩夢中,唯一不為所動的是一個「傻子」,可見在這個村莊,很多村民的道准水準、人性坐標還不如一個智力有缺陷的人。

  近年來「鄉村淪陷」作為一個社會學名詞被屢屢提起,而鄉村淪陷的原因,在於鄉村社會秩序的坍塌,這與無數像小雨父母一樣進城務工的農民長時間離開村莊有莫大關係。今天我們說到「農民工」,更多地想到這個群體為經濟發展、城市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們在城市裡遭遇的種種歧視,而很少注意到,大量農民工離開鄉土,對「鄉村社會」的毀滅性打擊。這種打擊,不僅體現在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導致的田園荒蕪,還突出體現在鄉村原有道德秩序的崩潰。原本維繫鄉村自治的、被村民共同遵守的傳統倫理並不是空中樓閣,它建立在穩定的農村家庭結構上,小雨父母作為家庭結構的中流砥柱一旦被抽空,小雨就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她的年邁的爺爺奶奶很難承擔起監護、教育職責。

  因留守女童頻遭性侵,2013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但這個意見更多地針對發生在農村校園裡的性侵女童事件。小雨的遭遇告訴我們,籠罩在留守女童身邊的危險無處不在,有可能對留守女童伸出黑手的,不僅僅是個別「禽獸教師」,還有可能是女童的鄰居大叔、看上去很慈祥的農村老人,可謂防不勝防。

  與其說「留守女童遭性侵」是社會不能承受之痛,不如說「留守女童」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父母的庇護下健康成長,而農民工的孩子卻不得不長期與父母分離,這絕對不能是常態。「農民工」作出社會轉型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其中的一部分應轉化產業工人,全家紮根城市,而另一部分則應回歸鄉村,重建鄉村秩序,讓鄉村社會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但這不是農民工自身能夠選擇和決定的,需要周密的制度安排。日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 「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這個命題不僅事關農村、農業和農民,也關係到很多像小雨一樣的孩子能否擺脫被性侵的噩夢。(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