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聃:不必對書記母親撿垃圾「習慣性質疑」

[複製鏈接]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3-12-24 1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森林木1 於 2013-12-24 12:20 編輯

近日,汶川縣委書記母親撿垃圾一事在輿論場引發不少爭議。媒體報道稱,由於工作忙,汶川縣委書記青理東沒時間陪母親,老人為了打發寂寞,只好隱瞞身份在兒子的「地盤」上天天撿破爛……隨後青理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看到新聞后,老媽媽有些生氣:「記者騙我說是遊客」。老媽媽還坦言,兒子其實很孝順。

  對該輿論事件做一個梳理,不難發現,對其的指摘與詮釋基本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或指責縣委書記「不孝」以致母親上街撿垃圾,感嘆老人「撿的不是垃圾,是寂寞」;或質疑該新聞反映出的書記勤勉廉潔只不過是表面現象,甚至認為此事被有意放大,為官員「拍馬屁」。當然,也有不少正面的聲音:有網友說對此應該點個「贊」;還有網友說,這折射出的是民本情懷,讓我們為此致敬。

  不同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外界在評價時或許都忽略了一個前提:在當事人看來,撿垃圾或許只是一件非常單純、平常的事,母子之間不具有什麼戲劇性衝突,也無意通過媒體將此事廣而告之。報道中有個細節提到,為了堅持自己的小愛好,母親與兒子天天「打游擊」——原來撿垃圾充其量只是老媽媽的一個「愛好」,而母子之間的撿垃圾爭辯,也不過是讓人頓生笑意的「打游擊」。從老人對報道播出后的不滿並重申兒子孝順,還能說明兩個問題:一則,外界對該報道的種種詮釋有些過於誇張和複雜了;二則,此種誇張直接干擾了老人的正常生活,讓她甚至「有些生氣」。

  與其說過度詮釋是因為「縣委書記母親」這個標籤,倒不如說這更像是一種習慣性的質疑與發作。網路的發展讓信息傳播更加快速、便捷,也為更多人發聲提供了相對自由的平台,這自然是種進步。但這種快捷與自由,是否也消磨了公眾去還原事件本源的耐心?面對不斷發生的輿論事件,不少公眾會慣性質疑,會猜測當事人的複雜動機,自以為是地「發掘」一些意義。但當「不一樣的真相」浮出水面后,公眾是否還會回頭進行再思考?眾聲喧嘩的網路世界里,不理性、不冷靜地盲目發聲,只會加劇輿論環境的泥沙俱下。

  其實,「縣委書記母親撿垃圾」不過是一則真實的中國故事。如果一定需要某個觀察的視角,筆者倒認為,此事從本質上折射出「老漂族」的難題。在這樣一個流動的時代,縣委書記的母親晚年離開老家投奔兒子,這和許多不得不離開家鄉、漂泊到子女身邊養老的父母一樣,儘管物質生活得到保障,但他們要面臨因漂泊異鄉產生的孤獨與不適應等問題,由此,才會出現「撿垃圾」等看似與身份不相符合的行為。如何為「老漂族」找尋一片精神慰藉之地,這才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最核心與攸關重要的事情。

  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王聃,海外網專欄作者)

2

主題

220

帖子

167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167
沙發
dingxinzhu 發表於 2013-12-27 11:17 | 只看該作者
毛岸英不也上抗美援朝的前線了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3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4-2-11 10:57 | 只看該作者
「習慣性」質疑是咋養成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9 2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