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果殼網訪美國糧農研究所前所長「美國人吃不吃轉基因?」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12-21 2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魚在在藻 2011-11-08 17:00

  

  雖然目前轉基因食品在中國已經遍地開花,消費者普遍對此也都安之若素,但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與否,很多人心裡還是沒底。在當前整體食品安全不容樂觀的大環境下,轉基因的安全性又被人們提上了討論日程。由於美國是轉基因大國,因此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那裡,無論是轉基因的支持者還是批評者都以美國為例,尋找自己的論據。那麼對於轉基因,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羅傑·比奇(Roger Beachy)博士是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國家糧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NIFA)前任所長,同時還是唐納德·丹佛斯植物科研中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 )的首任主席。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應用轉基因技術增強農作物的抗病菌能力。前不久,比奇博士來北京訪問,果殼網健康站編輯對他進行了面對面採訪,他向我們講述了轉基因食品在美國的真實情況。

  10年3萬億份轉基因餐食

  許多人說,美國雖然是種植轉基因作物最多的國家,但這些轉基因作物其實大部分都出口了,有人以甜玉米為例,說明美國人食用的轉基因植物其實很少,而且還不用作主糧。

  比奇博士在採訪一開始就明確駁斥了這種傳言。「美國確實是一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大國、出口大國,但同樣也是消費大國。」他說。

  根據2011年6月11日USDA公布的數據,2000-2011年美國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占所有玉米的81%-86%,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比例為87%-90%,而棉花的種植比例為82%-93%(每年具體種植面積比例略有不同)[注]。

  由於轉基因玉米的種植水平高、產量也高,很多國家願意進口美國的玉米,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轉基因玉米遠離了美國人民——實際上美國人每天都在吃。玉米的用途很廣。除了可以用作主食,玉米還可以榨油,成為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此外玉米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製成果糖漿,它可是生產可樂的必要原料。

  不僅玉米,美國還有轉基因大豆、油菜用於榨油。使用它們榨油不僅成本非常低,質量也很好。「在過去10年中,美國人吃了3萬億份轉基因餐食。」 比奇博士說。以美國3億左右的人口來算,這吃得可不算少呢。「轉基因食品在美國人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比奇博士說。

  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由誰來管

  美國人之所以能順利地接受轉基因食品,比奇博士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美國人普遍信任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審批是嚴格而全面的,因此只要政府宣布安全,人們就相信這種食物是安全的。

  比奇博士指出,在美國有3個政府部門會對轉基因產品進行聯合審批:USDA在食品安全與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方面進行審查;美國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則會審查其是否會產生有害生物等問題;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要確定開發出的轉基因作物,在所有方面,與未轉基因前的作物相比,是完全等同的,沒有區別的。

  也許有人還記得以前曾有過一起「轉基因巴西乾果導致過敏」的報道。在那次事件中,研究者使用一種巴西堅果的基因對大豆進行改良,結果卻導致過敏。很多人以此質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實正相反,比奇博士認為,這一事件恰恰證明了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監管是切實有效的。

  目前許多轉基因新技術是在大學或研究所萌芽,然後才經由公司進入商業化的大規模生產。用巴西堅果基因改良大豆的項目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了過敏問題,在證實致敏原來自巴西堅果的基因后,這個項目被立即停止,使得這種「有問題的」轉基因大豆沒能進入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更不會與消費者見面,從而保證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從被叫停的實驗中找到新的研究選題

  既然給植物中轉入某種基因可能導致過敏,那麼從植物中轉出某種基因,是不是就可以徹底消除它的過敏問題呢?很多科學家已經在致力於這方面研究,力圖開發出不含(或少含)致敏原的產品了,其中包括花生、小麥蛋白(麵筋可能造成一些過敏)等。

  不過,比奇博士表示,這項研究進展緩慢。以花生為例。雖然通過基因組合可以剔除一些花生的致敏基因,但因為花生中能導致過敏的蛋白很多,要把這些致敏基因全部剔除,還是很困難的(大豆的致敏基因比較少,但也有6種)。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剔除致敏基因,可能會讓這種花生的口味發生改變(其他的食物也一樣),以花生為原材料製作的一些食品,口味也會隨之改變。「也許把這些致敏基因都剔除后,花生就變成豆腐的味道了。消費者們可能不會喜歡這種口味的改變。」比奇博士開玩笑地說。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沙發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12-21 23:19 | 只看該作者
  除了轉基因之外,別無他法嗎

  雖然轉基因花生尚未能降低致敏原,不過此前科學家曾用傳統育種方法雜交過一種不含致敏原的大豆。科學家比較了2萬多種大豆品種,發現一種野生大豆中存在這種不會產生致敏原的基因,於是通過傳統的雜交育種,對大豆品種進行了改良。

  比奇對此十分讚賞,作為轉基因專家,他並不是一個轉基因萬能論者。「傳統育種方式能解決的問題,其實沒必要用轉基因。但如果傳統方式沒辦法,就應該應用新技術。這兩種手段是互補的。」

  那麼,與傳統的育種方式相比,轉基因技術的優勢在哪裡呢?一方面,有些作物,比如土豆、紅薯等,基因變異較少,沒法像水稻一樣比較容易地進行雜交,要培育新品種就需要藉助生物技術。

  另一方面,轉基因技術比雜交育種更加精準。由於轉基因植入的基因數量很少,最多不超過25個,通常都是10個左右,所以植入什麼基因,期待什麼結果,都能比較清楚地知道。當出現某種結果時,研究者們也能比較清晰地知道其背後的機制。但雜交的隨機性就比較大。雜交育種所運用到的基因數量是非常龐大的,數以萬計的基因組合后,當出現某種結果時,研究者很難搞清楚其背後的具體機制。

  當然,大自然是不完美的,沒有人可以培育出一種完美的新作物。但是,應用轉基因技術不僅可以作物更有營養,還可以讓作物本身抵抗病菌,這樣就能少用農藥、化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轉基因作物比它們的父系更安全,對環境的影響更小,對土壤的保護更優。「這就是為什麼25年前,我選擇從事轉基因研究工作。」比奇博士說。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0: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