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對新中國建設的偉大貢獻

[複製鏈接]

10

主題

10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殼nomi 發表於 2013-12-16 1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是一代偉人。他對於20世紀的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在中國,他是100多年以來,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最巨大、最深遠的革命家。他的科學思想和革命業績受到中國人民普遍的尊崇和肯定.他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成功道路,扭轉了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將一個受西方列強壓迫和封建制度統治的、四分五裂的、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變成一個獨立的、統一的(除台灣等島嶼外)、初步繁榮的新中國,為民族的再度振興奠定了基礎。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人中,第一個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形態,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在許多重要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提出一系列新理論、新方針、新政策。如:關於開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關於新民主主義理論;關於用和平方法實行社會主義革命;關於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關於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戰術;關於國際戰略和外交方針;關於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關於黨的建設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一個十分艱難的理論創新過程。不難想象,把產生在西歐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理論,運用到經濟文化十分落後、情況極端複雜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是需要多麼大的理論勇氣和創造精神。沒有創造性的理論成果作指導,只是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東西,中國革命是不會成功的。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也是不可能的。

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以後,在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過程中,毛澤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解決前進道路上面對的一個又一個重大問題,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堅持走自己的路,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想理論遺產。這些遺產,在今天仍然發揮著奠基性的作用,仍然是我們遵循的治黨治國的重要原則和方法,仍然有著長久的指導意義。

第一,毛澤東為我國確立的政治制度,對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穩固基礎。這裡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同時,毛澤東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奠基人。

早在1948年9月,毛澤東總結中國近代歷史經驗,認為西方國家兩院制的政治模式不適用於中國,主張在中國採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歷史證明,這是適合中國情況、代表性十分廣泛、有利於發揚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毛澤東為我國確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團結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各界人士,實行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互相監督、共同進步的統一戰線組織形式。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後,曾有人認為政協的作用不大了,政協是否需要成了問題。毛澤東肯定並重申了保留人民政協的必要性。與此同時也曾有人提出,政協的職權要相等或相當於國家機關。毛澤東則明確指出:政協的性質有別於國家權力機關,也不是國家的行政機關。「政協是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統一戰線組織,是黨派性質的。」「如果把政協全國委員會也搞成國家機關,那就會一國二公,是不行的。」對於人民政協的這個定性,十分重要,它涉及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問題,為我們黨後來處理這個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早期,中國共產黨曾經主張過實行聯邦制。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是實行聯邦制還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為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需要作出抉擇的關乎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他毅然採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見。這一制度的建立,既保障了各少數民族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力,又維護了各民族的大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它的深遠意義,經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發生的前蘇聯等國家解體的慘痛歷史教訓,人們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總之,在毛澤東領導下建立起來的這些根本的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對於有效地發揚人民民主,保證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不但過去,而且今後,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這些制度。

第二,毛澤東開闢了一條用和平的、漸進的方法,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方針,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的理想,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不可動搖的信念。但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需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實踐中去尋找。毛澤東集中集體智慧,找到了這個路子,這就是用和平的、漸進的方法,採取多種過渡形式,逐步地向社會主義過渡,而不是採用激烈的一蹴而就的方法。特別是在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採取獨特的政策,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對馬克思主義有很多創造性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列寧所要做而沒有條件做到的對資產階級的贖買政策,在中國完滿地實現了。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後期,出現要求過急過快、工作過於簡單的毛病,恰恰是對這個道路的某種程度的偏離。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我國在社會震動很小的情況下,完成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總的說來,生產沒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正如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指出的,「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第三,毛澤東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社會主義社會階段的思想;在規劃中國的長遠發展時,提出兩步走的戰略。前者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最初萌芽;後者對中國經濟發展起過重要的指導作用。

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所謂兩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實現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和國防四個現代化。

毛澤東以中國的實踐經驗為依據,借鑒蘇聯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一系列關於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方針,主要體現在《論十大關係》一文中。這篇著作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其中關於正確處理經濟建設方面的幾個關係,包括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國家、集體和個人,中央和地方等,都是涉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戰略意義和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論十大關係》的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具有生命力。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這篇東西太重要了,對當前和以後,都有很大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意義。」

以後,在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時,毛澤東又提出以農業為基礎的思想;針對那種否定價值規律和商品生產,大刮「共產風」的極左思潮,強調在社會主義社會,必須承認和自覺地遵守價值規律,大力發展商品生產,永遠不要剝奪農民等等。毛澤東始終把農業和農民問題作為第一重要問題加以注意。

毛澤東主張,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注意爭取外援,其中包含有對外開放的思想。當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和禁運,我們只能同蘇聯和東歐民主主義國家有經濟聯繫和貿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毛澤東也是努力爭取同西方國家做生意,想方設法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他說:「搞經濟關門是不行的,需要交換。」1956年,他問法共總書記杜克洛:「你看法國政府能否擺脫美國干涉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在貿易上能把成套設備賣給我們,時間是很久,還是不久?」杜克洛答:「比一般的人想像的會早一些。」毛澤東說:「不是一般的做生意,是說替中國設計工廠,供應設備,並教會中國人開動機器。」後來,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經毛澤東批准、我國引進了39億美元的成套設備,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毛澤東很注意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同時又指出必須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他說:「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己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這裡講的外國也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第七,毛澤東為我國制定了正確的國際戰略和外交方針。

毛澤東是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決策者和奠基人。爭取世界和平,維護中國的主權和尊嚴,為國內和平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是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外交的基本目標。

毛澤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中國空前的民族英雄。他時刻警惕地捍衛國家的獨立、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始終不渝地維護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他不允許侵犯任何國家的一寸土地,也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侵佔中國的一寸土地。

建國前夕,毛澤東為新中國確立的三條外交方針,即:「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乾淨房子再請客」,徹底結束了中國100多年以來的屈辱外交。在他的正確決策下,中國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展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比較順利地同大多數周邊國家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他在晚年,審時度勢,果斷作出改善中美關係的決策,揭開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序幕,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格局。他提出的「兩個中間地帶」理論和「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他將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永遠不稱霸確立為中國外交的重要原則。這些原則,直到今天還在中國外交工作中發揮著指導作用,為中國贏得了國際信譽,贏得了朋友,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

第八、關於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

毛澤東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又是國防現代化的倡導者。新中國成立不久,在他的決策和領導下,人民解放軍迅速組建了空軍、海軍等軍種,建立了炮兵、通信兵、工程兵等兵種,完成了從單一軍種向合成軍種的歷史性跨越。毛澤東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制定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也是今天我們進行現代化國防建設的基本方針。他在論述國防建設同經濟建設的辯證關係時,提出要注意研究「戰時和平時的互相轉化問題。學兩套本事。在軍事工業中練習生產民用產品的本事,在民用工業中練習生產軍事產品的本事。」

1955年,毛澤東和其他老一代革命家作出我國研製原子彈的歷史性決策,隨後又陸續作出加緊研製導彈和人造衛星的決策。根據毛澤東「大力協同」的指示精神,我國科研人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集中力量、組織攻關,「兩彈一星」工程終於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一偉大成就,打破了霸權主義的核壟斷,有力地保障了國家的安全。它為我國的國防現代化,特別是國防尖端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迅速提升。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根據當時的國際局勢和周邊態勢,提出搞「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進一步調整國民經濟布局,並形成「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思想。

第九,在執政黨建設方面,毛澤東進行了重要的探索。

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後,如何保持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的本色不變質,如何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毛澤東始終思考和探索的重大問題。

建國前夕,毛澤東考慮的頭等大事,就是人民掌握政權以後能不能保持住這個政權。用他形象的說法,就是「我們不要作李自成」。這裡的關鍵在於黨。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不失時機地向全黨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全黨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同時規定了一系列黨內紀律: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做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保持艱苦奮鬥作風,制止歌功頌德現象。毛澤東提出這些要求,敲起這樣的警鐘,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今天仍然是我們治黨治國所必須實行的指示和應當嚴重注意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毛澤東對於黨沾染上各種不良風氣的情況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劉青山、張子善一案被揭露出來,毛澤東親自過問,嚴懲不貸,決不姑息,毫不手軟,贏得了社會上的普遍讚譽。他發動的「三反」運動,整肅大大小小的貪污分子和變質分子,純潔了黨風,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威信,同時對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是一個有力的推動。「三反」運動中也出了不少毛病,主要是打出了許多假「老虎」,但都很快得到糾正。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毛澤東針對當時黨內的狀況,發動了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糾正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錯誤思想作風的整風運動。這次整風,採取開門整風的方式,發動廣大黨外人士幫助中國共產黨整風。這是毛澤東在執政黨建設上的一個重要嘗試,其目的是要通過黨外監督和群眾監督來改進黨風.克服黨內的不良作風。儘管這次整風運動後來出現了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的失誤,但是這種嘗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毛澤東對執政黨建設的思考和探索。毛澤東總想找到一條在群眾運動和群眾監督中推進執政黨建設的道路。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思想指導下,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錯誤。但是,他提出的由黨外人士和人民群眾監督共產黨,幫助糾正共產黨的不良作風,則是關於執政黨建設理論的一個值得借鑒的思路。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使黨的每一個幹部一刻也不脫離群眾,這是毛澤東建黨思想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在共產黨執政以後,隨著地位的變化,這個問題顯得更為重要,也更為迫切了。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如果脫離群眾,革命就會失敗。革命在全國勝利以後,共產黨如果脫離群眾,就有喪失政權的危險。建國以後,毛澤東不斷地告誡全黨,一定要密切聯繫群眾,指示我們:「要每日每時關心群眾利益,時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適合當前群眾的覺悟水平和當前群眾的迫切要求。凡是違背這兩條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敗。」毛澤東特彆強調一點,就是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要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幹部和群眾,決不可以擺官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氣。她十分厭惡那種高高在上、做官當老爺、嚴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者。他更痛恨那些貪污腐化的腐敗分子,同各種腐敗現象進行毫不留情的鬥爭。

當美國的杜勒斯提出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時,毛澤東以他敏銳的眼光,及時抓住這個問題,提出防止和平演變的對策。他說,帝國主義的策略是,準備用戰爭方法消滅社會主義,這是第一手。準備用腐蝕、演變的方法消滅社會主義,這是第二手。歷史證明,當帝國主義看到很難用戰爭消滅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候,便日益加緊進行和平演變這一手。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的戰略是絕不會改變的,因此,毛澤東把防止和平演變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提到全黨面前,成為毛澤東關於執政黨建設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十,關於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中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遇到許多未曾遇到過的新情況、新問題。毛澤東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本文不是全面評價毛澤東,也沒有涉及毛澤東晚年的錯誤。這個問題需要另外的文章去討論。文章中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