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佛說無量法」看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

[複製鏈接]

4

主題

7

帖子

1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owudi 發表於 2013-12-15 07: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佛說無量法」看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

佛之出興於世,為的是要幫助一切眾生破除煩惱,從而令他們離苦得樂,生活得無所牽掛,逍遙自在。

佛是一切眾生的佛,並不只是佛教徒的佛。不管你信不信佛,佛都是你的佛。佛要幫助的是一切眾生,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信仰他的佛教僧團和信徒。對於那些並不歸信佛教的眾生,諸如信奉其他宗教的信徒、無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或從來沒有機會接觸過佛陀或佛教經典的人,佛當然一樣平等無二地救渡他們。

為了因應種種眾生的種種差異,比如語言、風俗、習慣、信仰、喜惡等,佛會針對性地採取種種的、乃至無量的方便、用不同的、以至無量的說法來開導眾生。如「大般湼槃經 卷第三十三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一」中所說﹕「一切眾生所行無量,是故如來種種為說無量之法。」又說﹕「苦者所謂無量諸苦,集者所謂無量煩惱,滅者所謂無量解脫,道者所謂無量方便。」

佛還會因應種種眾生的喜好而化現成不同的相貌和形像,在他們當中廣作佛事。據「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下」,一切諸佛以「無量無數不可言說、不可思議種種佛事於一切世界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以本願力、大慈悲力、一切智力方便教化,悉令調服。」

諸佛如來進行佛事的地方和處所也是無量無邊,比如阿蘭若處、寂靜處、空閑處、佛住處、三昧、無比境界、獨處園林、甚至隱身不現,以不可見種種身行來作佛事。諸佛還會化現成無量的形像,採用不同的身份來化度眾生。因應著不同眾生的喜好,佛或會化現為天界的神靈、龍、夜叉、阿修羅、迦摟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聲聞、獨覺、菩薩等身來作佛事。

在「大般涅盤經卷第四如來性品第四之一」佛說為了廣度眾生,他示現成太子、出家、成佛、入於涅盤,但也曾示現為不持禁戎、犯四重罪者,為一闡提、破和合僧,出入淫舍、酒舍、賭館、或為女子、博士、大長者、國王、宰相、醫師、甚至魔王波旬、梵天王 、鷲鳥等 等,於不同的族羣當中宣說正法。

在佛教裡廣受崇拜的觀世音菩薩也是最能化現成不同的形像來廣度眾生的,據「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說「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由此可見宣揚佛法、廣作佛事、度脫眾生的,並不僅止於具有佛、菩薩、僧侶等形像的神靈或人仕,而是包含具有任何出身和形相者,諸如居士、宰官、婦女、童男、童女、人非人等等。很可能這些不同身分的、貌似普羅大眾的人仕,正好是佛和菩薩的化身呢。

假如說在這世界裡有一群以色列人,他們需要以色列人來替他們說法,也就是「應以以色列人身得度者」,那麼佛或觀世音菩薩會不會化現成一個以色列人來為他們說法,作他們的福田,令他們得度呢?我相信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那麼摩西、聖母瑪利亞、耶穌基督等其他宗教的聖哲,究竟會不會真的是由佛或菩薩所化現而成的、是諸佛如來無量方便中的其中一個方便?

但是正如佛經所說,「諸佛境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佛和菩薩的「無量神通變化,一切眾生無能測量」,我們凡夫俗子當然沒有那個智慧和能力來知其究竟。但是,如果我們相信像「金剛經」等經典所說的,「一切法皆是佛法」,那麼世間上的一切,包括佛教和一切其他宗教都是等一無異的,因為這些全都是佛法的體現。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應該抱有廣大的、包容的心來看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接受、容納,乃至尊重一切宗教,和他們共同合作,一起來饒益、   安慰 和護持不同文化、語言、地域、風俗、習慣的種種眾生。

*  *  *  *  *  *

附密宗黑教林雲法王書法「無量咒祝無量福」

祝願一切有緣得見這幅書法的讀者,因咒語的佛力、林雲法王的願力而得無量之福。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沙發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16 14:00 | 只看該作者
清凈心中一念不生,不但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這才能敵過業力,自在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

帖子

1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8
3
 樓主| chowudi 發表於 2013-12-17 03:31 | 只看該作者
同意。謝謝賜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4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19 14:59 | 只看該作者
真正有識見的人,把這些都看的很清楚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獨到的準則,決不會盲目追隨他人。人要有真正的見識。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

帖子

1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8
5
 樓主| chowudi 發表於 2013-12-22 23:20 | 只看該作者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19 14:59
真正有識見的人,把這些都看的很清楚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獨到的準則,決不會盲目追隨他人。人要有真正的見識 ...

版主說得對呵。您的看法可說印証了佛陀所說的﹕「菩提眾生一切法性等無差別 ...... 我都不見離菩提外別有一法,見一切法皆悉平等。」(「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九‧ 海慧菩薩品第五之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6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23 16:04 | 只看該作者
佛法是講畢竟空,從來不合,也沒有離過,天是空,地是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