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國元帥里軍事能力可以和粟裕比的只有徐向前一人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陰陽師丶花 發表於 2013-10-21 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劉伯承元帥之子劉太行回憶,劉帥生前曾經說過:我軍有兩個人最會打仗,一個是徐總指揮,一個是粟司令。

  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先後開創了全國三大蘇區中的鄂豫皖和川陝兩大蘇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是戰鬥力最強悍、戰績最輝煌的紅軍。在最為艱難的紅軍戰史上,全國紅軍的殲敵總數為60餘萬人,而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其殲敵數就有近40萬人,占紅軍殲敵總數的60% 。

  林彪、劉伯承、彭德懷,不及一個徐向前

  一直以來,人們往往把林彪、彭德懷、劉伯承等人當作我軍最傑出的軍事家,其實,他們無論是指揮藝術還是膽略方面,都比不上徐向前。

  林彪打仗的特點是精於計算,不打無把握之仗;擅長指揮游擊戰和運動戰(尤其是奔襲戰、追擊戰);但指揮陣地戰底氣不足;而且他指揮的大多數戰例都是以多打少,以優勝劣,很少有以少勝多的戰例。

  最為嚴重的是,林彪的戰略才能不足(雖然有過幾次精妙的建議,但總體來看不行),且缺乏作為一名軍事統帥應有的膽魄和眼光,在歷史上屢犯錯誤。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出「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長征中的「會理風波」,抗戰初期先是主張「到陝南去打游擊」,后又提出要跟日本人「打大規模的運動戰」,解放戰爭中三戰四平不下,遼瀋戰役打錦州時猶豫不決,特別是在中南戰爭打白崇禧期間所犯錯誤更多,與陳賡爭論事件等等都是其軍事生涯的污點。

  最有諷刺意味的是,林彪在東北這個條件最好的根據地上,表現卻並不令人滿意:

  遼瀋戰役前,林彪指揮的東北解放軍總共殲敵不過40萬,這點可憐的戰果跟同時期的劉伯承、粟裕等人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遼瀋戰役,林彪以70餘萬對敵人55萬,殲敵47萬;平津戰役,林彪以百萬大軍對敵60萬,殲敵52萬。比起粟裕在淮海戰役中以36萬殲敵44萬的戰績來,林彪確實遜色不少。

  林彪擁有中共實力最強大的東北野戰軍,卻打出了五大野戰軍中排名第三的戰績,僅比彭德懷部和聶榮臻部強,其指揮能力實在令人咋舌。

  劉伯承善於打巧仗,用兵靈活機動,出奇制勝,且軍事論著豐富。劉帥的代表作有七亘村、神頭嶺、上黨、平漢、隴海、定陶、鄄城、巨金魚等戰役戰鬥,它們都是中國戰爭史上的經典戰役。

  劉帥的最大缺點就是「巧則巧矣,威猛不足」。當年的虎狼之師紅四方面軍(後來的劉鄧大軍)在劉伯承的手下變得「欺軟怕硬」,缺乏旺盛的攻擊精神,打不得大仗惡仗;後來挺進大別山,部隊嚴重畏敵避戰,特別是對於白崇禧的桂系部隊,碰都不敢碰。為此劉伯承曾一氣之下專門開了一個「安卵子」會議,大罵手下將領「沒卵子」。其實「世上沒有不能打的兵,只有不能打的將」,主帥的指揮風格對部隊戰鬥作風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故毛澤東用劉伯承取代徐向前,在軍事上實在不是什麼英明之舉。

  彭德懷作戰勇猛,饒有膽略,用兵靈活,經常以少勝多,但也存在嚴重不足:有時過於蠻打蠻幹,且思慮不密,大勝之後經常大敗,虎頭蛇尾。百團大戰中的關家堖戰鬥,解放戰爭時的榆林戰役和西府隴東戰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皆是如此。

  徐向前用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敢打大仗惡仗,具有超人的膽略,打殲滅戰時「胃口」大得驚人,經常以少勝多,甚至以少殲多,步步出敵不意。

  在蘇家埠戰役的第二階段中,徐向前敢以不足2萬人的兵力圍殲敵2萬多人;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戰役中,他以8萬之兵對敵20餘萬,結果殲敵8萬;在臨汾戰役中,他以數萬地方部隊圍攻72天,硬是將歷史上從未被攻破的「卧牛城」一舉拿下;接著僅休息20來天,又以6萬疲勞之師秘密北上,連續作戰,在一個月之內橫掃晉中,連克14座縣城,殲滅閻錫山軍隊10萬之眾;在太原戰役中,他又以劣勢的兵力長期圍困太原城,並攻克太原之重要據點「四大要塞」,殲滅敵人大批有生力量。

  徐向前比其他元帥優秀的地方就表現在這裡!

  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點就是,中共大部分將領都是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成長為軍事家的。唯獨徐向前是個例外,他的軍事思想早在紅軍時期就已經形成,並且自成一家,獨具特色,其用兵思路跟毛澤東驚人地一致,可謂英雄所見略同――這就是徐向前比其他元帥更傑出的地方。

  在這方面可以同徐向前相提並論的,唯有粟裕大將。(如果單論戰功的話,粟裕甚至已經超過了徐向前,在解放軍中無人能比)

  粟裕指揮作戰,想他人之不敢想,打他人之不敢打。黃橋戰役、天目山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無不如此。不僅出敵人之不意,有時候甚至毛澤東都想不到(孟良崮和豫東戰役)。

  粟裕不僅善於指揮作戰,而且在戰略上有獨到的見解。解放戰爭初期建議內線作戰;後來建議暫不渡江南進,在中原打大殲滅戰;建議進行淮海戰役等等。這些卓越的戰略建議,對解放戰爭進程產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粟裕是解放戰爭無可爭議的第一功臣--這些,都是粟裕的過人之處,他在中共將領中是獨樹一幟,獨一無二的。

  以上的結論,只有深入了解各位將帥的事迹及他們的戰例之後才能得出,因此遭到非議也是很正常的。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個中曲直,非博學者不能明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6: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