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回顧]種族滅絕:亞美尼亞大屠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10-20 1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摘自《百科知識》雜誌,2007年18期,作者:陳冬穎 徐萍

在人類20世紀的歷史過程中曾發生過幾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其中奧斯曼土耳其政府滅絕亞美尼亞人的屠殺則是20世紀的首次種族滅絕,由於種種原因,這一事件長期以來一直鮮為人知。

亞美尼亞,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南部。它東鄰亞塞拜然,西部和東南部與土耳其、伊朗及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接壤,北接喬治亞,地處亞美尼亞高原東北部,境內多山,全境90%的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亞美尼亞是一個小國,領土僅有2 98萬平方公里,人口也不過380萬。

事件回顧

亞美尼亞大屠殺始於1915年4月24日(這一天被定為大屠殺紀念日,時至今日仍有數以十萬計的亞美尼亞人前往位於首都埃里溫的「大屠殺」紀念碑前悼念遇害者),文化精英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這一天,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然後被處決。而緊隨其後的是土耳其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他們被甄別、隔離,然後同樣被處決。與此同時,當時的獨裁政府對土耳其東部進行了殘酷的掃蕩,手無寸鐵的亞美尼亞人一個個倒下,截至1915年5月,該地區的亞美尼亞男人幾乎絕跡。到5月底,土耳其政府變本加厲,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據史料記載,遭受流放的亞美尼亞人達100萬之多。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發拉底河修建了25個集中營用以轉移這些流亡者。在那裡,男人被拷打、槍斃,婦女被強姦和殘害,兒童被劫持和殺害。據亞美尼亞的相關資料記載,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生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地上的200萬亞美尼亞人中,有100萬到150萬人遭到屠殺,另有數十萬人逃離土耳其。當時美國駐土耳其大使亨利·摩根索在1919年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這場悲劇:「我確信在種族遏制的整個歷史上再沒有如此可怕的情節。以往歷史上發生過的大規模的屠殺和殘害與1915年亞美尼亞族人的遭遇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西方社會對此並非一無所知。但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所有的目光都盯著凡爾登、索姆河,沒有人去關注亞美尼亞人的命運。儘管國際社會譴責聲高漲,但各大國都只對土耳其進行了口頭警告,土耳其的種族滅絕政策沒有絲毫的收斂,悲劇依然在上演,一直持續到1923年土耳其成立共和國時。

歷史淵源

在歷史上長期不能獲得民族獨立的亞美尼亞是一個命運多舛的民族,曾多次被外族奴役,背井離鄉,輾轉遷徙,遭到迫害甚至屠殺。

那麼當時的土耳其政府何以如此殘忍地對手無寸鐵的亞美尼亞人狠下毒手呢?究其原因,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三點。首先是宗教根源。早在公元4世紀,亞美尼亞人就接受了基督教,並單獨組成基督教的一個教會——亞美尼亞教會。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雖然亞美尼亞人受盡磨難,然而對基督教的信仰卻堅定如初。不過,這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是一個災難,因為在伊斯蘭教占統治地位的中東地區,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無疑是異教徒,這就導致他們經常成為宗教迫害的對象。其次是土耳其的民族情節使然。20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嚴重衰落,然而大國心態卻依然強烈。土耳其寄希望於通過屠殺所謂的不忠誠的亞美尼亞人,獲得大量的土地、財富和資本,實現經濟和社會的重新組合。再次是亞美尼亞人的獨立傾向。歷史上,亞美尼亞在經過短暫的強盛以後,於公元前65年臣服於羅馬,隨後陸續被伊朗薩珊王朝、塞爾柱突厥人、蒙古人、統治敘利亞和埃及的馬木路克王朝以及來自中亞的帖木爾軍隊統治了數百年。到了15世紀初,大部分地區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吞併,此後亞美尼亞便陷入了土耳其、伊朗、沙俄等國的多邊爭奪之中。長期的迫害和屠殺激起了亞美尼亞人強烈的民族情節,從近代開始掀起了數次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潮,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引發問題

然而,自1923年以來,土耳其歷屆政府均矢口否認此次屠殺事件。雖然他們承認有幾萬名亞美尼亞人死亡(死亡數字官方說法不一),但聲稱那是由於被大規模放逐到敘利亞(當時奧斯曼的屬國)時的飢餓和疾病所致,放逐亞美尼亞人是因為他們在土耳其東部與入侵的俄羅斯人合作。在土耳其國內,人們對這個問題也看法不一,眾說紛紜,這一歷史問題業已演變成國家敏感的政治問題。

在這裡我們僅舉兩個有代表性的事件來說明這一問題的敏感性。第一個事件是奧汗·帕慕克(OrhanPamuk)被起訴案。奧汗·帕慕克是土耳其著名作家,他於2006年10月12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奧汗·帕慕克被起訴案發生在2005年12月16日,罪名是因為他發表了所謂「有辱土耳其國格」的言論。事件起始於2005年2月6日,帕慕克在瑞士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稱:「在土耳其,曾經有3萬庫爾德人和100萬亞美尼亞人被殺害。除了我,幾乎沒有人敢說這些事情,民族主義者們也因此而仇恨我。」正是這段話給他招來了麻煩,使他一度面臨著4年牢獄之災的窘境。好在帕慕克在歐洲的名聲引起了歐盟對土耳其做法的強烈不滿,歐盟敦促土耳其保障言論自由。在巨大的壓力下,伊斯坦布爾法院最終以所謂法律上的「技術考慮」而擱置了對帕慕克的審判。另外一個事件是赫蘭特·丁克之死。赫蘭特·丁克是土耳其《阿戈斯報》的記者,2007年1月19日下午,當丁克出現在位於伊斯坦布爾希什利區的報社門前時,一名不明身份的男子向他連開數槍。丁克頭部和身上分別中了兩彈,當場死亡。32小時后,警方在北部黑海城市薩姆松逮捕了17歲輟學少年奧京·薩馬斯特,通過薩馬斯特,警方又找到幕後主使者土耳其激進民族主義分子亞辛·哈亞爾。原來,53歲的丁克是亞美尼亞後裔,他生前因為堅持確實存在「亞美尼亞大屠殺」的立場而遭到過極端分子的威脅,也曾被判處6個月的監禁,緩期執行。丁克的死在土耳其亞美尼亞族群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他們組織了大規模的集會強烈譴責這次暗殺行動,並表示要為其哀悼15天。

嚴重後果

然而,不管土耳其承認與否,這次大屠殺事件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首先,這一事件影響了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進程。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在一次與土耳其前總理埃爾多安的會晤時指出,「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很嚴重,雖然「通往歐盟的大門繼續向土耳其敞開」,但土耳其必須履行歐盟提出的保障言論自由等要求。同時,這一事件使得中東的亞美尼亞問題更加複雜化。亞美尼亞總統科恰良在2005年4月24日發表講話說:「1915年是亞美尼亞人的命運分界線,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亞美尼亞人民的發展路線。」亞美尼亞在1991年通過全民公決脫離蘇聯正式獨立,領土只佔亞美尼亞高原的11.5%,人口也只有亞美尼亞民族總人口的一半,這在亞美尼亞人看來都是那次大屠殺種下的惡果,因此人們的民族情緒十分強烈。無論境內的還是境外的亞美尼亞人一直希望通過各種途徑擴大本民族的版圖,壯大本民族國家的力量,這便勢必觸動中東原有的政治格局,在這一地區引發新的國際磨擦。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沙發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10-20 10: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來往加國 於 2013-10-20 11:20 編輯

亞美尼亞簡介:

在第三世紀時,一位名叫貴格利(被稱為光照者貴格利,Gregory the Illuminator,240-332 A.D.)的人從亞美尼亞往加帕多家求學,在那裡信主,便毅然回亞美尼亞傳福音;他本身是貴族,於是便首先向貴族傳,忍受了一段時期的逼迫,終於帶領亞美尼亞王信主,跟著更帶領全國歸主。時至今日,亞美尼亞的文化與基督教是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的,亞美尼亞人的愛國情操與他們的信仰生活也是緊密相連的。

——選自余達心《基督教發展史新釋》

國名

亞美尼亞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Armenia,亞美尼亞語: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簡稱亞美尼亞。國名舊譯為「阿爾明尼亞」。

亞美尼亞是一個內陸小國家,絕大部分國民信奉基督教,但因為周圍被伊斯蘭教國家所包圍著,再加上與鄰國之間的國界爭議問題,成為高加索地區動蕩不安的火藥庫地帶。

國徽

亞美尼亞國徽啟用於1992年4月19日,仿照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國徽設計。
亞美尼亞國徽為一盾徽,由鷹和獅子護持。中間的小盾為諾亞方舟停於阿拉臘山山頂。代表亞美尼亞的自然風光。盾的其餘部分分為四個象限,周圍的四組圖案代表歷史上的4個王國:左下角為雙鷹回頭對視,象徵阿爾塔什斯王朝;左上角為背負十字架的獅子,象徵巴格拉提德王朝;右上角為雙頭鷹,象徵阿薩息斯王朝;右下角為爪持十字架的獅子,象徵魯本王朝。四個象限象徵國家悠久的歷史。盾下下方是一條被利劍斬斷的鎖鏈,交叉著綠色樹枝和箭頭。還有麥穗、羽毛和綬帶。

人口

327.43萬(截至2012年1月1日) 。其中亞美尼亞族約佔96%,其它民族有俄羅斯族、烏克蘭族、亞述族、希臘族、喬治亞族、白俄羅斯族、猶太族、庫爾德族等。官方語言為亞美尼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主要信奉基督教(約佔人口總數的94%)。

歷史

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6世紀,在現亞美尼亞境內建立了奴隸制的烏拉杜國。
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3世紀,亞美尼亞領土處於阿凱米尼得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統治下,建立了大亞美尼亞國。
公元前2至1世紀,希臘化的亞美尼亞一度強大,但很快被羅馬擊敗,國勢衰落,成為羅馬世界與伊朗世界之間的緩衝國,和從公元前1世紀起,至公元7世紀止的羅馬-安息/拜占廷-薩珊波斯漫長爭霸戰中的重要爭奪對象。
公元4世紀初接受基督教,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公元7世紀起被阿拉伯-伊斯蘭帝國吞併。
公元13至14世紀曾經被蒙古帝國統治,后兩次被奧斯曼帝國和伊朗瓜分。
1804年~1828年間,兩次俄伊戰爭以伊朗失敗告終,原被伊朗佔領的東亞美尼亞被併入俄羅斯帝國。
1917年11月,亞美尼亞被英國和奧斯曼帝國佔領。
1918年5月28日,達什納克楚瓊黨領導建立了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
1920年1月29日建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3月12日,亞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同年12月30日以該聯邦成員國身份加入蘇聯。
1936年12月5日,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直屬蘇聯,成為加盟共和國之一。
1990年8月23日,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通過獨立宣言,改國名為「亞美尼亞共和國」。
1991年9月21日,亞美尼亞舉行全民公決,正式宣布獨立。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聯體。
歷史上亞美尼亞人在幾大民族的夾縫中掙扎著自己的生活空間。三世紀時,當日耳曼蠻族還在充當羅馬人的僕役和雇傭兵的時候,亞美尼亞人已發展了高度文明, 並皈依了基督教(正教)。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5: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