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山河入夢》:當代文學里的才子書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3-10-9 0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辛泊平

    當代的先鋒作家中,格非一直是我偏愛的一個。和其他先鋒作家相比,格非似乎缺乏那種引人矚目的爆發力。大多數時候,他更像一個在古老手工作坊里潛心耕耘的手藝人,一直在緩慢、優雅地打磨他手裡的作品。不論是他的早期作品《慾望的旗幟》,還是前兩年「十年磨一劍」寫出而後有獲得多方面好評和大獎的《人面桃花》,都讓我著迷,讓我保持著足夠的閱讀快感及越來越高的期待。私下裡,我認為格非有希望成為大師。所以,當他的新作《山河入夢》一擺上書店,我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買了回來。

    這部作品依然是一個好故事,一個撲朔迷離、神秘悠遠的故事。不論是男主人公譚功達,還是女主人公姚佩佩,他們似乎都被一層命運的陰影包裹著,在似是而非的機緣里越陷越深,在莫名的期待中痛苦,又在切膚的痛苦中握住幸福的衣角,最後一起走到屬於他們命運的邊緣。

    格非的敘述是感性的,但沒有進入那種非理性的混亂,而是脈絡清晰,環環相扣,水乳交融。而且,無論是怎樣的心靈深處的想入非非,作家都沒有讓敘述迷失方向,他始終讓自己的敘述忠實於一個比喻(或者就是作家潛在的理性),那就是縈繞在主人公們身心之上的、揮之不去的陰影。尤其是作品的最後一章,譚功達在花家舍做巡視員、姚佩佩逃亡在外的那段經歷,格非更是讓感性的流淌與理性的凝滯並駕齊驅,相輔相成。姚佩佩的信件與譚功達的關注和焦慮形成的心靈感應,那個神秘人物郭從年的花家舍社會主義模式,織成一個巨大的網路,讓讀者既可以聞到一股淡淡的、憂傷的丁香花味兒,又可以嗅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腥氣。

    從某種意義上說,郭從年擁有先知與巫者的雙重身份,他從那本古老的阿拉伯傳說《天方夜譚》里發現了造成人類災難的一個秘密——慾望和好奇。另一方面,他又在世外桃源般的花家舍創造了一種看似海清河宴實則充滿專制的烏托邦世界。這既是那個瘋狂失態年代的縮影,又是未來社會慾望失控和人性淪落的預言。說到底,個人有個人的宿命,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人類整體也自有它的劫數。這似乎是貫穿作品始終的一種情緒和意識。正是這種讓人無法擺脫的迷惑與恐懼,使得作品瀰漫著巨大的悲劇意味,也使讀者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引力,被推著、趕著沿著作家的思緒,跟他一起在精神的叢林里完成深層的追問和歷險。

    當然,讀完這本書後,再重讀這個系列的第一部《人面桃花》,又有些許的不滿足。不是說《人面桃花》一定超過《山河入夢》,而是兩部作品難分伯仲。但對於讀者而言,同樣的好東西肯定覺得第一次吃到的有味。而且,讀《山河入夢》,無論是主人公的性格,還是某些敘事風格,總覺得有《紅樓夢》和萊蒙托夫《當代英雄》的影子;而花家舍里神秘人物郭從年,又讓人感到有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里「老大哥」的味道。再加上無限誇張了極左時代荒誕的故事背景,在某些細節諸如譚功達與姚佩佩、白小嫻以及那個賴上他的農婦的諸多關係又有些失真,都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原創魅力。

    但話有說回來,在長篇流於粗製濫造、缺乏精品的當下,格非這部瀰漫著煙霧憂傷和江南水鄉氤氳水氣的作品,自有一股說不出的閱讀美感,依然是一部上乘之作,依然算做當今的才子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6: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