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釣魚島被日本「國有化」百年:曾懼大清國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釣魚島:「國有化」百年史

  1884年,從富岡移民到沖繩的商人古賀辰四郎向沖繩縣令提出要租借他「發現」的幾個小島,希望利用島上資源做生意。沖繩縣令顧慮到這幾個小島有可能就是清國的釣魚島、黃尾嶼,在與內務大臣、外務大臣通信商議之後,就沒敢同意他的申請。

  日本政府雖然沒有批准古賀的要求,但在1890年,新上任的沖繩知事丸岡莞爾卻向政府提出將釣魚島「收歸國有」的請求,理由是「基於水產取締之必要」。日本政府並未將此提議擺上議程,原因同5年前一樣,還是擔心與大清國發生領土爭議。

  1894年古賀再次向政府提出租賃釣魚島的要求,此時甲午海戰的勝負尚未定局,日本政府依舊沒有同意古賀的要求。

  古賀辰四郎1895年6月10日又一次向日本內務省提出「官有地拜借申請」,這次順利獲准,免費租給古賀開發30年。此前一個多月的4月17日,戰敗的中國與戰勝國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

  獲准在釣魚島、南小島、北小島和黃尾嶼搞開發的權利之後,古賀辰四郎在島上進行了各種經濟開發的嘗試。他先後招了幾十名臨時性的勞動力,在島上建碼頭、修水庫、試行農耕、設立鰹魚罐頭廠、收集鳥糞、收集信天翁的羽毛賣到歐洲,其中有一項賺錢的買賣是,他要求政府出面,不允許別人在他租借的島上捕捉信天翁,但他自己一年捕捉信天翁15萬隻,並因此發了一筆財。

  1915年他撤出釣魚島時,罐頭廠之類的項目並不如他想象中能掙更多的錢。

  在老古賀撤出3年後,他的兒子古賀善次重新登島再次開設魚罐頭廠、收集鳥類標本和海產品,1926年免費租期滿后小古賀又提出向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1932年,日本政府將釣魚島「賣給」了古賀善次。釣魚島上再次撤走古賀家族的工廠是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與美國直接開戰後,這幾座小島重新安靜下來。

  東海調查

  釣魚島周邊再度熱鬧起來,已是20世紀60年代。1970年除夕夜,18位美國官員聚集在國務院工作室開會,一場爭論了4個多小時的會議還未有結果。這場爭論的起因,是伍茲霍爾海洋學院的地質學教授埃默里等人的調查報告——《東海黃海的地質構造和水文特徵》。報告稱:在東海中日韓大陸架交界處存在著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尚未勘探的海底石油資源,並認為此處為「另一個波斯灣」,「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由於軍事和政治原因而未被勘探的大陸架之一」。而這塊大陸架是今後最有希望找到海底油氣田的地方。(劉文宗《石油資源與釣魚島爭端》)此文一出,「軍事和政治」等原因,使東海大陸架熱鬧起來。

  這篇文章出台之前,埃默里已於1961年和日本東海大學教授新野弘根據二戰期間日美潛艇在釣魚島海域收集到的海底沉積物的資料進行過研究,並發表了研究報告《東海和南海淺水區的沉積物》。這是人類第一次暗示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東海海域可能儲藏石油資源。他們繼續合作,於1967年《朝鮮海峽及中國東海的地層與石油遠景》發表時,確認在黃海、東海及南海大陸架上有可能埋藏豐富的石油資源。

  1968年10月和11月,埃默里和新野弘來到黃海和東海進行實地考察,這次他們還組織了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以及美國等方面的海洋科學家,以聯合國名義進行考察並得到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贊助。此番考察的報告就是1969年4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東海黃海的地質構造和水文特徵》(又稱「埃默里報告」),其中特別提到,台北東北方釣魚島附近,約20萬平方公里的海底油田,所蘊藏的石油將來可能成為世界有數的產油區之一。

  這份報告頃刻在國際社會引起轟動,地質學家們開始了量化計算,釣魚島列嶼海域約有300~320億桶石油——這是美國地質學家梅耶荷夫教授與韋倫士博士的估算。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海洋研究所權威學者的估計相比,他們還算是保守的,後者估算台海盆地約2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架上至少蘊藏著800億桶石油,可供開採40年。

  釣魚島列嶼海域,這片以出產鰹魚、文鰩魚而著名的漁場,在其原有的經濟價值上,「一夜暴富」具有戰略價值。

  就在這一背景下,美國監管下的琉球政府於1970年9月10日發表了《關於尖閣列島主權及大陸架資源開發權的主張》,並於9月17日發表了《關於尖閣列島主權》的聲明。於是,1970至1972年成為日本加緊「發現」並實施佔有釣魚島的關鍵年份。

  國家利益的「背叛者」

  就在日本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找到歷史依據佔有釣魚島的時候,1971年11月初,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井上清來到沖繩旅行,他最初的目的只是到實地尋找二戰中日軍「沖繩決戰」史料和「美軍長達20多年的佔領統治和沖繩人民偉大的反抗鬥爭的歷史」。他在《釣魚島:歷史與主權》一書的前言中,還提到「更想得到一些能夠證實『尖閣列島』(日本對釣魚島諸島的叫法)是否自古就屬於琉球的史料」。

  其實,在井上清來沖繩旅行之前,琉球政府立法院已經在美國琉球民政府的監督下起草了《關於申請尖閣列島領土防衛的決定》,時間距「埃默里報告」 出台只有8個月。在這個防衛決定中,日本首次公開主張對釣魚群島擁有主權。該決定在談到這裡為日本領土的根據時說:「戰前,該市的古賀商店在島上經營伐木業和漁業。對該島擁有主權是毋庸置疑的」——古賀辰四郎早在80多年前的租借申請,被拿來當作日本擁有釣魚島的證據。當時因釣魚島隸屬清國而一再不予批准租借的事,日本不提。

  井上清來到沖繩時「埃默里報告」已發布兩年,日本國內也開始了奪取釣魚島附近海域資源的宣傳造勢。如井上清所說:「領土問題最能刺激國民的感情。自古以來,反動統治者往往捏造領土問題,煽動人民掀起虛假的愛國主義狂熱。死灰復燃的日本軍國主義也是妄圖通過蠻橫無理地堅持『尖閣列島』的『主權』,把日本人民卷進軍國主義的大旋渦之中。」

  1970年9月,釣魚島列嶼還在美軍託管時期,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出動,威脅恐嚇在這塊中國海域上捕魚的中國台灣漁船。而及至1971年,日本兒童百科全書的日本地圖上,釣魚島也還沒有列入日本版圖。

  《每日新聞》l972年5月13日刊出一則日本政府的規定,從1972年5月15日起,進入釣魚島海域的中國人——中國其他省份以及中國台灣人,都將以違反出入境管理法論處,強制其離境;再者,若他們登陸修造建築物,則適用於刑法中的侵犯不動產罪,由海上保安部隊和警察予以取締。這項規定的作用,井上清認為是「這樣一來就製造了一個中國人『非法入境』的騙局,為把人民逼上反中國和虛假愛國主義的舞台做好了鋪墊。」

  井上清從沖繩回京都后,迅速投入到《釣魚島:歷史與主權》一書的寫作,他想從歷史和法理兩個方面證明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他認為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對於爭取亞洲和平、反對軍國主義的鬥爭來說,是一個刻不容緩的重要事情。

  他接著寫道:「在這次旅行中,我有幸得到了許多衝繩友人的幫助,搞清了『尖閣列島』中的任何一個島嶼都不曾成為琉球的領土。不僅如此,還明白了它似乎原本就是中國的領土。」

  在狂熱的國家主義思潮中,井上清並不懼怕背上「國家利益的背叛者」的罵名。

  被納入第一島鏈

  井上清完成了論文《釣魚群島的歷史與歸屬問題》之後到德國去了,此時,日美之間關於釣魚島的談判正在加緊進行。三個多月以後,井上清回到日本不久,就看到了《每日新聞》5月13日刊出的那條規定,從1972年5月15日起,釣魚島附近海域不再允許中國人靠近。也正是從這一天起,佐藤政府決定在美國把釣魚島「歸還」給日本之時,便將它納入防空識別圈內,並表示將在這些群島中最大的釣魚島上建立電波基地。釣魚島周長約12公里,面積約367公頃,島上飲用水豐富。這裡既可做導彈基地,也可建潛艇基地。(井上清《釣魚島:歷史與主權》)

  將釣魚島列嶼作為軍事基地,最早始於美軍,1955年10月和1956年4月,美國已將群島中的黃尾嶼(日稱久場島)、赤尾嶼(日稱久米赤島、大正島)上建造了轟炸射擊演習場。這些軍事設施的建立,其戰略意義如井上清所形容,「把槍口架到了中國的鼻子底下」。

  如果從更長一段的歷史來看,這把槍一直架在東海上,架在中國和日本的鼻子底下,只是在不同歷史階段,指向不同。這條被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稱作 「第一島鏈」的政治和軍事布局,是羅斯福時期的「傑作」。作為地理概念的第一島鏈,原本是西太平洋上靠近亞洲大陸沿岸、自北向南的一系列群島,從東北亞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直到東南亞的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群島,中國台灣就處於這條島鏈上。杜勒斯所說的島鏈是一條具有政治軍事價值的「新月形防禦戰略」。

  二戰後,美國託管琉球,使得美國的戰略防線從美國的西海岸,東移至亞洲大陸的東海岸。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認為,古賀的申請和日本對台灣的覬覦,只是日本想要攫取領土,並通過《馬關條約》完成了這種攫取。到了戰略階段,就是由日美《舊金山和約》來完成的美國戰略縱深向亞太的延伸。

  冷戰的歷史背景下,美國既沒有把琉球還給中國,又沒把琉球「還」給日本。而是將「琉球、小笠原群島、原日本託管統治的各島嶼、太平洋中部所有島嶼全部置於美國排他性的戰略託管之下」,聯合國安理會於1947年4月2日通過美國的提案。

  1947年10月18日,行政院長張群出席國民參政會會議時,也提出「琉球群島與我國關係特殊,應該歸還我國」。此時的美國對於蔣介石能否繼續抗衡社會主義的蘇聯已失去信心,拒絕了中國對琉球統治權的要求,而轉身把日本拉入其東亞冷戰的格局。

  兩年之中,情勢大變,親美的蔣介石敗走台灣,毛澤東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社會主義陣營中。出於遏制中蘇和社會主義陣營的戰略,1951年9月4日,美國在沒有邀請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情況下,邀請了52個國家到舊金山舉行對日和會,4天後,由美國國務卿顧問杜勒斯起草的《舊金山對日和約》在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簽字。

  和約第三條中規定:日本同意美國將北緯29度以南之西南群島包括琉球群島及大東群島、孀婦岩以南之南方諸島,包括小笠原群島、西之島及硫磺列島,及沖之鳥島、南鳥島,置於美國託管制度之下,並以美國為唯一管理當局。直到此時,釣魚島尚不在美國所託管的琉球範圍之列。

  1951年9月8日,日美兩國片面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5小時后,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代表 D.G.艾奇遜又簽署了另一個條約,正式名稱為《日本國和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安全保障條約》。其中第五條為:「共同防衛各締約國宣誓在日本國施政的領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擊,依照本國憲法的規定和手續,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

  18日,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代表政府發表聲明,指出舊金山和會是一次片面的會議,是「非法的、無效的,因此是絕對不能承認的」。

  裹走釣魚島

  1953年12月25日,美國陸軍少將大衛·奧格登一條關於「琉球列島地理界線」的布告,將釣魚島非法划入美國琉球託管區。這條被稱作「第27號令」的布告,成為日後日本裹走釣魚島的「依據」。此後,10多年的越南戰爭,牽扯了美國太多的力量。

  1969年新任總統的尼克松決定對美國的全球戰略進行修正,收縮在亞太的力量,集中精力制衡蘇聯。

  冷戰在持續,歸還衝繩的會談於1969年11月進行,尼克松和日本首相佐藤於11月22日發表日美聯合聲明。聲明約定,美國將在不損害日美安全條約和日本政府政策的前提下將琉球「交還」給日本,時間定在1972年。

  至此,1953年因所謂的「琉球列島地理界線」裹走的釣魚島,在1969年由美國交給了日本。

  一個月後,「埃默里報告」引起全球轟動,也使日本全國振奮起來。日本在1970年8月31日,由美國監督下的琉球政府立法院起草了《關於申請尖閣列島領土防衛的決定》。這是在釣魚群島主權爭議中,日本方面首次公開主張對該群島擁有主權。繼而在9月10日發表了《關於尖閣列島主權及大陸架資源開發權的主張》的聲明,在這個聲明中系統闡述了主張對這個列島擁有主權的根據。該聲明首先講到,根據1953年12月25日發布的琉球列島美國政府第27號布告,「尖閣列島」被包括在美國政府及琉球政府的管轄區域內。

  美國以日本擁有「施政權」為由,把聯合國交付美國託管的琉球行政權交給了日本。在這些交接中,美日之間私相授受,把屬於中國領土的釣魚島也包括在琉球群島管轄區域內,這等於是默認了1953年美國琉球民政府發布的第27號令中,「琉球列島地理界線」所規定的「施政」範圍。

  此後,釣魚島成為中日兩國間最大的爭端。

  儘管美國承認,施政權不等於主權,美國政府把釣魚島的施政權歸還給日本,並不等於日本擁有對釣魚島的主權。但是,日本此後圍繞釣魚島施展開各種解數。而中國一方,堅持的基礎就是歷史與法理。

  「日本原來不是東海沿岸國,佔了琉球群島使它成為東海沿岸國。而佔了釣魚島它才能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基點,劃出一條非法的『東海中間線』,通過這條線,日本是想要分割一半的東海海域,多劃走中國2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中國海疆問題研究者王曉鵬說,「對於中國來說,釣魚島本來就是中國的,中國只是在主張自己的領土」。

  「國有化」步驟

  曾經與釣魚島及附近幾個小島發生過關係的人,成了日本政府和左右勢力關注的對象。1972年,古賀善次將釣魚島附屬島嶼南小島和北小島「賣給」 了埼玉縣大宮市一名企業家栗原國起。古賀善次1978年去世,其妻又將釣魚島也「賣給」栗原國起。21世紀初,眾議院議員石原慎太郎突然「發現」了栗原家庭,主動向栗原家族提出想購買釣魚島,當時的栗原對此提意並不積極。

  2012年4月16日,已成為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在華盛頓傳出了要「購買」釣魚島的消息,與其相呼應的是,日媒報道說栗原表示有過多家買主提出要買釣魚島。最後,除了東京都、其他買主,連日本政府,也向栗原家族表達了「購買」願望。

  在石原的「一夫夜呼」之後,栗原不僅看上去很愛國而且賣價會飆升;石原家族在右翼中的影響力繼續鞏固,而日本政府將加速釣魚島「國有化」的進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7: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