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唯一一次把斯大林感動得掉眼淚的事情(圖)

[複製鏈接]

4795

主題

4842

帖子

709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吃貨一號 發表於 2013-10-1 17: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周恩來赴蘇的當天,即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還是下令組建了志願軍。他在給彭德懷、高崗等人的電報中稱: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出發,協同人民軍向侵略者作戰」。同時,毛澤東還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同一天,毛澤東電告倪志亮,將出兵朝鮮一事轉告金日成。當天,彭德懷去了東北。9日,彭德懷和高崗在瀋陽主持召開東北邊防部隊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出兵朝鮮的決策。

  直到這時,周恩來同斯大林會談的結果仍不能令人滿意。10月11日,斯大林還在堅持蘇聯空軍將推遲出動。當周恩來和斯大林的聯名電報送到毛澤東手中時,已是10月12日下午了。接到電報后,毛澤東緊急電令彭德懷、高崗,指示10月9日命令暫不執行,第十三兵團各部仍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並要求高崗、彭德懷立即來京商談。同時,毛澤東又給饒漱石、陳毅發去了內容大致相同的電報,要求宋時輪的九兵團原地整訓,而且在「幹部及民主人士中亦不要進行新的解釋」。

  10月13日中午,彭德懷、高崗奉命來到北京。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出兵朝鮮一事再次進行討論。毛澤東說服彭德懷和其他人,蘇聯空軍雖然暫時不能進入朝鮮,但他們已經答應對中國領土實行空中保護,並向中國提供大量軍事裝備。在毛澤東的堅持下,會議最後決定,在沒有蘇聯空軍掩護的情況下,在美軍向朝鮮北部地區大舉進攻的情況下,無論有多麼大的困難,都必須立即出兵援助朝鮮。

  幾乎就在同時,即莫斯科時間13日下午,斯大林也作出一項正式決定。他通知什特科夫,讓他轉告金日成,中國人已經決定不出兵,金日成最好把他的剩餘部隊從朝鮮撤到中國和蘇聯境內。第二天,什特科夫報告莫斯科說,他已經向金日成轉達了斯大林的建議,金日成和朴憲永「感到驚訝」,並痛苦地表示:「他們將照此執行。」

  師哲回憶說,在黑海同斯大林會談結束回到莫斯科后,他到康一民的住處想看一看國內有什麼新指示。他發現康一民正在抄一封電報,電文的第一句話是:你們走後,我們繼續開會,政治局同志多數人主張出兵。

  當師哲得知電報內容后吃了一驚,他急忙將此事告訴了周恩來。可是,「周總理不相信,認為我看錯了。」

  師哲又返回康一民的房間,將電報首頁拿給了周恩來。看過電報后,周恩來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 「因為幾個鐘頭之前,他所談的話與這個電文中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他剛剛講過中國不能出兵援朝,並以極有說服力的話向斯大林證明了這點,而且也作出決定,立即採取不出兵的準備和安排。但現在,國內又來電說大家主張出兵抗美援朝。」師哲的回憶基本上是符合事實的,只是時間上有些模糊,內容也不夠詳細。

  對此,毛澤東回憶說,我們當時雖然擺了五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總是這麼彎彎曲曲的。「最後才決定,國內去了電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我看也還是要感謝蘇聯,它總幫助了我們軍火和彈藥嘛,算半價。還有汽車隊呀。」

  看來,師哲看到的電報應該是13日毛澤東給周恩來的有關出兵朝鮮的最後決定,也就是當天政治局會議討論的結果。

  康一民之所以說周恩來此行的目的是告訴斯大林關於中國出兵的決定,可能只是記住了這封電報的內容。

  此後,周恩來開始同蘇方重新會談,其中涉及蘇聯提供軍事裝備和空中掩護問題。這就是康一民所說的周恩來同斯大林商談志願軍改換蘇軍武器裝備和蘇聯出動空軍配合作戰問題。

  13日政治局會議結束后,毛澤東把出兵朝鮮的決定告訴了羅申。他說:我們的同志以前下不了決心,是因為他們對國際局勢問題、蘇聯的軍事援助問題,還有空中掩護問題並不清楚。「現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清楚了。」隨後,他將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告訴了羅申,聲稱「中國人有義務派出部隊」,先派出9個師組成第一梯隊,儘管裝備差一些,但可以打李承晚的偽軍。然後,再準備第二梯隊。接著,毛澤東又提出了蘇聯空軍掩護的問題,而且「希望它儘快到達,無論如何也不應遲於兩個月」,周恩來「必須與菲利波夫同志重新討論這些問題」。隨即,羅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斯大林。

  當晚22時,毛澤東又起草了一封給周恩來的電報,通報了政治局會議討論的結果以及需要同斯大林進一步商談的問題:1.與高崗、彭德懷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門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空軍就可以到達。六個月後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2.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3.菲利波夫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它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只要能用租借的辦法,保持二十萬萬美元預算用於經濟、文化等項建設及一般軍政費用,則我軍可以放心進入朝鮮進行長期戰爭,並能保持國內大多數人的團結。4.只要蘇聯能於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除出動志願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青等地,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只是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還告訴周恩來,他對第三、第四兩點沒有把握,因此,「請你留在莫斯科幾天,和蘇聯同志重新商定上述問題」。

  14日凌晨,斯大林看到了羅申的電報,他立即通過什特科夫將這個消息告訴給了金日成,要金日成暫緩執行他13日發出的「關於在北朝鮮進行疏散和將朝鮮軍隊向北撤退的電報」,因為他剛收到毛澤東的來電,得知「中共中央再度討論了形勢,決定不管中國軍隊多麼缺乏武器裝備,還是要給朝鮮同志軍事援助」。

  當天,毛澤東又給周恩來發去兩封電報。在第一封電報里,毛澤東通報了朝鮮情況及志願軍參戰的初步打算。他指出,我軍將以一個軍進至平壤東北地區,其餘三個軍及三個炮兵師位於德川以北,就可能使「美偽有所顧慮而停止繼續前進,保持平壤元山線以北地區至少是山嶽地區不被敵占。」在第二封電報里,毛澤東通報了志願軍出動的時間及部署。他告訴周恩來,我軍定於10月19日開動,於10月28日「在德川、寧遠線以南地區開始構築工事」。毛澤東還說,等6個月後,「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軍具有壓倒的優勢條件之後,再去攻擊平壤、元山等處」。他相信,「我們這樣做是有把握的和有利益的」。

  周恩來在接到毛澤東13日的電報后,於當晚約見了莫洛托夫,請他將電文轉告斯大林,並徵求斯大林的意見。14日,周恩來致電斯大林:「蘇聯志願空軍在出動16個團的噴氣式飛機之後,可否繼續出動轟炸機至朝鮮配合中國軍隊作戰?」另外,蘇聯志願空軍 「進入朝鮮戰爭,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在雙方指揮關係上如何解決?」周恩來還附上了中國政府開出的第一批各種炮及其所屬器材的訂貨單。

  斯大林得知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朝鮮的最後決定后異常興奮,於14日再次致電金日成:「經過搖擺和作出若干臨時性的決定之後,中國同志終於下定出兵援助朝鮮的最後決心。有利於朝鮮的最終決定終於下定了,我為此感到高興。因此,您知道的關於中蘇領導同志會談情況介紹應予撤銷。與中國軍隊出動有關的具體問題,您需要同中國同志一起來決定。而中國所需要的技術裝備將由蘇聯提供。祝您成功。」

  然而,蘇方許諾的空中掩護,是打了折扣的。由於擔心蘇聯飛行員被美軍俘獲,暴露出蘇聯參戰的真相,引起美蘇直接衝突,蘇方不打算配合志願軍在朝鮮地面作戰。蘇方答應的空中掩護,只是負責掩護志願軍的後方,即使等兩個月或兩個半月之後,蘇聯空軍也不能飛到朝鮮境內。也就是說,蘇聯的空軍不能越過鴨綠江。

  斯大林的這個決定顯然對中國出兵極為不利。得知這一消息后,毛澤東並沒有動搖決心。15日,毛澤東以周恩來的名義起草了一封給倪志亮的電報,讓他轉告金日成:「即派一位熟悉道路的同志於10月16日到安東接引彭德懷同志和金日成同志會面。」當天,朴憲永奉命來到瀋陽,請求中國儘快出兵。10月16日,彭德懷在安東召開志願軍師以上幹部大會,宣布了中共中央的決定。

  10月17日,毛澤東再度電告彭德懷和高崗,要他們於18日返回北京,至於出兵時間,「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報告后確定為宜」。

  10月18日,即在周恩來返回北京的當天,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會議,在聽取周恩來和彭德懷的彙報后,最終確定了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時間。當晚21時,毛澤東電令鄧華等13兵團領導同志:「四個軍及三個炮師決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

  19日晚,志願軍渡過鴨綠江。當斯大林得知志願軍出兵的決定后感動得掉下了眼淚,連聲說道: 「還是中國同志好,還是中國同志好。」此後,斯大林改變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這一認識的轉變,使蘇聯加大了對中國援助的力度。整個抗美援朝期間,蘇聯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22個空軍師的武器裝備。(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