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國為何把香港當嗷嗷待哺的乾兒子?

[複製鏈接]

5766

主題

5826

帖子

809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鬧木鬧木 發表於 2013-9-17 1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陳秋野

平心而論,我並不喜歡與英國人討論政治,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涉及政治的話題往往會被英國人「故意下套」,而極有可能被動地引致尷尬的窘境。僅以此番在宿舍樓旁的賽百味買三明治的經歷為例,一位20來歲的印度裔服務員一邊替我包裝三明治,一邊悻悻地問道:「可以向你請教個問題?你是中國大陸人?還是香港人?」聞及他的這番話,我並沒有太過掛懷,畢竟我也清楚英國與香港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進而言之,我可以接受他將中國人分成大陸人和香港人的潛台詞。「我是大陸人。」我據實回答。印度裔的英國服務員撇過腦袋,向著身旁的另一位服務生說道:「他是大陸人。但是我剛才接待一個香港人,當我稱呼他是中國朋友的時候,他卻義正詞嚴地跟我說他是香港人,並不是中國人。想想還真讓人困惑,別說我們英國人不知道香港人的立場,看來香港人自己也內心複雜啊。」他一語言畢,我倒決計沒有嫌惡他自顧左右而言其他的情況下對我的變相無視,甚至我亦情知一位香港人口中吐出那樣的言語在英國也委實屢見不鮮。儘管好友勸勉我可以直接反諷這位印度裔英國小伙:「有什麼了不起,你當年也只不過是英國的殖民地賤民而已。」抑或用調侃地口吻說道:「管好你們自己愛爾蘭的家事吧。」藉以起到針鋒相對、快意恩仇的作用。然而彼時彼刻的我卻寧願選擇了片刻的沉默,英國人挑釁的態度、香港人動搖的心聲、我身為中國人自尊的情結讓我明辨我理應給英國人一個公正的答覆。

待得那位印度裔小伙重新將頭轉向我,我開口道:「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曾經一個叫清朝的男子有位叫香港的漂亮老婆,一位叫英國的壯漢把清朝打了一頓,清朝息事寧人就把香港拱手相送,但這並不意味著清朝的做法徵得了所有人的同意;這麼多年過去了,年輕的中國早已日趨強壯,而英國隨著年齡的增大已經不復當年之勇,只好如老頭子一樣顫巍巍地把香港又送了回來,這就是事情通俗版的經過。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可能會因自己當年被清朝出賣而心存芥蒂;委身於英國后,雖說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到最後也確實不排除日久生情的可能性。這種微妙的情愫我興許無權斷言,但她回到了中國的懷抱乃是不爭的事實,她從來都是中國這個大家庭里的一員,這和老人家英國的態度再沒有任何聯繫。」

那位服務員怔了怔,卻順著我的話鋒說:「如果你將香港看作是個成熟的女人,那她有這樣的認知當然再正常不過。但是你說的不全對,當年我們英國接受香港的時候,他只是一位遭到遺棄的孤單乳燕,是我們英國將這位養子視為己出,照顧他、教育他、扶持他。請你想想蘋果前任領袖喬布斯生前的經歷,如果不是他養父母對他的栽培,他哪能有隨後的成就,現實生活中的他更是因為不願讓養父母傷心而拒絕與自己的生父生母同活在一片屋檐下;那個壞小子球星巴洛特利,前兩年在英超曼城踢球的時候早已年薪千萬,可他的生母卻恰在離曼徹斯特百里之遙的城市起早貪黑地做著瑣屑的雜工、勉強維持生計,不曾資助生母的巴洛特利也只是向自己的養父養母聊表了孝心,意在與當年拋棄自己的生母劃清界限。由此觀之,一位真正的養子就應該知恩圖報,英國像一位母親,更像是一盞黑夜中照亮香港前路的明燈。路燈陪伴著香港走過了最幽暗的時期,又怎能在天亮后卻被他悍然拋棄?這兩天我們的外交大臣也表示會在香港2017年的普選問題上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這何嘗又不是養父母對養子一往情深的體現?怎生不比喬布斯和巴洛特利的養父母對他們的那片苦心更加動人真摯?為嗷嗷待哺的孩子提供幫助,莫過如此!」

我冷笑一聲,答道:「香港特首梁振英在15日就說過2017年特首普選是中國人的事,不需要英國政府或任何外國政府的支持。依中國的老話,這是你們咸吃蘿蔔淡操心,香港從未把自己視為你們的乾兒子,所以不必YY你們口中的感激之心,不把那時的英國視為仇人就已經很給英國面子了。」印度裔小伙聳了聳肩,不再言語,話不投機的事實已然讓整個賽百味店裡漫溢著劍拔弩張的氣息。我伸出手,聊表友好地道:「本不想說政治問題的,這只是我的立場,於此對給你帶來不快而致歉。」印度裔小伙形式主義地與我握了握手,淡然道:「我也是,但說他自己不是中國人的並不是我,而是香港人本人啊。」

印度裔小伙與我的臨別之言深深地刺痛了我,誠然如他所言,似梁振英那般明確表態中國人家事不需英國插手的是中國香港人,如獻媚般討好英國人而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恰恰也是中國香港人。其實莫說賽百味店裡的一位香港顧客會當著一位英國人的面坦言自己與中國人「涇渭分明」,留學生活中的我更是數次看見香港人奚落大陸同胞的景象,動輒脫口而出道「什麼是春節,我從來不過的噢?」,抑或「我心裡的國歌永遠都是《天佑女王》」,及至於「我生命中只有三種顏色,英國國旗的紅、英國國旗的白、英國國旗的藍」。將心比心,我至今也不明白一部分香港同胞在面對大陸同胞時愈加急不可待地聲明自己絕非中國人的衝動其意義到底何在,然而我卻深知自己心下對他們數典忘宗、不明事理的由衷嫌惡。即便以英國人口中的「養子」為喻,然而香港的情況又怎生能和喬布斯與巴洛特利相提並論?喬布斯與巴洛特利的生父母給了他們那有靈有肉身卻遺棄了他們,他們因養父母的照料而對養父母抱有一顆感念的心;反觀香港當年被英國擄走的事實,卻宛然更像是《射鵰英雄傳》中金國王爺完顏洪烈垂涎於包惜弱的美色,因此迫害楊鐵心一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新一代的香港人活脫脫便是楊康的現實版化身。試問了解身世的他們到底是應效仿楊康繼續追慕於功名的幻光,還是改變《射鵰英雄傳》中的宿命,選擇重回親生父母的懷抱,真正地做到一家人喜憂生死與共?我想答案其實淺顯易見,恰如完顏洪烈對楊康的愛永遠無法遮掩當年禍害楊氏一家的罪行,香港同胞委實不該重蹈楊康身敗名裂的覆轍。

我堅信絕大多數大陸同胞從未對香港同胞抱有任何的敵意,畢竟我們無法強求每一位香港同胞都能與大陸同胞推心置腹,我們也並不會貿然嫉妒香港同胞和英國人之間可能存在的情誼。但是一部分系出同源、本是同根生的香港同胞竟偏狹局限地為大陸同胞劃定了難以逾越的天塹,定義了香港人和中國大陸人這般兩個依稀漸行漸遠的群體。可嘆的是香港同胞本便不應輕易降損自己的人格和中國崇高偉岸、不容侵犯的國格,向英國人討好巴交,奉承迎合地央求一絲虛榮心理的滿足、一份異國體恤的關愛及至於英國殖民歷史的重現,讓我們中國大陸同胞唏噓不已之餘,更是在對全體香港人自己盲目無情的抹黑和不負責任的否定。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曾在電郵中向《南華早報》表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的香港人,應看看自己的護照上寫著什麼,否則應該放棄中國國籍。」這席話固然一針見血、大快人心,但令我們愈加憂戚的是一部分香港同胞對中國國籍「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心態仍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滋生,如何平復香港同胞心中的戾氣、如何感召他們以奮發向上的民族自豪感,恐怕更是任重而道遠的課題。絕非某一時、某一刻的心血來潮,我們長久寄望香港同胞能夠平心靜氣地尊重自己體內華夏民族代代相承的血脈,我們誠願香港同胞可以在英國人面前彰顯中國國民真摯坦蕩、自尊自信的一面,再莫促使英國人臆斷香港仍是當年懷中的那位嗷嗷待哺的乾兒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3: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