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娛樂化薄熙來催生語言垃圾

[複製鏈接]

3

主題

3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anshanzi 發表於 2013-8-27 07: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海內外華人社區(特別是海外的那些)鋪天蓋地、空前熱烈地討論薄熙來案的情況下,我感覺困惑。我很想知道,一個遠在半個地球之外的中共政客的庭審案件緣何成了萬眾矚目的大事件?

其實,對於中國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很容易理出這樣一條線索:薄熙來案的實質是中共黨內的政治鬥爭。在政治鬥爭失敗之後,薄熙來被送上了法庭,成了薄熙來案件;而這一法庭案件經過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的圍觀,終於變成了大眾娛樂事件——薄熙來受審真人秀節目。

自1921年建黨以來,中共內部的政治鬥爭你來我往、爭權奪利、甚至你死我活,已經數不清多少回合了;歷史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類似的情節早已是中共黨內和中國政壇的家常便飯。可以預計的是,中共黨內的政治鬥爭還將持續下去。薄熙來案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不是第一個,也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至於把政治鬥爭的對象送上法庭,是中共的老伎倆,老生常談,了無新意。

然而此次薄熙來案在性質上轉變成大眾娛樂事件,卻是可圈可點,和網際網路、微博、社交媒體等新技術新媒體息息相關,和以往的政客倒台也頗有不同。(評論家們因此又可以揣測這背後的政治意圖了。)

雖然我們不能排除中共作為背後推手在薄熙來案娛樂化過程中的作用,但是我們豈能忽視各華文媒體推波助瀾、煽風點火的豐功偉績?

我們的大眾媒體,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路新媒體,都在合力創造一種奇怪的娛樂文化或消費文化。這種文化的特點是:任何事件都可以被娛樂化,用來滿足消費者永不滿足的娛樂(或消費)需求。

狗仔隊是媒體娛樂文化的明證。追星族是社會娛樂化傾向的產物。電視真人秀和網際網路圍觀是娛樂文化在世紀之交的最新發展。

從這個角度看,薄熙來案具有了娛樂文化的所有特質:我們看到,有把薄熙來當作明星來追捧的(薄熙來如果上微博,粉絲怕不要太少);我們看到有人對庭審視頻津津樂道(多好的真人秀節目!);我們也看到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都拿出了狗仔隊的本事,爆料薄熙來、娛樂大眾(在西方媒體炒作英國王子妃生產之際,我們華文媒體炒作公審薄熙來,東西方媒體真是心有靈犀啊!)。

這樣的媒體生態催生的不是批判性的思維、獨到的看法、解放的思想;恰恰相反,而是煽情主義、嘩眾取寵、後現代的意義消解、鸚鵡學舌的同義反覆和人云亦云的語言垃圾。

結果,在媒體圍觀和娛樂消解中,薄熙來成了21世紀華文媒體製造出來的商品,圍觀大眾成了這一商品的消費者,其中的一些還成了媒體的幫凶和同謀。總之一句話,大家齊心協力,合力打造名為薄熙來的產品,把娛樂進行到底。

而薄熙來本人及其案件已經喪失了所有的實在性與真實性,成了中國當代社會的一大迷思。

對薄熙來而言,這究竟是他的幸運還是他的不幸?對於圍觀大眾來說,這究竟是他們的幸運還是他們的不幸?對於中國來說,這究竟是她的幸運還是她的不幸?

而對於媒體而言,這究竟是我們的幸運,還是我們的不幸?

{本文首發:獨立新聞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6: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