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前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怎麼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8-3 2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8-3 23:36 編輯

新人不新 發表於:2009-12-21 17:25:06

  台灣百姓的生活水平還不如過去的蘇聯和東歐(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除外)

   看到有的網友對小台灣和小香港的生活盲目羨慕,其實完全沒必要,計劃經濟蘇聯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他們強得多。1990年,蘇聯各行業工狀況:水運工人370 盧布,金融職工347,建築系職工339,科研工作者333鐵路系統職工308,國企工廠的工人293,最低的是文化教育,衛生系統的職員 160---190.不過不同的是教授工資高,一級教授月工資780這一年,俄羅斯共和國人均月工資是300盧布折當時500美元當時物價水平:單缸摩托車360元,收錄機200到260元,20英寸彩電600(有趣的是,當時東歐國家普遍視彩電為硬通貨),黑白的180元日古利型家庭小汽車6000到 7000盧布(這個牌子沒聽過,不知性能如何)伏爾加小汽車9千盧布.兩層樓的上下各兩間屋的小別墅倒是只需8000盧布蘇聯城市居民的福利:24小時冷熱皆備的供水,每月不限用水,一律只交13戈比每戶(即一毛三分錢)市內電話不論打多久,每月只收9毛錢.公共汽車,電車,地軌不管市民坐多少次,多久, 每人每月只交5戈比(即5分錢)

  免費醫療,住院者伙食,用品,藥品,病服全免費.和免費教育,免費水電電話費,加免費課間餐
 
 
  國營企工人和事業人員每年有15---48天的帶工資休假.去療養院的路費全免,只需付療養實際三成的費用.另外飯菜,娛樂,桑拿,按摩全免.去中亞各國的則吃住完全由Government單位負擔,帶飛機只花120盧布,每4人一導遊.
  
  3,蘇聯百姓在郊外普遍有別墅

  1980年開始,蘇聯Government開始給所有市民按人頭分0.06公頃的鄉下份地,(這個記不大清,也好像是0.006)到90年代全俄有六成市民分到了這些郊外份地,市民們常在閑暇時刻去郊外的別墅在房前屋后種種植瓜果蔬菜和土豆,這些收穫非常可觀,它們使解體后的俄羅斯大蕭條期間的市民渡過了食品缺乏的日子

      另外,蘇聯的帳面統計人均收入西方88年統計竟是8600美元,美國不超過2萬這是取自當時的參考消息報

  而據中國1986 年出版的<<蘇聯經濟發展現狀>>數據要比西方情報機構統計的低一些,則是:1983年蘇聯人均國民產值6014美元,(人均收入為5106美元)美國人均產值是12900元,人均收入則高,為非14200美元,西德為10600,法國9576,荷蘭9071,英國8044,

  另外,某網友說的蘇聯職工月收入水平只及西方的1/3,並不能真實反映雙方實際購買力,當時城鄉居民收入用於買食品的比例蘇聯為25--30%,西歐平均為20--25%,美國為17--19%.
  
  食品開支以外,蘇聯的公民可以節省購買力的地方是:免費醫療,上學,幾乎免費的房租,電話,公交和水電以及體假療養.因此,單純的收入水平不一定能真實的反應出生活水平.

  
  1990年蘇聯居民每百戶擁有的耐用消費品:電視機111台,收錄機58台,冰箱95台,洗衣機52台,轎車18輛,摩托21輛東歐國家生活水平最好的是東德(德國的確優秀,姓社也是第一名),居世界第24位(80年代末)
 
 
  1988年東德人均收入1.9萬東德馬克,約合當時9900美元.人均居住面積26平米,每百戶居民擁有:冰箱152台,洗衣機105台,電視機動122台,小汽車53輛,

  東德在二戰蘇聯掠奪的廢墟上以佔世界0.4%的人口,創造了2.5%的工業產值,為十大工業強國之一。

  捷克斯洛伐克僅次於東德,早在60年代後期,其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費量已達世界先進水平,1987年捷克每百戶居民擁有:洗衣機147台,冰箱118 台,電視機145台,小汽車51輛。可見,不要說香港台灣,就是什麼吹牛吹上天的小小新加坡,其百姓生活水平也未必比得上二十年前即八十年代的蘇聯東歐的國家百姓。
  
  他們是沒資格說什麼計劃經濟制度的,要想吹,先把自己活得比二十年前的蘇聯百姓更好才是正理,其實自49年以以來除大躍進和文革外計劃經濟制度被衝擊和破壞外,計劃經濟制度完全正確並符合時事變化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454

主題

1947

帖子

4649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49
沙發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3-8-4 08:04 | 只看該作者
凱風網 發表於 2013-8-4 07:01
福利太過優越而忽視了人的真實體驗,這或許導致了人們勞而不作,坐享其成。由此看,中國的福利也不能無限制 ...

寅吃卯糧早晚是死路一條!
中國人還是應當保持自己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略有節餘為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3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8-4 22:57 | 只看該作者
搞了半天還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好了。至少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不像私有制經濟,只照顧到少數人的利益。在當今的中國政府正在忙於拆分變賣最後的一點國有企業的時刻,樓主發這樣的文章不合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8-4 23: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8-5 00:57 編輯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8-4 22:57
搞了半天還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好了。至少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不像私有制經濟,只照顧到少數人的利益。在 ...


俄羅斯32年來未恢復到前蘇聯的生活水平,還是社會主義好,這篇介紹蘇聯的生活水平的文章哪裡不合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5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8-5 09:08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8-4 23:25
俄羅斯32年來未恢復到前蘇聯的生活水平,還是社會主義好,這篇介紹蘇聯的生活水平的文章哪裡不合適??? ...

合適是合適。但不符合中國當前私有化的潮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249

帖子

256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倒騰醬油的小販

Rank: 4

積分
2564
6
城市達人 發表於 2013-8-7 00:09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說反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84

帖子

26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7
BaoBuPing 發表於 2013-8-8 12:02 | 只看該作者
蘇聯百姓在郊外普遍有別墅 ???  Are you craz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8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8-10 22:36 | 只看該作者
BaoBuPing 發表於 2013-8-8 12:02
蘇聯百姓在郊外普遍有別墅 ???  Are you crazy?

請參閱:
劇變前的蘇聯和當今的俄羅斯人民生活對比 .
https://big5.backchina.com/forum. ... &fromuid=150085
(出處: 倍可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9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8-14 22: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3-8-14 22:58 編輯

送交者: 小青 於 北京時間 10/01/2010 () ]
主題:「建國」三十年的經濟成就

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

2009年會3月21-23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人均GDP在世界處在第105位。

評價一國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應當以一些國際上已經研究成熟,並且為統計和經濟學界通用的一系列指標,綜合地進行衡量。 首先,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初,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在世界各國的位次上不斷後移,而且與許多國家發展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不論學術界怎樣看待唯GDP論,但是,GDP總量和人均GDP水平依然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最核心的指標,它代表著一國發展的生產力水平,而且是一個國家一切社會、政治、文化、國防等等事業的物質和財富基礎,沒有GDP持續和有效的增長,其他方面的發展便無從談起。從經濟總量和人均GDP水平看,1952年,中國GDP總量佔世界GDP的比例為5.2%,1978年下降為5.0%。人均GDP水平按當時官方高估的匯率計算,也只有224.9美元。

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從人民生活水平看,1976年全國農村每個社員從集體分得的收入只有63.3元,農村人均口糧比1957年減少4斤;1977年全國有1.4億人平均口糧在300斤以下,處於半飢餓狀態;1978年全國居民的糧食和食油消費量比1949年分別低18斤和0.2斤;當年全國有139萬個生產隊(佔總數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1]1978年全國有2.5億絕對貧困人口。當年,失業的城鎮青年2000萬人,實際城鎮失業率高達19%左右,居民食品消費佔總其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係數,城鄉分別高達56.66%和67.71%。1980年時,城鄉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費品,主要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每百戶的擁有率也只有5.5%、11.2%、15.7%、14.9%;黑白電視機的每百戶擁有率也僅為1.6%;家庭電話非常少,即使按當時的公用電話計算,每百戶普及率只有0.64部;而洗衣機還很少有,家庭轎車普及率幾乎為零。居住方面,1978年時,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為3.6平方米,農村居民每戶平均居住面積僅為8.1平方米。據世界權威的經濟增長學家麥迪森研究計算,1952年到1978年中國GDP的實際平均增長率只有4.7%。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大多數發展和生活指標排在世界國家和地區170位以外,處於聯合國有關部門和世界銀行等組織劃定的貧困線之下。

  其次,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其現代化,核心是從農業社會到城市社會的結構轉型。從「解放」到改革開放初,中國人口城鄉結構轉型先是大起大落,后是幾乎停滯。中國城鄉人口的比例:1949年為10.6﹕89.4;1958—1960年大躍進,人口向城市轉移過多過快,1960年時城鄉人口比例為19.7﹕80.3;1962年時,人口又從城市向農村逆轉移,比例大幅度下降到了17.3:82.7,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時的1978年,城鄉人口比例為17.9﹕82.1。1952-1978年,中國工業生產增長了16.5倍,城鎮人口比重僅上升了5.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與城鄉結構之間嚴重扭曲。
1980年時,世界城市化水平為42.2%,發達國家為70.2%,發展中國家為29.2%,而中國城市化水平僅為19.4%,比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還要低近10個百分點。1950年時,韓國城市化水平為27%,1980年時,上升到48%,中國在城市化方面比韓國的差距拉大了20個百分點。從全國的人口城鄉結構看,改革開放初時,82%的人口為農民,發展水平基本上還處於傳統農業社會的狀態。

GDP和勞動力就業的產業結構,也是一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誌。從產業結構看,「建國」三十年中,農業生產總值下降緩慢,農業剩餘勞動力的產業轉移更加緩慢。1950年中國GDP的三次產業結構為29﹕29﹕42,1980年時為21.6﹕57.8﹕20.6。縱向相比,農業份額下降速度較慢,第三產業比例大幅度萎縮。橫向相比,1980年時,發展中國家的GDP結構平均為24﹕34﹕42,中國的工業化超前,第三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后。而從勞動力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看,1950年為86﹕6﹕8,1962年為82﹕8﹕10,1980年為68﹕19﹕12;同期,韓國的勞動力就業結構從1960年的66﹕9﹕25,轉型到1980年的34﹕29﹕37;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就業結構從1960年的71﹕11﹕18轉型到1980年的56:16:28。從GDP和勞動力在農業和服務業上的分佈看,中國除了工業化超前外,1980年的水平低於世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仍然是一個落後和傳統的農業國家。

  再次,「建國」30年,除了軍事工業技術某些方面有一些進展外,其他各方面的自主的科學技術進步步伐緩慢,與世界發達國家,包括一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落後於發達國家40年左右,落後於韓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20年左右。

  
  因此,「建國」三十年的科學技術進步,有這樣一些特點:1、國防先行,民用落後。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原子彈、氫彈和發射衛星等方面取得了進展,但是,在民用製造業、農業等領域,新技術新工藝的進展很慢,特別是如東北一些老工業基地,有些工廠使用的還是日偽時留下的技術十分落後的機器設備。2、研究立項可能不少,能產業化應用的不多。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對科技人員發明創造沒有激勵政策,院所和大學的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相脫節,一些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不能應用於實際,不能大規模產業化,不能變成現實的生產力。3、雖然對外交流方面比較封閉,但還是進行了三次技術設備的引進,對中國工業體系的技術進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技術設備引進是1952-1959年。從願意為中國提供幫助的原蘇聯和其他所謂社會主義國家引進技術設備,集中在冶金、動力、石油化工、礦山、機械、電子、汽車、拖拉機、飛機和軍工等重工業部門。第二次技術引進是1963—1966年。這次引進是中蘇緊張,中國經濟處於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中國開始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主要引進補缺門的關鍵性生產技術,引進規模小,但影響大,引進重點開始由重工業轉向解決「吃、穿、用」的工業項目上,而且引進了一些中小型項目用於企業的技術改造。第三次技術設備引進是1973—1977年,這次引進發生在文革後期,其背景是「建國」二十多年來,國民經濟中的許多問題暴露出來,有從國外引進有關先進技術設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引進國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三次技術設備引進的特點是:解決人民吃飯穿衣問題的項目占首位;引進規模是前幾次中最大的;所引進的技術裝置,具有大機組、大系統、高速、高效、自動控制、熱能綜合利用程度高等特點。

1978年時,除了較少的項目,中國在各個方面都處於空白。雖然「建國」后也有一些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成果,但是與世界科學技術在戰後的突飛猛進相比,中國科學技術水平仍然處於很落後的狀態。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各發達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從20世紀初的10%提升到了50—70%。而根據專家們的計算,中國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952—1957年為27.78,1957—1965年只為8.24%,1965—1976年間更是僅為4.12%。

  交通和工業體系的建設和規模,反映一國的綜合實力。「建國」三十年,雖然工業體系中的重工業有一定的發展,但是,輕工業、交通、城市等等的建設與其他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相比,還十分落後;即使重工業,在技術工藝方面,差距也依然較大。交通通信體系落後於印度。1980年時,建成通車鐵路里程55321公里,平均時速只有40公里左右;公路通車裡程88.8萬公里,其中硬化路面公路里程為66.1萬公里,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人均鐵路和公路里程為0.5公尺和8公尺,鐵路、公路、水運和管道等運輸線路密度為1229公里/萬平方公里。1980年印度鐵路里程為6.13萬公里,公路163萬公里,人均鐵路和人均公路里程0.9公尺和23公尺,分別是中國的近1倍和4倍,鐵路、公路、水運和管道等運輸線路密度為5715公里/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4.65倍。通訊方面,1980年中國每百人擁有的固定電話只有0.19部,印度則為0.43部,是中國的1倍多。

  工業體系方面,「建國」后縱向比較,有長足的發展。整體上看,到1980年,全國工業總產值4703億元,比1949年增長46.3倍,工業收入在國民收入的比重由1949年的12.6上升到1980年的45.8%;從1949年到1980年,主要工業品產量在世界的排位,鋼由第26位上升到第5位,煤炭從第9位上升到第3位,發電量由第25位上升到第6位。但是人均工業品產量在世界各國中比較還是很低。如1980年時,與世界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巴西人均鋼鐵產量121公斤,人均發電量1880度,印度人均煤炭產量為168公斤,墨西哥人均原油產量1369公斤;而中國人均鋼鐵產量為36.7公斤,發電量297度,煤炭66公斤,原油105公斤。

  「建國」三十年,基本上建立了一個比較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如經過幾次引進,建立起了石油化工、無線電、汽車、拖拉機、飛機、軍工、化纖、電子計算機和彩色電視機等新興工業部門。但是從技術層次、裝備狀況、產業結構、生產規模,以及所處時段看,工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與世界各發達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進程比較,總體上也只是在處在工業化的初級階段。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10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3-8-16 02:27 | 只看該作者
10;樓文章。是極好的補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11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8-17 10:06 | 只看該作者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3-8-16 02:27
10;樓文章。是極好的補充。

顯然優於現在的俄羅斯,更優於中國前30年。比現在的中國也要強一些。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8: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