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世界(2106)漢族應當摒棄秦漢時期嵌植的蜥蜴龍圖騰

[複製鏈接]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標題: (2106)殺龍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2:28         #1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106)漢族應當摒棄秦漢時期嵌植的蜥蜴龍圖騰

漢網上有很多蜥蜴人,以龍為祖先。

岳飛說「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而」!

在漢族人的潛意識裡,一直在恨龍,抵抗龍,想駕馭龍,不願受龍控制。

哪吒屠龍、抽龍筋,孫悟空戲龍,大鬧龍宮,唐僧的「座騎」小白龍,黃帝駕馭黃龍升天,魏徵斬龍頭,還有商朝孔甲殺龍,西周亡於龍焉的出現,莊子等古籍里記載的屠龍術,吃龍肉……

「葉公好龍」的成語非常貼切的描述了漢人的這種心態,表面上畫龍,內心裡,則對大蟒蛇修鍊變成的龍充滿了懼怕,由恐懼生痛恨,要殺龍。

可是漢網上的很多人,不承認他們是人的後代,非得說他們是龍的後代,一反對龍,就刺激了他們的信仰,會引起他們的群起而攻之,會被罵成叛祖背宗崇洋媚外的漢奸。我想如果哪吒、孫悟空、唐僧、魏徵一到漢網上,肯定被這些人痛扁。

鳥是鳥他媽生的
魚是魚他媽生的
人是人他媽生的
人不是龍的子孫,
中國人是人生的,不是他媽的龍生的。
中國人的統治者不是「真龍」,人可以駕馭龍,人不能被龍統治,中國人不是龍的傳人!不是龍的子孫!!我想,這應該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常識!!

猶太人說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漢族人說是人首蛇身的女媧造了人。
猶太人說我們是上帝的選民,漢族人說自己是龍的子孫。
猶太人的祖先是人,漢族人的祖先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

是漢族人本來就落後於猶太人,還是漢族人在漫長的歷史中被忽悠了呢?

早期「龍」的解釋,就是蟲類,獸類: 
《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一)

我們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但遺憾的是炎帝與黃帝都不能算是「龍的傳人」,而且夏、商王朝的圖騰也不是龍。《白虎通義》中說炎帝氏族的神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說明炎帝氏族的圖騰是鸞鳥而不是龍。所以,我們的「人文始祖」之一炎帝應該是鸞鳳的傳人。《史記》中有「黃帝馭龍升天」之說,可見龍不過是其「座駕」而非神聖不可褻瀆的神靈。有意思的是,在黃帝和蚩尤的大戰中,黃帝先派應龍出戰而大敗,后靠「人首鳥形」的九天玄女相助才一戰而勝。這九天玄女正是鳳圖騰的化身,說明黃帝與鳳的關係超越龍。

華夏崇拜鳥,
《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與「龍」有什麼關係?

三皇之伏羲,還是其履大人的足跡出生的,《山海經·內東經·郭注》中說:「華胥履大跡生伏羲」。《潛夫論·五德志》稱:「大人跡生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緯》卷十一載:「燧人之世,大跡出雷澤... 。與龍沒有任何關係!伏羲女媧被說成人首蛇身始祖,是從漢朝才開始的!

《禹貢》中「陽鳥悠居」一語,反映出夏王朝是以陽鳥(鸞鳳)為圖騰的農耕民族。商民族是「玄鳥生商」(《詩經》),自然是鸞鳳圖騰而不是龍圖騰。現存於日本泉屋博古館的商代「雙鳥紐銅鼓」,畫的是「鳥爪人身」的鸞鳳圖騰神,左邊一條小魚,右邊一條小龍,都在親吻其下身。龍如此渺小,商民族不可能把自己當作「龍的傳人」。可以說,中國古王朝中找不出哪個是「龍的傳人」。

查華夏歷史,從未見祖述華夏民族是龍的傳人的記載,至多上古或有以龍為圖騰的。我們的祖先還沒傻到把自己追源為「獸」。龍至多是四神獸之一,先秦時代,龍只是傳說中乘駕的動物,「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黃帝騎龍升天」之類。祭龍,到了唐代,也只是把龍作為雨師祭祀,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恰恰滿清「國旗」是龍旗,龍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是從滿清開始的!而「龍的傳人」一說,則是從80年代台灣一曲流行歌曲開始的。把華夏精神附會到鱗蟲的龍身上,是典型現代偽民俗。華夏精神就是華夏精神,不是什麼獸、動物的精神。中華民族論(偽中華)否定了岳飛、否定了漢,就只有附會獸及動物了,「龍的傳人」流行開來正是八十年代。

龍靈崇拜自古盛行於北方民族,尤其是草原游牧民族,但他們也不承認自己是「龍的傳人」。古代匈奴族雖然每年有三次祭龍大典,祭龍之地叫「龍城」,其王廷也稱「龍廷」,但他們的圖騰卻是「狼圖騰」,緣於「蒼狼生人」之傳說,故他們是「狼的傳人」。其他北方民族也罕見以龍為圖騰。
   
    史學界已經有定論,秦漢時期,是對漢族傳統文化大造偽時期。我有專文論述這個,先秦歷史在這個時期幾乎被完全篡改,秦始皇焚書僅僅十幾年,並不足以把漢族歷史全篡改,隨後的漢朝大焚書和篡改書,則是持續幾百年,幾乎完全摧毀了我們的先秦文明。
   
    龍靈真正戰勝鳥靈而一統天下,大約在秦漢之後,並從此成為皇權的標誌與象徵。君主帝王們都說自己是「真龍天子」,如秦始皇稱「祖龍」,漢高祖劉邦則說其母感蛟龍而生,而且生得「隆準而龍顏」,王莽「當仙成龍」,漢光武帝「夢赤龍」,等等。既然帝王以「真龍天子」自居,王子王孫則自然是龍子龍孫,成為附和意義上的「龍的傳人」。而歷朝歷代的子民們,也糊裡糊塗地以自己是「龍的傳人」為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自戀與盲從。


(二)
龍只是華夏帝王的騎乘的獸而已,怎麼就誤傳成了帝王象徵了??當你有一天突然搞明白,被人忽悠為「龍的傳人」這麼長時間,原來並無任何站得住腳的歷史根據時,而我們華夏歷史有據可查的「龍」只是一個至多是被華夏帝王騎乘的獸類,你不噁心?套用一句流行語,至於你是否噁心,我是感到噁心了。龍的傳人,好像我們是龍族怎樣的!我們不是龍族,是人!


《山海經》:「帝嚳春夏乘龍」,
《大戴禮·五帝德》說黃帝「乘龍」。
《禮記》:「君天下曰天子。」
《漢書》:「王者父事天,故爵稱天子。」
《春秋繁錄》:「尊者取尊號,卑者取卑號。故德侔天地者,皇天佑而子之,號稱天子。」   皇帝   
《百虎通義》:「漢制:天子稱皇帝,其嫡嗣稱皇太子。」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以為宓羲 龍師名官。」 -----龍師是官名
顏師古注引應劭 曰:「師者長也。以龍紀其官長,故為龍師。」 ------以龍稱官名
所謂「伏羲興龍紀,以龍師」,是出自《左傳·昭十七年》:「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僅僅是官名而已!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
《管子·五行》說黃帝「得蒼龍而辨於東方」。
《論衡·記妖》:「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大山之上,駕象輿六蛟龍」。
《淮南子·天文訓》:「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獸黃龍」。

這些都證明:龍只是華夏帝王的騎乘的獸而已

《史記·天官書》:「軒轅,黃龍體。」其注曰:「(黃帝)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黃龍體。」
《大象列星圖》說「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龍之體
(從此可以看到,《史記天官》中的「軒轅,黃龍體」,應該是指的軒轅十七星的形狀,如龍之體。)
《帝王世紀》:「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

這個注和《帝王世紀》,是東漢和晉時期的說法,沒有發現比這更古老的記載。

當然如果黃帝真的「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那可要好好想想了。

因為在《莊子》里,有這麼一句話,「古之真人……盜人不得劫,伏羲黃帝不得友」。這是為什麼呢?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西晉的郭璞註:「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好可怕啊……但這並沒有更早時期的證據。

中國自古有婦女與神靈相交孕育氏族祖先的民間傳說,如「玄鳥生商」等,但並無「龍靈孕祖」之說。巫儺祭壇供奉的神靈儺公儺娘,實際上就是伏羲與女媧,他們卻是「鸞鳳的傳人」。龍在巫儺祭壇並無顯赫地位。所謂「伏羲鱗身,女媧蛇軀,兩龍成親繁衍出中華民族」之說,不過是秦漢后惟龍獨尊背景下的文人附會文化,摻雜著後世的觀念,不可作為憑據。

所謂「龍的傳人」,按照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所說,就是我們自古就應該以龍為唯一的「圖騰崇拜」。「圖騰」一詞是印第安語Totem的音譯,有「親屬」與「標誌」的含意。如果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便意味著龍應該是神話學意義上的「人祖」,古代先民公認的唯一圖騰神靈。但歷史上雖然不少北方游牧民族和秦漢以來的王朝都崇拜龍,卻從未出現全民族都把龍作為圖騰神加以祭祀的歷史。
   
   
(三)

那些「中華民族論」者最喜歡說是「龍的傳人」,編造的偽史很流行,下面是一例:

    「中華大地上,到處可以看見「龍」,從划龍舟,舞龍燈,到龍的繪畫,龍的雕刻,龍的旗幟等。龍,深深紮根於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龍的傳說歷史悠久,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結構完備的「龍」字,龍的圖案和傳說更可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文化。人們推測,以蛇為圖騰的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他部落,逐漸形成了華夏大民族,他的圖騰也兼取被蛇合部落圖騰的特點,以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最後拼合成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龍。龍體現了中華各部落的大聯合,大團結,它在人們心目中所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正是中華民族無可估量的創造的象徵」----這就是有名的「雜種輪」「融合論」「拼盤論」「種花論」
   
    遠古「莫須有」的部落圖騰,或可作為史學研究的範疇。但當今世界各民族,有那個「開化」的民族是以遠古莫須有的部落圖騰作為自己起源來宣傳的?在主導當前國際大勢的西方基督教國家,龍是一個惡獸的概念深入人心,我們的華夏歷史也是把龍作為「獸」對待的。所以,把龍作為現在華夏的圖騰也是很荒誕的,也抹黑了我們的形象。背離了我們自己的傳統。
   
    在中國古代鳥、龍、犬、虎四大動物靈崇拜中,尤以鳥靈與龍靈最為突出,構成中國「龍鳳文化」的主要基因。陝西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龍鳳紋」彩陶細頸瓶印證,龍和鳳都起源於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期,都應該算作我們民族的徽記和象徵,即所謂「龍鳳呈祥」。在歷史上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鳳作為太陽神的化身一直代表著「陽剛」,龍則代表著「陰柔」,直到秦漢后才出現陰陽大顛倒。
   
    直到秦漢后才出現陰陽大顛倒
   
    在距今一萬餘年至3000年之間,中國民間的文化主體是農耕文化,其圖騰自然是反映稻作文明的鳥靈崇拜。在中國南方稻作遺址的考古發現中,鳳鳥圖案已有七八千年歷史,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長江以南地區,基本是鳳鳥的天下,迄今尚未見龍的蹤影。直至秦漢前的幾千年間,中國南方農耕民族一直是以「太陽鳥」——鸞鳳為圖騰崇拜的,而對龍靈則是排斥、貶損並從心理上加以征服。因而,中國南方廣大的農耕民族自古就不是什麼「龍的傳人」。
   
   
    (四)
2月14日中央黨校出版的《學習時報》,在頭版頭條發表統戰部副部長朱維群的文章《對當前民族領域問題的幾點思考》:「漢族喜歡說的『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其實並不科學……」其實,只要從華夏的歷史來看,說我們是「龍的傳人」是「炎黃之孫」,都很牽強。而且中國人內心並不怎麼喜歡龍。
   
    那麼,為何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呢?原來古代傳說有個伏羲氏,他教人結網,從事漁獵畜牧,後來不知怎麼,就把他說成了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締造者。再後來,我們所說的炎、黃二帝,也是伏羲後裔,這樣,先說我們是羲皇子孫,後來不知什麼時候又改了口,說我們是「炎黃子孫」。既然炎黃也是羲皇後裔,而我們又是炎黃子孫,按A=B、B=C來推,自然C也就可以=A了。於是,我們大家就都成了「龍的傳人」。
    可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龍即帝王,帝王即龍,真龍天子是也。再說,在整個封建專制社會,大大小小的皇帝都自以為是「龍種」,百姓也從來沒有在這些「真龍天子」面前抻直過腰。甚至一聽說「真龍天子」駕到,哪一個不是戰戰兢兢,匍匐於地,現出「死相」來?
    自從我們有皇帝的歷史以來,只能證明中國人對一個個皇帝只是敬畏,而並不喜愛,至多也只是喜歡皇帝那龍椅而已:一些農民起義領袖,甚至一些山大王也都只是想過一過做皇帝的癮;至於有人大膽,竟敢喊出「皇帝輪流做,來年到俺家」這種「殺無赦」甚至要「誅九族」的話,但這並不表明這些人就真正喜愛「真龍天子」。這一點,在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后,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竟遭到舉國上下的一致唾罵就很能說明問題。正如有人所說:「辛亥革命不僅趕走了滿族的皇帝,而且同樣也反對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皇帝。」可見,「中國人民」並不喜愛龍這個原本就不是個東西的東西。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沙發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34 | 只看該作者
(五)
     關於龍的十大錯誤認識
     有沒有想過,無論是在書本上還是網路中,許多被重複了無數遍並得到一致公認的關於龍的說法其實都沒有經過任何考證?很可惜,大多數人仍然正在被這些不正確的認識誤導著。
    一、「中國龍是吉祥的,西方龍是邪惡的」
      持這種觀點的人無論是對西方龍還是中國龍都是高度無知的。如果說不了解西方龍可以原諒的話,對中國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選擇性失明就難以理解了。中國神話傳說中關於惡龍興風作浪,禍害百姓的故事層出不窮,從女媧補天到哪吒鬧海,從大禹在長江三峽的一場惡戰到台灣日月潭的傳說……這些還是相當出名的,至於各地地方性的民間傳說更是數不勝數。不信到古代去(其實即便是現代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跟處在洪水和颱風煎熬中的老百姓講中國龍是多麼的吉祥神聖偉大,試試看別人會不會贊同你。
《哪吒鬧海》中的四大龍王正在襲擊海濱小城:「弟兄們,使勁灌水吧!淹死這些人類!」(圖)

二、「有翅膀的是西方龍,中國龍都是沒有翅膀的」
      這同樣是一種非常無知的說法。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見過宋代以後的龍造型,於是以為這就是中國龍的全部;而對於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年代更久遠的龍,他們完全一無所知。正因為無知,所以敢於把三皇五帝時代助大禹治水和助黃帝打敗蚩尤的應龍開除出國籍(關於應龍的資料,請參看本站《龍族百科》)。不知道有沒有誰注意過,即使是今天的中國龍圖畫和雕塑中,龍的前肢根部(肩部)通常也帶有流雲火焰的紋飾——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漢代及其之前的龍,絕大多數肩部都有一對翅膀(當時沒有翅膀的龍是只能在水裡游,不能飛的品種)!在漢代以後的藝術作品中,龍的這對翅膀越來越小,最後就演變成了裝飾物——流雲火焰的圖案。這種紋飾,不是別的,正是中國龍的祖先遺傳下來的翅膀殘留物!如果不信,請自己去搜集歷朝歷代龍造型的圖片資料來看看,或者乾脆去參觀一次博物館,就會真相大白。
西漢的青銅應龍:

三、「西方龍是大蜥蜴,中國龍是長蛇狀的」

      說這種話的人100%是根本沒見過蜥蜴長什麼樣的,其實,中國龍就是大蜥蜴的樣子。現在一般Dragon的形象幾乎與真實的蜥蜴沒有什麼關係,其軀幹和四肢完全是哺乳動物的形狀,唯一可以和蜥蜴扯上點關係的就是全身的鱗片。但是哺乳動物中同樣也有體表覆蓋著鱗片的——因此與其說他們是大蜥蜴,還不如說是大犰狳更合適。況且國人最看不慣傳統西方龍的大腹便便,而這一點正好和真實的蜥蜴截然相反——世界上大約80%的蜥蜴體型都是苗條修長的,否則蜥蜴也不會有「四腳蛇」這個俗稱。有沒有大腹便便的蜥蜴呢?有,不過只能在非洲、澳洲和中美洲的乾旱地帶才能見到這樣的蜥蜴,在中國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對數量也很少。而且這些蜥蜴即便大腹便便,也和西方龍的體型不沾邊,因為他們的身體都是扁平的,四肢水平展開,貼著地面(西方龍絕對沒有哪個是扁平的)。倒是中國國內數量最多的那種蜥蜴,因為具有像蛇一樣細長的身體和非常短小的四肢,稱得上是與當代中國龍的造型最相似的真實動物,所以得到了「石龍子」這個名稱。 世界上絕大多數蜥蜴都是這樣的,西方龍是這個樣子嗎?
        如果要找一種與典型的西方龍外形最接近的真實動物,那麼只有恐龍滿足要求。從這個方面講,說「西方龍是大蜥蜴」的人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完全分不清蜥蜴與恐龍的區別,把二者混為一談了。可惜,恐龍雖然與蜥蜴有些表面上的相似之處,也都屬爬行動物,但是絕對不能划等號。恐龍的骨骼結構、代謝環節、神經系統,都和現代的蜥蜴非常不同,這就是為什麼不少品種的恐龍都能夠直立行走,又不是太怕寒冷而現代蜥蜴卻不具備這些能力的原因。
      除了典型的Dragon,西方龍實際上還有許許多多外形截然不同的品種,不過這些品種的體型大部分就和中國龍就沒什麼區別了。而且有些品種的西方龍如Wyrm,不僅身體細長,沒有翅膀,連腳都沒有,比現代的中國龍還要像大蟒蛇。
      
      認為中國龍都是長蛇狀也是完全錯誤的觀點。從先秦一直到隋唐時期,中國的龍造型都跟蛇毫無相似之處,那時也絕對找不到像現在這麼細長的龍。秦漢之前的龍80%都是鱷魚和巨蜥的樣子,其餘則是大魚(鯨/海豚)狀的造型。西漢到初唐的龍則是哺乳動物的軀體和四肢——這倒是跟西方龍的外形大同小異。從唐代之後,龍的身體才開始細長起來,北宋時才基本變成現在的模樣。硬說中國龍都像長蛇一樣又細又長的人,顯然是只見過宋代以後的龍,對唐代以前的龍要麼根本就不知道,要麼即使看見了也完全不認識。
初唐的龍細長嗎? (圖)
西漢的龍不僅身體一點都不像蛇,還有翅膀(圖)
……

七、「中國人自古就是龍的傳人」

      這種說法同樣是對歷史的無知。查遍中國所有的歷史文獻和神話傳說,也絕不會找到有任何地方記載過全體中國人是龍的後裔或繼承者。如果硬要找出傳說中與龍有血緣關係的人,那就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他的母親曾在睡夢中與龍發生關係,然後生下了他。但即便如此,也僅僅只是劉邦一個人,並不是所有華夏子民。有人會說,中華民族的祖先女媧伏羲就是龍,所以這就可以證明中國人自古就是龍的傳人。可是神話故事中也根本就沒有說過是女媧伏羲結合後生下了中國人,唯一一處提到女媧和中華民族關係的地方講的是女媧獨自用泥土塑造人類,然後把他們分為男女,讓他們結婚生育,遍布中原大地。既然女媧造人用的材料是泥土,與自己的身體無關,那就不能說她造出來的人是她的後代,與她有血緣關係。因為女媧所造的人只能算是她進行手工勞動所製造的產品,這與後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就同科學家造出了一個和真人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但沒有人會認為這個機器人就是科學家的兒子是一個道理。既然中國人不能說是女媧的後裔,那麼繼承者算不算呢?這是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知道中國人從女媧那裡繼承了什麼。如果說繼承了女媧的精神,那是一種不能證實的很主觀說法,因為神話資料並沒有告訴我們女媧所特有的精神是怎樣的。如果說繼承了女媧的能力,那顯然是更不可能的,因為女媧本來就是一個神話傳說中的角色,不是真實存在的,現實中的中國人沒有誰能用泥土做出活人來。既然是這樣,以嚴謹的態度來說,中國人也不能叫做女媧的繼承者,僅僅是她的產品。
      真要把「龍的傳人」這個詞的由來查個水落石出的話,會發現它根本不是來自中國古代的歷史中,而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名從台灣流落到大陸的歌手在他的一首歌詞中創造出來的。由於這首歌能夠激起國人共鳴,所以大受歡迎,紅遍全國,才使得「龍的傳人」深入人心。
   
    (六)
    龍悄悄替換了中華傳統天道信仰

  中國自從秦始皇以來,秦始皇自稱嬴政,祖龍,從那時候,龍就悄悄替換了中華傳統天道信仰。
  正如秦始皇悄悄篡位一樣,龍悄悄篡位。

  秦始皇怎麼得皇位的?他是呂不韋的兒子,呂不韋先讓他的小妾懷孕,然後把這個小妾送給秦王,生下來的孩子,就是秦始皇,篡了秦國的王位,接著又篡天下。這就是龍篡位悄悄替換了中華傳統天道信仰的過程。

  把夏商周三代的小國寡民的分封制度,變為中央集權國家。
  
  之後的漢朝,完全延續了秦始皇的所為……
  

  人是人,人是人生的,人是人的母親生的,不是龍!我們不是龍的傳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3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36 | 只看該作者
  再想一個問題,

1、為什麼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要強調創造他們的神是沒有「具象」的?而有「具象」的宗教大都湮滅了?

2、中國的大乘佛教其實也是沒有「具象」的,中國禪宗慧能一系在百丈懷海以前別說拜佛像,連佛堂也沒有的。

    金剛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 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3、華夏的信仰是昊天上帝+祖宗崇拜,昊天上帝也是沒有「具象」的,祭天要在天壇上祭,天壇上何曾立個「具象」?

4、先秦道家,大道無名、無形,道生萬物,你看也同樣沒有具象?

這是為什麼?

近世愚鈍,居然忽悠出來一個走獸「龍」作為拜物,。。。。。而同時又存在太多的「褻」龍的神話,西遊記中哪扎屠龍,孫悟空「戲」龍,唐僧的「座騎」小龍,什麼魏徵斬龍頭。。。。。。。。,把自己忽悠為「龍的傳人」不噁心?

1、不想被忽悠,被繼續忽悠,我感覺我們是被人忽悠為「龍的傳人」的

2、被忽悠為龍的傳人後,就真以為是龍的傳人了,附會了太多的「龍的精神」,集體的意淫幻覺,把我們的文明與傳承附會到子虛烏有的「龍的精神」

3、拋棄荒誕無稽的「龍的傳人」或「龍的精神」,回到人本意義上來,回到我們真實的文明傳承,真實的去注意、重視、研究我們文明精神的實際,道、法、墨、名、楊、陰陽等,及真實歷史昭示我們的得、失、成、敗,繼承該繼承的,揚棄該揚棄的。

一個民族的文明的形成與傳承,每一個經驗都有歷史上沉重的代價與教訓作為背景,得來殊為不易。並非是意淫「龍」的具象意淫來的,只有真正探源文明背後的成因,才會真切體會到珍視。

至少在秦以前,龍,並不代表皇權、王權,除了騎乘之獸外,只是天子服裝上的十二個圖章之一,這十二章包括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錦雞)、彩米等,公爵、侯爵的服裝有九章(除了日、月、星以外的九章),可見,只有日、月、星才是天子獨享的,

       問題出在,為突出漢高以一介平民而得天下的不凡,漢高的出身必須要有一層神秘才行,所以有了劉邦母親夢見龍據腹上而生劉邦,這是最早的天子出生與龍扯上關係。到了西晉,才出現皇甫氏編的《帝王世紀》,炎帝是其母親感神龍首而生。 即使相信西晉皇甫氏,問題是炎帝只是神農氏的末代,而神農氏在山海經等書得記載與龍毫無關係。

       為說明自己兒子的不凡,托以吉夢是先秦及以後的風俗,詩經小雅的「吉夢為何,唯熊唯羆」,說的就是這一風俗,生兒子夢到了威武的熊羆

       而山海經記載記載的伏羲是華胥氏履大人跡而生,尚書、詩經大雅記載的商的祖先契是母親吞玄鳥蛋而生,周的祖先後稷是母親履大人跡而生。。。。。。這些與龍都扯不上關係。

       漢高以後,包括兩晉、南北朝,多有附會感應龍而出生的牛人。但龍正式成為帝王象徵的時間不會更早了。

       華夏道統,祖述三皇五帝,伏羲、神農、燧人氏、黃帝。。。與龍都扯不上的。

「龍的傳人」因一首歌而忽悠了幾十年,很多人就當以為真了。

查華夏朝代建立,莫不祭天而曰「蓋帝王受命,莫不恭承天地,以彰神明;尊祀世統,以昭功德。故先代之典既著,則禘郊祖宗之製備也」

哪裡有把自己與什麼動物「龍"聯繫的?

華夏文明,根本的昊天上帝與祖宗崇拜。與龍扯不上邊

漢制,皇帝稱天子

華夏文明有史載以來,信仰的是昊天上帝,君權受命於天,所以稱天子。沒有人自認龍之子的。

龍生有九個兒子,沒有一個兒子是皇帝的。

龍的兒子們諸如贔屓、螭吻等是屋脊上、墓碑下等各類建築中點綴裝飾的神獸道具。

而且漢高自稱龍子了嗎?查漢朝祭祀,連龍神也沒有祭過。

況且,後世還有帝王出生的時候夢老虎呢,這些傳說無非想表明與眾不凡而已。

到了唐朝,才有國家層面把龍神作為雨師祭祀。




主帖說了,《帝王世紀》是西晉皇甫氏寫的,不足為憑。華夏族群的建構在周就完成了,標誌就是華夷之辨。所以,西晉再編的神話不足憑

另,即使西晉皇甫氏編的感應龍首生,也與後世的感應白虎入夢、感應熊羆入夢一樣(《詩經·小雅》「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熊羆入夢,會生兒子),僅僅為說明此人不凡而已。


另,黃帝部落還號「有熊氏」呢,把熊說成圖騰,也比龍靠譜的多。

總之·,華夏的精神,不需要附會到任何獸、動物身上。只有那些中華民族論者否定了華夏族的英雄、否定了漢族的精神,才會尋求動物來表徵「中華民族」,「龍的傳人」這一蠱惑性的口號正是八十年代后被忽悠起來的。

《詩經·小雅》「吉夢維何,維熊維羆」,說明了春秋的時候或更早的時候,習俗,生兒子時會做吉夢,夢見熊和羆,誰會稱是熊羆的傳人?


再強調一下,以後對於口號黨,直接無視!



被人忽悠出來一個走獸「龍」作為拜物,。。。。。而同時又存在太多的「褻」龍的神話,哪扎屠龍,孫悟空「戲」龍,唐僧的「座騎」小龍,什麼魏徵斬龍頭。。。。。。。。,
把自己忽悠為「龍的傳人」不噁心?

後世的「皇帝」為彰顯自己的不凡,把自己的出生忽悠為母親夢見龍什麼的,這根本就與百姓無關.

華夏百姓作為整體,在華夏文明代表什麼?代表天!尚書雲「天聽自我民聽,天意自我民意」,絕不是飛禽走獸的「龍」。

把百姓整體忽悠為「龍的傳人」是八十年代后,隨著偽中華理論走向成熟,主流媒體通過一首歌渲染起來的

另一方面,華夏的形成在周代就已定型,標誌就是「華夷之辨」,華夷之辨與龍有關嗎?

周代記載的以前出現的神話才是我們華夏形成的神話,山海經、商頌等表現的伏羲是其母履大人跡而生,后稷也是履大人跡而生,商祖「契」是其母吞玄鳥蛋而生。而夏的大禹的出生也與龍扯不上關係。

黃帝部落,號稱有熊氏。漢以前的記載,炎帝是神農氏部落的最後一位首領,也與龍沒關係。(至於西晉末,炎帝本人被附會編造為母感神龍首,誰願信就信)

詩經小雅「吉夢維何,唯熊唯羆」,表面了當時生兒子流行的夢熊和羆來著。

-

純粹的情緒發泄而拿不出任何「龍的傳人」的根據,是沒有用的,也無任何說服力。

充其量也就是義和拳式的現代翻版。也難怪,被忽悠為「龍的傳人」幾十年了,一朝被揭破真相,不跳腳倒不正常,就好像當初被忽悠接受了「中華民族」的一群人,被揭破后的氣急敗壞還要甚於此的。

沒有人否定「龍」是瑞獸,瑞獸也是獸。
華夏,是不可能作為飛禽走獸的傳人的,不管是瑞獸還是瑞禽

-
從黃帝制衣冠制度,直到明朝的冠服制度「十二章」中,也只有日、月、星的圖案是天子(皇帝)一個人獨享,龍的圖案不是。

華夏有龍文化,龍是瑞獸,龍有其獨特的文化涵義,瑞獸也是獸!決不能因此而把我們忽悠成「龍的傳人」。

主流媒體「龍的傳人」宣傳口號的定型已經幾十年了,已經深入人心,深知很難扭轉這樣的局面,但至少,我們應該淡化「龍的傳人」這樣的說辭,突出我們是黃帝貴胄,我們的傳承自三皇五帝,堯舜禹、夏商周,到周代,華夏族群的概念已經定型,包括基本的禮樂教化、華夷之辨、冠服制度,延續到明代,有損益,但變化其實不大 。我們的信仰是昊天上帝+祖宗崇拜,這點一直沒有變。

祭祀昊天上帝,俗稱祭天,歷代皇帝繼位,都要祭天,皇帝稱天子,即天之子
而祭天的禮儀,從周以來根本就沒變化,就是設祭天的天壇,在壇上祭天,禱告昊天上帝,但請注意,歷代祭天,天是沒有任何「具象」的,注意這點尤其重要!

道家(不是指東漢末年出現並發展的道教)的「道」也沒有任何「具象」,道,無形,無名,化生萬物

幫我把後邊整理整理吧。
來自漢網的帖子,漢網上還是有很多有識之士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4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39 | 只看該作者
時常在報端上看到或者在私下裡聽到不少中國人這樣說:「我們是龍的傳人」等等。乍一看,乍一聽,還覺得挺美,可是仔細一想,就覺得不對勁了:中國人怎麼會是「龍」這種獸的後人?而且中國古籍中從來就沒有這個說法,儘管「龍」的形象自上古開始就已經存在。此外,《辭源》里龍字有8個義項和263個以龍字開頭的詞條,沒有一處顯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或中國人是龍子龍孫這樣的意思。

郭璞的《山海經圖贊》云:「犁丘山有應龍者,龍之有翼也,昔蚩尤御黃帝,令應龍攻於冀州之野。女媧之時,乘雷車服駕應龍,夏禹治水有應龍以尾畫地,即水泉流通。」西晉竺法護所譯《佛說海龍王經》上說:佛在靈鷲山說法,有海龍王率其眷屬前來聽講,並請佛降臨海底龍宮,受其供養。還有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向龍王借雨,《封神榜》中哪吒打死龍王的三太子等。雖然龍所扮演的角色不都是正面的,但「龍」顯然是有著神靈的力量。

三、龍是神人駕馭的神獸。如古史中所載的太真王夫人、弄玉和蕭史以及不少仙人,或是乘龍飛升,或是在天上乘龍遨遊。類似的記載很多。


根據殷墟出土的文物,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與龍有關的器物,而且一直延續到清代。不過,唐朝以前的龍並非帝王專有,一般民間仍然可以沿用當時慣用已久的三爪龍。宋朝,龍成為帝王的象徵,皇室明令禁止當時的臣民使用,只是龍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中,已經扮演了極其豐富的角色,諸如祈福、求雨等,使得全面禁止民間使用龍變得不可能,因而促使龍扮演的功能角色產生分化,在當時,民間開始用無角的螭代替龍。



元朝元貞元年,朝廷更明令禁止臣民不得使用五爪雙角的龍作裝飾,雖經三令五申,但是違犯此律的依然很多,在禁不勝禁的情形之下,朝廷終於讓步,容許減少一爪以示區別,因此元朝有三、四、五爪混用的情形。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特意提攜之下,龍形成只有象徵帝像的五爪龍和民間俗用的三爪龍兩種類別,減一爪為蟒的情形到明朝中葉以後才得見。清初順治年間,禮制確定,方才龍歸龍,蟒歸蟒,各有歸屬;其間差異,僅在一爪耳。


而中國古人對龍的崇拜,正是源於龍的神通,源於人們相信其乃是上天的神靈,源於人們對神佛的信仰。而古籍中亦多次記載神龍顯現在人間,這更加深了人們對龍、對神佛的崇拜。比如唐代《宣室志》就記載了唐代一次龍現人間的事件,有大規模的人群同時親眼目睹。



不過,儘管中國古人對龍崇拜有加,但從沒有人說過自己是「龍的傳人」,迄今也未見什麼古籍有此說法。而且,皇帝既然已經是「真龍天子」,就更不是什麼「龍的傳人」了。也是,自古相信儒、釋、道的中國人怎麼會承認自己是「龍的後裔」?因為中國人是神造的,是神的子民,「女媧造人」的神話不是早已清清楚楚告訴大家了嗎?



還有「炎黃子孫」的說法,也佐證了這一點。為什麼叫「炎黃子孫」呢?原來上古的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了華夏民族,黃帝之後的幾位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認為是黃帝的直系子孫,連蠻、夷也被納入這個系統。而後世的帝王也聲稱他們是黃帝的後裔,幾乎所有的姓氏都將自己的遠祖追溯到炎帝、黃帝或他們的臣子,因此中國人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


那麼怎麼能是龍的後代呢?

既然自古直至民國時期,中國人都不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那麼這個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誰提出的?難不成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首流行歌《龍的傳人》開始的?否則的確難以找到確切的出處。

1978 年底,台灣作曲家侯德健創作了一首歌,名為《龍的傳人》。1983年,侯德健不顧國民黨政府的禁令,只身前往大陸。經中共媒體的宣傳,《龍的傳人》開始在大陸流行,成為舉國共唱的流行歌曲;而似乎就從那時開始,宣傳中把中國人變成了「龍的傳人」,把中國說成了「中國龍」。中國人也理所當然地接受了。

歌詞唱道:「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大概詞作者對於中國的歷史了解的還是太少吧。事實上,歌詞的第一句就出現了謬誤。「中國」這個詞雖然在幾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出現過,但意思卻是居住在中間的國家,作為國名則首次出現在1912年。古代中國的代稱有「中華」、「華夏」、「神州」、「九州」等,但古人從來沒有用龍來代替過中國。

也就是說,中國人變成「龍的傳人」也不過三十年的時間啊!這樣看來,聯想到西方《聖經·啟示錄》中所說的紅色惡龍,大概就不難明白了。《聖經·啟示錄》第十二章描述了一個兇狠、殘暴的赤龍,這個赤龍和其使者在天上與諸天神作戰,最後被斬摔在了地上。啟示錄清楚地指出「這條赤龍名叫魔鬼或撒旦,是迷惑全人類的」,既然是這樣,你還願意認為你是所謂的「龍的傳人」嗎?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3:55         #4

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龍的傳人」,這根本是個大忽悠。
                              


看見這些龍圖騰,我渾身不自在,怎麼感覺很邪惡?張開血盆大口,扭曲著巨蟒一樣的身體,張牙舞爪,令人望而生畏。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呢?難道我們吃錯了葯?
很多人都說:龍是我們漢族的圖騰,依我說不對,你只能說龍是中國古代的皇帝的個人的圖騰,與我們漢族人民無關,更與藏族等少數民族人民無關。又有人說了,不然怎麼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呢?這說法從何時起的? 說什麼我們是龍的傳人,這是現代人造假造出來的一句話,因為放在古代任何一個人說這樣的話,都得砍頭 。你看者多凶。又有人說十二生肖中就有龍的位置,可問題是,龍只是十二生肖之一,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如果你要論證龍的確就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整個民族都崇拜的圖騰,那你必須拿出古文獻的證據。可是你絕對拿不出這樣的證據。龍是古代中國皇帝個人的圖騰,這個應該沒有問題。龍字當然也早就在,龍的形象當然也很早就有,但是你不能因此說明龍就是我們整個民族圖騰,因為你找不到能說明這個問題的古文獻記載。沒有古文獻支持的東西,我是不支持的。

龍圖騰乃是大凶之兆,龍象徵著專制兇殘和腐敗,戰爭和毀滅

有人說:中國龍是美好,而西方的龍是邪惡的。其實這講錯了,從古典文獻記載來看,中國龍也不美好。秦朝以前的文獻,你可以查閱一下,沒有一句說龍好的。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文獻說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沒有任何關於龍很好的文獻記載。而且從迷信的應驗角度來講,與龍有關的都是凶兆。
龍象徵著專制兇殘和腐敗,戰爭和毀滅。只聽說皇帝就是龍。爭真龍天子的寶座,就是戰爭。你看中國歷史上的戰亂,不都是因為爭做「龍的傳人」嘛,所以我從來不這樣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如果你懂這句話的原意,我想你也不會這樣說,在古代,這樣說,小禍就是家亡,大災就是國破。
龍圖騰是中國皇帝專用的,與整個民族無關。皇帝的龍圖騰,人民的災難。自秦漢到明清,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用龍圖騰,但用了也滅亡,這個圖騰有什麼用啊,可謂大凶啊。清朝都將龍印上了國旗,最終還不是亡國了?清朝將龍圖騰做國旗,就國也不國。還有有比這更凶的事? 所以龍圖騰不會給華夏帶來好運。

將龍作為民族圖騰,怎麼看怎麼彆扭。沒有文獻依據,卻大有凶兆,象徵意義非常壞。你愛喜歡你喜歡去,我是堅決反對的。就憑現代人的胡扯,就將清人旗幟上的東西奉為民族圖騰,可謂大凶啊。
龍圖騰的確是凶兆啊。古文獻也認為龍是非常可怕的。在古文獻中記載,龍的出現往往與專制腐敗或災禍與戰爭有關。據文化宣傳片《神州》講述:
(1)禪讓制被破壞前後,傳說啟的耳朵上掛兩條青蛇,駕兩條大龍,三度登天,竊取了上天神曲九歌和九辯,在千仞高原上為自己演奏。
(2)《史記》上說,夏朝第八代帝王孔甲,驕奢淫逸,褻瀆神明。那時,天上降下一雄一雌兩條大龍,孔甲非常喜歡,找來一個叫劉累的人馴養。後來雌龍死了,劉累做成龍肉醬獻給孔甲,沒想到孔甲吃了還想吃,那雄龍便不知去向了。
(3)據《史記》記載,一笑傾國的褒姒就是龍的怪胎!早在幽王亡國之前,周太史就讀到了歷史的記錄,那記錄上說:從前夏朝衰微的時候,有兩條天龍降於朝廷,賴著不走,夏帝陳列了玉帛,取了天龍的唾液,用木柜子收藏起來,天龍這才離去。這木柜子經商朝傳到周朝。周厲王好奇心起,打開來看,不料龍涎如黑漆流了遍地,塗抹不去。厲王叫宮女們赤裸身子對著龍涎大聲鼓噪,那龍涎就變成黑色的蜥蜴,躥來躥去,碰到了後宮一個侍女,這侍女就莫名其妙地懷了孕,生下一個女嬰急忙扔掉了。這女嬰被褒國一對夫婦撿回家,長大后容貌出眾,獻給朝廷,名字就是褒姒。讀到這裡,周太史掩卷長嘆:禍成矣,無可奈何!司馬遷,一位嚴肅的歷史學家,對龍竟有如此玄妙而又真切的述,誰能無視這裡面的冥冥天意和苦苦用心呢?

所以你看,在中國的古文獻記載中,龍是大凶之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5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41 | 只看該作者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3:56         #5
  
請大家看看何新先生的著作
龍:神話與真相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龍的原形其實是鱷魚.現在的龍文化是典型的愚民文化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3:57         #6
  
詩經 大雅 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必四國,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於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
  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
  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
  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
  援整其旅,以按徂旅。
  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
  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
  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
  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
  不知不識,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
  同爾兄弟,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
  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這才是我們偉大祖先的偉大信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3:58         #7
  
約伯傳
論鱷魚
40:25 你豈能以魚鉤鉤上鱷魚﹖以繩索縛住它的舌頭﹖
40:26 你豈能以鼻圈穿過它的鼻子,以鉤子刺透它的腮骨﹖
40:27 它豈能再三向你哀求,向你說甜言蜜語﹖
40:28 它豈能同你訂立盟約,使自己永作你的奴隸﹖
40:29 你豈能玩弄它象玩弄小鳥,將它縛著作你女兒的玩物﹖
40:30 結夥的漁人不是想在它身上謀利,將它售與商人﹖
40:31 你豈能以長矛穿透它的皮,以魚叉刺透它的頭顱﹖
40:32 將你的手放在它身上罷!若你想到惡鬥,決不敢再開始。
41:1 看,人的希望落了空,並且一見它就嚇壞了。
41:2 沒有一個勇敢的人敢觸犯它,有誰還敢站立在它前面呢﹖
41:3 誰攻擊它,而能安全無恙﹖普天之下沒有一人!
41:4 論它的四體百肢,我不能緘默;論它的力量,我要說:沒有可與它相比的。
41:5 誰能揭開它的外衣,誰能穿透它雙層的鱗甲﹖
41:6 誰敢啟開它嘴的雙扉﹖它四周的牙齒,令人戰慄。
41:7 它的脊背排排盾甲,好象為石印所密封。
41:8 鱗甲片片相連,氣也透不進去:
41:9 互相聯結,黏在一起不相分離。
41:10 它的噴嚏發出白光,眼睛象旭日閃動。
41:11 火把從它口中噴出,火花四射。
41:12 煙從它鼻孔冒出,宛如燃燒沸騰的鍋爐。
41:13 它的氣息可點燃煤炭,火焰由它口中射出。
41:14 它的力量集中在它的頸上,在它前面,恐怖跳躍開道。
41:15 它的肌肉互相連結,緊貼它身,堅不可動。
41:16 它的心堅如石塊,硬如磨盤。
41:17 它一起立,壯士戰慄,驚慌失措。
41:18 人若想捕捉它,刀、槍、箭、戟都是徒然。
41:19 它視鐵如草芥,視銅若朽木。
41:20 弓矢不能使它遁逃;機石打在它好似碎屑。
41:21 它視棍棒象麥秸,對飛來的標槍冷笑。
41:22 它腹下有尖銳瓦片,它行路有如耙碾地。
41:23 它使深淵沸騰有如沸鼎,使海洋變成一個香爐。
41:24 它游過之路發出銀光,令人以為海洋飄舞白髮。
41:25 世上沒有可與它相比的,它生性所懼。
41:26 它卑視所有的巨獸,它在猛獸中稱王。

      中國人 既然承認是「龍的傳人」,那麼就只得老老實實地在「專制」的統治下,做穩奴才,不得講自由,不得講平等,不得講民主,等等。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4:56         #8

在中國古典文獻中,龍根本不是什麼好東西,只會帶來災難.當做圖騰,也是皇帝專用的圖騰。在古代文獻中,殺龍,屠龍的記載很多,根本不是什麼人民的圖騰,甚至還有食龍.

再出佐證,龍,見者可殺:

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   
子墨子不聽,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   
日者曰:「我謂先生不可以北。」   
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若用子之言,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圍心而虛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墨子》一書,真是文化密碼啊,你看,墨家書中龍都被殺光了
該文取自《墨子.貴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6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43 | 只看該作者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4:56         #9
  
這些無腦專制狗腿子,整天與中國傳統文化作對
活脫脫就是一個外來殖民黨
------------------------------------------
我正是維護中華傳統,你看,我反對龍圖騰,都是從古文獻中找證據。中國正宗的詩書傳統,一直到孔子,墨子,都不認為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中國人從來都不是龍的傳人

看見這些龍圖騰,我渾身不自在,怎麼感覺很邪惡?張開血盆大口,扭曲著巨蟒一樣的身體,張牙舞爪,令人望而生畏。
————————————————————————
同感!頂南方在野先生。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4:57         #10
  
想當年辛亥革命時,起義群眾圍剿滿清人時,是以口音判別的(因為滿人逃亡時換上當時漢人穿的便服,長相差不多,難以區分)。凡是講滿式漢語的(即現在的普通話,當時漢人是不會講的),一律擊殺。

百年後,以孔叫獸為代表的滿奴後代們,叫囂著不講普通話的都是王八蛋!

不知革命烈士泉下有知,是如何的傷悲!!!!???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4:57         #11
   
第 56 樓 手下之刀 2012/2/6 22:03:34 的原帖:
不願做龍的傳人

我們本來就不是龍的傳人,你不願意做龍的傳人,是正確的。

華夏兒女從來都不是龍的傳人。OK

中國龍與西方龍同源,有相近的象徵意義。

樓主,你上面的說法可能性很大。

也許讀者可能了解的很少,中國自認的傳統老祖宗 伏羲女媧 人首蛇身形像,它的本源到底出自哪裡?
我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對比圖,它實際上源於埃及男神奧西里斯、女神伊希斯。呵呵~~

左圖是埃及神的希臘羅馬版,右圖是中國文物上的圖(原圖沒說明,可能是漢代)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4:59         #12

中華第一龍的確是豬。出自紅山文化,這樣的玉豬龍不是一件兩件,而是很多。同樣出土於紅山文化的c形龍,年代較玉豬龍要晚,對比來看,看一看出c形龍的確是玉豬龍的抽象演化。我是陳述事實。詆毀的是你。
中國人不是龍的傳人,因為沒有人任何文獻記載可以說明這一點。
從文物考古來看,龍其實是一頭豬。
祖宗不能亂認,我們豈能做豬的傳人?
況且,經過演化的龍,在我們傳統文化里,代表災難,象徵專制與殘暴。我們的祖先屠龍殺龍的記載常有之。怎麼能說我們是龍的傳人。
我論證的這麼清楚,而你只有詆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7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4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龍與西方龍同源,有相近的象徵意義。

樓主,你上面的說法可能性很大。

也許讀者可能了解的很少,中國自認的傳統老祖宗 伏羲女媧 人首蛇身形像,它的本源到底出自哪裡?
我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對比圖,它實際上源於埃及男神奧西里斯、女神伊希斯。呵呵~~

左圖是埃及神的希臘羅馬版,右圖是中國文物上的圖(原圖沒說明,可能是漢代)


東亞文明西來,又一證據!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32         #16
短消息  
[原創]中國應該放棄龍圖騰,改用火鳳凰
9608 次點擊
70 個回復
南方在野01 於 2012/2/4 15:14:01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文化散論
文/南方在野


我的上一篇文章《世紀大忽悠:華夏兒女自古都是「龍的傳人」》指出:中國人並非龍的傳人,因為沒有任何上古文獻記載可以說明這一點。而且,龍圖騰乃是大凶之兆,龍象徵著專制兇殘和腐敗,戰爭和毀滅。龍圖騰只是中國古代專制皇權的邪惡圖騰,拜倒在龍之下,是中國人千年的錯誤。說中國人自古是龍的傳人,那是世紀大忽悠。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不宜再以龍作為華夏圖騰。
那麼,難道中國人就沒有自己更好的圖騰嗎?當然有。華夏兒女自己更好的圖騰是什麼呢?那就是鳳凰。為什麼這麼講?請聽南方在野細細道來。

為鳳凰正名:鳳凰與龍根本沒有婚姻關係,他性格堅韌剛烈,屬性陽光

首先,鳳凰本來是雌雄異體的,根本不是什麼龍的配偶。自從皇帝搞出個龍的個人圖騰出來后,就將鳳凰的地位貶低為龍的附屬和陪襯。這完全是一個權力陰謀。
呵呵,沒有聽說過?這都是常識啊,讓我們隨便百度一下:鳳凰(Phoenix Red),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你看,鳳凰不可能是龍的附屬配偶吧。
其次,鳳凰是屬陽的,而不是屬陰。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鳥之象。書中自古就有鳳鳥屬火的說法,緯書《春秋演孔圖》說:「鳳,火精。」《春秋元命苞》說:「火離為鳳。」凰,古音與光相通,有的究者認為是一種與光有關的鳥,即太陽鳥。鳳凰會浴火重生,《鶡冠子·度萬第八》:「鳳凰者,鶉火之禽,陽之精也。」——你看,鳳凰非常陽光,剛烈,怎麼可能是陰性呢?完全講不通。
再次,在世界各國的傳說中,鳳凰都異常剛烈屬陽。西方人又稱其為"不死鳥"。相傳鳳凰五百年重生一次,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脫去全身羽毛,在痛苦中磨練,然後其在烈火焚燒,洗去塵垢,煅其精華,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磐」。如此周而復始,鳳凰最終就會獲得永生,故鳳凰又稱之為不死鳥、火之鳥、長生鳥、火烈鳥。



鳳凰是東方神鳥,他與龍完全不同,象徵和平與繁榮。

據考古資料,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有74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實物資料,震驚了考古界。
在甲骨文中,鳳即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為至高至大之意。《說文》:「鳳,神鳥也。」鳳凰最早是流傳於東方,因此有東方神鳥之稱。中國鳳凰種類的神鳥有很多,其中除了鳳,凰,鸞三種以外,人們耳熟能詳的還有玄鳥,朱雀,……。所謂神鳥,也就是上天的使者。《詩經‧大雅‧卷阿》有言:「鳳凰於飛,亦傅於天」。 鳳凰很早就出現在圖騰之中,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鳳凰類神鳥是殷民族的標誌。
人們經常將龍與鳳放在一起來說,其實龍與鳳在遠古時期就完全有不同的象徵意義。龍一到,必有災禍。鳳凰來才有和平。中國的象徵文化體系中,鳳凰是完美主義的化身,鳳凰文化的精髓是「和美」。 研究發現,鳳凰是「合」的神物,它的出現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界各種生物理解、尊重、敬畏、愛戀、審美的結果。鳳凰齊飛,是夫妻吉祥和諧的象徵,「鳳鳴朝陽」「百鳥朝鳳」則是盛世太平的象徵。鳳凰來儀,則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鳳凰,是東方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 古書記載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鳳凰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象徵天下太平。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山海經‧南次三經》也說:"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皇,……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據說孔子時代,各國朝廷腐敗,所以孔子感嘆祥瑞的鳳凰沒有出現。在諸子百家中,墨家也認為鳳凰象徵和平。《墨子》記載,禽滑厘問於子墨子曰:「山聖人之言,風鳥之不出,諸侯畔殷周之國,甲兵方起於天下,大攻小,強執弱,吾欲守小國,為之奈何?」有趣的是:傳說墨子的母親曾夢見鳳凰,生下墨子,故而給他取名墨翟。墨翟的「翟」就是飛鳥在天的意思。而墨家所引用的上古文獻,又說上帝的使者,其形象就是鳥面人身(想必有點像西方文化中長了翅膀的天使形象了)。可見鳳凰作為一種神鳥圖騰,對中國文化有巨大的影響。


建議:應該放棄中國龍,期待鳳凰棲梧桐


龍圖騰的確既不能代表我們的文化傳統,也太影響國際形象,而且很不吉祥。應該放棄龍圖騰,而採用優雅而富有象徵意義的鳳凰圖騰。

「鳳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在中國古文獻中,有哪一個動物圖騰的象徵意義,有鳳凰那麼好?鳳凰身懷宇宙,代表和平,繁榮,預示著太平盛世。西方有鳳凰涅磐的神話,中國也有火鳳凰的傳說,中西方的神話傳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以鳳凰象徵著生命、活力與激情。鳳凰浴火,可得重生,預示我們華夏復興偉業。
然而據說鳳凰性格高潔,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故此梧桐樹也叫鳳凰樹。
由鳳凰非梧桐不棲息,我又想到了華夏。神州大地為什麼叫做「華夏」?「華(華)」的原意就是一棵樹啊。想必遠在上古,「華夏」大地上到處是祖先種下的高大梧桐樹吧?哦,華夏--梧桐樹—鳳凰樹,不孝的華夏子孫,不翹盼鳳凰來棲,反而崇拜那邪惡的龍,如何能和平繁榮?
人們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因此在以前的殷實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種梧桐,不但因為梧桐有氣勢,也代表著一種對鳳凰祥瑞的一種翹首期盼。這是一多麼美妙的華夏精神,仰望蒼天,敬畏上帝,多種梧桐樹,翹首盼鳳凰。這是神州大地的祖先給我們定下的祝福。

改用以鳳凰來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這更能體現我們對自己詩書傳統與民族文化的尊重,更能體現我們民族的精神與信仰,也更能體現我們民族的生命活力。鳳凰圖騰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具有一定的普世性。或許是鳥類翱翔在天,寄託了人類對自由共同的嚮往,以鳥類為民族或國家的圖騰,這在世界各國具有共性。在國內,比如說少數民族中有10個以上的民族使用鳥圖騰。 在國外,以鷹做為國家圖騰就有好幾個,比如美國、俄國、德國、義大利、墨西哥,日本的圖騰也是鷹(貓頭鷹),法國的圖騰是雄雞。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34         #18
短消息  
中國應該信天主
20:2 「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
20:3 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20:4 不可為你製造任何彷佛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
20:5 不可叩拜這些像,也不可敬奉,因為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凡惱恨我的,我要追討他們的罪,從父親直到兒子,甚至三代四代的子孫。
20:6 凡愛慕我和遵守我誡命的,我要對他們施仁慈,直到他們的千代子孫。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37         #19
  
中國人的圖騰從來就不是「龍」,「龍」是皇帝圖騰!要是在皇權時代,你說個「我是龍的傳人」看?你大概是脖脖兒癢了想挨刀刀是吧?還是渾身發癢,想被剮一剮?在中國,任何時候,「龍的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

縱觀世界各國,包括基督教文化影響下的西方各國,無不有自己國家的圖騰。現建議以鳳凰為華夏圖騰,並非拜動物,而是表達一種美好的寓意。因為鳳凰在中國文化中有巨大的文化象徵意義,這並非突發奇想想信仰什麼就信仰什麼。況且鳳凰乃是中國古典文獻中記載的神鳥(上天的和平使者),這與中國至高的昊天上帝的信仰並無矛盾,而是指明了方向。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38         #20
  
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脫去全身羽毛,在痛苦中磨練,然後其在烈火焚燒,洗去塵垢,煅其精華,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磐」。如此周而復始,鳳凰最終就會獲得永生,故鳳凰又稱之為不死鳥、火之鳥、長生鳥、火烈鳥。
-------------------------------
這是埃及神話,不是中國神話!郭沫若寫了個鳳凰涅槃,把埃及神話和佛教神話愣捏到一塊!從此中國人就信了他的鬼話!
愚蠢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弄了個火鳳凰做標誌!怎麼不想想坐飛機最怕的就是著火!洋人一看見這個著了火的怪鳥就害怕,盡量不買你的票!你看看還有哪個外國航空公司的標誌是著了火的怪鳥?!


古埃及是一切魔鬼信仰的發源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8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1:50 | 只看該作者
標題: (2106)殺龍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39         #21
短消息  
想當年辛亥革命時,起義群眾圍剿滿清人時,是以口音判別的(因為滿人逃亡時換上當時漢人穿的便服,長相差不多,難以區分)。凡是講滿式漢語的(即現在的普通話,當時漢人是不會講的),一律擊殺。

百年後,以孔叫獸為代表的滿奴後代們,叫囂著不講普通話的都是王八蛋!

不知革命烈士泉下有知,是如何的傷悲!!!!???
你看,漢族人是怎樣遺忘自己認賊作父的。關於龍圖騰,也是這樣。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41         #22
短消息  
華人始祖伏羲女媧分別姓「風」、「雲」,開創了「風雲時代」!為什麼說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華夏子孫?現在很多人對自己民族的歷史很不了解,把源遠流長、神傳文化的中華歷史說成是封建社會、舊社會,真是可悲啊!

中華歷史朝代的道德輪迴——從風雲時代到江湖時代
http://club./dispbbs.as ... e=1&1=1#2557614

不是早就有個成語叫「偷龍轉鳳」嗎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44         #23
短消息  
此外,有關龍的文章,做了幾千年,應該說早已做濫了。可不知有些人到底出於什麼心態,偏要東拉西扯,總結出龍有這好那好,偏要喜愛這虛擬物,非說這不是玩藝的玩藝還有什麼團結精神、凝聚精神、開拓精神、奮進精神——完全一派胡扯。

  「龍」有什麼精神?在自己的意識里,龍是張牙舞爪,龍是陰森恐怖,龍是浮誇,龍是虛假,龍是專制,龍是殘暴,總之,龍沒給我一點好印象。而事實上,即便是虛擬的這怪物,也沒有什麼人真的喜愛。千百年來,我們總是笑話那個葉公。其實無論是誰,倘若真的見到這種人們想像中的怪我,沒有人還會坦然自若。正是從這一點也說明,那些所謂喜歡龍,說龍有這好那好的人,又何嘗不是「葉公」呢?

  今天有人起勁地大談「龍的精神」,當然不過是借喻。可我總覺得,要是把話說破了,無非是有些人自己有「龍的情結」。而這「龍的情結」也無非是封建是專制,豈有它乎?當然,一個人有什麼「情結」,是他的自由,他愛有什麼情結,只要在法律許可範圍之內,別人沒有權利干涉。但如果非要把自己的「情結」去傳播,去說教,去強加於受眾,這就有借傳媒公器兜售「私貨」之嫌。尤其是如果這私貨再是錯誤的,或說自以為正確而其實是錯誤的話,這就成了「誤導」。

  而對於誤導,無論如何,「中國人民」都是有權利加以拒絕的。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圖騰」,而中國人的標誌據說是龍。於是,不少只會「順口打哇哇」的中國人嘴一張,也就跟著說自己是「龍的傳人」。正因為從骨子裡已經鎖定了這種自豪,一旦有人想變一變,就不依不饒——這就彷彿你懷疑一個人不是他娘生的一樣。

  其實,只要從華夏的歷史來看,龍只是我們民族的一個標誌而不能說成是圖騰。就是這個標誌,也是在20世紀後半期才真正興起來。因此,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只是籠而統之,大而話之。你在網際網路上搜一下,華夏56個民族,每一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圖騰,有的是山鷹,有的是蝴蝶,還有的是植物,惟獨漢民族沒有圖騰。

  那麼,為何又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呢?原來古代傳說有個伏羲氏,他教人結網,從事漁獵畜牧,後來不知怎麼,就把他說成了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締造者。再後來,我們所說的炎、黃二帝,由於他們發源於甘肅東南部的戎族,也是伏羲後裔,這樣,先說我們是羲皇子孫,後來不知什麼時候又改了口,說我們是「炎黃子孫」。既然炎黃也是羲皇後裔,而我們又是炎黃子孫,按A=B、B=C來推,自然C也就可以=A了。於是我們大家就都成了「龍的傳人」。

  既然認定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祖宗」有所了解才是。可當你翻開大小辭書,很遺憾,沒見到哪本辭書的註釋中把龍說成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辭書上對「龍」是這樣註釋的:「①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②封建時代用龍作為皇帝的象徵。如:龍顏;鳳子龍孫。」(見新版《辭海》第2004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至於龍的起源,有人認為,最初的龍形不過是抽象的旋卷狀的雲紋;還有人認為龍的原型來自春天的自然景觀——蟄雷閃電的勾曲之狀、蠢動的冬蟲、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現的雨後彩虹等等。再深一點的研究,說中國龍是古人對魚、鱷、蛇、豬、馬、牛、鹿等動物,和雲霧、雷電、虹霓、龍捲風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至今約有8000年的歷史。並說「喜水、好飛、通天、善變、征瑞、兆禍、示威,是龍的基本神性」。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後,龍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徵帝王皇權的神性。

  這后一點,我們在十餘年前播放的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里更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龍的形象頻頻出現:旗子上有,王侯服飾上有,龍椅、龍床、龍柱、龍帳、龍冠、龍袍、龍車等,把南京天王殿裝飾成了一座富麗堂皇的龍宮」。而那些「君主帝王們看中了龍的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示威等神性,紛紛以龍自比,所謂『龍行龍態』、『真龍天子』雲。這樣的比附到明清兩朝時可謂登峰造極,僅北京一座太和殿,就雕龍、繪龍、藏龍1.2萬多條。如此眾多的龍,象徵和體現著專制帝王至高無上的尊貴和不可一世的威嚴。」

  既然「有這樣的龍文化背景,張牙舞爪的帝王大黃龍,盤盤繞繞在太平天國首領們的心目中,就不奇怪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起義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太平天國的領袖們曾斥龍為『妖』。而在稱王、封王后,尤其是打下南京后,領袖們對龍的態度來了個大轉彎,變成贊龍頌龍了。同時,開始大量地用龍。」太平軍在「佔領南京后,又對諸王朝服做了具體規定:天王九龍,東王八龍,北王七龍,翼王六龍,燕、豫王皆五龍。還大修金龍殿,梁棟欄階皆刻龍繪龍……」

  這就讓人覺得很有意思,甚至還會自然聯想起應該是馬克思說過的一句話:歷史有驚人地相似。只是無論再怎樣「驚人地相似」,別說「後人」了,就是當朝一些清醒的臣民們又如何?即便有幾個冒死犯諫的,也無非是讓生命屈辱地消失。我們的歷史彷彿註定就是要這樣走過來,有什麼辦法呢。由此可見,如果真要說龍和圖騰有關的話,龍也只是那些想做帝王者的圖騰。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為了讓那些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們相信自己身份的高貴,不就編造出他是「龍種」嗎?

  即使如此,翻開中國歷史,在20世紀之前,「中國人民」對這種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也還是並不怎樣崇拜。印象中只是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大約因為我們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於是,為了所謂振興華夏,不知什麼人想起了龍,想起了龍會「騰飛」,於是,就希望已經滑至崩潰邊緣的華夏不僅能起死回生,最好還能像龍一樣「衝天而起」。

  這種希望和意識不能說不好。但我們不要忘了,龍早已有了自己特定的身份和形象。再說,在整個封建專制社會,大大小小的皇帝都自以為是「龍種」,百姓也從來沒有在這些「真龍天子」面前抻直過腰。甚至一聽說「真龍天子」駕到,哪一個不是戰戰兢兢,匍匐於地,現出「死相」來?

  如此這般,今天那些對做「龍的傳人」總是津津樂道者,莫非對「真龍天子」情有獨鍾,乃至也有做「龍種」的願望或叫希冀乎?這可是大忌啊。

附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9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5 16:26 | 只看該作者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45         #24

龍穿馬甲
http://club./dispbbs.as ... e=1&1=1#8113691

東方有龍,面目猙獰,貪婪殘忍,以人為食。亘古以來,幾至生態失衡,人龍兩亡。然龍魂不滅,重吸人靈而轉世,每滅每生,不知幾度也。且身軀數次擴增,盤踞領地愈廣。東人如蟻,不得有片刻喘息也。

更有那法家獻牲而添其威,儒家欲勸之而紋其身,道家遙引而縱其欲。惜無屠龍之術,屠龍之士也。

近世以降,西人挾器物、持槍炮、傳異思而來,情勢為之一變,龍或失棲身之地也。然北鄰一聲炮響,隨後送來一件馬甲。

此正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龍戰於野,其血玄黃」之際,遂有龍欣然穿上馬甲,煥然一新。世人多有不以其為龍也,其初或亦不知己為龍也。

后,此龍借馬甲之表,得馬甲之威,其毒其害百倍於法家,由小漸大。終竟重踞東土,免於覆滅,且愈發強大。再后,此物之獨,不受拘束,為所欲為。龍性漸發漸長漸顯,軀爪猛長,無所不在。幾經折騰,原形畢露。其與世人皆明其仍為龍也。其性之虐,其體之大,其事之劣,馬甲亦不能再裹其身,四處迸裂。

有好古者欲用舊術重紋其身,龍或亦欲是。然奈何馬甲深植於皮肉,馬甲之毒,深入骨髓。脫卸不得。斷然拔下,恐皮鱗不存,元氣盡傷。只好遍遍塗抹,復用舊術於迸裂處填補文飾將就,自欺欺人也!


2009-11-6



xianzhen


發表於 2013-7-24 15:48         #25
  
中國人根本不是什麼「龍的傳人」

炎黃子孫

不知道是從《龍的傳人》那首歌開始,還是更早一些,我們中國人好像有了一本新的家譜,龍變成了我們的祖先,我們人人都變成了龍子龍孫。龍高貴、神異、強大、威猛、龍有超乎自然的大神通、大力量,我們把龍奉為祖先,便可以神氣十足地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


我們果真是龍的傳人嗎?

翻一翻古籍,無論正史、野史、神話、傳說、戲劇、小說,哪裡有一條記載,證明我們中國人統統都是龍的傳人?

龍是古人幻想的神物,古人崇拜龍、敬畏龍,但是從來不曾把龍當作大家共同的祖先。在古人心目中,龍有特定的象徵性,龍始終只是極少數極少數人的象徵。

龍象徵帝王。皇帝是真龍天子。皇帝穿龍袍、坐龍椅。皇帝高興了是龍顏大悅,生氣了是龍顏大怒。皇帝死了是龍馭殯天。皇帝的子孫是龍子龍孫。

龍也象徵所謂貴人和英雄豪傑。諸葛亮號稱「卧龍」,這龍當然不是做皇帝的那龍,是才智非凡的意思。望子成龍,也不是指望兒子做皇帝——那可要犯滅九族的彌天大罪,是指望兒子出人頭地。藏龍卧虎、龍躍鳳鳴、乘龍快婿、龍虎榜、登龍術,這些龍都是指顯貴和傑出人物。

龍還象徵男性。龍鳳配、游龍戲鳳,都是把男人比做龍,把女人比做鳳。除了龍王的老婆和女兒是「龍婆」和「龍女」,塵世的女人絕沒有以龍相比擬的,連武則天和慈禧太后也不例外。

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先就把佔一半人數的女人排除在外了。而且龍所象徵的男人,仍然只是身為帝王貴人的男人,像隔壁阿二和屠戶張三那種男人是沾不到邊的。

總而言之,在中國人當中,歷來只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人和龍攀得上親。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販夫走卒,統統和龍毫不相干。正是這些多如恆河沙數的小小老百姓,而不是帝王貴人,構成了中國人的主體。

龍只在十二生肖中表現得最平民化。不知什麼原因,古人把這虛構的神物和其他十一種實有的禽獸放在一起,與豬馬牛羊為伍,也不讓它做龍頭老大,只坐了第五把交椅。這或許是古人對拜龍主義的一種暗諷,也或許是古人對平等的朦朧嚮往。因為唯獨在這裡,包括女人在內,人人都有十二分之一的機會沾到龍氣,屬龍的也不比屬牛屬馬屬雞屬狗的更高貴、更有本事,真正是眾生平等。這也恰好證明,龍並不比牛馬雞狗之類更有資格做中國人的祖先。

龍確實裝潢過中國的門面,那就是清朝的黃龍旗。但是國旗不是祖宗牌位,就像有些國家把老鷹、獅子、吐綬雞什麼的畫在國旗上,也不表示他們是老鷹、獅子和吐綬雞的後裔。況且在中國人的正統觀念中,滿清是異族入主,中國人在滿清統治的二百六十多年間念念不忘「驅逐韃虜」,辛亥革命一成功,黃龍旗就被扯下來,換成共和的五色旗。清朝的那條黃龍看起來頭角崢嶸、威風凜凜,卻被約翰牛和高盧雄雞們打得一敗塗地,也實在太不給中國人爭氣。

古人對龍也不是一味的崇拜、敬畏,常有揶揄、嘲弄、怨恨的時候。龍終究是異類,它只是水族的領袖,算個半神而已,地位介乎神和人之間。在神界,龍常常要為神佛們服役,做些看門守戶、裝飾殿宇、充當坐騎的雜事。《西遊記》對龍就大不恭敬。孫悟空鬧龍宮,搶走定海神針,鬧得龍王狼狽不堪。這是靈長目的猴戰勝了鱗類的龍。貴為西海龍王三太子的小白龍只配給唐僧當馬騎,修成了正果也只配盤在山門裡的擎天華表柱上當裝飾材料。涇河龍王和算命先生賭氣,玩忽職守,被魏徵夢斬。《封神榜》里的哪吒更厲害,一個小小娃兒,竟敢抽了小龍王的筋,又剝老龍王的鱗,直把龍視作泥鰍、蟲豸。

古人用幻想創造了龍,也創造了鳳凰和麒麟。鳳凰美麗,麒麟祥瑞,極少聽說有惡鳳凰和惡麒麒,惡龍卻有不少。《柳毅傳》里洞庭龍女的丈夫涇川小龍王是個沉迷酒色、虐待老婆的惡少。龍女的叔父錢塘龍王更是一條大惡龍,堯遭洪水九年,是它一怒所為。它為救侄女,殺生六十萬,傷稼八百里,還活活吞吃了侄女婿,殘忍之極。各類筆記小說中記述的惡龍、孽龍、怪龍更多,不勝枚舉。

龍的形象太不可一世,太不可親近,它在尊貴中顯出驕橫,在神威中透著暴戾。古人對龍的雙重態度,大約隱含著小民對統治者和高貴者既崇敬又抵牾的雙重心理。

古人沒有把龍奉為祖先,今人為什麼要自稱龍的傳人?

中國自近代以後,國勢孱弱,飽受屈辱。中國人面對世界上的強國富國,咀嚼了太多被人輕視的滋味,而漢唐盛世和天朝的殘夢仍在心中發酵。中國人渴望強威,渴望輝煌,渴望揚眉吐氣。龍的神話正好能支撐我們的自信和驕傲,我們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這個神話,把它廣為傳揚。

真正有出息的子孫不必靠顯赫的祖宗庇蔭。真正有自信的國民不必靠神物自我尊崇。我們倘若真有出息,真有自信,不必靠子虛烏有的龍來做我們的脊樑。

我們不是龍的傳人。我們是地球上人類的一部分。我們有我們的歷史和未來,我們有我們的文明和野蠻,我們有我們的光明和黑暗,我們有我們的輝煌和恥辱,我們有我們的偉大和渺小,我們有我們的美麗和醜陋,我們有我們的精粹和糟粕,我們有我們的自尊和自卑,我們有我們的聰明和愚昧,我們有我們的勇敢和懦弱。

我們就是——中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