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洲已至轉折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7-24 2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歐洲經濟前景已變得更加積極,因為緊縮承諾已經減少,現在的目標是增長。亞洲前景已發生改變。」 在過去的六周中,有四周在國外度過(歐洲兩周,亞洲兩周)的黑石顧問合伙人公司副董事長拜倫·韋恩(Byron R. Wien)得出了如此結論。不過,拜倫·韋恩對日本經濟發展仍持積極態度。

六月份在亞洲度過的近兩周時間對拜倫·韋恩而言,是一次大開眼界的經歷。因為,過去幾年中,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一種樂觀情緒。但是現在,從憂慮不安中,感到的是不確定性。

高污染下的經濟陰影

拜倫·韋恩的旅行首站是新加坡,然後是吉隆坡、台北、香港、北京、首爾和東京,在亞洲轉了一大圈。當然,拜倫·韋恩在每個城市只呆一天,因此觀察結果更多是印象型,而非分析型。期間,拜倫·韋恩同主權財富基金經理和其他重要投資人有過交談。

6月的新加坡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的污染問題。蘇門答臘島農民為開墾出更多的耕地,不惜焚燒森林。季風將焚燒產生的煙塵帶到馬來西亞半島,導致污染物標準指數飆升到371,任何污染物只要超過300即被視為有害。濃厚的灰色霧霾籠罩新加坡,很多市民都佩戴白色口罩遮住口和鼻子,但是由於口罩在商店已經脫銷,人們選擇盡量呆在室內。此行的所有演示期間,拜倫·韋恩一直感到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很多中國商人為了家人健康,選擇定居在新加坡,尤其是有幼小子女的家庭,所以說,現狀非常具有諷刺意味。似乎沒有人知道這一問題會持續多久,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之間即便就此有所協商,也進展緩慢。霧霾不僅具有實際危害,在此它還具有象徵意義:你不能把亞洲的未來視作理所當然,在任何時候,都會有改變格局的突發事件。

馬來西亞對不受重視嗤之以鼻。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該國在過去三十年中也經歷了巨幅增長。吉隆坡同樣遭受著來自蘇門答臘島的煙塵污染,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現代化城市,雖然市內大道還未趕上寫字樓和住宅建設的現代化程度。這裡自然資源豐富、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且失業率低,因此很多馬來西亞人奇怪為什麼沒有更多的投資者到那裡尋求機會。這裡與眾不同的是婦女在金融界擔任很多重要職位。並且,根據個人經驗,她們在開會時能提出最棒的問題。彷彿她們都讀過 Sheryl Sandberg 的書,她們大聲說話,擁有自信。

全球化讓消費品牌文化變得相似,這讓拜倫·韋恩深感震撼。他去過一家高檔商場,纖塵不染,幾乎所有的國際高端服裝和配件品牌,從阿瑪尼到傑尼亞,在那裡都設有一間規模大、設施全的店鋪。蒂芙尼也在其中,但沒有拉夫·勞倫和愛馬仕,也許它們的店鋪在別處。半個多世紀前,第一次出國旅行時,拜倫·韋恩還徘徊在街道上,注視著一些從未聽過名字的商店。現在這種情況仍然會有,但高端時尚已經走向國際。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即任何地區中,收入位於前1%,甚至前10%的所有人都開始變得相似,因為他們在同一地方購物。還需要說的是,高檔商場內擠滿了人。不知道是否所有人都是買主或只是參觀者,但那裡人流量相當大,而且一些店鋪看起來生意很好。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去香港囤貨。在馬來西亞,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活躍起來,刺激國內消費。

平衡經濟新挑戰

在拜倫·韋恩看來,亞洲的關鍵問題是中國,這並不令人驚訝。六月份,中國銀行間拆借利率升至13%后,投資者開始擔心信貸緊縮時期的來臨。中國資深經濟觀察家的普遍的看法是,對銀行體系施壓是中國新領導班子試圖把經濟拉入長期穩健軌道的第一步。其它措施還將包括採取嚴厲措施控制腐敗。但即使是樂觀分析人士也認為,變化將是循序漸進的。

中國兩位新領導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重新平衡經濟。為了改進出口並建立硬通貨儲備,中國對國有生產型出口企業進行了大量投資和基礎建設。1999年,消費佔GDP的比例是46%。到2010年,這一比例下降至35%,而投資佔比則達45%。2010年9月推出的五年計劃中設定了一個目標:使消費者回45%,並減少投資支出,但進展不大。商店貨架上商品琳琅滿目,但中國消費者消費意願不高。老年人關心養老和醫療,年輕家庭為孩子教育和買房儲蓄。現在也許需要出台鼓勵措施刺激消費。如果經濟不能重新達到平衡,中國將不得不繼續依賴出口尋求發展。與此同時,歐洲仍處於經濟衰退,美國經濟增長只有2%,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放緩,出口數據可能繼續令人失望。中國新領導人曾說他們重點關注的是推行改革。實現高水平增長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拜倫·韋恩認為,對美國貨幣擴張減緩的擔憂同樣影響了亞洲的市場和經濟。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的身影幾乎每天都會在各大報紙上出現。亞洲投資者知道,美國股市上揚時,發展中國家市場就會運行良好,但是,2013年前五個月中,標普500上漲超過15%,亞洲市場依然艱難。現在,美國股市進行著一場校正,國內投資者尤其感到困惑。他們看到貨幣擴張帶動美國股市上漲,認為既然通脹低於美聯儲指標,經濟增長溫和,失業率遠低於6.5%目標,因此應該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拜倫·韋恩試圖向他們解釋,貨幣擴張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一種非常低效的方式。據他估計,四分之三的資金會流向金融資產,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債券收益率下降。只有四分之一的資金才能流向實體經濟。美聯儲希望部分股票所有者消費股票市場收益,但這一過程非常間接。股票市場中美聯儲關係最大的一個方面是自2009年開始大幅上升的消費者資產凈值。其中大部分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一部分人的資產凈值有很大比例是以股票形式持有。大部分美國人並沒有同等受惠。美聯儲不希望美國經濟依賴於市場輕鬆借款。它想讓美國經濟體系擺脫這種流動性資金依賴,並自我展現出發展勢頭來。儘管  

這樣,拜倫·韋恩的確認為整體擴張的貨幣政策還將在美國持續一段時間。

韓國投資者知道,朝鮮局勢雖難以預測,但其遠在邊境以外,因此少有人為此惶恐不安。他們主要關注日漸疲弱的日元,原因是這位強鄰是韓國的主要出口國之一。他們對日本推行的貨幣和財政刺激計劃抱懷疑態度,認為可能會形成泡沫,對韓國造成反射性傷害

日本經濟前景及股票市場在去年秋季變得具有建設性,這一觀點一直持續到今年五月份。安倍晉三通過實施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計劃似乎起了作用。日元疲軟改善了出口,人們普遍感到明年的經濟增長和通脹都會呈現良性態勢。長期的通縮衰退或終將告一段落。6月5日,安倍發表了一篇關於 「第三支箭」(即法規)的演講,前兩支箭分別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投資者期待宣布具體的計劃方案,但他卻含糊其辭,這引起了日本股市的大幅下跌。此後,本·伯南克針對減少美國購債計劃發表評論,世界範圍內金融資產和金融商品出現貶值。

顯然,日本需要減少監管。農業團體和小店主一直對大型企業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安倍承諾制定利於技術開發的政策,但同樣不夠具體。他正提議將消費稅從5%提高至8%,並最終升至10%,這顯然不利於增長,但卻能夠刺激短期購買力。7月21日日本將舉行大選,安倍有望以絕對優勢獲勝。對此,拜倫·韋恩期望的是,這會給他帶來繼續實施計劃以恢復日本經濟增長的信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6: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