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093) 論華夷之辯的反漢本質

[複製鏈接]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7 1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093) 論華夷之辯的反漢本質

我以前有一篇「論儒教華夷之辯的漢奸賣國實質」,大家最好先看一下

------------------------------

儒教華夷之辯的實質:遵從儒教禮儀文化的就是華,不遵從儒教禮儀文化的就是夷。
儒教的一貫邏輯:滿清如果遵守儒教禮儀文化,那麼滿清就是華夏。

其實:

華夏人,不遵守華夏禮儀,不尊孔,不信儒教,仍然是華夏人!
異族人,遵守華夏禮儀,尊孔,尊儒教,仍然是異族人!

而且,華夏崇尚的是自由天道,不是禮儀,儒教禮儀非華夏原有,也非周禮,所以孔丘周遊列國推行之,全都拒絕。

其實整個的儒教都不是華夏原有,後來秦始皇焚書後被漢朝強行推廣,才取代了傳統的華夏文化,而原有的華夏文化就全部滅亡了。

儒教華夷之辯的實質:遵從儒教的就是華,不遵從儒教的就是夷。

華夷之辯直接導致這樣的後果:
1.滿族人只要尊孔尊儒教禮儀,就可以統治漢族,漢族如果反抗,就是叛賊就該殺。
2.任何民族只要優待儒教,就可以來統治中國欺壓漢族。

華夷之辯根本就不是血緣民族思想,而是一種極度卑鄙卑劣的儒教教條。所以,可以被異族迅速的拿來為奴役統治服務。

什麼「文化民族主義」,全是放屁扯談,
我說我承認美國的文化,然後我去殺美國人,美國人會答應嗎?
哎呀,可是儒教徒答應,滿清說他們承認儒教,然後去殺中國人,孔子儒教都答應了,還幫著殺。

「文化民族主義」恰恰是真正「民族主義」的大敵!
只要是我一個血緣民族的,不管是文明還是野蠻,我都維護,這才是真正的民族主義。

儒教史官一直不承認冉閔殺胡令的正義性,說冉閔行為野蠻不文明,這恰恰證明了儒教是民族主義的大敵。
蒙古滿族搞大屠殺,這時在儒教看來,又是「天意」了。怎麼不說冉閔的是天意呢?卑鄙的儒教啊!

……
(限於篇幅,不全文引用了)
-------------------------


華夷之辯的「夷」,恰恰是指東夷漢族!

純正漢族建立的商,一直被周稱作是東夷,一直到周朝建立后,漢族的主體部分,山東河南江蘇這一帶,仍然有被稱作是東夷。而周的血統問題則有爭論,有人認為是西戎,甚至認為秦也是西戎。雖然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太正確,但是明顯周人的血統沒有商純正。

周其實是異族,這個史料考證我到後邊講。
異族周滅商,漢族一直殊死抵抗。


(1)
孔子《尚書》中記載牧野大戰,「流血漂杵,赤地千里」!並非史記中編造的「兵不血刃,奴隸造反」。

(2)
周滅商,《逸周書》記載大屠殺一億多人,《逸周書 世俘解》記載,「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馘磨就是殺頭的意思,一億多人頭,何等的可怕!一億漢人人頭被割下來被周人炫耀,這是何等的地獄啊!

所以當時商朝人拚死抵抗,「流血漂杵」。這不是改朝換代,而是完完全全的異族入侵、民族滅絕,包括孔子也明確在《尚書》中記載牧野之戰「流血漂杵」,並非後來《史記》編造的兵不血刃,周滅商跟滿清滅明是一個性質的!商朝人對異族入侵抵抗的非常悲壯,很多城市都化為廢墟。

(3)
《史記 宋微子世家》記載:周武王滅殷后,將商朝親周貴族之一箕子分封到朝鮮,後來箕子從朝鮮來朝見周天子,經過商朝殷人故都(殷,河南安陽),見原本壯麗的商朝宮室被毀,首都城市成了農田,感慨傷懷,詠嘆了《麥秀》之歌。歌詞為:「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箕子哀怨殷人被屠殺而亡國。

《史記》中寫道:「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殷遺民聽到箕子的歌,都痛哭流涕。

從商朝宮室被毀,首都城市成了農田來看,這是一場「流血漂杵,赤地千里」的極激烈大戰,絕不是史記中編造的「兵不血刃,奴隸造反」。

(4)殷人在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的率領下大起義

公元前1300年前後,殷王盤庚率殷人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以後商人又被稱為殷人。河南安陽作為殷人的首都,共有273年的歷史。公元前1066年(范文瀾《中國通史》),周人從陝西渭水一帶東下,在牧野(今河南汲縣)打敗殷人,在「流血漂杵」的基礎上建立西周王朝。周人本臣屬於殷人,打敗殷人後成為殷人和殷人其它臣屬國的統治者。由於周人人數遠遠少於殷人,經濟、文化也不如殷人發達,所以西周初期,周人統治權力的逐步建立頗費了一番功夫。

為懷柔殷人穩固統治,周武王最初仍將殷遺民留在其舊時都城河南安陽一帶。但是殷人亡國,內心並不順服。公元前1062年前後(范文瀾),剛剛被滅國3年,殷人就在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的率領下大起義。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兩次東征,率軍鎮壓,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殷人起義最後被血腥鎮壓,殷人舊都被周公徹底摧毀。殷人起義失敗后,周公將殷人各部族強行分散到各地,分別由周族諸侯國控制,殷人最後成了亡國奴。殷人起義的組織和參與者(殷頑民)淪為周人奴隸。

(5)殷人遺民與盟軍多次與周人打仗

周王朝的統治並不太平,國內有心懷亡國恨的殷遺民,國外有敵視周人的原殷人盟友,淮夷和楚國人等,(楚國作為商朝的最大同族盟友,一直沒有向周朝屈服,與周是南北朝對峙,直到被秦滅)。

周公的兒子分封到魯,被徐夷、淮夷(徐州江淮一帶的漢人)圍困,成王派軍隊才得以解困。

周穆王時期(前976年 —前992年),徐夷與淮夷聯合九夷伐周,周穆王只好承認其為東方霸主。

後來楚人從長江進入淮河,統一了淮夷和徐夷,勢力直抵山東南部,與周人對抗。

周昭王時期(前995年 —前997年),周人征伐楚人,全軍覆沒,周昭王君臣都被淹死在漢水裡。

(6)
郭沫若在《殷契粹編》中寫到:「殷代文化為我國文化之淵源,中國北部開發於殷人,南部長江流域之徐、楚文化,實亦殷之嫡系。蓋徐、楚乃殷之同盟而周之敵國,亘周代數百年間積不能相能者也。」

(7)殷人遺民大規模「國人暴動」

到西周後期,周朝朝廷和諸侯國中的原殷遺民後代勢力逐漸成長,公元前841年,以殷人為主的百工和商人因反抗過度勒索而起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國人暴動」,周厲王出奔,周召二公當政。從此周人對殷人的控制更為無力了。為了繼續懷柔殷人,周王朝任用了不少原殷人貴族的後代在朝為官。從事工商業的殷人後遺勢力也日增,殷遺民士卿干政,分享政權,成為周人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詩經》之中,有不少詩篇表達了一些周人對此的憂慮和悲嘆。

(8)殷人遺民輔助鄭國重新建國,放棄周朝禮制,與周天子軍隊對抗並打敗周天子。

王叔鄭恆公知道西周力量已衰敗,與商人訂立互助盟約,請商人幫助他建立新的鄭國。而正是依靠商人支持建立的鄭國,在公元前707年敢於與周天子軍隊對抗並打敗周天子,這是中原諸國中的第一個。鄭國也是中原諸國中第一個放棄周朝禮制,推行變法的國家(公元前543年子產執政前後)。春秋時期周王室權威下降,這是周人衰敗的表現。而周王朝「亂臣賊子」層出不窮,與殷遺民後代勢力的重新抬頭極有關係。

漢族殷人遺民全面強盛出戰,不遵從周禮,而是遵從自由的商代傳統,這就是儒教所謂的「禮樂崩壞」。

   孔丘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尊王攘夷」,
   
   讓人尊異族周為王,擠攘東夷,也就是漢族。幫助異族周政權鎮壓漢族。
   
   這就是「尊王攘夷」,「華夷之辯」的時代背景,
   
   儒教要恢復周禮,禁止漢族殷人遺民遵從自由的商代傳統。
   
   什麼「尊王攘夷」,「華夷之辯」,完全都是排擠漢族的!
   
儒教華夷之辯的實質:遵從儒教禮儀文化的就是華,不遵從儒教禮儀文化的就是夷。
儒教的一貫邏輯:滿清如果遵守儒教禮儀文化,那麼滿清就是華夏。


其實:

華夏人,不遵守華夏禮儀,不尊孔,不信儒教,仍然是華夏人!
異族人,遵守華夏禮儀,尊孔,尊儒教,仍然是異族人!

我還要告訴大家,周人死要面子,極度重視禮儀規矩等級制度,愛那個名,這是周人又自稱華人的原因所在。
    而漢人傳統根本不重視名,不重視禮儀規矩等級制度,按照商朝來講,「華人」是異族。



發表於 2013-6-29 21:28         #4

我還要告訴大家,周人死要面子,極度重視禮儀規矩等級制度,華而不實,愛那個名,這是周人又自稱華人的原因所在。
    而漢人傳統根本不重視名,不重視禮儀規矩等級制度,按照商朝來講,「華人」是異族的稱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