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一張圖片上看:神十發射差點出事的驚心畫面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6-13 18: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3-6-13 18:08 編輯





神舟10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可是當飛船升空后從實時視頻畫面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助推器有明顯的不明物體的泄露,呈深黃色氣帶狀,那條氣帶究竟是什麼呢?

相關鏈接

話說,92年,載人航天工程立項時候,目標是保八爭九,即爭取98年,確保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

因為事關重大,壓力巨大。

在發射成功之前,好幾萬參與人員得到的指示是,只干不說。媒體也不準報道,免得丟人。



資料圖:中國航天長征2F型運載火箭



資料圖:中國神州飛船

原來的計劃是:98年應該生產出4個飛船,一個用於震動測試,一個用於結構靜力和分離測試,一個用於真空熱平衡測試,一個用於電路測試。在發射之前,還應發射一枚試驗性質的火箭。

但當時,我們沒有合適的火箭和試驗的衛星,有人說直接發個鐵疙瘩,但是,大家都覺得太浪費了。於是有人建議把地面的4個測試用的飛船發一個上去。

工程開展到6,7年了。時機到了97年底,檢查組到上海,發現飛船的發動機還沒有經過高空試車。如按原計劃走,2000年之後才有可能完成飛船發動機的研製,但是這個系統是飛船13個分系統中極其重要的分系統,飛船上裝有52個發動機。難度之大在我們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備註:直到2011年,我們的外太空矢量攔截器研製成功的時候,難度才超越當時的飛船。)

離開上海后,沈榮駿帶領的考察組在其他單位考察子系統后,都完成的很好,於是,他又帶隊回到上海。勒令上海必須儘快完成,否則就是歷史的罪人。



神舟10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



神舟10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

98年初冬,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召開會議,討論首發問題,原定的10月前發射,為建國50周年獻禮是實現不了了。但是如果到了年底還不能發。將給整個,載人航天工程帶來極其巨大的影響,可能會引發高層對這個事情的支持態度。

嫦娥三號虹灣登月 火星探測三步走

月球,與地球相依相伴45億年,一同走過荒古漫長的演化。然而至今,「她」對於人類而言依然美麗而遙遠。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出席了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的「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給北京中小學生作題為《中國人的探月夢》的精彩演講,會後接受了記者關於我國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的採訪。

嫦娥二號超期服役 將在太空工作到最後一刻

歐陽自遠:嫦娥二號是我國於2010年10月成功發射的第二顆月球探測器。在半年預定壽命內,全面完成了既定的6項工程目標和4項科學探測目標。

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號從月球軌道出發,受控準確進入距離地球約150萬公里遠的太陽與地球引力平衡點——拉格朗日L2點的環繞軌道。第一次實現我國對月球以遠的太空探測。



資料圖:嫦娥三號



資料圖:嫦娥三號

嫦娥二號在L2點的環繞軌道運行235天,積累了大量對太陽的探測數據后,於2012年4月15日受控飛向距離地球大約1000萬公里深邃的太陽系空間,擇機開展對4179號小行星的探測,為未來的小天體探測積累經驗。

與嫦娥一號撞月的歸宿不同,嫦娥二號將在太空工作到最後一刻。

嫦娥三號虹灣登月 進行月面「巡視」

歐陽自遠:嫦娥三號有望於2013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CZ-3B運載火箭發射。著陸地點基本確定在虹灣地區。從嫦娥一號、二號傳回的月球影像圖看,虹灣地區具備地形平坦、能源充足、通信暢通、軌控有效等特點,目前看來是最佳著陸選擇。為防止劇烈撞擊月球,先用發動機反方向將探測器往上推,到距離月面4米以內時,再由著陸探測器自由落地「降落」虹灣。

著陸探測器完成著陸后,就看巡視探測器月球車的了。月球車相當於一台智能機器人,配備360度全景相機、紅外光譜儀和X射線譜儀,將進行月面「巡視」。

嫦娥三號有望首次實現月夜「生存」 難在克服大溫差

歐陽自遠:嫦娥三號主要技術目標有:掌握地月轉移軌道發射技術;突破月球軟著陸技術;突破月面巡視技術;掌握探測器間相互通信技術;試驗月夜「生存」技術。主要科學目標有:月面地形地貌探測;月壤的綜合探測;月球動力學研究;空間天氣探測與研究。

月夜「生存」絕非易事。月麵條件比近地環境更惡劣,長達14個地球日的月晝,太陽熱流照射時間長,月表溫度可達120攝氏度。月夜的14天內沒有太陽光照,溫度可下降至零下180攝氏度。此外,月球表面塵埃帶電,會給太陽電池、光學器件等帶來不利影響。這些問題是近地衛星不曾遇到的。所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將首次採用同位素溫差電源與熱利用技術、先進的熱控技術、低重力環境下機構的重複展開與收攏、月塵環境下機構的潤滑與密封等技術,確保探測器系統順利度過月夜。



大推力火箭長征五號

嫦娥三號有望建立覆蓋火星探測範圍的測控通信網

歐陽自遠:為滿足月球探測二期工程測控通信的需要,兼顧未來深空探測發展,地面將建立先進的大口徑、多頻段的天線站,並研究精確測定軌的模型與方法。同時探測器方面要研究更高增益的編碼技術和天線技術。嫦娥三號有望建立覆蓋火星探測範圍的測控通信網。

嫦娥三號任務中,我國首次自主開展月面就位科學探測;首次利用超寬頻毫微秒脈衝技術探測月壤厚度和月殼岩石次表層地質結構;首次在月球上開展極紫外望遠鏡觀測地球等離子體層;尤其在國際上首次進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完成無人月球探測任務后 我國將擇機實施載人登月

歐陽自遠:完成一期「繞」月,二期「落」月任務后,第三期月球探測的工程目標是掌握月球探測器自動取樣並返回技術,在月面分析取樣基礎上,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面。這一任務計劃由嫦娥五號完成。

第三期月球探測的科學成果將為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環境、地形、月岩的化學與物理性質等科學依據,為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積累經驗和技術。在基本完成無人月球探測任務后,我國擇機實施載人登月探測以及建設月球基地。

火星探測三步走 統籌太陽、小行星、金星、木星系統探測

歐陽自遠:2030年前,我國火星探測工程計劃開展三個階段的探測:全球遙感探測、軟著陸與巡視探測以及自動採樣返回。此外,我國將統籌開展太陽、小行星、金星、木星系統等的探測,以期在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太陽和小天體活動對地球的災害性影響、地外生命信息探尋等研究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的重大科學成果。



資料圖:嫦娥五號

我們希望建立較為完善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體系,帶動我國高新技術的突破與跨越發展,培養一大批青年科學技術骨幹隊伍,使我國早日由航天大國變為航天強國。

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將核動力用於「嫦娥3號」

本周登陸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此刻正在遙遠的紅色土地上張望。對「非專業航天愛好者」來說,要從外形上區分「好奇號」和它的前輩、比如「勇氣號」「機遇號」,其實遠比想象來得簡單: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6-13 18:08 | 只看該作者
「好奇號」身上,那對早已被視為太空飛行器標誌的「翅膀」——太陽能電池翼片——消失了。

收起慣常的「翅膀」,正是為了飛得更遠。「好奇號」是人類建造的首輛核動力火星車。而且,隨著人類不斷走向深空,航天器對核能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大。

事實上,將於明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也將裝載核動力裝置。這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對深空探測來說,核電池意義重大。在太空中,飛船能依靠的只有太陽能與核能。飛船距離太陽越遠,陽光越是微弱,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能力就越低;為保證飛行器的能量供應,就需要應用核電源。



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將核動力用於「嫦娥3號」

歐陽自遠表示,「好奇號」火星車自重近1噸,大約是2004年登陸火星的「機遇號」和「勇氣號」的5倍,對能量的需求也更大。核電池不僅不受光照影響,對其他惡劣的外部環境,比如真空、極冷、極熱、宇宙輻射等,也基本「免疫」。

歐陽自遠告訴記者,我國的月球車實際上同時使用太陽能和核能作為能源。月球的自轉一周是28天,等於說一個「月球夜」會持續14天。黑暗中的月面,溫度驟降到零下100多攝氏度,為防止車載儀器被凍壞,休眠中的月球車就得靠核電池的能量來保溫,並維持與地面的通訊。而一旦新一個白晝來臨,太陽能電池就能重新驅動月球車工作。據了解,從上世紀中葉起,核電池就在太空領域應用。但隨著美蘇太空競賽的冷卻,人類探索深空的腳步放緩。而在近地軌道,核電池的性價比不及太陽能發電。此外,目前全球鈈238主要產自俄羅斯,燃料來源的局限也拖累了核電池的應用。

中國自主研發邁出大步

據歐陽自遠介紹,我國月球車搭載的核電池,是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牽頭研發的。

記者沒能採訪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相關負責人。但從該院官方網站上,同樣可以收穫不少信息。綜合該網站過去幾年陸續刊登的文章,從2004年開始,該院正式啟動航天用同位素電池的研發;到2006年,研製出我國第一顆鈈238同位素電池;2008年通過了專家組的鑒定。這顆電池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長期以來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標誌著我國在核電源系統研究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據原子能院的官網文章介紹,第一顆「國產」同位素電池的各項指標均超過了預期要求,研製全過程安全無誤,功率為百毫瓦級。



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將核動力用於「嫦娥3號」

雖然功率與「好奇號」電池的140瓦左右的功率還有距離,但據歐陽自遠介紹,只要研發成功第一顆電池,就可以說突破了同位素髮電的主要技術難點。今後,如果要做大功率,只需相應地增加核燃料鈈238的使用量。他表示,在我國未來的深空探測計劃——比如火星探測中,核電池可能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67

帖子

52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3
3
kukubara 發表於 2013-6-15 11:45 | 只看該作者
不懂就不要一驚一乍胡扯什麼「差點出事」。
火箭推進劑燃料(除液氫外)是含氮化合物,燃燒后產物呈黃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59

帖子

759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9
4
leonardo2025 發表於 2013-6-15 13:33 | 只看該作者
但凡能造潛艇和洲際導彈的國家一般都能造飛船,因為這裡面的製造工藝對於目前人類來說相當複雜!既要保證空氣密閉性好, 還要考慮到零件在極冷和極熱條件下能持續工作正常。這真不是一般國家或者個人能玩得起的東東。要不印度教的賊響什麼要超過中國提前登月, 全是空話。你基礎製造業還沒到火候。軟體設計得再出色不過是紙上談兵, 產品最終還是要靠能工巧匠以及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和經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50

主題

1307

帖子

140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3
5
chnqiang 發表於 2013-6-17 00:35 | 只看該作者
kukubara 發表於 2013-6-15 11:45
不懂就不要一驚一乍胡扯什麼「差點出事」。
火箭推進劑燃料(除液氫外)是含氮化合物,燃燒后產物呈黃色。 ...

專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246

帖子

28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0
6
jguan 發表於 2013-6-19 04:07 | 只看該作者
但凡能造潛艇和洲際導彈的國家一般都能造飛船......

嗯~~~ 汽車發動機一定比這些更複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