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余英時先生要為汪精衛翻案嗎?

[複製鏈接]

4

主題

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野石 發表於 2013-5-28 0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野石 於 2013-5-28 00:52 編輯

【野石】余英時先生為汪精衛《雙照樓詩辭彙》寫序,此事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就我所見,說余英時「重評汪精衛」有之,說余英時「為汪精衛翻案」有之。我在此簡單介紹評述余英時先生的序文。首先,細按余英時先生的序文,我們應該尊重余英時先生的原意。余英時先生明確表明:

以上關於汪精衛心路歷程的反覆論證並不是為他翻案,價值判斷根本不在我的考慮之內。我的唯一目的是通過心理事實的建立以理解他的詩詞。

余英時先生又說:

在我的認識中,汪精衛在本質上應該是一位詩人,不幸這位詩人一開始便走上「烈士」的道路,因而終生陷進了權力的世界。這樣一來,他個人的悲劇便註定了。現在我決定要把他搬回詩的世界

余英時先生在此序文中,詳細地分析汪精衛在「求和」前後的心理,他說:

我又是一個史學工作者,對於汪精衛在日本侵略者的羽翼之下建立政權這一舉動一向有極大的探索興趣,希望找到一個合情合理的歷史解釋。因此幾十年來,凡是有關汪晚年活動的記述,特別是新出現的史料,我大致都曾過目。下面便讓我從這兩條線索談一談我對於汪精衛其人及其詩詞的認識。

【野石】余英時先生所解釋的汪精衛「求和」的「主因」,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首先必須指出,汪之一意求和是建立在一個絕對性預設之上,即當時中國科技遠落在日本之後,全面戰爭一定導致亡國的結局。

【野石】正如余英時先生所說,這是抗戰前期不少人的「看法」。但是余英時先生在此未談到那個時期中國也有不少「主戰派」,例如著名軍事家蔣百里、毛澤東等人均認為長期「持久戰」則日本侵略者必敗。中國政府軍事要員也提出「以空間換時間」。這也是不容忽略的史實。

余英時先生說:

事實上,和或戰不過是一個民族在危機關頭如何救亡圖存的兩種不同手段,都可以出於「愛國」的動機。陳寅恪後來在淪陷的香港所表現的民族氣節充份說明了他主和正是為了使中國免於「全局覆沒」,然後再「徐圖恢復」。同樣的,汪精衛在抗戰初期的主和也應作如是觀。

【野石】這句話說得有些「語焉不詳」,讀者要仔細閱讀,余英時先生在此說得是「抗戰初期的主和」,而非指汪精衛叛國投敵建立日本人的傀儡政府,直接將槍口對準中國抗日軍民屠殺抗日誌士的歷史。本人認為,就汪精衛在歷史過程中的「作為」來說,僅僅說他是「主和派」甚至「投降派」都不夠,汪精衛在本質上是國賊漢奸,而且是法西斯納粹戰犯。我已經反覆闡明並提出有關的歷史資料。

余英時先生也指出,汪精衛「主和」亦有其私人的原因:

我這樣說並不是特意抬高汪精衛,否認他的政治取向與活動後面也有個人的動機。傅斯年在一九四〇年二月曾分析過汪的「犯罪心理」,認為由於汪是「庶出」,父兄之教又嚴,以致很早就形成了一種要做「人上人」的強烈心理。他又特別提到,陳璧君恰好也是一個「人上人」慾望最強的人,因此終於走上了「漢奸」、「賣國」的道路。(見《汪賊與倭寇 ── 一個心理的分解》,收在《傅斯年全集》,台北:聯經,一九八〇年,第五冊,頁二二九—二三六)傅斯年富有民族熱情,全文下語極重,見仁見智,可不深論。他關於「庶出」的心理分析是否可信,因資料太少,也只能懸而不決。但他所指出的「人上人」心理,卻指示了一個正確的探求方向。他論陳璧君時有下面一句微妙的話:

漢光武的時代,彭寵造反,史家說是「其妻剛戾,不堪其夫之為人下」,陳璧君何其酷似!(同上頁二三二)

這句話之所以微妙,是因為原文(《後漢書》卷十三《彭寵傳》)只說「而其妻素剛,不堪抑屈」,並無「其夫之為人下」語。我相信傅之增字解經是為了要點出汪不甘被蔣介石壓成黨內第二人這一事實。我們都知道,在抗戰前的南京,蔣主軍、汪主政,大致尚是分庭抗禮的形勢。然而抗戰發生以後,蔣不但獨攬軍與政,而且更進一步正式佔據了黨的最高地位。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國民黨在武昌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建立了總裁製,以蔣為總裁,汪則副之。以汪在黨內的歷史而言,這是相當使他難堪的。所以嚴格地說,這不是汪氏夫婦要爭做「人上人」的問題,而是汪受不了「人下人」屈辱的問題。關於這一點,當時人無不瞭然。馬敘倫說:

汪、蔣之隙末凶終,以致國被侵略后,精衛猶演江寧之一幕,為萬世所羞道,受歷史之譴責。在精衛能忍而不能忍,而介石不能不分其責。觀介石後來之於胡展堂(漢民)、李任潮(濟深)者,皆令人寒心;則精衛之鋌而走險,甘心下流,亦自不可謂非有以驅之者也。(《石屋續瀋》引在劉衍文前引文,頁三〇—三一)
這就是說,蔣的唯我獨尊必須對汪之出走負起很大的責任。

【野石】這即是說,汪精衛「出走投日」,與當時汪蔣在黨內的爭權奪利有相當關係。這是可以理解的。古今中外任何政治團體、政府等等,豈能沒有爭權奪利的鬥爭?老毛說「黨內無黨帝王思想」。余英時先生的剖析,自有史學大家的權威性。不過,據此而論斷:「蔣的唯我獨尊必須對汪之出走負起很大的責任。」不知這是余英時先生自己的論斷,還是解釋前句話而已。如果是余英時先生的論斷,或恐尚有商榷之處。眾所周知,丘吉爾在二戰初期是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的,然而丘吉爾並未「出走德國」,組建流亡政府。或謂張伯倫後來被丘吉爾所排擠出政壇,亦未見其有「叛國行為」。政治權力爭鬥自然有勝有負,卻完全不能成為「投日」的理由。

【野石】余英時先生也指出:「另一方面,陳璧君在汪建立政權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遠比外間所傳為大。」此言精當。余英時先生說:

傅斯年在一九四〇年二月曾分析過汪的「犯罪心理」,認為由於汪是「庶出」,父兄之教又嚴,以致很早就形成了一種要做「人上人」的強烈心理。他又特別提到,陳璧君恰好也是一個「人上人」慾望最強的人,因此終於走上了「漢奸」、「賣國」的道路。(見《汪賊與倭寇 ── 一個心理的分解》,收在《傅斯年全集》,台北:聯經,一九八〇年,第五冊,頁二二九—二三六)傅斯年富有民族熱情,全文下語極重,見仁見智,可不深論。他關於「庶出」的心理分析是否可信,因資料太少,也只能懸而不決。但他所指出的「人上人」心理,卻指示了一個正確的探求方向。他論陳璧君時有下面一句微妙的話:

漢光武的時代,彭寵造反,史家說是「其妻剛戾,不堪其夫之為人下」,陳璧君何其酷似!(同上頁二三二)

這句話之所以微妙,是因為原文(《後漢書》卷十三《彭寵傳》)只說「而其妻素剛,不堪抑屈」,並無「其夫之為人下」語。

【野石】這裡引文重複,但是由於此段重要,故不嫌重複。此處傅斯年先生將《後漢書》的一句「口語化」。與原文詞義大致符合。汪精衛受到陳璧君思想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所知更深。而陳璧君之爭強好勝,對權力之熱衷,余英時先生之述備矣。我們知道,江青之於毛澤東,葉群之於林彪,皆可謂「敗事有餘」。陳璧君對汪精衛的叛國行為或有嚴重影響。
我與余英時先生的分歧,重要在於余英時所引陳寅恪與錢鍾書先生的兩首詩的理解。

余英時先生提到:

關於汪詩的評價,讓我舉陳寅恪和錢鍾書兩人議論,以見一斑。陳氏《阜昌•甲申冬作時卧病成都存仁醫院》七律起句說:

  阜昌天子頗能詩,集選中州未肯遺。

  這是以劉豫比汪精衛,但重點放在詩上,稱許汪氏可躋於一代詩人之林。元好問選《中州集》收了劉豫的七絕七首(卷九),都楚楚有風致。錢鍾書一九四二年有《題某氏集》七律一首,專為評汪詩而作,值得全引於下:

  掃葉吞花足勝情,鉅公難得此才清。微嫌東野殊寒相,似覺南風有死聲。

  孟德月明憂不絕,元衡日出事還生。莫將愁苦求詩好,高位從來讖易成。

【野石】我對余英時先生對此兩首詩的解釋不敢完全贊同。陳寅恪的詩句,大有譏諷之意。「重點放在詩上」卻也未必。陳先生以「阜昌天子」比喻汪精衛,以歷史上遺臭萬年類乎小丑的傀儡皇帝劉豫比喻汪精衛,可謂「痛詆」。而錢鍾書先生的詩句,我認為其重點在於「高位從來讖易成」,頗有警示之意。余英時先生的解釋,著重於「莫將愁苦求詩好」,而完全未提其末句的「微言大意」。另外,我以為「似覺南風有死聲」,除了故有的典故,與汪精衛作為「南社」的盟主與精神領袖或有關聯。若將全詩通讀通解,其表面讚賞汪精衛的詩才,而暗寓譏諷警示之意。恐怕也難以否認。

至於汪精衛是否總是處於「愁苦」心境,我不敢妄言。但是汪精衛卻有興高采烈的時候。試舉汪精衛的機要秘書胡蘭成《今生今世》的描述:

太平洋戰爭我料到它要發生,可是一旦竟然發生了,我卻又似信似疑。對於 既成的事實與形勢,我總不像他人的安心,不像他人的以為本來是這樣的。我只 覺得天下事本來不是這樣。而亦因此,我對現前的喜怒哀樂,倒是還比他人真切 。太平洋戰爭發生,上海租界一夜之間被日本軍佔領,這就是一樁有聲色的事。 小時我來上海,見了外灘英國洋行銀行的石頭房子,有一種恫嚇,使人們的胸口 都收緊,我就起來反叛之心,覺得工部局與街上走的外國人的威嚴皆不過是認真 的兒戲,今天果然看它倒下來了,雖是日本軍所為,我亦還是很開心。而外面太 平洋上,是日本空襲珍珠港,三天就打下了香港,不出旬月,席捲了越南馬來新 加坡菲律賓,前線深入緬甸,到達印度邊境,且佔領澳洲紐西蘭對海的島嶼。這 亦是好的。

  可是那幾天里我到南京見汪先生,汪先生很興奮,我卻答以太平洋上備多力分,英美的弱點今後轉為日本的弱點,日本的武力今已到了限界,現在的戰果並未確立。當下汪先生怫然,抬頭只看天花板,我知他不願再聽我說下去了,就起 身告辭。汪先生待我,向來言聽計從,今天是第一天說話不投機了。

【野石】汪精衛確實主動提出代表中國向英美宣戰。由胡蘭成的回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一度勢如破竹,而此時汪精衛則「很興奮」,竟然連平日「言聽計從」的機要秘書胡蘭成的話也聽不進去。可見其「法西斯納粹」的立場之堅定,確實主動站在「法西斯軸心國」一邊。試問:汪精衛如果「曲線救國」,或謂「抗日誌士」,本應樂見日本軍隊的潰敗,而不會對日軍的「勝利」感到「很興奮」吧。

余英時先生說:
這裡我還要指出一項重要事實,即汪精衛的主和最早是以秘密方式向蔣和國民黨領導階層提出的,並非以他個人為和談主體。

【野石】余英時先生指出汪精衛出走的「個人原因」在於不甘成為爭權奪利的「人下人」。可謂良有以也。然若是站在蔣介石先生作為國家領袖的立場來考慮,也可從側面反映蔣先生在民族危亡之時刻,外對強敵,內有紛爭,主戰或可玉石俱焚,求和則無異「與虎謀皮」,其處境之困難,「愁苦」不足表達其心境。而蔣先生以「其介如石」的耿介堅毅,明知抗戰前途未必樂觀,卻毅然領導中國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我國軍民犧牲數以千萬計,卻也反映出中國人「士可殺不可辱」的不屈精神。與汪精衛的行為相比,何啻天淵之別?

【野石】汪精衛如果「曲線救國」,或謂「抗日誌士」,本應樂見日本軍隊的潰敗,而不會對日軍的「勝利」感到「很興奮」。請看胡蘭成以下描述:

太平洋戰爭我料到它要發生,可是一旦竟然發生了,我卻又似信似疑。對於 既成的事實與形勢,我總不像他人的安心,不像他人的以為本來是這樣的。我只 覺得天下事本來不是這樣。而亦因此,我對現前的喜怒哀樂,倒是還比他人真切 。太平洋戰爭發生,上海租界一夜之間被日本軍佔領,這就是一樁有聲色的事。 小時我來上海,見了外灘英國洋行銀行的石頭房子,有一種恫嚇,使人們的胸口 都收緊,我就起來反叛之心,覺得工部局與街上走的外國人的威嚴皆不過是認真 的兒戲,今天果然看它倒下來了,雖是日本軍所為,我亦還是很開心。而外面太 平洋上,是日本空襲珍珠港,三天就打下了香港,不出旬月,席捲了越南馬來新 加坡菲律賓,前線深入緬甸,到達印度邊境,且佔領澳洲紐西蘭對海的島嶼。這 亦是好的。

  可是那幾天里我到南京見汪先生,汪先生很興奮,我卻答以太平洋上備多力分,英美的弱點今後轉為日本的弱點,日本的武力今已到了限界,現在的戰果並未確立。當下汪先生怫然,抬頭只看天花板,我知他不願再聽我說下去了,就起 身告辭。汪先生待我,向來言聽計從,今天是第一天說話不投機了。

【野石】由胡蘭成的回憶,汪精衛確實主動提出代表中國向英美宣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一度勢如破竹,戰事順利。而此時汪精衛則「很興奮」,竟然連平日「言聽計從」的機要秘書胡蘭成的話也聽不進去。可見其「法西斯納粹」的立場之堅定,汪精衛確實主動站在「法西斯軸心國」一邊。即此一端,亦斷無為其翻案之可能。

汪精衛偽政府「代表中國向英美宣戰」一事,這裡簡單介紹:

【野石】1943 年1月9日,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臨時會議通過向英美宣戰案,正式發表《宣戰布告》。成立以汪為主席的最高國防會議,作為戰時最高權力機構。此事在汪偽報刊皆有登載。本人見過「平報」的報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查閱。此為「正史」,非野史或汪家後代「一面之詞」。

關於此事來龍去脈,當時汪精衛的機要秘書,代言人、宣傳部大員、漢奸文人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有所描述,實有參考價值。此「宣戰」之背後原因,主要在於汪精衛與日本「密約」中有「軍事同盟」一條。請看胡蘭成下述:

高陶發表的密約亦可說是事實,亦可說不是事實。前此汪先生到日本與近衛 首相當面談妥的和約草案,汪夫人給我看過,當頭有一條即是軍事同盟,我還說這條不好,要防日美開戰被牽入,汪夫人道、「這回汪先生與近衛二人是用筆談 ,連翻譯亦不用,汪先生亦曾率直言明對軍事同盟有顧慮,近衛說日美決無開戰 之事,汪先生纔同意的。」我道、「形勢將非近衛所能作主,日美戰爭我看難免 。」汪夫人不樂道、「人家是以負責的地位說此話的。」我遂默然。

【野石】「高陶事件」是原屬汪精衛集團的高陶兩人逃跑重慶,將汪精衛與日本人的「密約」內容揭發。此密約為汪精衛與日本首相近衛密談而成。再看汪精衛本人如何親自向東條英機提出向英美宣戰:

是年秋,汪先生至日本訪問昭和天皇,並與東條首相會談。行前我寫信給汪 先生,指陳太平洋的軍事已逆轉,日本必對中國讓步,與東條交涉要開足價錢。 汪先生不答。乃至日本,東條果然自動提出一切尊重南京國民政府,下令在華日 本派遣軍,大使館及僑民一體稟遵。東條且對汪先生坦白說明日本存亡不可知, 汪先生見日本在危難中如此真心,遂亦自動說要對英美宣戰,東條還勸阻過他。 汪先生是大俠,但王者應如天道無親。汪先生回南京,就召見我,說我上次信里 的見解很好,但我當面表明不贊成對英美宣戰,汪先生聽了遂又不樂。這是我最 后一次與汪先生單獨晤對,此後雖尚有幾次見面,那是在開會及讌集之地。

自由的孤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