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說大集體合作制絕對優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複製鏈接]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5-21 07: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是一名長期戰鬥在農村的村兩委幹部,解放農民是我的義務,向一切不利於農村發展的體制挑戰,向一切不利於農村發展的言論挑戰,向一切不了解農村的專家教授學者挑戰!
    為什麼走集體合作的華西村,南街村,大寨村等總比其他村富裕?有的人會說:在東南沿海和城市郊區的某些村,走的是單幹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道路,照樣很富裕。我通過調查和分析,並不是制度優勢致富,而是區位優勢和開放的機遇致富,一種是利用地理優勢和剛開放的優勢,從國外倒賣內地緊缺的商品走向富裕的,但目前已走到盡頭;還有一種情況,靠賣地給資本家和老外辦工廠起家的,也已走到盡頭。除這兩種情況外,所有的「小崗村」沒有一個富裕的,相反繼續走集體化的村,都很富裕,這就體現了一個事實:在我國農村公有制絕對優於私有制,「大集體合作制」絕對優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當時,支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理論是: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使糧食產量那幾年逐年攀升。現在支持的事實依據是:通過30年的改革,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農民工勞動力,有力促進城市的發展。
   以上兩種情況,我看是有人強加改革的支持理由,就是勉強都說不過去,就連在我一個無名的村幹部面前都說不過去,也不知當時怎樣在農村建設上構成了真理?並且到現在還有人拿他當武器,支持這種極落後的體制。
   我想:當時有人錯誤的認為,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如果分田單幹,他們認為是為自己勞動的,都會很自覺的勞動,沒有了勞動的監督成本,所以說積極性就提高了,當然糧食產量就上去了,也巧合,當時七幾年時,正是農藥化肥推廣和農民逐步認識農藥化肥的幾年。由於農藥化肥的不斷作用,糧食產量就會逐年攀升,當時人們把這種糧食產量逐年攀升的現象,歸功於農民勞動生產積極性的提高,並成為支持這種體制推廣的真理依據。於是有了農民這極端困苦和坎坷的三十年。有了現在無法解決的三農難題。
   我們分析當年的改革,也應以人為本,人是有自私的一面,但也有相互依存相互互通有無的需求,還有人各有特點,沒人監督管制,他就沒有了勞動生產的作為或胡亂作為,不但沒有提高勞動者的生產勞動積極性,反而沒有了勞動作為或胡亂勞動沒有了作為的成果。例如現在很多人棄耕撂荒,很多人胡亂施肥種植有勞無獲,有的人有資金無技術,有的人有技術無資金,有的人有勞力缺土地,有的人有土地缺勞力......所以說:分田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在改沒監督成本的同時,不但沒有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作用,相反改掉了很多勞動者的勞動作為。說當年糧食產量提高是提高積極性的表現,更是免為其說,我可以和各位打個賭:同時種植同樣土地數量的同種糧食,我科學施肥后,三年只進地收種六次,各位不施肥,三年內天天在地里勞作,三年後,各位的糧食產量可想而知:會沒我一年打的糧食多。這樣看來,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提高使糧食產量提高的說法不攻自破了。
   至於說分田到戶的改革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農民工勞動力,有力促進城市的發展。更是硬拉關係,當年剛分田到戶時,有多少農民工進城打工?寥寥無幾,一是當年城市沒有那麼多就業崗位,二是當時農村生產力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必須用勞動力親耕親作。隨著開放程度的加大,城市建設的需要,城市就業崗位增多。農村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人力勞動被機械代替,出現了大量的富餘勞動力,由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弊端,農民沒有了競爭優勢,農產品常常豐產不豐收,年年收不抵支,只得千方百計擠出人進城打工,可這種單幹體制,因為家家有土地,人人又各顧各,老人孩子土地必須有人照顧,於是很多農民勞力資源被這種體制限制在家,而此時,城市卻在不斷發展壯大,這樣就形成了:城市缺少足夠的勞動力,限制了城市的發展速度,而農村浪費著大量的勞動力不能增收,限制了農村的發展。所以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單幹體制,既限制了農村的發展又限制了城市的發展,是一種流氓體制。
    為何大集體下的農村都發展起來了?而搞單幹的村反到越來越落後了?我首先說一下當年改革時的情況吧!當年,拿我村來說,在大集體的集中發展優勢下,建起了很多村辦企業和村辦集體公益事業,78年的改革,把土地承包到戶的同時,當權人藉助改革的東風把集體企業和公益事業也「承包」了,把集體共有的資產,合理的轉歸為個人私有。這樣一部分人當時確實先富起來了,可先富起來的人,資本家商人惟利是圖的稟性也長出來了,他們不但不幫后富之人,而且千方百計算計窮人,由於失去大集體的群體依靠,這些剛富之人顯得越來越勢單力薄,一場場市場變幻風,把他們刮的蕩然無存,農村的企業沒有了,農民企業家一個個都在不斷消失,農村又變的一貧如洗了,只得藉助其他公司來搞活農村經濟,而不管國營承包給私人的公司也好,老外的公司也好,他們的目的都是「利益最大化,剝削最大化」指望他們?純粹是「雞給黃鼠狼拜年,死路一條」。所以說:我們農民最可靠的還是自己,還必須走當年的集體合作化,體現自己的發展優勢,依靠大集體辦自己的工廠公司。
    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單幹相比較,大集體優勢體現在那裡?一,首先在我國人多地少的農村,體現在農民生存優勢上。單幹使農民各行其是,生存環境惡化,到處建房,使村莊變的不象村莊,大田不象大田,道路不象道路。人情世故變的冷淡各顧,有的父子都不相顧,光寡孤獨常常病死餓死,更沒有當年大集體時學雷蜂做好事的了,人性化的和諧社會正被動物感性社會取代。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正逐步隨著黨在基層政權的土地約束籌碼的失去而失去,黨在農村失去土地約束籌碼的同時,也失去了執政資本,失去了執政能力,失去了保一方平安,搞一方建設的功能。各種封建勢力和各種非法組織趁機介入農村,撼動了我們黨在農村執政的根基,各種偷盜打砸搶現象頻繁發生,發輪功等仇黨勢力在不斷勸說「退黨」的顛覆活動。大集體下的黨支部掌管著土地集中經營,有了土地約束的籌碼,有能力控制各自範圍內的安全穩定問題,有能力調節各農戶的共同生存,促進共同富裕,農民生存問題可大大得到有效保障;二,是體現在發展優勢上,我們知道靠任何老外資本家的公司,都不能發展農村。單幹下農戶沒有一戶有能力辦工廠和公司的,就是農戶有膽借貸辦企業,各種信貸部門決不會放膽貸款給勢單力薄的農戶,農村就辦不起企業公司,就只能靠種植僅有的土地發展,沒有其他可做,但是僅有的土地收益又收不抵支,而農村的大部分勞動力又被土地束縛住,不能去增效,這就形成了發展的死結。而大集體下的農民,在強大的集體集中優勢下,辦企業公司,工廠,無論人才挑選,資金集中積累,還是借貸信用都很有條件辦起來,農民可以公共集中管理老人孩子和土地,讓多餘的勞動力進程打工,創造更多的效益來投入家鄉發展,體現出了農村完全的發展優勢,三,是體現在經營效益和效率優勢上,單幹不但束縛住大量勞動力不能進城打工增效,零散的地塊,亂占的生產小路,高科技大機械,越來越進不了大田了,生產效率大打折扣,增加了生產成本,減少了生產效益。大集體下的農民合作,不但能解放大量的勞動力進城增效,而且,使大田地可集中科學划方統籌規劃,不管水利,機械都可充分運用,大大增加效率,節約生產成本,增加經營效益和效率;四,是體現在對外競爭優勢上,我們都知道,農民為啥常常是豐產不豐收?那就是勢單力薄的農戶參與市場竟爭資源實力太渺小,參與市場競爭的基數太龐大,一戶一個競爭主體,會不產生惡性競爭?不管是買賣,農戶都沒有足夠的市場競爭資本來等待孕育好的商機,就是有好的市場商機,也會被過剩的競爭基數一哄而上衝掉,這就是市場經濟下,中國農村單幹的流氓體制強姦了農民的一切市場競爭優勢!大集體經濟下,增大了農民市場競爭資源實力,減少了市場競爭主體基數,以這樣的狀況參與市場競爭,競爭優勢將無限增大!
    最近,又有人打著還農民權利自由的幌子,妄想掩蓋事實真相,我作為一名為黨為國為民著想的村基層幹部決不答應!我要把事實真相公布與眾!並懇請主持公道的煤體發布!做真正為黨為國為人民辦事的媒體!我先代表所有的苦難中的農民兄弟謝謝了!代表所有的黨員幹部為基層的能有效政權鞏固謝謝了!
    中國經濟網 經濟博客    許鎖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