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抵制「日貨」究竟抵制了誰?】

[複製鏈接]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由於日本右翼勢力近來在釣魚島問題、東海開採石油問題、教科書問題、台灣問題和「入常」問題上屢犯眾怒,我國部分城市發生了若干「反日」事件:一些年輕人未經批准上街遊行,一些人通過各種渠道動員國人抵制「日貨」,動員人們不去「日企」上班。據悉,在遊行示威過程中,少數日本料理店和掛有日本企業商標的汽車被人砸壞。

        「抵制日貨」的口號並不新鮮。五·四以來,只要中日關係一緊張,特別是進入戰爭狀態,就會聽到「抵制日貨」的呼聲。在二十世紀,所謂日貨,絕大多數是在日本生產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不買日貨也許是一個弱國的普通百姓所能做到的僅有的有效削弱敵國實力的行為。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兩國的經濟、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日兩國的生產要素相互交流、按價值規律進行配置,經貿關係已經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局面。據報道,幾十年來,已有數千家日本企業在中國投資600多億美金。這些帶有日本血統的三資企業在合法地獲取利潤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重要的項目、巨額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優良的管理和可敬的精神。它們向中國政府繳納了大量的稅金,也給中國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學習機會,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日商到中國來投資,看中的是中國巨大的市場、穩定的秩序和合作的人民。如果我們抵制「日貨」,拒絕去日系三資企業上班,甚至毀壞有關的財物,就會損壞中國的國際形象,惡化中國的投資環境,就會影響招商引資,使國家和人民遭受經濟損失,喪失歷史發展機遇。更何況,現在的所謂「日貨」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進口日貨,它們大多已深深地打上了中國的烙印。比如,日本的服裝企業在中國採購原料,在中國投資建立服裝廠,並雇傭中國工人生產服裝,再返銷日本和其它國家,這樣的服裝是日貨還是華貨?如果我們抵制它,下崗的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日本的汽車製造企業與中國的汽車製造企業在中國合資或合作成立新的整車生產企業和發動機企業,採購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的部分配套產品,雇傭中國工人生產整車或重要零部件,然後在中國和其它國家銷售,並向中國企業分紅和向中國政府納稅,這樣的汽車是日貨還是國貨?在汽車進入家庭的時代,許多汽車由中國私人購買,屬於中國公民的私有財產,如果被砸壞了,受害者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

        我們反對的是日本的右翼勢力,不是反日,不是反對全體日本人民。中日關係,和則兩利,斗則兩傷。中日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發展中日經濟貿易,不是日本對中國的憐憫,也不是中國對日本的施捨,而是中日兩國雙贏的好事情。中國人用日本貨,日本人也在用中國貨;今天,日本人紛紛到中國投資辦廠,將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日本投資辦廠。如果中國人抵制日本貨,日本人也會抵制中國貨;互相抵制,一定兩敗俱傷。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機會損失還要比日本大一些,而這正是日本右翼勢力所希望的。

        在全球,大部分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他們渴望發達國家前來投資,他們正在或將要以優惠的條件與中國爭奪發達國家的投資和技術。我們現在應當做的是不斷地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在留住已經在中國投資的外商的同時,繼續吸引更多的外商在中國投資。在全球一體化的條件下,真正愛國的中國人,應當理智、冷靜、秩序,抓住寶貴的歷史機遇,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不斷發展對外貿易,使中國更加緊密地融入世界大潮。只有這樣,才能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文明、民主的國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4: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