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到溫總理三鞠躬我沒有鼓掌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3-3-7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仲國民 於 2013-3-7 09:30 編輯

來源:搜狐博客 作者
徐靜波
03月06日 08:24
3月5日,我起得特別的早,不是去學雷鋒,而是趕去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的開幕式。
趕到天安門廣場時,才7點多,國旗早已升起,太陽還沒有爬過國家博物館的屋頂。天氣特別的晴朗,有一種暖洋洋的感覺。
* 人大開幕式的最主要內容,是聽取國務院總理的報告。還有幾天,溫總理就要離職了。今天雖是來聽他的報告,但是內心,卻是來和他告別的。我想,過了今天,我再也沒有機會在公開的場合里,聽到他的聲音,看到他的身影。
每年的兩會,我都有機會聽溫總理的報告,都在大會堂二樓的記者席上。只是今天,我發現他的聲音有些沙啞。我在會場發了一條微博,說:「溫總理作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聲音有點啞。10年了,家不好當,一定也累了。」 溫總理是滿懷深情地讀完報告的最後一個字,喊出了一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全場是雷鳴般的掌聲,但我沒有鼓掌。
我端起相機,想拍下他離去的鏡頭。沒有想到,溫總理走到主席台中間,向主席台上的各位一鞠躬,但是,向台下的近3000名代表和直播鏡頭下的13億國民,鞠了三次躬。 三次鞠躬,是告別。我的眼睛突然有些發酸,眼珠子在翻滾。說實在,我有點捨不得他。

10年前,也是在這一個舞台上,他當選為國務院總理。當溫總理帶領新當選的副總理們走進三樓的金色大廳與記者見面時,我心裡咯噔了一下「怎麼會是他?」 那時候,他的頭髮沒有白,小小的個子,如同一名慈祥的中學語文老師。
也許我們那時已經習慣了朱鎔基總理的「冷眉橫對」和緊握拳頭的表情,看溫總理張開手掌數個數的樣子,感覺到有點「弱」。
10年過去,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中國這10年走過的路,今天我們該如何為溫總理寫一份「工作鑒定」?
在來北京之前,我在東京舉行了一次有關中國問題的講演。有一名日本人問我:「你如何評價胡溫政權的執政成果?」我是這麼回答的:
我覺得,「胡溫政權」這10年,做了三件大好事,一件是免除了延續2千年的農業稅,讓中國的農民獲得了起跑前喘氣的機會。而中央財政向農村和西部地區傾斜,使得中國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今後中國農村和西部地區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第二件是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保障制度,讓中國最底層最貧困的人群,有了最基本的社會保障。第三,是基本駕馭了中國經濟的這一艘巨輪,在大風大浪中基本上處於穩妥航行,沒有去坐過山車
。 但是,這10年,中國也出現了一些大問題,尤其是與民生有關的問題,譬如「乳」「房」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譬如戶口與讀書的問題。人民有怨氣,要開口罵,罵人總需要對象,作為共和國內閣的當家人,溫總理是免不掉要承擔起這一份職責。
現實的中國,已經出現了思想的多元化,要求的多樣化,信息的複雜化和一些公務員的懶惰享受化。人們可以不顧自己的財力與能力,一律要求與歐美看齊,人家買得起賓士,我為什麼買不起?人家住的上洋樓,為什麼我住不上?人家一年有幾次出國周遊,我為什麼出不去?更有甚者,覺得自己已經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索羅斯買得起私人飛機,我為什麼不能擁有?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印度人爬上破舊的列車車頂,在搖搖欲墜中享受著免票前進的美麗。但是,我發現一些國人想爬上的,不是印度列車,而是時速300公里的高鐵的車頂,許多人期望一夜之間發財,一夜之間變成索羅斯。但是一旦沒有坐穩摔下來,就要罵娘,就要找人算賬。「我沒有錯,TMD的全是你們的錯」,這是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在經歷了生活的折磨和嘆息后,產生的一種錯覺。
我在講演會上說,溫總理和他的領導與同事都很想儘快地解決這一些問題,讓中國儘快和諧小康起來。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中國的現實政治,已經不是強人政治。總書記或總理的批示有時候也會出不了中南海。一些地方諸侯們也會只喝酒不幹活。說白了,中國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撞在前進的牆壁上,這堵牆,就是體制問題。
昨天,我請教了剛剛退任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先生一個問題:「中國該如何撞破這堵牆?」施先生是中南海的頭號智囊,也是中共十八大報告的主要起草者。他對我說,中國要實行政改,遇到三個核心問題:第一,是要堅持中國近代史選擇的根本性政治制度,包括政協制度,在此基礎上實行存量優化,還是另起爐灶。第二,是補天補台還是拆天拆台,應該補共產黨長期執政,八個民主黨共同參政的「天」,而不是去拆除這個「天」。第三,我們提出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與依法治國,那麼是堅持三條還是三者選二?這也是關鍵。
施先生把很複雜的問題,說的很清水。我理解到的是,「胡溫政權」一直想政改,但是,一直找不到一個最妥當最合理最安全的政改路子,結果只能是經濟開快車,政治駕馬車,同在一個道上,不是一個速度。而如何實現才能「同道同速」?這一課題只能留給新一代的領導人去解決。
中國應該選擇一名怎樣的政治家來當總理?我想不是一個人事角力的問題,而是每一個階段中國社會的需求問題。就如中國要完成經改,就需要要有朱鎔基被棺材的狠心一樣。時代造就一個「溫總理」,我覺得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他沒有在地方輪流當一把手的經歷,卻是誰都沒有經歷過的中央辦公廳的「三朝元老」。他具有極強的協調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是他沒有揮刀砍下去的個性。他一直期望用心去與國民交流,但是,許多時候因為種種原因,還來不及讓人感受到那一顆心,事情就已經滑坡。他很想為國民做更多的事情,卻發現自己也撞在了體制的灰牆上。
在去年兩會的溫總理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我坐在台下聽,那時我才感悟到:「本以為總理無所不能,沒想到總理也有無可奈何時」。這10年,辛苦您了!
我不是想為溫總理當辯護人,而是覺得有必要深深思考一些中國政治與社會的現實問題。我們需要批評,但是不需要怨天怨人。因為在中國,任何問題的解決,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而不僅僅只需要制度,這是中國政治文化的特色。或許我們還需要等待,但是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新政所帶來的一份希望。 我相信,中國社會制度會越來越完善,中國這一個國家會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旅居日本21年,一直不願意放棄中國國籍的信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