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探尋王府的前生今世

[複製鏈接]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1-4 06: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舊時王公貴族的生活棲息之地,北京城自然遺留著許多的王府舊跡。據統計,北京現存王府19座,其中親王府15座,郡王府4座。這些王府留下來的遠遠不止一個大院或者一個建築,更多的是一種歷史,一種文化。留下來的這些王府到底是什麼樣子?它們現在的境況如何?帶著種種疑問,也帶著對祖輩文化的一種憧憬,我們遊走了幾家王府,尋找它們的過去與現在。

  恭王府

  如果在北京城裡說王府,現在人們能想到的,第一個便是恭王府。恭王府裡邊曾經住過兩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和|馬哈蘇德,一位是恭親王奕。雖然「恭王府」的名字源於恭親王奕,但是這家宅第所印刻的卻大多是和|馬哈蘇德對權力和金錢的追求。

  一進大門,首先看到的便是和|馬哈蘇德的「藏寶樓」。「藏寶樓」里有99間半屋子,之所以是99間半,是因為這個數字是故宮房間數字「9999間半」的尾數。「藏寶樓」里每間屋子的窗戶形狀都設計的不一樣,和|馬哈蘇德靠這種辦法來區分哪間屋子藏什麼寶貝。從西洋門(當時在北京只有3個,這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另一絕是戲樓和福字碑)進去,就能看見一個巨大的太湖觀賞石,因為它的造型很像是觀音娘娘抱著小孩,所以名為「送子觀音石」。和|馬哈蘇德只有1個兒子,他之所以把這塊石頭矗立於此,也是表達了自己想要兒孫滿堂的願望。

  在「送子觀音石」的旁邊,便是「蝠池」,這個池子的形狀設計得很像是一隻蝙蝠在翩翩起舞。蝙蝠在滿族的習俗里有吉祥如意、幸福美滿的含義,所以這個池子也是為了納福。池子的兩邊種滿了榆樹,榆樹的樹葉一落到池子里,就像銅錢一般發光,寓意是「財富」。整個蝙蝠和榆樹的造型也寓意著「富餘」(蝠榆的諧音)。都說恭王府是福地,除了這個蝠池,這裡自然還有很多處體現了「福」的含義。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園中的康熙御筆「福」字碑。由於康熙很少留下墨跡,這個「福」字非常珍貴,號稱「天下第一福」,到這裡來的遊客都免不了要進到山洞去觀摩一番。

  在恭王府,有興趣的遊客還可以在裡面的戲樓里聽戲,這將是另外一番享受。

  地址: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交通:111路、107路北海北門站下

  開放時間:8:30-16:30

  參觀費用:20元

  循郡王府

  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後追封循郡王爵。後來過繼循郡王為嗣子的綿懿按貝勒府的級別修建。西部正院(15號)是現存較少的貝勒府形制的府第,有正堂5間(已拆除),後院還有正房和配房,東跨院屬花園和生活居住區。東部是一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分主院、中院和後院,布局相似,有北房和東西配房。

  如今的循郡王府已經成為了老年活動中心,一般不接待遊客參觀。現在保存的建築都非常美觀,但是據門口的一位老爺爺說,文革期間這裡曾經遭受了很大破壞,現在的景象只是以前的二分之一。

  地址:安定門內大街方家衚衕13號、15號

  交通:850、124路等公交車方家衚衕站下

  濤貝勒府

  從恭王府到濤貝勒府,不過是幾十米的距離。這裡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肪幼〉撓渫醺廡鞫四(1902),醇賢親王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鍾郡王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現存古建築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門東向。

  不過,如今它既不是王府,也不是旅遊景點,卻是學校。目前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北京市第十三中學,還有一部分是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校區。

  我們到達第十三中學的時候,一開始被門衛友好地拒絕參觀了。幸運的是,正好碰上了十三中的吳勝九副校長,他給我們做了很仔細的解說。原來,這家王府主要分中路和東路及西路。中路有四進院落,東路亦有四進院,后三進院為三合院。現在保存比較完好的是東路。東路以前是接待客人或者外事活動用的場所。現在門口院落的建築保存的很漂亮,同時也能看見小院過去校園裡新蓋的一些現代化大樓。轉個彎,我們才到了大學校區。這裡也是有門衛把守,不讓參觀的。後來進去轉了一圈,發現裡邊的景色比起外面的大樓真是有另外一番天地。園子里怪石嶙峋,亭台樓閣都各具特色。綠樹成蔭,讓人忘記自己置身何處。有一個格格樓,據說是曾有一位格格在裡邊殉情而死。

  地址:西城區柳蔭街27號

  交通:13路、111路、107路北海北門站下

  慶親王府

  從濤貝勒府現在的大學校區走路到慶親王府,也就10分鐘的路程。慶王府是在光緒十年(1884)晉封慶郡王后按王府規制改建,始稱王府。王府建築分三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現只余后寢1座,東部亦已改建。現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區,1949年後,京津衛戍區司令部設此。

  由於是軍事管理區,我們只能從外面觀望了一下王府的大致情形,總體感覺是面積比較大。後來走到了它旁邊的梅蘭芳故居,本來以為它也是某個王府的舊址,後來從管理人員口中得知,它以前曾是慶親王府馬官居住的地方,梅蘭芳先生曾經在裡邊生活了10年。

  地址:西城區定阜街3號

  交通:55路劉海衚衕站下

  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就在後海邊上,離慶親王府大概有15分鐘步行的路程。

  醇親王府原為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府第,清末成為聲勢顯赫的醇親王和攝政王載灃的府第,溥儀生在醇親王府。在清代王府中,它以規模宏大著稱。王府花園后成為宋慶齡故居,王府主體建築則一直由衛生部使用,現衛生部已遷往新的辦公大樓。2003年修繕完工後成為了國家宗教事務局的辦公地點。

  要參觀的話,可以到宋慶齡故居,醇親王最後10年從正宅遷出,一直就住在這個園子里。園裡的恩波亭,寓意是「皇恩浩蕩」。此亭兩面臨水,因為奉旨引玉泉水進園,是京城惟一引用玉泉水的花園,這個亭子就是為了謝恩而建的。所以,這個園裡的水都是活水,與北海、后海、故宮的水相通,有時候還能在園子里看見從后海游進來的鴨子。

  地址:西城區后海北沿44號

  交通:地鐵積水潭站下,55路公交車也可到達

  開放時間(宋慶齡故居部分):9:00-17:30

  參觀費用(宋慶齡故居部分):20元

  孚郡王府

  這裡最初是怡親王的新府。因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親王允祥死後,舍原府改建成賢良寺,皇帝又另賜此地給第二代嗣王弘曉。為和舊府有別,習慣稱其為怡親王新府。當傳至第六代襲王載垣,與鄭親王端華等同為顧命大臣,被慈禧皇太后奪爵賜死,府邸被朝廷收回。道光皇帝幼子道光三十年(1850)封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遷出皇宮居住於此稱孚郡王府。因其排行第九,俗稱九爺府。

  如今在大門外,已經很難看出舊日王府的一點蹤影。經過一位老爺爺的指引,我才找到了被掩蓋在樹枝下的「孚郡王府」的牌子。王府的院子很大,不過大多是居民區,頗為嘈雜。走到中院,才能看見一點王府的景象。不過裡面有八家單位在辦公,「謝絕參觀」的牌子掛的也很明顯。走進一看,最顯眼的是正殿(銀安殿),以及前面蹲著的兩個大石頭獅子。

  地址: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37號

  交通:420、810路公交車朝內小街站下(京華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0 08: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