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三省的繁榮與衰落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3-1-21 1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東北獨特的地理和地緣政治形勢決定了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東亞、北亞各大政治勢力的演武場,多少次文化建設在毀滅性戰爭後幾乎要重新來做,這是東北古代文化缺少遺存的重要原因,而東北歷史的本來面目也就更加撲朔迷離,令史學家望而卻步。可嘆的是,在文化紀錄和傳播手段日益完備的近現代,我們仍然難以知道東北的那段歲月。

零星讀到過《奉天日報》和《滿洲日日新聞》等張作霖時期和偽滿洲國時期的報紙,但對東北從1920年到1949年的歷史一片模糊。讀罷曲曉范先生的《近代東北城市的歷史變遷》,除了驚訝於東北昔日的富強,更佩服於曲先生治學的公心、魄力,悲嘆於中國的文化胸懷。


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關於東北1949年以前的歷史,講的只是奉系軍閥和關內軍閥一樣壓榨百姓,偽滿洲國的14年就只是日本如何奴役人民。而對關內中國工商業介紹得太多,以致於誰都知道上海、天津、青島、武漢,知道江浙財團。關於中國電影史則總是反覆講上海影業的繁榮,阮玲玉、胡蝶、趙丹廣為人知,而對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廠——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隻字不提,總是直接跳到1945年中共到長春接受日偽設備、廠房、人員,成立東北電影公司。


這就有太多的自相矛盾,怎麼1949年的東北突然就成了共和國長子?東北又是拿什麼來支援解放戰爭和赤貧中國的建設?長春又怎麼突然成了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其實,東北人從年紀大的長輩那裡很難聽到象關內那樣的對於舊社會生活的痛苦回憶,小時候的疑問在曲先生這部書里我們找到了線索。


1925年,奉系軍閥在第三次直奉戰爭勝利后佔領上海,這背後的基礎就是東北的經濟已經比肩江南,20年代末東北工業化水平已超過長江流域,張氏父子的新政使東北的民族工商業成為日本滿鐵附屬地經濟的威脅,這成為9.18事變的經濟誘因。東北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和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而直到1949年,關內中國可憐的的工業還只是局限於幾個大城市。


20年代末,北平、上海拍發到歐美的電報需轉經瀋陽。東北易幟前夕,東北擁有了中國最強大的海空軍,易職后全部移交南京政府。而當我們廣泛宣傳上海灘的繁華時,千萬不要忘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亞洲第二國際大都市 ——哈爾濱,34家外資銀行在哈埠開設分支機構,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業務往來,哈埠的金融動態左右遠東的金融形勢。


在哈爾濱的外國商業機構達 1809個。1928年,以出超實際利益比較,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坐全國六大海關頭把交椅,成為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 1926年,中國第一座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成立並開播。1928年5月,哈爾濱車站已經可以出售直達歐洲各城市的客票。


1932年3月9日,偽滿洲國成立, 1943年,當時世界上約有80個獨立國家或政權,承認偽滿洲國的有蘇聯、泰國等23個,中華民國雖不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性,但在1935年之後與其建立了通郵、通車、通航及貿易聯繫。從1933年到1942年,偽滿當局詳盡規劃了大大小小109個城市的建設,而這樣的對東北的全面系統規劃我們還沒有做過。


長春曾是亞洲近代唯一一個比東京還先進的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國都新京(長春)」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稱。到1942年,長春人均佔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1934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長春規劃120公里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採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


偽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由於關內連年內戰,赤貧的中國人口大量湧向關外,1936年1月,全東北人口3097萬,到年底猛增到3701萬人,1941年達到4229萬人。東北在張氏家族時代就以驚人的城市化進度超越東部沿海,偽滿時期城市人口繼續增長,1931年9.18事變前夕,東北城市化水平為11.5%,1942年達到23.8%,而中國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達到18.96%(2001年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達到52.1%,而2003年中國城市化水平為37%,)。1939年東北鐵路里程超過10000公里,1945年達到11479公里,而中國1949年鐵路總里程22000公里,1943年東北公路總里程近6萬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國含東北在內公路總里程才8.09萬公里。


1932年,東北航空線總里程1.5萬公里,當年或近年的中國航空線總里程目前沒有數據,但是可以參考的是,1950年的中國民用航空線總里程才1.14 萬公里。1940年,時速130公里的彈丸高速列車由大連機車廠研製成功。1934年至1943年運營於南滿鐵路新京至大連區間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採用大連製造的SL-7流線型機車,全封閉式空調車廂。


到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從瀋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瀋陽鐵西區被譽為「東方魯爾」。東北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國2003年才達到 57.5%。


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發電,1943年,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而到了 1949年整個中國發電量才43億度。1943年時,東北以佔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佔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 93%的鋼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機械,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1945年時,全中國工業總產值東北佔85%,台灣佔10%,連年內戰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其餘部分只佔5%。


作為全亞洲最美麗的城市,長春一度成為許多學者討論國民政府還都何處的首選。膠著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為了換取蘇聯參戰以大幅減少自己對日作戰的傷亡,在雅爾塔,以中國在外蒙古和東北權益的巨大喪失為代價換取了蘇聯的參戰,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聯150萬軍隊在滿洲里、朝鮮半島北部、南薩哈林島(庫頁島)迅速摧毀了日本軍隊。


僅僅23天的戰爭,蘇聯軍隊以極少的對日作戰傷亡從中國換取了巨大利益,(中國抗戰後沒敢追究關於中國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加入蘇聯成為圖瓦人民共和國的問題,又在1946年1月被迫同意了外蒙古獨立,合計失去達173.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打下1300萬平方公里江山的清政府才丟失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唐努烏梁海地區和外蒙古大部是豐美的草原和高山森林、草場,還有星羅棋布的湖泊和豐富的礦藏,而我們中國人至今還以為那裡都是戈壁荒漠。)


還繳獲了豐厚的戰利品。這還不知足,從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蘇軍把東北的工廠、礦山、電站等物資絕大多數拆運回國,9月起7個月里火車日夜不停,甚至連長春市政府的辦公傢具都不放過。僅拆運宏大的鞍鋼就用了40天,發運貨車60列。1945年11月15日前,僅從瀋陽每天就有200輛貨車開往蘇聯,到1946年初,大瀋陽90%以上工廠都成空殼,連門窗都被拆走。共計劫走東北鐵路機車的75%和貨車的93%,而東北集中了中國當時的大部分鐵路物資和幾乎全部的世界先進水平的運輸車輛。


東北抗日英雄李兆麟將軍抗戰後曾任中蘇友好協會會長,面對當時東北複雜險惡的形勢,他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堅定地說:「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喚起人民的覺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據我黨的一貫說法是,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將軍在哈爾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但至今仍有歧義認為是蘇軍所為。著名地質學家、吉林人張莘夫受國民政府委派接收撫順煤礦,1946年在試圖阻止蘇聯工程師運走工廠里的機器時被害。鑒於蘇聯在伊朗、東北、東歐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威脅了美國利益,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在中國要求下對蘇聯提出交涉,1946年3月蘇軍開始回國。



看一下過去,在看看東北的現在,我們幾乎難以相信這就是哪個創造了偉大歷史的東北。


今天東北的衰落則是大家都可以看見的,以遼寧為例。上世紀70年代末,遼寧省的生產總值列全國第4位,工業產值幾乎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4,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數量和資產約佔全國的1/10,其發電量、油煤開採、機床等產量都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與東部其他省份相比,上世紀80年代,遼寧經濟總量是廣東的2倍,與江蘇、山東大體相當(請不要忘記,他們的人口是我們的2倍)。


此後情況開始發生逆轉,遼寧經濟發展速度不僅明顯低於東南沿海省市,也低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2007年,廣東省的GDP總量是遼寧省的3倍,江蘇和山東是其2.5倍以上。而且遼寧沿海六城市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相比,差距更加明顯。與此同時,遼寧省中心城市競爭力也在下降。在2000年至2010年中國50城市競爭力增長指數排名中,大連排20位,瀋陽僅排26位。另外,遼寧一直為之自豪的裝備製造業競爭形勢並不樂觀,在中國有裝備製造中心定位指標的43個城市比較中,裝備製造競爭力瀋陽僅排第9位,大連排第19位。


自1978年以來的20多年間,東北三省工業總產值在全國所佔份額一路下跌,由原來的16.5%下降到9.3%,降幅超過40%。東北三省工業產值在全國的排序不斷後移:遼寧省從全國第2位下降到第5位,黑龍江省從第7位下降到第14位,吉林省則從第15位下降到第18位。甚至出現了一個名詞叫「東北現象」。可悲。可憐!
  

我們在來看一組數據。根據首部東北藍皮書《2006年: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藍皮書指出,東北經濟區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經濟區之間比較,2004年東北經濟區生產總值相當於長三角的一半,略高於珠三角和京津冀;但從人均生產總值來看,遠落後於三大經濟區,僅是珠三角經濟區的1/3左右。以及其他一些經濟數據,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經濟區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75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9422元,還不足珠三角經濟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北京、天津和河北省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5638元、11467元和7951。自己比吧。還說什麼?東北的經濟幾乎在近6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衰落的歷史。實在太灰黃了

關於東北經濟衰落有很多說法。有制度說,有思想說,有社會環境說,還有人的素質說,還有項目怪圈論,很奇怪,就是沒人從中央對東北的無償抽血談論,這種把責任都推給東北人的種種說法無疑是為了轉移東北人的注意力,如果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東北人自身,我相信這是不客觀也是不能說服人的。很多人在有意地的迴避談論這個問題,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相信也說服不了別人。


東北到底為什麼衰落,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

2

主題

413

帖子

10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2
沙發
hello1125 發表於 2013-1-30 18:00 | 只看該作者
可以分兩個時間點看,國民黨時期那裡叫遠東,和現在沿海特區有點像,中央政府權利不很強,開放性很強,資本主義社會。
從共產黨時間看,中央的抽血不應該是東北衰老的主要原因,你看現在中央還抽廣東的血呢,主要是長期實現很強的社會主義國企制度,重工工業性質,一旦改革開放,就不適應市場經濟了,沿海有著特區,早期沒有很大國企,很容易實現資本主義,所以發達起來,東北的過去的機製造成了人才和經濟都不適應現在的形勢。所以衰老厲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0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