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事攝影家查春明用變焦鏡頭見證殲15首次降落航母(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2 2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3-1-2 23:46 編輯


新華社高級攝影記者查春明大校是當今活躍在新聞領域的頂尖級軍事攝影家、航空攝影家之一。

  這是一個讓中國人期盼百年的神聖時刻,是一個令全球華人無比振奮的時刻,是一個載入中國海軍發展史的里程碑,也是一個讓我見證歷史的莊嚴時刻。

  2012年11月下旬,殲15艦載機首次在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上成功起降,舉世矚目,霎時間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我作為新華社軍事記者,有幸用手中的相機,親歷和見證了殲15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成功著艦和滑躍起飛的全過程,並通過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出新聞照片,為自己的軍事攝影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航空母艦「遼寧艦」的跑道只有200多米,僅為陸上跑道的1/15。飛行員在空中俯瞰「遼寧艦」猶如一枚郵票大小,體型龐大的殲15艦載機要在航空母艦的狹窄空間上起降猶如在刀尖上跳舞,在業內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蹈」。 

  精心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為了確保完成這次拍攝和發稿任務,離京前我曾仔細推敲每一個拍攝環節,進行了精心準備,以免出現意外,確保拍攝和發稿做到萬無一失。

  我了解到,為了人員安全起見,航母上的拍攝區域要受到嚴格的規定限制,不能隨便走動。這就需要我考慮到能去的拍攝位置有幾個?這幾個點能夠拍出什麼樣的畫面?在這幾個點上拍攝需要什麼焦距的鏡頭?相機的拍攝速度定在多少為宜?感光度定在多少為好?CF儲存卡要用多大?儲存格式設定多少合適?等等,對於這些個問題,我都一一進行了認真考慮,甚至就連帶什麼樣的攝影箱適合在航母上使用,我都進行了反覆選擇,基本做到準備充分,心中有數,因為我深知:「細節決定成敗」。

  為了便於拍攝艦載機在航母上著艦時那稍縱即逝的快速動作,我決定輕裝上陣,只隨身攜帶了兩個機身:佳能EOS-1DX和1DⅥ,這兩款新機身都具備高速連拍的功能。相機的快門速度設定在1/2000秒,在拍攝艦載機起降時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兩隻機身上配裝的鏡頭分別為16-35和28-300MM變焦鏡,這兩款鏡頭使用起來不論是拍攝甲板上的近景還是遠景,只要站在居高臨下的艦島上,就足以拍攝到出現在航母甲板上的一切場景。  


「遼寧艦」機務人員在為殲15飛機進行起飛前準備。(查春明攝)

  為了保證在航母上能夠將送審過的新聞照片稿件在第一時間發回北京總社,我專門攜帶了「比干-700」型攜帶型海事衛星設備和攜帶型筆記本電腦,憑以往的出海的經驗,如果在航行中的軍艦上將這兩種設備進行連接,再尋找到海事衛星信號后,就可以在大海上的任何海域將照片發回北京。我在往年隨海軍軍艦出國訪問時,曾多次使用這些設備在茫茫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將新聞照片傳輸到遠隔萬里的祖國北京。

  乘直升機登上「遼寧艦」

  當我們接到這次採訪任務時,「遼寧艦」已經出海十多天了,鑒於時間緊迫,要想儘快登上「遼寧艦」,最佳的選擇就是乘直升機登上這艘在渤海海域航行的航空母艦。

  於是,我們4家中央新聞單位軍事記者一行10人,在總政宣傳部外宣局領導的率領下,乘火車從北京直赴東北某地,再驅車來到渤海灣海軍某軍用機場,搭乘海軍航空兵的直升機登上「遼寧艦」。

  可不要小看這10名軍事記者,就是他們在幾天後發出的關於「殲15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成功起降」的文字、圖片和廣播及電視新聞,足以讓全世界震驚,引起國內外新聞媒體和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擔任這次空中飛行任務的,是海軍航空兵第一支艦載直升機部隊的機組,蒙光明副團長擔任機長。我和蒙光明是熟得不能再熟的老戰友了,2010年我們曾一起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遠赴亞丁灣和亞非五國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任務,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多次乘坐他駕駛的直升機在印度洋上進行航拍,每次我們都相互配合的非常默契,順利完成任務。 


殲15艦載機系泊在航空母艦上。(查春明攝)

  登機前我了解到,自從「遼寧艦」進行海試以來的兩年間,蒙光明率領著他的機組成員為航母執行飛行保障任務,開闢了一條新的空中航線,無數次往返於航母和陸地之間,成為艦載直升機在航空母艦上首次著艦的第一人。

  下午2時許,我們驅車準時來到停機坪,此時直升機已經開始隆隆發動了。當我登上直升機時,坐在機長駕駛位置的蒙團長轉過身來激動地和我緊緊握手,意思是:老朋友,又見面了!當我環顧機組人員時驚奇地發現,6名機組人員中竟有3名是我們一起出訪亞非的戰友,由於在轟鳴的機艙里說話聲音無法聽到,我們只好用握手和擁抱來表達此時此刻的激動心情。

  按照人員乘機規定,登機后我們剛把救生衣穿好,直升機就轟鳴著拔地而起,緊接著機頭向下一點,朝著渤海的深處飛去。

  直升機在500米高度在海面上飛行不到一小時,就飛臨「遼寧艦」上空,我透過舷窗從空中望去,威武的「遼寧艦」猶如龐然大物,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寬敞的飛行甲板呈長方形,甲板上標有不同顏色的實線和虛線清晰可見。

  直升機開始下降高度從航母的右後方進入,很快就對準了「遼寧艦」的尾部,200米、100米、50米、20米,隨著機身輕微震動,直升機穩穩地將落在「遼寧艦」的飛行甲板的3號停機坪。

  直升機的艙門打開了,我踩著梯子踏上了航空母艦的堅實的甲板。一陣寒冷的海風襲來,讓有點發暈的我精神了許多,我抬頭望著高高艦島上的獵獵飄舞的八一軍旗,心中默默地說:「遼寧艦」,我來了! 

 
殲15艦載機系泊在航空母艦上。(查春明攝)

  見證激動人心的時刻

  登上「遼寧艦」的第二天,我們就迎來了載入中國海軍歷史的重要的日子。殲15艦載機將要在航空母艦上首次降落和起飛,是成功?還是失敗?這個問題讓許多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無論是艦上的指揮員和普通官兵,還是科研專家和船廠工人,包括我們在現場採訪的新聞記者,都在盼著這一天早日到來,又都為艦載機首次著艦捏著一把汗。

  這個即將發生在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從事軍事攝影30年來從未有過的拍攝內容和場景,以往的拍攝經歷和經驗都無法借鑒,能不能完成這次採訪任務?還真讓我心裡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在航母上的第一個夜晚,我久久難以入睡。

    1、進入拍攝陣位

  翌日上午8時許,我披掛起兩套數碼相機,提前來到事先選好的拍攝位置——艦島塔台的頂部,發現這裡已經架設了兩台攝像設備,狹小的空間只能再容下一個人。這個機位是拍攝艦載機著艦掛阻攔鎖的最佳位置,距離飛行甲板的高度約15米,距離艦載機著艦的位置也只有20米,4道阻攔索和整個甲板盡收眼底,長短兩隻鏡頭在這裡都可以發揮作用。

  但我很快又發現,這是一個沒有遮擋的突出部位,雖然這天陽光明媚,但海上的風很大,氣溫也非常低,儘管我穿了兩條毛褲,還套上了厚厚的軍用棉大衣,再加上救生衣,強勁的海風很快就把幾乎懸在空中的我吹了個透心涼。這還不算,海上的低溫還使充滿電的相機電池電量大減,我只好將雙手緊緊護在相機的電池盒上,使電池的溫度下降的慢些。

  8時30分,「遼寧艦」的廣播里傳出播報:「殲15飛機552號已經起飛,預計30分鐘后臨空!」

  9時許,遠處的天邊傳來飛機的轟鳴聲,我全身的神經立刻緊張起來,甚至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我舉起相機向天空望去,很快就從28-300MM的長焦鏡頭中捕捉到了殲15艦載機的身影。


殲15艦載機尾鉤掛上阻攔索的瞬間。(查春明攝)

  2、抓拍艦載機著艦

  轉瞬間,552號艦載機已經飛到「遼寧艦」的上空,緊接著從左舷開始向艦艉繞飛,將機頭對準航母的甲板跑道,轉眼間就來眼前。

  也就是幾秒鐘的時間,552號威武的身軀伴隨著強大的轟鳴聲在甲板上通場而過,由於距離太近,艦載機那高分貝轟鳴聲震耳欲聾,幾乎要把耳膜震出血來,我急忙用軟紙堵住耳朵。

  很快,殲15在航母的左舷海空中畫了個圓。「552號開始著艦了!」不知是誰提醒了一句。只見殲15艦載機開始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調整好姿態飛至艦艉後上方,對準甲板跑道,以近乎完美的下滑軌跡開始降落。我立刻舉起裝有長焦鏡頭的佳能EOS-1DX相機,屏住呼吸將552號鎖定在相機的取景框里。

  9時08分,驚心動魄的場景出現了:20多噸重的艦載機以每小時200多公里的時速、自身4倍的重量猛地「砸」在甲板上,兩隻後輪與甲板猛烈摩擦后竄出兩股白煙,機腹後方的尾鉤牢牢鉤住第二道阻攔索。剎那間,風馳電掣般的艦載機在阻攔索的作用下,只向前衝出了幾十米,就穩穩地停在飛行甲板的跑道上,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552號艦載機飛行員將這段「刀尖上的舞蹈」在瞬間演繹的非常完美和精彩!

  我站在高高的艦島上,親歷和見證了中國海軍史這最為偉大的一幕,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我用每秒12張的高速連拍,將這段完美的「舞蹈」完整地記錄下來,通過相機觀片器回放,逐一觀看了剛剛發生的場景,確認拍攝到了關鍵畫面,「成功了!」,我懸起來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3、追拍艦載機滑躍起飛


  拍攝完艦載機著艦后,我迅速下到飛行甲板,向位於艦艏的552號艦載機跑去,記錄下了向飛行員獻花、各級領導和指揮員眼含熱淚與飛行員緊緊擁抱的感人場面。我也被這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所感染,止不住的眼淚奪眶而出,以至於擋住了我的拍攝視線。

  一個多小時后,552號艦載機經過加油和地面起飛準備,將要在「遼寧艦」上滑躍起飛。拍攝殲15艦載機滑躍起飛的位置,我選擇在駕駛室頂部平台,這裡能夠看到殲15滑躍起飛的全過程。

  起飛助理將552號艦載機準確引導到起飛位置,偏流板打開,止動輪升起,艦載機兩台發動機開始加力,噴出藍色火焰,轟鳴聲震耳欲聾。只見飛行員頭靠座椅后枕,抬起右手行禮,示意起飛助理可以起飛。

  起飛助理看到飛行員的手勢后,右手臂迅速指向前方,如同矯健的射手。「航母style」就此誕生。「砰!」止動輪擋迅即放下,戰機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飛速沖向艦艏的14度滑躍甲板,托舉著戰機駛向湛藍的海天,此時,艦上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現場有不少人在用手擦拭著激動的淚水。是啊,中國人的百年夢想,今天終於實現了!怎能不讓人感動落淚?

  在這短短的幾秒鐘內,我用20多張照片追拍下了戰機起飛的全過程,場景非常壯觀、震撼!戰機加力起飛時發出那強大的轟鳴聲,似乎要把我的胸腔和耳膜穿透,我不由得張開嘴隨著轟鳴聲大吼起來,才感到舒服些。

  在接下來的兩天里,我逐一拍攝到了多名飛行員駕駛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和滑躍起飛的珍貴場景,記錄下了發生在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上的精彩華章,每一名試飛員演繹的「刀尖上的舞蹈」,都是那麼精彩、那麼完美、那麼動人心弦!

  後記:最艱難的海上發稿
  
  按照上級發稿規定,參加採訪的中央新聞單位將在11月25日統一發稿。24日深夜,「遼寧艦」駛入大連港錨地進行錨泊。時針指過25日零時,我背起海事衛星和筆記本電腦,來到「遼寧艦」飛行甲板的尾部,準備將通過審查的新聞照片預發回北京總社。

  冬日的大連港寒風刺骨且風力很大,呼呼作響。當我剛把衛星天線架好還沒有傳稿,渾身已經凍透,雙手不聽使喚,就連筆記本電腦也快凍得要死機了。於是,我急忙回到住艙把所有的厚衣服穿在身上后返回甲板繼續傳稿。

  誰知,第二個問題又出現了:海事衛星天線只有對準天上的衛星才會有信號,由於海風和海流不停地轉向,數萬噸的航母在海風和海流面前也只能束手就擒:隨波逐流,艦體方向總不能固定,一張照片傳了不到一半航母就轉向了,造成衛星信號中斷,還得重新調整天線尋找信號,當我再重新傳輸照片時,剛才的情況又發生了。調整、中斷,再調整、再中斷,16張照片讓我發了3個多小時,寒冷、飢餓、焦急、煩躁,讓我苦不堪言,這是我十幾年來在軍艦上用海事衛星發稿最為艱難的一次。

  不過,蒼天不負有心人。當我將16張數碼照片傳回到新華社攝影部后,值班編輯將這組照片對國內外播發了通稿,引起國內外眾多媒體的強烈關注。

  這組照片最先在新華網首頁頭條出現,又被全國448家網站轉發,新華軍事的訪問量達2201488次,新浪微博當日被轉發上千次。

  新浪微博網友「風生水起每一天」留言說:「舒服,這組照片夜裡看完提神,比喝咖啡還提神,算是萬里長征邁出了堅實一步。」

  新浪微博網友「環球音樂放送」留言:「新華網的殲-15艦載機著艦遼寧號照片,張張高清!真給力!」

  新浪微博網友「蹉跎網事」留言:「喜歡這些圖:承載著大國夢想,起飛!」

  11月26日,全國各地上千家報紙都紛紛刊登了這組照片,有多家報紙還辟欄登出了攝影畫刊。據新華社不完全統計,這組照片被國內外1938家中文報紙採用,幾乎涵蓋了全國所有的省地市的報刊。(本報獨家專稿查春明)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2 23:47 | 只看該作者
  查春明大校的航空攝影情緣

  新華社高級攝影記者查春明大校是我的戰友,他是當今活躍在新聞領域的頂尖級軍事攝影家、航空攝影家之一。

  八九十年代我們曾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幾乎同時從水兵邁入軍事攝影記者隊伍,又同時從青島調入京城。那年,他的一幅《軍禮》榮獲年度新聞攝影金獎一舉成名。

  查春明特別鍾愛航空攝影,他從不放過航空攝影的機會,在執行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和軍事行動報道時,他總是下決心選擇乘直升機航攝。

  80年代,黃島發生特大油罐爆炸火災,他不顧危險乘直9飛赴火場,航拍了一組俯視圖片,向全世界形象報告了災情實況,並一舉奪得全國新聞大賽金獎。

  90年代,渤海灣發生特大沉船淹亡事故。查春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並多次搭乘直升機升空參加搜救。他拍攝的專題圖片報道,以真實的災難現場細節,震撼的視覺衝擊效果,再次捧得全國新聞攝影金獎。

  進入新世紀,作為中國海軍艦艇出訪編隊隨艦記者,我們一起踏上週遊世界三大洋的航程,並住在一個艙室里。我們一起闖過海盜出沒的索馬利亞海域,戰雲密布的阿拉伯海域,並一起經歷了世界海洋死亡之角比斯開灣12級颱風襲擊的36小時。在23000海里的漫長航程中,只要有升空航攝的機會,查春明總是在飛機上伸出鏡頭俯視大洋。

  多年的軍旅生涯,多年的摸爬滾打,多年的居無定所,使查春明身上多處受傷,最嚴重的是椎間盤突出症。記得,在一次在航攝中,由於飛機猛烈顛簸,他的腰椎間盤脫出了。象似整個人斷成了兩截,我被這種癥狀嚇呆了,完全不知所措。查春明疼得滿頭大汗,他強忍疼痛大喊:「給我壓下去,別怕!往下壓呀!」我找准位置閉上眼睛,狠心往下一壓,查春明的腰複位了。像接受大刑伺候,他大喊一聲癱在地上,渾身被汗水濕透。飛機到達地標上空,機艙門打開了,我驚奇地發現,查春明竟然強忍疼痛,艱難地爬向艙口,照例把鏡頭指向大海。

  軍艦回到祖國,與查春明分別時他對我說:「牟兄,這活幹不了了,以後我可能上不了飛機,出不了海了!」

  事隔十年,今天翻看他的簡歷,我發現他這些年20多次乘機飛赴南沙、西沙群島採訪,並乘坐海軍直升機航攝南沙、西沙群島。他又先後十多次乘威武的中國軍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出訪美洲4國、歐洲4國、韓國、巴基斯坦和亞非5國和拉美4國,踏訪了幾十個國家,足跡遍及世界三大洋,總航程超過10萬海里,可繞地球4圈之多。

  在隨艦出訪的航程中,他還在世界各國際海域乘國產直升機升空航攝數百架次。

  日前,查春明又出色完成了記錄和宣傳殲15戰機首次航母起降的歷史使命,成為見證中國海軍和中航工業輝煌歷史的少數記者之一。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