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古代五起五落的傳奇重臣

[複製鏈接]

502

主題

547

帖子

65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6
烏合之眾 發表於 2012-11-9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寇準是北宋重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歷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元老,曾經兩度為相,先後五次進入朝廷中樞機構,旋升旋貶,五次被趕下政治舞台,遭遇罷相復相、幾起幾落的厄運,老百姓卻敬重懷念他,故有「欲得天下好,無如召寇老」的汴京民謠。

  寇準的政治品質與政治智慧,頗多今人受啟迪之處。

  敢於直諫 剛直不阿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18歲的寇準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一年又被派往歸州巴東任知縣。以後他又先後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等直學士等官。寇準官運亨通:並不是由於阿諛逢迎,依附權貴,相反,他剛正廉明不畏權,非常受人敬仰。寇準的青雲直上靠的是自己的忠誠與智謀,用宋太宗的話來就是「臨事明敏」。

  端拱二年(989年),寇準曾奏事殿中,極利害。由於忠言逆耳,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轉要回內宮。寇準卻扯住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讚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寇準被欽譽為魏徵,可見他在宋太宗智囊團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寇準在太宗朝群臣中,以剛直足智著名。淳化初年,北宋朝廷處理了兩樁受賄案。情節嚴重的王淮,贓錢以千萬計,僅被撤職仗責,不久又恢復了原職;而情節較輕的祖吉,卻被處以死刑。寇準知道這是王淮的哥哥、參政王沔搞的鬼,心中忿忿不平。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宋太宗召集近臣詢問時政得失。群臣多認為是天數所致,寇準則借用當時十分流行的天人感應學說,指出旱災是上天對朝廷刑罰不平的警告。宋太宗聽后,生氣地轉人禁中,但又覺得寇準的話必有根據,就召問寇準朝廷的刑罰怎麼不平?寇準回答說:「請將二府大臣都叫來,我當面解釋。」當王沔等人上殿後,寇準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說了一遍,然後看了王沔一眼問道:「這難道不是刑罰不平嗎?』』宋太宗當即責問王沔。王沔嚇得魂不附體,連連謝罪。

  從此寇準更加受到太宗的賞識,被任命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又改為同知樞密院事,開始直接參預北宋朝廷的軍國大事。

  《資治通鑒》記載了一個小故事,從中更可看出寇準剛直不阿的品格:丁謂任中書官職時,對寇準非常恭謹。一次會餐,不小心寇準的鬍子沾了湯汁,丁謂站起來慢慢替他擦乾淨。寇準諷刺說,你身為國家大臣,就是替領導擦鬍鬚的嗎?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溜須拍馬」中「溜須」典故的出處。

  寇準犯言直諫,敢於與皇帝「理論」,這在封建社會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還勇於與官場的舞弊與惡習作堅決而巧妙的鬥爭,體現了為政者的政治操守與宦海智慧。

  老成謀國 計廢太子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重陽節這天,太宗在宮中擺下酒宴,召來幾個諸侯王兒子陪他飲酒歡聚。平日大家都各忙各的,父子齊聚一堂的機會還真不多,因此這次難得的團圓大家玩得十分暢快。太子楚王元佐因病尚未痊癒,太宗為他健康考慮,就沒派人請他。

  元佐是宋太宗趙光義與元德皇后李賢妃所生的長子。宴會結束后,幾兄弟路經太子府順道看望他。元佐得知父王宴請幾位兄弟,唯獨沒有請他這個皇儲,心裡很不爽。幾個兄弟走後,元佐就一個人喝起悶酒來了。

  元佐的胸中塊壘被酒精一刺激,惡向膽邊生——一把火把東宮點了。霎時間,富麗堂皇的亭台殿宇濃煙滾滾,火光四起。第二天,太宗獲悉此事後怒不可遏:這太子自精神出毛病後,越發不像話了,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隨意掂刀傷侍人,如今又做出這等惡事,這回絕不能寬恕!突然,太宗心裡湧出一個強烈的念頭:廢掉他!

  太子關乎社稷,廢除太子之事自然非同小可。太宗就一直盤算著怎麼辦才能把影響和風險降到最低,思來想去他想起了一個會辦事的人——鄆州通判寇準,便招來面見。太宗面露難色對他說:「寇愛卿,朕招你來是因為遇上了一件棘手事,東宮太子暴戾不法,朕想廢了他。但畢竟東宮也有隊伍,這事如果弄不好,會引出亂子。怎麼辦?朕知道你素來辦事精明穩妥,你給朕出個主意。」

  足智多謀的寇準略作思考,壓低聲音說:「陛下,這個不難。陛下可以選個日子,令太子前往某地代陛下主持典禮,並且命令太子將隨從全部帶去。然後陛下火速派人搜查東宮,等查出不法證據,那時再廢太子就是小菜一碟,不過是一個侍衛就能辦的事。」

  於是,宋太宗就按著寇準的指點去做。等騙太子出東宮后,宋太宗迅速派人前往搜查,果然在東宮搜出用於私設公堂的挖眼、挑筋、割肉等刑具。元佐乘興而歸,太宗派來的太監和侍衛早在門口迎接他。面對一大堆被搜出的違法罪證,元佐只好低頭認罪。當晚太宗降下聖旨,廢了元佐的太子之位,朝野一片歡騰。

  寇準一個小計謀,幫太宗順利廢掉太子,確保了大宋江山不被落入暴戾之徒之手,可見其老成謀國的政治智慧。

  指揮若定 澶淵退敵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契丹騎兵乘宋主新立,更加頻繁地騷擾邊境。宰相李沆、畢士安面對強敵壓境,束手無策。這年六月,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準為相。畢士安說:「寇準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殉國,秉道嫉邪。眼下北強入侵,只有寇準可以禦敵保國。」八月,寇準被任命為集賢殿大學士,和畢士安同為宰相。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蕩蕩,向南推進。北宋統治集團的上層人物大多驚惶恐懼。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樞密院事陳堯叟是四川人,提議遷都成都。他們主張用躲避敵人的辦法,應付敵人的入侵。

  宋真宗本來就無心抗敵,更表現得惶恐不安。只有寇準堅決主張抵抗。寇準派探子到前線偵察情況,根據對敵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敵方略。同時寇準特彆強調指出:為了鼓舞士氣,爭取更大的勝利,真宗必須渡過黃河,親臨前線!  

  寇準一方面同妥協派鬥爭,一方面積極備戰。他派人到河北把農民中的優秀青年組織起來,加以訓練,發展民兵隊伍,並規定:河北民兵殺敵,所在官軍應給以聲援;民兵中有殺敵立功者,同樣給予獎賞。寇準還派人攜帶錢物慰勞河北駐軍,並出銀30萬兩交給河北轉運使,用來收購軍糧,充實軍資。   

  景德元年十月,遼兵攻下祁州,向東南推進,經貝州,直撲澶州城下。這樣一來,不僅河北大片領土陷入敵手,而且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敵騎威脅之下。事實擺在面前,只有堅決抗敵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準的督促下終於決定親征。

  征途中,宋真宗面對強敵,又動搖起來。寇準十分懂得把握軍心民心和「取威決勝」的軍事法則。他提醒真宗在大敵壓境,四方危機的情況下,只可進尺、不可退寸。三寇準明確指出,進則士氣備增,退則萬眾瓦解。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也支持寇準的意見。

  宋真宗車駕終於北行到達澶州。北宋時,黃河還是從澶州流過的,將澶州城一分為二。遼軍已抵北城附近,真宗不敢過河,只願駐紮在南城。寇準力請渡河,真宗的車駕才勉為其難地轉向北城行進。當真的黃龍旗在澶州北城樓上一出現,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歡聲雷動,氣勢百倍。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徵性地巡視后,仍回南城行宮,把寇準留在北城,負責指揮作戰。真宗幾次派人探視寇準的舉動。寇準與知制誥楊億在城樓上喝酒下棋,十分鎮定。寇準胸有成竹,使真宗不再恐慌。   

  遼軍雖然號稱20萬,卻是孤軍深入,供給線長,糧草不繼。十月以後,契丹軍隊在戰場上節節失利。尤其是真宗親臨北城時,遼軍先鋒蕭撻覽在澶州城下被宋將李繼隆部將張環用精銳的床子弩射殺,極大地動搖了契丹軍心。因此契丹太后蕭燕燕及大丞相耶律隆運估計在戰場上撈不到什麼便宜,便轉而向北宋統治者「議和」,企圖從談判桌上獲得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好處。  

  寇準始終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主戰派將領寧邊軍都部署楊之,以奪取幽燕數州。但由於真宗傾心於議和,致使妥協派氣焰囂張。他們攻擊寇準擁兵自重,甚至說他圖謀不軌。寇準在這班人的毀謗下,被迫放棄了主戰的主張。於是,在妥協派的策劃下,於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宋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的決心。差不多在他離京親征的同時,宋朝的議和使節曹利用也被派往契丹軍營。談判的關鍵是每年給遼銀絹的數量。曹利用臨行前請示宋真宗,真宗說:「必不得已,一百萬也可。」曹利用從真宗的行宮一出來就被一直守候在門外的寇準叫住。寇準叮嚀他說:「雖然有聖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應所給銀絹不得超過30萬。否則,你就不必再來見我,那時我要砍你的頭!」  

  曹利用好歹未辱使命,恰好談成了三十萬。回到澶州行宮時,真宗正在用飯,迫不及待讓內侍出來問:答應給了人家多少?曹利用覺得不方便說,便以三個指頭摁在臉上為意。內侍回報,宋真宗還以為是三百萬,一驚,不禁叫道:「太多!」繼而又舒口氣說:「姑且了事,亦可。」後來,曹利用才出面說明是三十萬,真宗喜出望外,重賞了曹利用。

  有宋一代,對外戰爭與外交可圈可點處甚少。澶淵之盟本身,也並不值得稱道,但在這次戰爭中,宋軍給遼軍以有力的反擊,使遼朝統治者認識到宋軍和中原地區的人民是不可輕侮的。從此以後,契丹就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澶淵之盟后,宋遼邊境干戈寧息,貿易繁榮,人民生活安定。

  從積極抗敵、指揮若定到澶淵之盟,寇準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正如宋神宗時的宰相王安石曾在《澶州》一詩中所歌頌的:「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

   

  從善如流 由奢入儉

  寇準9歲時父親不幸病逝,從此寇家陷入窘境,靠母親織布度日,一個名門之家頓時淪為貧寒「草民」。寇母對兒子的教育卻沒有放鬆,每晚一邊紡紗一邊督寇準苦讀。寇準不負母望,十年寒窗,進京應試得中進士。喜報傳來母親卻罹患重病,臨終前母親繪一幅畫交給寇準養母劉媽,告訴她日後如寇準忘本,就將此畫給他。

  後來寇準一路晉陞官至丞相,那年生日他欲大擺筵席,還定下京城最棒的戲班前來助興。劉媽認為時機到了,遂將寇母之畫交給寇準。寇展開一看,原是一幅《寒窗課子圖》,畫上題有一詩:「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目睹慈母遺作,寇準潸然淚下。於是撤去壽筵、辭退戲班。從此專心政務,終成有口皆碑的一代賢臣。

  寇準聽從勸誡、從善如流的故事,不止這一則。還有一個這洋一個真實的故事:

  寇準平時喜歡聽歌,酒余茶后經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憂解悶。有一次,一個妙齡歌女來相府清唱,寇準見她面目姣好 ,聽她歌聲圓潤,一時興起,就賞她一匹綾緞。想不到歌女還嫌賞賜少,一臉的不高興。   

  當時寇準身邊有一個出身寒門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見到這個情形很氣憤,事後就寫了一首小詩《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熒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寇準讀了蒨桃的詩,很是感動。從此他以後一直保持勤儉樸素的美德。

  寇準為官清正廉潔,當時處士魏野贈詩說:「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台。」這首詩傳到契丹,契丹人景仰萬分。一次契丹使者到宋都汴京,問誰是「無地起樓台」的宰相。滿朝文武都羞愧難當,寇準當時早已去世。

  不以去國而喪志,不以位卑而無為

  寇準文韜武略,有安定邦國之才,一身系天下安危。但他狷介亢直,因而在朝中樹敵甚多。那些姦邪之徒上下其手,合夥排擠他,終使寇準在垂暮之年貶謫嶺南,在顛沛流離中客死異鄉。

  桑榆晚景,貶謫天涯,寇準自然是悲憤難抑,倒是百姓的呵護給了他莫大的慰藉。

  他赴道州途經零陵(今湖南寧遠)時,溪桐蠻夷乘機抄掠他的行李,酋長斥責部屬說:「奈何奪賢相行李耶?」連忙派人送還。可見其「賢相」之名遠播,連蠻夷都知之敬之。

  寇準初至道州,無廨宇辦公,「百姓聞之,競荷瓦木,不督而會,公宇立成,頗亦宏壯。」再貶雷州時,「吏民遮道,馬復踖蹙不行。」由道州至雷州山路崎嶇,行走不便,所過州縣皆以竹輿迎之,寇準得以安然到達貶所。

  愛民者民恆愛之。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寇準在雷州不以去國而喪志,不以位卑而無為,為莘莘學子口授中原語言,講授中原文化,又興修水利,多方造福當地,頗受百姓愛戴。他汲水之井人稱「萊泉井」,他讀書之處人稱「萊泉書院」,元代更名為「濬元書院」,至今猶存。

  天聖元年(1023年)閏九月,63歲的寇準一病不起,逝於雷州。當地百姓悲痛欲絕,護送他的靈柩歸葬西京(今河南洛陽)。11年之後,即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為寇準平反昭雪,親筆寫了「旌忠」二字,鐫刻碑首。這雖然是遲到的平反,也可告慰寇準於九泉了。

  天地之間,有一個人走過,其德能勤廉績都深深地烙在了青史之上。這個人,就是一代名相寇準。(劉繼興)

8

主題

1163

帖子

129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9
snsnjsn 發表於 2012-11-11 19:29 | 顯示全部樓層
「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此乃我中華文化也!

愛民者民恆愛之。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