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序就是讀取數據的過程:啟用DNA測序裝置,將所有DNA片斷中的編碼按照標記順序排列,再還原成 2 進位格式的數據。每個 DNA 片斷的每一個拷貝被測序高達3000次以便校對。利用這種方式,他們將5.27兆數據中的錯誤降低到只有12個。這種尺寸微小的存儲設備,存儲密度遠遠高於DVD、硬碟等介質,效果也毫不遜色。
另一種主流的光存儲也在不斷挑戰存儲極限。光碟將數字編碼的視頻和音頻儲存在光碟表面的凹槽中。激光讀取這些凹槽的背面,就能播放儲存的電影節目。光碟包含的數據越多,凹槽就必須越小、越緊湊。與之相對,讀取激光的精度也必須越來越高。普通DVD使用的是紅色激光在凹槽里記錄信息,藍色激光波長比紅色激光長,較小的光束聚焦更準確。此外,藍光光碟將軌距從0.74微米縮小到0.32微米。更小的凹槽,更小的光束以及更短的軌距結合,藍光的問世正是順應了大數據存儲的潮流。現在單層藍光光碟能夠保存 25GB 以上的信息,是 DVD 可儲存信息量的5倍。還有人在研發用紫外線做激光,其波長比藍光更短,如果成功,一張光碟可以保存500GB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