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時報擅自修改陳游標保釣廣告詞:珍珠港改夏威夷(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9-4 2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9/3  消息來源:中國新聞網


  








  因為一則釣魚島的廣告,中國企業家陳游標的英文拼音「Chen Guangbiao」2日已然躍居《紐約時報》網站過去24小時排名第一的熱門搜索辭彙。

  不過遺憾的是,在《紐約時報》網站搜索「陳游標」英文拼音,並未能鏈接到陳游標花錢在《紐約時報》上作的那則廣告上,究其原因,陳游標的廣告只覆蓋報紙版面,而《紐約時報》報紙廣告和網站廣告是分開。

  陳游標所花的3萬美元廣告費只能讓他的廣告出現在《紐約時報》8月31日A19版下半版的位置,不會相應出現在其網站,在商言商而言,這對於《紐約時報》也無可厚非。

  儘管如此,這則關於釣魚島的廣告,已經引發中國乃至世界華文媒體的強烈關注,就記者觀察到的,美國的華文報章《僑報》、《世界日報》、《中國日報》等都在次日以重要版面刊登這則消息,同樣,泰國、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全世界各地的中文報紙也紛紛刊登這則廣告的消息。在網路上有關這個廣告的微博轉載數也達到數萬。

  海外華人在網路論壇和社交網站中對陳游標此舉普遍持讚譽態度,稱他「是花錢幹了事」。也有華人網民一看到這則消息隨即表示要趕緊去買一份當日的《紐約時報》以示支持。

  一時間洛陽紙貴,一則廣告引得北美華人紛紛尋覓當日《紐約時報》,以圖一睹為快。

  相比較而言,這則廣告在美國乃至世界的英文主流媒體引發的動靜,就遠遠小得多,除了《紐約時報》報紙版的那半個版面之外,卻鮮有其他西方媒體的聲響。

  目前英文網路上對於這則廣告的討論之聲也不多,記者看到的寥寥無幾的幾則英文評論,其中不少是華人網民發出的。同樣有關釣魚島廣告的消息在美國社交媒體上的轉載數也很少,美國民眾對於這則廣告大抵是漠不關心。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事不關己,二是司空見慣。類似這樣的廣告在美國報紙上已然不是新聞。

  事實上,《紐約時報》在這則廣告上也是有所審查的。據陳游標介紹,《紐約時報》未經他本人同意,修改釣魚島廣告文本內容。聲明中的提問部分原本是 「如果日本宣布珍珠港是日本領土,美國人民會有什麼感受?」但報紙上將「珍珠港」改成了「夏威夷」,質問的力度一下子就削弱了。《紐約時報》方面解釋說是 「珍珠港事件」對美國讀者心理刺激太大。但陳游標並不滿意這一解釋。

  據介紹,8月12日到23日,陳游標在美國紐約、波士頓、舊金山等城市,通過問卷調查了上千個普通美國人,發現只有20多個人知道釣魚島。美國人根本不了解釣魚島,這也堅定了他刊登釣魚島廣告的決心。

  不管這則廣告對於美國民眾的效果如何,陳游標此舉無疑是對日本右翼勢力的一次反擊。在大約一個月前,日本東京都政府曾在《華爾街日報》上以三分之二版面篇幅刊登廣告,呼籲美國支持他們購買釣魚島的計劃。廣告稱,「如果不支持亞洲國家對抗中國將導致美國失去整個太平洋。」相信這則廣告也所用不菲。

  正如陳游標在廣告中所言,「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對東京都政府廣告最好的回應。然而中日兩則廣告,都花了數萬美元刊登在美國媒體上,卻也暗合了釣魚島問題目前的微妙處境:中日紛爭,美國得利。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14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